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1】从时髦的网络新词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0:56
标题: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1】从时髦的网络新词说起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1-3-22 01:40 编辑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1】从时髦的网络新词说起
文:公理力
任何语言文字,除了担当信息交流主体工具这个重大角色,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与核心内容,可谓兹事体大,不可小觑。
自世纪之交前后,互联网普及以来,网络语汇即呈现泥沙俱下、野蛮生长、又别开生面、争奇斗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异景象。从刻意使用错别字的谐谑表达,到颠覆传统语法的奇葩句式;从洋文与中文混搭,到英文缩略语畅通无阻;从令人无奈的火星文,到各种新奇、时髦的网络新创语汇,历经数千年传承与演化的汉语言文字,正在经受闻所未闻的空前“摧残”与挑战!
对几近失控的这一网络文化现象,特别是层出不穷的网络新创语汇,人们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赞赏者大有人在,反对者亦不乏其人。就是肩负重大使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亦有“纡尊降贵”者对此类现象果敢发声,提出不见得受人待见的意见和建议。而辞书修订者们每每为是否收入某些个网络新词而纠结、争议,甚至伤透脑筋。
在公某人看来,总体而言,毋容置疑,理应认同新锐网络语汇对古老汉语言文字展开挑战!毕竟,这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字保持生命力、自我更新、紧跟时代一同演进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明显具有负面作用的网络新词,亦应明确拒绝。
桀骜不驯的语言“漂变”乱象
但凡上网之人,都会注意到网文中司空见惯的错别字现象。如最最最常用字“的、地、得”不分,“做、作”不辨等可悲现象。曾有网友在留言中分享这样一个事例。上海某高校出版社编审,在校正译著时,曾无奈地对他说起,上面有统一说法:“的、地”均可用“的”,“做、作”均可用“做”……。这是一位出版社专业工作者提供的信息,既让人意外,又令人无语。
也就难怪这类错用现象司空见惯,具体例子也就无需举了。而很多成语,也成了错别字的“重灾区”。网上有人居然列出了608个成语中的错别字!限于篇幅,这里亦不具体举例,仅插入一张来自网络的部分词汇、成语错别字示例图。
而在网络交流中,故意使用别字现象也相当普遍。如“葱白”(崇拜)、"大虾”(大侠)、“涨姿势”(长知识)、“人参公鸡”(人身攻击)、“栗子”(例子)、“湿人”(诗人)、“油菜花”(有才华)、“…滴”(的)等,诸如此类,虽不可一概否定,显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网络新词何以沦陷于AC之间?
网络时代之前,除了污言秽语的脏骂,在正常表达中,涉及AC之间的唯一词汇,就是欺负不会说话的牛,而创造了“牛B”这个词。但该词起码是褒义的。四条腿的牛们即使会说话,除了小心眼的公牛可能愤愤不平,母牛们大概率不会抱怨啥,暗中感到自豪,也保不定。而这唯一的AC之间用词,除了文学作品中为刻画鲜活人物形象和接地气对话而采用,极少在其它类文章中赫然使用,或省略为不那么刺眼的单字词“牛”,另一种兼顾表达则使用牛掰、牛叉、牛X等。
迎来网络时代之后,不仅原有的污言秽语毫无顾忌地变成文字堂而皇之地进入网络,还新造出一些更加露骨的污秽词汇,污染着网络环境。如:屌丝、撕B、装B、⊙﹏⊙、逗B、懵B、B格、B脸、然并卵……
尤其是“撕B”这个词,使用之广令人咋舌,竟赫然出现于某些正规网媒中!以至于有些女性网友亦不惧使用这个词。或许有人会认为,对此大惊小怪属于食古不化,跟不上时代!好吧,我不反驳这一点,但有个问题:真要渲染一种激烈对垒的暴虐氛围,为何不可以用撕脸、撕嘴等早就存在的现成词汇呢?干嘛非要跟女性大腿之间过不去?
