北斗六星网

标题: 浅谈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6-26 13:15
标题: 浅谈文化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1-6-26 19:38 编辑

关于文化 ,《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就是从这里提炼、演化来的。它的意思是:观察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变化,以了解世事的变迁;观察人类的活动行为,资以进行社会教化。文,有纹理、次序的意思;化,有驯化、教化、感化的意思。文是先天存在的,是谓道;化是人类后天依照对文的理解掌握而付诸的有理智有目的的行为,这就是义了。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发现、发明、创造,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等。狭义的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掌握文字的知识。
    广义的文化大了去了,不是我辈庸碌者所可深道的。单就狭义的文化而言,就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我们时常把人群中学历高、读书多、识字广的人叫有文化。细论起来,这些人中未必都是好人。说他不是“好人”,是说他只掌握了“文”,却没有“化”。这部分人中又分两类,一类是食文不化,另一类是食文恶化(或叫异化)。食文不化的人是书呆子,学不能致用,逢到处理事情老是走偏;食文恶化的人是以文济恶。这类人虽满腹诗书,满口仁义道德,却愣是不往正道上使劲,借着满腹的韬略技巧,干些不齿于人的坏事。这两种人国史中不乏其类,尤以后一种人危害性最大。若叫他们操了国家权柄,斵了历史车轮,往往在某个历史的紧要关头,给国家平安,社会进步造成迟滞甚至颠覆。
    东汉末年的李郭之乱,其首为媒蘖者有两个人,一个食文不化的王允, 一个食文恶化的贾诩。
    王允和吕布密谋诛杀了董卓,自以为天下无复患难,颇自骄傲。朝廷首议赦免董卓旧将部曲,王允等人疑而沮止,再议解散或收编这支军队,终因多疑多虑未果。李傕等人惶恐无所依,遣使者请求赦免,王允又以“一岁之中不可再赦”为理由拒绝了他。使得这伙残将散兵益加恐惧,意欲各自解散,潜行回乡。这时有个武威人叫贾诩的,虽官居讨虏校尉,却不为朝廷效命,反而给李傕等人出坏主意:“你们如果弃军单行,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就可能把你们逮住。不如组织起来,向长安进攻,为董公报仇。如果得手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失败了,再逃走也不晚。
    李傕郭汜等人信了贾诩这番话,遂聚结散兵,鼓噪西行,快到长安时贼兵已集十余万人。结果长安城被攻破,幼帝被劫持,无数生灵涂炭,王允等朝臣多遭横死。胜利果实葬送,太平希望破灭,军阀混战,天下播荡。直至金瓯三分,依然争战不息。
    王允算得上睿智的有学问人,贾诩也算得上聪明的有学问人,他们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都干了些什么?为啥要这样干?值得后人深思。
    文和化是两码事。一个人光有知识才干远远不够,还要佩之以品德操守,才算是一个完善的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为国家做些好事,才能为自己树些美名。
    常见乡党中有些人家,丁口兴盛,居家雍睦。询察其老当家的,原来是个不识字的人。但他能持家稳局,出纳公允,损益有度。教儿孙重仁义忠信,待乡邻有厚道之风。一家延至四世、五世同堂,终无阋墙之虞,其后代也多是社会名流俊秀之士。这就充分说明,一个受世人敬重的人不在他识文断字多少,而在他感受天地间浩然磊落之气,并把这种“道”和“义”始终贯彻到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当中去。这种具有道和义的浩然磊落之气就叫“化”。
    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论坛,乃至一家人,都可以见到“文化人”,这文化人里头又能分出两类来。各位仔细观察是不是这样啊。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21-6-26 13:27
说得有文化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6-26 13:34
看傻眼了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1-6-26 13:40
知道和了解不是一个层面。

作者: 云自在    时间: 2021-6-26 14:06
水哥……
作者: 云自在    时间: 2021-6-26 14:07
我也看傻眼了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1-6-26 14:25
字号太大,挤破手机屏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6-26 14:28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14:05
就这种文章都能看傻眼?
说明首版的眼界很不开阔啊。

努力学习中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6-26 14:36
一个人光有知识才干远远不够,还要佩之以品德操守,才算是一个完善的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为国家做些好事,才能为自己树些美名。

