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2】“偕夫人”与“携夫人”辨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1:54
标题: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2】“偕夫人”与“携夫人”辨析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1-3-25 06:35 编辑

[attach]626464[/attach]

(最高领导人偕夫人访欧期间,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一起散步)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2】“偕夫人”与“携夫人”辨析

文:公理力


携夫人”与“偕夫人”,究竟何者正确?

“xié夫人”访问、出行,是一个惯用表达法。但近年来,却出现“携夫人”、“偕夫人”两者混乱使用现象。下面是权威媒体几个实例:

[attach]626466[/attach]

在网络时代之前,“偕夫人”几乎是新闻报道中一个标准表达,不曾有“携夫人”之说。进入网络时代前后,混乱使用现象逐渐严重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后者大有取代前者之势。那么,两者中究竟哪一个是更规范、更合理的用法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携”与“偕”的异同。

偕—— 副词:一起、共同。如,白头偕老。鉴于这个字是引发争论的焦点,这里列出权威辞书的解释。

1)1947年首版《辞海》中,“偕”字本义注释是“俱也,同也”,例句是“与子偕老”。
2)1979年新版《辞海》中,“偕”字本义注释无任何变化,仍为“俱,同”,例句还是“与子偕老”。只是增加了旧读音说明;“旧读jie阶”。
3)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偕”字本义注释只有四个字:“一同:偕行”。另有两个词条:【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白头偕老;【偕同】跟别人一起(到某出去)。

携—— 动词:带着、带领;拉着(手)。如,扶老携幼,携手同行。对这个词应该没啥争议,不再列出辞书的解释。

“携”作为动词,宣示的是动作,其对象既可以是物,如“携款潜逃”;也可以是人,如“扶老携幼”。用于人时,往往含有主人、长辈带领家眷、幼小之意。

而“偕”是一个副词:专用于人,不可用于物。传达的是一同。如“偕同”、“偕老”、“偕行”。

就文字特点而言,“偕夫人”属书面语中的正式、文雅表达。“偕”字本来就属古文言词的现代沿用。而“携”字则属现代白话用词。特别是考虑到其主次不平等意味的时候,“携夫人”就有些不当了。

此外,口语和通俗表述中一般不用“偕夫人”这种文绉绉的表达。例如,央视新闻主播在播报新华社2018年4月2日那则新闻时,就将“偕夫人”在口播中改为“与夫人”。

总之,虽然仅仅就语义和逻辑而言,“携夫人”这个说法不能算错误,但在更严格的层面上,从庄重、文雅和现代平等观念的角度出发,只能用“偕夫人”。


误用“携夫人” 历史数据揭秘来历

公某搜索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2018)发现:该报发表的文章中,“偕夫人”出现385次,且至少从该报面世的1946年,就在使用这个表达。而“携夫人”仅出现85次。最关键的事实是,其首条记录出现在1987年7月19日。这表明,至少人民日报此前并无“携夫人”用法。

为慎重起见,笔者同时搜索了规模更大的新华社数据库,结果是:“偕夫人”出现1384次,其收录文献中首次出现该表达是在1912年;而“携夫人”出现高达1720次,但其首条出现时间却是1984年5月16日。这就再次证明,大约到1980年代中期之前,“偕夫人”一直都是标准搭配。此后,才开始出现“携夫人”用法。

人民日报首次使用“携夫人”比新华社晚了3年。当然,不见得新华社就是始作俑者。更大的可能是,此前在非权威媒体或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人将“偕”误写成了同音别字“携”,偶然杜撰了这个搭配。而后,有其他不明就里的作者不求甚解地照搬,导致以讹传讹,让这个不规范表达逐渐流行起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携夫人”更呈泛滥之势。用百度搜索的结果是:偕夫人38500条;携夫人40400条。两个表达法使用频度似乎不相上下。

而用谷歌搜索的结果则有明显不同:偕夫人241000条;携夫人517000条。后者呈压倒之势。而这一趋势已经反映在新华社的数据库中,唯一的例外是人民日报。该报使用“携夫人”的次数还不到“偕夫人”的四分之一。反映出这家中国最权威纸媒在语言文字上严谨的一面。

但就这一点而言,新华社同样作为中国顶级新闻机构,其表现倒有些令人意外。

从这些历史数据,足以得出可靠结论:在庄重、文雅语境中,“偕夫人”才是正确用法,“携夫人”属于以讹传讹导致的用词混乱,庸俗化!



