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在贬逐中绽放 [打印本页]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30 21:06
标题: 在贬逐中绽放
    中国历代诗人中,最为人所诟病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宋之问了。翻开《新唐书·宋之问传》,述其立身行事,可谓劣迹斑斑:卖友求荣,收受贿赂,媚附武则天的内宠张易之,至为其奉尿壶,谄事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就连对他生理上的齿疾也不乏揶揄之词。而坊间流传甚广的,宋之问因想夺取他人之诗据为己有,竟至杀死自己的亲外甥刘希夷的故事,就更骇人听闻了。而对宋之问诗歌创作的评价,历来也不甚高。现在流行的一些中国文学史之类的书籍,除了对其在近体律诗形式上的成熟和定型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外,对他诗歌艺术成就大都泛泛而论,鲜有人承认他是唐代的第一流诗人。

       历史上宋之问的人品果真如此不堪吗?

       在武则天秉政之前,在政坛上身居要津的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山东旧族和江左世家大族,庶族和寒士阶层出身的人是没什么政治地位的。对野心勃勃的武则天来说,前者自然成了她政治上的主要对手。为了政冶斗争的需要,武则天大肆擢拔庶族和寒士阶层出身的人士以相抗衡。这些人刚跻身朝廷,因在政治上毫无根基,人格上还未完全觉醒,缺乏独立鲠直之气,只能依附于武则天,也就难免阿谀献媚歌功颂德了,像许敬宗、李义府、沈佺期、杜审言等莫不如此。流风所及,庶族出身的宋之问也就难以免俗。当武则天下令编修《三教珠英》,诏学士四十七人预修时,身为其中一员的宋之问,就无法不与武则天在文学上的代表和文坛名义上的召集人张易之打交道了。而在当时那种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为了身家性命,巴结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也是时势使然。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不独宋之问如此,当时那些被提拔起来的庶族和寒士出身的大都有此人格缺陷。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和骨鲠之气的庶族寒士文人的纷纷涌现,已是开元之后的事了。关于传说中宋之问苦爱刘希夷那首中有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诗,因索要不得而怒杀刘希夷之事,经现在诸多学者考证,认为纯属无稽之谈。至于宋之问指使兄子昙,把自己的友人和恩公张仲之与王同皎密谋杀权臣武三思一事上告,致使他俩被杀一事,现也有学者认为是宋之问之弟宋之退所为,与宋之问无关。何况宋之问与初唐四杰中的杨炯和陈子昂相交甚深,是志趣相合的好友故交,他们在怀抱和人格上应该有一定的共通性。我们对比新旧两唐书的宋之问传,可以发现诸多暖昧不明和矛盾之处。旧唐书中对宋之问一些褒扬之词,在新唐书里都被删削掉了,颇引人深思。

       宋之问年甫二十就进士及笫,《旧唐书》称他“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早期的他是武则天极为宠信的宫廷诗人,曾留下“赋诗夺锦袍”和昆明池赋诗夺魁的佳话。他的那些宫廷诗虽然是没有什么思想内容的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但他的五言律诗构思精巧,高度凝炼,为他后期的创作在诗歌技巧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宗复位后,宋之问以交结张易之罪,贬泷州参军。沉重的打击和内心的痛苦,使他诗风大变,真挚的情感之流开始在精致凝炼的诗歌中自然倾诉开来: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过大庾岭,再南过端州时,看到杜审言、王无竞等人题壁诗,却没有见到他们,他怅然写道: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个体生命的沉沦,真切凄惨的遭贬体验,使得诗歌题材变了,再也不是昔日空洞的宫廷诗,其直倾胸臆、慷概述怀的诗句,已开盛唐吟咏性情之作的先风。

       第一次贬谪给宋之问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痛苦,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家人的担忧更使他凄惶不安,不久他竟冒着危险偷偷潜回洛阳,在途经襄阳时,他写下了这首令人赞叹的杰作: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复杂的感受表现得多么帖切,多么真挚自然,一洗诗坛上生硬、板滞、艳丽的诗风,我们已感到诗人在放逐中情感越来越变得蕴籍和沉郁起来,其清新流丽的风格预示了盛唐的到来。

       宋之问回朝后做到了修文馆学土,后来又出为越州长史。《新唐书》本传说他在越州“颇自力为政,”很想有一番作为。其实他那个时代的文人,尤其是宫廷文人,大多精神格局很小,贪图富贵者多,济民救世之心者少,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情怀到了盛唐才在文人中普遍流行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贬谪后,宋之问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有力的升华,而他的诗歌创作也成就斐然。《新唐书》本传也说他在此期“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廖。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关于这首诗,袁宏道在他的《灵隐》游记中曾这样说:“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如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景云元年,睿宗即位,以宋之问无改悔之心为名,徙钦州。面对又一次贬谪的打击,他在桂州登上逍遥楼,心中五内郁结,慨然赋诗道: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在南徙中,经藤州时,沿途触景生情,写下了这样一首珍品:

        《发藤州》
朝夕苦遄征,孤魂长自惊,
泛舟依雁渚,投馆听猿鸣。
石发缘溪蔓,林衣埽地轻,
云峰刻不似,苔藓画难成。
露浥千花气,泉和万籁声,
攀幽红处歇,跻险绿中行。