感觉这个是中心思想吧,
作者: 云自在    时间: 2021-6-26 14:56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14:52
这种不过正确的大道理而已,何足道哉?
当初王允又何尝不是觉得自己在为国家做好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

显得你很有文化?
单列一篇出来看看。

作者: 云自在    时间: 2021-6-26 14:59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14:58
哪里。
我是张明明敕封的“文化草包”。

那还差不多。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18:37
文化是最难定义的一个词语。截止到目前,文化的定义有260多种。楼主引用了古典文献的定义,与现代社会对文化的定义相去甚远。

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

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

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具体来说,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文化,即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文化是不是人类的专利?非也。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1-6-26 18:51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1-6-26 13:40
知道和了解不是一个层面。

最难的还是行。
所谓三岁小儿说得出,八十老翁行不得。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1-6-26 19:02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6-26 18:37
文化是最难定义的一个词语。截止到目前,文化的定义有260多种。楼主引用了古典文献的定义,与现代社会对文 ...

呆子。
楼主引用的,比你引用的涵盖更多更广,甚至已经不是文化而是文明的概念了。
看这句: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就是文明的概念。


楼主是有理解的,你却是个朗读者。
比如你引用的这句: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完全胡说。
制度文化是什么东西,凭什么能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列?
按照你的逻辑,我认为起码要分为五个层面,再加上发帖文化、回帖文化。


在这样的语境下,先搞清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好伐?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19:37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6-26 19:02
呆子。
楼主引用的,比你引用的涵盖更多更广,甚至已经不是文化而是文明的概念了。
看这句:人类在社会 ...


你跳梁可能在行,可是,论文化的概念,你差远了。

文化的三个层面是业界的共识。你能推翻了?不要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浅薄了。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19:43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6-26 19:02
呆子。
楼主引用的,比你引用的涵盖更多更广,甚至已经不是文化而是文明的概念了。
看这句:人类在社会 ...


跳梁老丑,你连文化的三个层面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啊。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1-6-26 19:50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6-26 19:37
你跳梁可能在行,可是,论文化的概念,你差远了。

文化的三个层面是业界的共识。你能推翻了?不要在 ...

怎么说呢,我其实挺喜欢你的精神,能读书的人我都喜欢。
所以,才忍不住插几句嘴。
认真地说,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在这个语境下你还很模糊,
至于业界共识的那三个层面,只能呵呵,不用推就会自己翻。
逻辑上有问题,我猜出处应该来自某种党刊或某个日报社文人。
比较能不让人挑出大毛病的说法是这样的: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的一切精神、物质财富的总和;
所谓文化,是指利用人类累计的文明成果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化。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19:55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6-26 19:50
怎么说呢,我其实挺喜欢你的精神,能读书的人我都喜欢。
所以,才忍不住插几句嘴。
认真地说,文化和文 ...


关于文化的三个层面,百度百科与自由百科都有详细解读,去看看吧。别在这里不懂装懂啦。

文化与文明不能混为一谈。

《中国人走出死胡同》一书,开篇就是讲文化的,去看看吧。相信会给你启发。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1-6-26 19:57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6-26 19:43
跳梁老丑,你连文化的三个层面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啊。

有些垃圾知识,真的不用知道。
比如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比如司马缸砸断了光、比如爱迪生挽救了他的老干妈……
读书,一不要刻意追求阅读量,为了虚荣的博学而去读,
二要学会甄别真伪思考逻辑提炼心得,而不是别人咋说你咋信,
三要把得来的知识信息转变为自己的人生智慧和胸怀,用以协调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更伟大的目标,还是不要有的好。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19:59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6-26 19:57
有些垃圾知识,真的不用知道。
比如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比如司马缸砸断了光、比如爱迪生挽救了他的老干妈 ...


就你目前的分辨能力,很难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你如果不服气,请说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都是哪些?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1-6-26 20:06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6-26 19:59
就你目前的分辨能力,很难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你如果不服气,请说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 ...