可否使用“偕妻子”、“偕老婆”等搭配呢?


历经几千年演进的汉语言文字堪称博大精深,仔细推敲其细微意蕴,感受就会大不同。

普通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在非庄重、非文雅语境中,也只能用“偕夫人”吗?那倒未必。

例如,周末和老婆去下个馆子,完全可以用“携妻”或“携老婆”之类的说法。当然,如果你惧内,为体现对
老婆的尊敬,用“携夫人”,应该也不会有人笑话。但不宜用“偕老婆”这种表述!

一般而言,“偕夫人”(两个雅词)或“携妻”(两个俗语)的搭配总能协调统一,都感觉不差,分别用于官方庄重场合和民间日常氛围。或赏心,或悦目,或接地气。

而在十分讲究的庄重场合,把“偕夫人”以讹传讹为“携夫人”,粗看似乎没啥,“携夫人”也算不上多么不“和谐”,
但严格说来,纯属多余地强调“携”这个动作,再加主从不平等意味,就不能算是恰当的搭配了。

在社会文明已经进化到女士优先的今天,弃“偕夫人”这个优雅表达不用,愣采用“携夫人”,往轻里说,不合时宜;往重里讲,属于语言文字的庸俗化!

那么,为啥又不可以用“偕老婆”这个组合呢?问题在于,雅词“偕”与口语“老婆”硬搭配在一起,感觉过于怪异,完全不“和谐”!

举一个形象一点的例子,就像一个人上身是西装领带,下身居然是大裤衩加趿拉板,一看就是哪儿出了问题!



最后,为诸位男士安危计,公某还有一个绝对不算多余的提醒:考虑到吾东方文明古国睡醒后,女性地位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现实,你一个男子汉大豆腐,真敢大言不惭“携夫人”、“携妻”、“携老婆”的话,恐怕也需要先做一番风险评估。

不信的话,不妨来脑补一个男人必修课情景:和老婆一起逛街。

你真正的角色是啥?无非是个拎包随从,或同时兼任免费司机,你确定是你“携”老婆,而不是老婆“携”你?

而一旦老婆大人也提出类似质疑,即使你讨价还价,改用“偕夫人”,也来不及了!正如外访主要领导的团队成员中,只有夫人才配得上“偕”字,其余无论官阶高低,只能属于“陪”、“随”者,你一个跟在老婆身后的拎包者,好意思用“偕”吗?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06:08
哈哈!有婚庆把白头偕老读成白头皆老,感觉意思也蛮好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6:31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06:08
哈哈!有婚庆把白头偕老读成白头皆老,感觉意思也蛮好的

呵呵,不像拼音文字书写与发音有一定联系,汉字书写与发音基本是分离的,念白字现象很多见,也就难免了。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07:38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06:31
呵呵,不像拼音文字书写与发音有一定联系,汉字书写与发音基本是分离的,念白字现象很多见,也就难免了。 ...

形声字比例也是不少。山东秀才念半边可以理解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5 07:42
偕夫人,表示妇女地位提高了,共同去参加某一个活动。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活动中她也是重要角色,而不是被带着去玩,去充当贴身保姆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5 07:44
携夫人。应该说那时候虽说是妇女半边天,但从内心深处还是看不起女人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5 07:47
夫人现在出去都是单独参加很多重要外事活动,例如,儿童,妇女,艾滋等等关爱活动,所达到效果也很大,
作者: 草帽的思想    时间: 2021-3-25 07:52
我的理解是

“携”是带的意思
“偕”是同的意思

带夫人出席,男尊女卑
同夫人出席,地位相等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8:01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07:38
形声字比例也是不少。山东秀才念半边可以理解

嗯,形声是六书之一,确实是读写相关联的一种科学的造字法,只是这类字比例还不高,大多数字的读音还是要靠单独记忆。另外,形声字也是造成白字先生的诱因。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08:03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3-25 07:52
我的理解是

“携”是带的意思

厉害!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8:04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3-25 07:42
偕夫人,表示妇女地位提高了,共同去参加某一个活动。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活动中她也是重要角色,而不是 ...