     诗中情景交融,气韵浑成,自然流丽,兴象玲珑,已是典型的盛唐之音了。

    《旧唐书》本传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一代诗人殒落。

       唐代大诗人张说论及宋之问诗时,曾赞叹到“皆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杜甫对宋之问的诗似乎特别喜爱,不仅所写风景相似,诗语和表现方法也是青出于蓝。前人赞誉宋之问是“唐律之龟鉴”和“诗家射雕手,”他确实能跻身唐代笫一流诗人之列而无愧。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21-4-30 21:21
好文当顶。发现一处笔误“独立鲠直之气”,鲠直应该是耿直。。。。。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30 21:25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21-4-30 21:21
好文当顶。发现一处笔误“独立鲠直之气”,鲠直应该是耿直。。。。。

鲠直,读音ɡěnɡ zhí,汉语词语,同'耿直',也作"梗直",指(性格)正直;直爽。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21-4-30 21:26
关于传说中宋之问苦爱刘希夷那首中有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诗,因索要不得而怒杀刘希夷之事,经现在诸多学者考证,认为纯属无稽之谈。--------------我也觉得凭宋之问的才情,不至于杀人盗句,何况又不是什么千古名句,能让他鸡犬升天。后人如此杜撰,真是匪夷所思。。。。。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21-4-30 21:28
松鸣 发表于 2021-4-30 21:25
鲠直,读音ɡěnɡ zhí,汉语词语,同'耿直',也作"梗直",指(性格)正直;直爽。

哦,耿直之耿和如鲠在喉的鲠通用啊,是我孤陋寡闻了。。。。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30 21:30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21-4-30 21:26
关于传说中宋之问苦爱刘希夷那首中有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诗,因索要不得而怒杀刘希 ...

       关于刘希夷的惨死,唐朝人刘肃在其《大唐新语》中稍显含糊地记录了“或云宋之问害之”几个字。而在韦绚编著的《刘宾客嘉话录》当中,这一惨案的经过也就更为丰富了:“……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再往后,历朝历代的史书、稗官野史当中,都采信了这一说法,那就是宋之问非常喜欢《代悲白头翁》,为了将诗作据为己有,不惜痛下杀手,害死了自己的外甥。

   实际上,对于宋之问是否真的制造过这样一个惨剧,后世研究者也是存有不同意见的。从史料上看,刘肃的《大唐新语》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先提到宋之问“杀甥夺诗”的文献,而这本书当中模棱两可的“或云”一词,实际上就是一种猜测之辞。而《大唐新语》从内容上来讲,又带有强烈的小说色彩,其真实性必然要大打折扣。韦绚的著作虽然从前因后果上讲得很明白,但他毕竟是距离当年那出惨案一百年后才出生的人,同样也缺乏绝对的权威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宋代欧阳修等人合力编著的《新唐书·宋之问传》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值得人深思:“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再翻看宋之问自己的文章,“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敕学士杨炯与之问分直于洛城西”,这两篇文献当中的“分直”都是入直习艺馆的意思,而“甫冠”,即刚满二十岁。这些信息基本上就确定了宋之问应该出生在公元670年前后。对比一下刘希夷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中举时“二十五岁”,就应该能推算出,宋之问比自己的外甥是小二十岁的。刘希夷三十岁时死于非命,那么当时一个年仅十岁的孩童,又是如何“谋财害命”的呢?

   另外,宋之问如果真的对自己的亲人下了杀手,这种伤害人伦的行为又如何能够逃脱官司且还能安稳做官的呢?尤其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往往都是红透半边天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杀人夺诗,恐怕不光是礼法不容,就只怕作案条件都是不具备的。更何况,现代能够查阅的资料当中,也没有一星半点关于宋之问被“刑讯下狱”的记载。也就是说,官方根本没有他违法犯纪的史料。

   所以,无论是史料记述的权威性,还是按照史书推测出的当事双方年龄,抑或官方遗留的公文,都难以支撑宋之问杀害他人夺取诗稿的恶行。而关于宋之问“因诗杀人”的观点,很可能是以讹传讹的错误刊载,也可能是由于唐人对于宋之问当年谄媚权贵、品行低劣行为过于厌恶而臆想、捕风捉影而来的。

   (摘编自《唐诗宋词里的趣事》)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30 21:30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21-4-30 21:26
关于传说中宋之问苦爱刘希夷那首中有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诗,因索要不得而怒杀刘希 ...

《新唐书》拼命骂武则天,因为宋之问是跟武则天跑的,所以也被骂得很惨。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21-4-30 21:35
松鸣 发表于 2021-4-30 21:30
《新唐书》拼命骂武则天,因为宋之问是跟武则天跑的,所以也被骂得很惨。

哦,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才子要是有才无德也会被后人给唾弃。。。。。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30 23:09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21-4-30 21:35
哦,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才子要是有才无德也会被后人给唾弃。。。。。

      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宋之问被骂了一千多年。杜甫有一首诗《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赞扬了宋之问的三弟宋之悌是位勇敢的将军,诗中也没有批评宋之问什么。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只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1-5-1 00:51
依然是干货,谢谢松鸣兄赐文。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5-1 09:31
老剑 发表于 2021-5-1 00:51
依然是干货,谢谢松鸣兄赐文。

老剑节日快乐!

作者: 三拳    时间: 2021-5-1 09:32
松鸣老师,早上好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5-1 09:41
三拳 发表于 2021-5-1 09:32
松鸣老师,早上好

节日快乐!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21-5-1 10:03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喜欢看这以古鉴今的学术文,松鸣童鞋可以多写,只要是干货,我尽收眼底。。。。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