阅读、阅历、思考,是读书人不可缺少的三大法宝。
你这个题目我接不了,我很懒的,而且述而不作。
如果有时间,再跟你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了。

不要迷信别人的话,不要迷信权威。
否则永远没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自以为权威在手,故步自封。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0:11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6-26 20:06
阅读、阅历、思考,是读书人不可缺少的三大法宝。
你这个题目我接不了,我很懒的,而且述而不作。
如果 ...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贵疑。

文化的概念,属于基本常识,与读书的方法关系不大。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1-6-26 20:20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6-26 20:11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贵疑。

文化的概念,属于基本常识,与读书的方法关系不大。

既然相信贵疑,你就该自己分辨下,文化的概念即使是基本常识,究竟哪种更妥切。
说到孟子,很惭愧,因为个人对儒家的偏见,并没有认真通读,只有概念性的了解。
连书都丢角落里长虫了。倒是论语,因为集了大成,偶尔翻翻。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6-26 20:30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6-26 20:20
既然相信贵疑,你就该自己分辨下,文化的概念即使是基本常识,究竟哪种更妥切。
说到孟子,很惭愧,因为 ...


哥,那是个有名的胶鞋脑袋,你跟它一认真,你就傻了。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1-6-26 20:32
春江潮水 发表于 2021-6-26 20:30
哥,那是个有名的胶鞋脑袋,你跟它一认真,你就傻了。

是吗? 不是很了解,看他爱读书,而且除了认死理,嘴巴还不坏。

那就当当民办教师吧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0:35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20:32
读史更加贵疑。

你对历史不感兴趣,你疑什么?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0:37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6-26 20:20
既然相信贵疑,你就该自己分辨下,文化的概念即使是基本常识,究竟哪种更妥切。
说到孟子,很惭愧,因为 ...

有对法国人的解释感兴趣。可惜,你并不了解。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1:11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20:53
你不是说读史能让人明智么?

不是我说的,是培根说的。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2:36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21:12
培根说的,你再说出来,不就意味着也是你要说的么?


我是引用,连这个都不懂,草包!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2:43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22:40
你引用来作为自己表达的观点,不就是你在言说么?
张春绿好像小学语文都没学好?


引用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混为一谈?对了,你这样的草包哪里能分清楚。
.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2:45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22:42
张春绿,网上高人辈出,天外有天,世界深不可测。你一定要正视自己跟人家的差距。


可不是吗,你就是个人才,十无之人才,五百年才出一个。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6-26 22:53
高隐 发表于 2021-6-26 22:52
语境,语境,张春绿懂吗?

谈什么语境。引用就是引用。你别胡扯。

作者: 抱尔可差金    时间: 2021-6-26 23:47
我定义文化:一双人爪是前提,一件石器被打磨出,一堆石头被垒成,一一这,就是文化。无论本质,无论发展,无论文化概念之内涵外延,被人染指过的一切皆文化。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6-27 07:23
抱尔可差金 发表于 2021-6-26 23:47
我定义文化:一双人爪是前提,一件石器被打磨出,一堆石头被垒成,一一这,就是文化。无论本质,无论发展, ...

人有两宗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功,大脑会思考。 儿歌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6-27 13:00
回复楼上各位:
先贤说,读书索理,造烛求明。
我的体会是,读书属文,索理属化;造烛属文,求明属化。

见过很多识文断字的人,大道理讲得如水滔滔,但每逢遇到事情,往往走偏,处理的结果令人侧目。
有些不识字的人,他却知道与邻友善,急公好义,和睦家庭,教孝教忠,信守诺言,温良寡语。

我一点也不反对读书,关键是要体会书中的义理,进而把这些义理转化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没读书的人他并不闭塞,他可以听读书人讲解,他可以从大众那里知道善恶美丑和是非功过。虽然不识字,心里不迷糊。

读书而不知义理,不如不读;不读书而知义理,倒省去焚膏继晷的苦功夫。
读书而明义理,说话办事按规矩来,它就是圣贤;没读书却明了义理,说话办事不歪不扭,他就是乡贤。我们虽然不能及圣,贤却是能办得到的。

恕不一一作复,小老儿给大家施礼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6-27 18:09
泌水 发表于 2021-6-27 13:00
回复楼上各位:
先贤说,读书索理,造烛求明。
我的体会是,读书属文,索理属化;造烛属文,求 ...

回礼,再一次学习了^_^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