嗯,这是今天判断这两种表达何者更可取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08:05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08:01
嗯,形声是六书之一,确实是读写相关联的一种科学的造字法,只是这类字比例还不高,大多数字的读音还是要 ...

是啊!还以为屡试不爽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8:05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3-25 07:52
我的理解是

“携”是带的意思

草帽总结得很到位!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8:20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08:05
是啊!还以为屡试不爽呢

对于老外来说,汉语难学,汉字难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汉字的发音(包括4声)让他们崩溃!呵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8:22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3-25 07:44
携夫人。应该说那时候虽说是妇女半边天,但从内心深处还是看不起女人

我估计,中国女权主义者总有一天会拿这个“携夫人”开刀,呵呵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08:24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08:20
对于老外来说,汉语难学,汉字难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汉字的发音(包括4声)让他们崩溃!呵呵

不是母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三八节时群里分享的汉语中关于妻子的38种别称,谁不一头雾水啊

作者: 郑板砖    时间: 2021-3-25 08:28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3-25 07:52
我的理解是

“携”是带的意思



简明扼要。



作者: 乐也    时间: 2021-3-25 09:04
一头雾水,不便表态。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5 09:16
乐也 发表于 2021-3-25 09:04
一头雾水,不便表态。

好好学习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5 09:17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08:24
不是母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三八节时群里分享的汉语中关于妻子的38种别称,谁不一头雾水啊


竟有这事俺咋不知道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5 09:17
这好玩吧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9:37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08:24
不是母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三八节时群里分享的汉语中关于妻子的38种别称,谁不一头雾水啊

38种?估计有不少我不知道的

我觉得最聪明的称谓,应该是湖南人的,把妻子称为“堂客”!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5 09:37
最后的贴图耐人寻味。偕夫人和偕夫人,在均正确使用的状况下,这俩应该有微妙差异。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9:38
乐也 发表于 2021-3-25 09:04
一头雾水,不便表态。

呵呵,这是害怕政治不正确吗?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9:40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3-25 09:17
竟有这事俺咋不知道

是啊,这种大事儿你咋能不知道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9:41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3-25 09:17
这好玩吧

有好玩儿的心,总能发现好玩的事儿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09:45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3-25 09:17
竟有这事俺咋不知道

难道还有不知道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09:45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3-25 09:37
最后的贴图耐人寻味。偕夫人和偕夫人,在均正确使用的状况下,这俩应该有微妙差异。

那张截图中的几个例子只能说明两种表达混乱使用,不必高估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09:51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09:37
38种?估计有不少我不知道的

我觉得最聪明的称谓,应该是湖南人的,把妻子称为“堂客”!

厉害!这个俺都不知道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5 09:55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09:45
那张截图中的几个例子只能说明两种表达混乱使用,不必高估

抱歉,我一直不敢低估官媒喉舌的语文水平。

作者: 乐也    时间: 2021-3-25 09:59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09:38
呵呵,这是害怕政治不正确吗?

呵呵呵!害怕露馅掉底子!

作者: 乐也    时间: 2021-3-25 10:01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3-25 09:16
好好学习

是,天天向上!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10:21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09:51
厉害!这个俺都不知道

这个称谓没在那38种里吗?

若邻,可否请你把那38种称谓的单子贴出来?我对这个挺有兴趣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10:26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3-25 09:55
抱歉,我一直不敢低估官媒喉舌的语文水平。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携夫人”这个表达不能算错,而官媒也会受到流行用法的影响。不深究,也就过去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10:27
乐也 发表于 2021-3-25 09:59
呵呵呵!害怕露馅掉底子!

呵呵,这是太谦虚了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5 10:35
本帖最后由 雲卷雲舒 于 2021-3-25 10:41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10:26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携夫人”这个表达不能算错,而官媒也会受到流行用法的影响。不深究,也就过去了 ...