而我不确定的另一点是,国人可以“自豪”的事情是否也包括:男女平等观念之强甚至体现在网络语汇对生殖器的偏爱上——在离不开AC之间的同时,还发明了“屌丝”、“然并卵”之类的新词。
虽然操英语的洋鬼子们在用脏字上与我们相比,一点也不逊色,有的男人开口就是F字——当标点符号用,闭口就是比地球小得多的他裆下那一对。但他们的F字如果加宾语,也一定是对方全乎的人,而非下半身零部件,更不会殃及其家人。你可以说,他们在这方面真的“忽视女性”——绝少有人动辄拿女人生殖器开腔润嗓。
一句话,中文网络新词对大腿之间零部件——造物主的神来之笔——的钟情与偏爱,已经堪比某些原始部落的生殖器崇拜了!
净化网络污言秽语可否有所作为?
上述乱象真的可以不管,或者没法儿管吗?笔者不这么认为。
此事第一责任人理应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而最能立竿见影的方式非中国特色的敏感词网管模式莫属,这个大家都懂。假如以国家语委、网信办等职能部门文件的方式把撕逼、撕B、B脸之类十分出格的污秽词汇设为敏感词,治理此类网络污染还会无能为力吗?
当然,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在治理网络语汇乱象有所作为的时候,还要注意另一方面,不可走过头。
正如本文开头所明确的态度,对待网络语汇,大可不必一概否定。有些新创语汇文字干净,含义正面,或鲜活生动,或形象逼真,或新颖别致,或精炼到位,值得肯定。例如:
囧、颜值、脑补、脑洞、秒杀、秒懂、给力、嘴炮、吐槽、槽点、躺枪、逆袭、宅男、宅女、伪娘、富二代、高富帅、白富美、小鲜肉、女汉子、高大上、活久见、键盘侠、萌萌哒、么么哒、打酱油、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羡慕嫉妒恨、不要不要的,等等。
这些词汇和表达,明显丰富、增强了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更是汉语与时俱进和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自然漂变(包括筛选与净化)过程中,理应支持其流传下去,词典等工具书类亦没有理由不予收录。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1:45
既然转移到北斗六星这片新天地,开始于天涯的这个系列就从头重新编号吧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1-3-22 04:42
问好公理兄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1-3-22 04:43
本帖最后由 风铃清音飘渺 于 2021-3-22 04:50 编辑
学习网络新词,对我来说很有用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7:13
风铃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7:15
嗯,海外的语言环境确实没有国内接触网络新词那么方便
作者: 郑板砖 时间: 2021-3-22 08:41
好汁为汁。
作者: 郑板砖 时间: 2021-3-22 08:41
亚历山大
作者: 郑板砖 时间: 2021-3-22 08:49
1314
520
666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2 08:55
公里力先生真是用心琢磨这事了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2 09:07
网络上的网络用语。我个人觉得一部分是和输入法有关,例如神马如同什么。人身攻击如同人参公鸡。更多的网络用语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生活节奏变化有关,例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再一个谐音基本都是因为语言管控形成的。那些被大小媒体认同的比较经典的诸如屌丝,撕B之类的用词有更深的社会背景吧。网络上用语在网络上用不反对,但纸媒还是应该规范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2 09:08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理解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9:23
这个我而还是头回见,是“好自为之”的意思吗?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9:24
这个倒是常见(压力山大)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9:25
对,还漏了这个数字谐音类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9:27
上网总是遇到新词,就自然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1-3-22 09:29
甭管,自然淘汰
作者: 郑板砖 时间: 2021-3-22 09:33
对的,这个好汁为汁的前一句“年轻人不讲武德,”此梗源自传武大师马保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9:34
嗯,你提到的这几点值得参考,有的我都没考虑过。
关于容许那些污秽词在网络环境使用,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纸媒在逐年萎缩,估计有一天会消失。网络会成为媒体、工作与生活的主体环境。网络不禁止的东西,最终就会反映在工作与生活中。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09:36
呵呵,原来如此。想起那个“蓝瘦,香菇”的梗
作者: 郑板砖 时间: 2021-3-22 09:45
奥力给
好像是抖音上的新疆网红,长着一张梭子脸,音质一级棒,加油的直译。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2 09:46
隔一段时不上网估计很多新词就不明白啥意思了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1-3-22 09:47