受到流行用法影响?这个需要更多论证。

关键是围绕“夫人”这么严肃的字眼,官媒不会儿戏。尤其是上面截图中的一篇报道,携/偕交替出现,这个你更不能质疑新华社用语儿戏。这是不可能的事。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10:40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10:21
这个称谓没在那38种里吗?

若邻,可否请你把那38种称谓的单子贴出来?我对这个挺有兴趣

给老外上汉语课,第一堂课只教了一个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
1,妻子
2,老婆
3,太太
4,夫人
5,老伴
6,爱人
7,内人
8,媳妇
9,那口子
10,拙荆
11,贤内助
12,对象
13,孩他妈
14,孩他娘
15,内子
16,婆娘
17,糟糠
18,娃他娘
19,崽他娘
20,山妻
21,贱内
22,贱荆
23,女人
24,马子
25,主妇
26,女主人
27,财政部长
28,纪检委
29,浑人
30,娘子
31,屋里的
32,另一半
33,女当家
34,浑家
35,发妻
36,堂客
37,婆姨
38,领导

老外问:为什么女人有这么多称谓?
老师:因为女人有三八节,就要有38个称谓。老外听完发现中文太难学了,含着眼泪背起行李回国了…祝女同胞女神节快乐!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10:52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10:40
给老外上汉语课,第一堂课只教了一个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
1,妻子
2,老婆

哈哈~~,不错,搜罗了是不老少。

如果能把全国各地的方言土语叫法都列出来,应该还有不少吧?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10:57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10:52
哈哈~~,不错,搜罗了是不老少。

如果能把全国各地的方言土语叫法都列出来,应该还有不少吧?

哈哈!那是自然。其实也带有一定的娱乐成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11:03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3-25 10:35
受到流行用法影响?这个需要更多论证。

关键是围绕“夫人”这么严肃的字眼,官媒不会儿戏。尤其是上面 ...

可以把你理解的使用“携夫人”的合理性列出来,大家本来就是讨论嘛,能举几个例子就更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11:10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1-3-25 11:11 编辑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10:57
哈哈!那是自然。其实也带有一定的娱乐成分。

呵呵,从凑38这个数字,就看出是逗乐。

并且还刻画了一位很糟糕的老师——吓跑学生的那种

那位老师应该告诉那位老外学生:汉语最好学。

譬如老婆这个词,你根本不需要去记,凡是在她面前让她高兴,在别人面前不会与其她女人混淆的称谓都行!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5 11:17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11:03
可以把你理解的使用“携夫人”的合理性列出来,大家本来就是讨论嘛,能举几个例子就更好

偕夫人常出现在比较高度礼节礼仪性的新闻报道里面吧,偕夫人出访,这个是大概率的用法。

携夫人,则是比较具体的一些非礼仪性的活动,携夫人参加晚宴;携夫人回老家祭祖。这里用偕夫人,就是有毛病了。

上面的截图举例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三胖偕夫人观看访朝艺术团演出。后面则是三胖携夫人观看演出。这样的用词差异很明显。前者是一种礼仪场合,后者就是平常的日常活动。所以差别使用应该不是毛病,而是必要的。

当然,这种区分还可以细细考究。官媒的新闻性行文应该是可靠的范本,这个不用怀疑。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13:42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11:10
呵呵,从凑38这个数字,就看出是逗乐。

并且还刻画了一位很糟糕的老师——吓跑学生的那种

对,还不怕肉麻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5 15:04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13:42
对,还不怕肉麻

歪才的人多了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5 15:05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3-25 11:17
偕夫人常出现在比较高度礼节礼仪性的新闻报道里面吧,偕夫人出访,这个是大概率的用法。

携夫人,则是 ...


都是认真的人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5 15:06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10:52
哈哈~~,不错,搜罗了是不老少。

如果能把全国各地的方言土语叫法都列出来,应该还有不少吧?