语言一直在不断变化
如果大多数大众都认可的词语
我觉得可以的
作者: 笔子 时间: 2021-3-22 09:57
囧、颜值、脑补、脑洞、秒杀、秒懂、给力、嘴炮、吐槽、槽点、躺枪、逆袭、宅男、宅女、伪娘、富二代、高富帅、白富美、小鲜肉、女汉子、高大上、活久见、键盘侠、萌萌哒、么么哒、打酱油、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羡慕嫉妒恨、不要不要的
这些词语很新鲜,很给力,很有时代感。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2 10:32
网络用语大荟萃,那句香菇蓝瘦,还有耗子尾汁,一夜之间地球人全知道了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2 10:39
既然定义是网络用语,就该在网络上用,不然会教坏小孩子
纸媒,官媒绝对不可以用这些。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0:53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1-3-22 10:59 编辑
这个观点有道理,这个系列后面的帖子会专门谈这个问题。
至于极少数太刺眼、刺耳的污秽新词,本帖还是希望国家语委能有所作为。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1:02
嗯,这部分网络新词,应该说都很有创意,是对汉语的新贡献。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1:04
大浪淘沙的机制是主要的,但相关职能部门也并非完全无可作为。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1:06
这个我也不知道,还是老郑厉害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1:12
没错,大多新创词流行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
但一些负面的污秽用词,如果不加干预,反而更容易被记住和流传,难以自然淘汰。
让小孩子知道就更糟糕。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1:19
刚搜索了一下,新华社已经有“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
2017年修订的禁用词有38个:装逼、草泥马、特么的、撕逼、玛拉戈壁、爆菊、JB、呆逼、本屌、齐B短裙、法克鱿、丢你老母、达菲鸡、装13、逼格、蛋疼、⊙﹏⊙、绿茶婊、你妈的、表砸、屌爆了、买了个婊、已撸、吉跋猫、妈蛋、逗比、我靠、碧莲、碧池、然并卵、日了狗、屁民、吃翔、XX狗、淫家、你妹、浮尸国、滚粗。
作者: 笔子 时间: 2021-3-22 11:28
确实充满创意。
中国人很聪明。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1:35
中文除了化学等极少的科技领域偶尔需要,新创汉字的机会极少,而这个“囧”字就是一个形神兼备,且笔画不多的天才创造。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2 13:40
这一集中还真是不少,确实应该禁止这些,上网孩子很多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2 13:43
总结的到位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2 13:44
公理力 发表于 2021-3-22 11:35
中文除了化学等极少的科技领域偶尔需要,新创汉字的机会极少,而这个“囧”字就是一个形神兼备,且笔画不 ...
像形字吗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3:51
呵呵,这类文字玩儿法实在是太搞笑!
但不了解这个梗的,就会一脸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3:54
嗯,没看新华社列出的单子之前,怎么都想不到会有这么多!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3:55
谢谢领导的英明批示!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3:57
看看那耷拉的眉毛,是不是很象形?简直太传神了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1-3-22 14:04
弱弱问一句,活久见是啥意思?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1-3-22 14:05
弱弱问一句,活久见是啥意思?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14:46
就是字面的意思吧。
一个人活得久了,啥稀奇古怪的事都可能见到。
说“活久见”,可以表示事情稀奇,也可以表示没啥好稀奇的。这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说此话者的本意。
作者: 薛痒 时间: 2021-3-22 22:01
普大喜奔,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十动然拒……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22:24
其中有两个不明觉厉啊
人艰不拆,十动然拒具体含义是啥?
作者: 薛痒 时间: 2021-3-22 22:26
大家都活的艰难,就不要拆穿我了。
看了他的情书我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22:41
呵呵,这是创造新成语兴趣盎然的节奏啊
作者: 薛痒 时间: 2021-3-22 22:44
上面几个其实比较生硬,也是瞎传。自然传播的,最有可能流传于世的还是“耗子尾汁”。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1-3-22 23:03
呵呵,这个属于搞笑得不行不行滴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