翻译成英语是不是也不同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5 15:17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3-25 15:05
都是认真的人

这是认真的逗乐子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21-3-25 15:39
这段文字解读好,公理有货!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5 20:02
中国文字就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字的使用的确麻烦,但是还是喜欢

现在学习毛笔字的人也很多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1-3-25 20:09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06:08
哈哈!有婚庆把白头偕老读成白头皆老,感觉意思也蛮好的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5 20:11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10:40
给老外上汉语课,第一堂课只教了一个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
1,妻子
2,老婆


这里有很多我都么没有听过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20:20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3-25 20:09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5 20:21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3-25 20:11
这里有很多我都么没有听过

也是啊!所以印象挺深的。晚上好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1-3-25 22:08
楼主高才。

舞文弄墨的高手。

我以前也喜欢写这种咬文嚼字的帖子。

现在懒了。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5 22:49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20:21
也是啊!所以印象挺深的。晚上好


晚上好,该休息啦,晚安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23:11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3-25 11:17
偕夫人常出现在比较高度礼节礼仪性的新闻报道里面吧,偕夫人出访,这个是大概率的用法。

携夫人,则是 ...

下面这张截图是你在天涯那边跟帖时贴出的。场景是在中国举行的某个大型国际会议,最高领导人迎候各国贵宾。这无疑属于你说的“高度礼节礼仪性的”。


可问题是,央视这则报道却没有使用“偕夫人”!而是用了你认为应该用于“比较具体的一些非礼仪性的活动”中的携夫人”。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央视也好,新华社也罢,也存在混乱使用的情况。而不是你认为的规矩使用


[attach]626731[/attach]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23:22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1-3-26 00:21 编辑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3-25 11:17
偕夫人常出现在比较高度礼节礼仪性的新闻报道里面吧,偕夫人出访,这个是大概率的用法。

携夫人,则是 ...

携夫人,则是比较具体的一些非礼仪性的活动,携夫人参加晚宴;携夫人回老家祭祖。这里用偕夫人,就是有毛病了。】


下面再贴一个你提供的截图。场景是看北京奥运排球比赛,显然属于你所说的"比较具体的一些非礼仪性的"活动吧?

你的观点是“这里用偕夫人,就是有毛病了。”

而央视该则新闻中,恰恰用的是“偕夫人”。这又该作何解释?

[attach]626734[/attach]

所以,还是主帖中的看法,在庄重、文雅的语境中,都该用“偕夫人”。最高领导人即使出席晚宴,观看演出,那也是比较庄重的场合,也不应该用“携夫人”。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23:27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3-25 22:08
楼主高才。

舞文弄墨的高手。

谬赞了,谢谢榆园书话捧场!


期待拜读你在这方面的文章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23:29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21-3-25 15:39
这段文字解读好,公理有货!

明月兄见笑了,还望指正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23:49
天涯若邻 发表于 2021-3-25 13:42
对,还不怕肉麻

呵呵,其实,洋鬼子们更肉麻,什么宝贝儿、心肝儿、甜心、蜜糖啥的,都是口头禅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23:54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3-25 15:06
翻译成英语是不是也不同

嗯,英语中对老婆的称谓,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没深究过这个问题

上面提到几个常用的,都比较肉麻,如 dear,darling,baby,honey,sugar, sweetie,sweetheart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5 23:55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3-25 15:17
这是认真的逗乐子

确实如此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6 00:04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3-25 20:02
中国文字就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字的使用的确麻烦,但是还是喜欢

现在学习毛笔字的人也很多

嗯,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提升,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趋势之一。

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说其他文字中也零星有一些可称为书法的东西,但远没有汉字书法艺术这么深厚与广泛。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6 00:12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3-25 20:11
这里有很多我都么没有听过

呵呵,关键是其中不少称谓现在没人敢用了,像什么贱内、贱荆、内人、内子等,虽说是谦辞,但属于明显的歧视女性说法,只能淘汰。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6 06:14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3-25 22:49
晚上好,该休息啦,晚安

哈哈!感觉就是懒懒的样子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26 06:15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5 23:49
呵呵,其实,洋鬼子们更肉麻,什么宝贝儿、心肝儿、甜心、蜜糖啥的,都是口头禅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