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佛法如何不教惹尘埃 [打印本页]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6:05
标题: 佛法如何不教惹尘埃


时时勤拂拭?

这不是好办法,因为根本没有什么途径去拂拭。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6:06


观,止,这两个办法做不到。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6:08
你总是喜欢和别人唱反调。这是批判性思维,很好。

逛街去。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6:10
止在前,观在后,排好顺序。你不仅仅喜欢和人唱反调,你还喜欢打乱顺序,你真不是个俗人。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6:11


孟子与告子都能不动心。孟子四十不动心,告子还要早一些。

告子的做法就是『外入』法,义袭而取,类似于『拂拭』。

孟子说,错了,应该『集义』,『直养,无害,配义与道』。

孟子的意思,心是生长起来的,不是像告子或者北宫黝那样『磨』出来的。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6:12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6:10
止在前,观在后,排好顺序。你不仅仅喜欢和人唱反调,你还喜欢打乱顺序,你真不是个俗人。



哈哈~



作者: 北冥神功    时间: 2021-1-29 16:18
佛教经意乃是无为,先学会像棵植物那样生存吧。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6:42
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1-29 16:46 编辑

奢摩他,每天拿出五到十分钟修一下,能修好“止”也就行了。一般人是到不了“观”那一步的。普通人没有修好“止”就去“观”是很危险的,除非你“观”的是自己大脑的散乱。

如果把你的心比喻成一个小湖,“止”的状态就是风或砸进湖里的小石子等所形成的涟漪、漩涡等都终止了。由于平静才能产生清晰,使你能够看到湖底的景象、鱼以及其他栖息的动植物。“观”(毗钵舍那)使湖可以显示它美丽本性的清明,因此“观”就是洞彻现象本质的“智慧”。不过要产生“观”之前,心必须先用“止”调柔才行。(这段不是我说的,是佛家大德说的)

去“止”去吧,如果你没有真正的“止”过,更不知道“观”为何物(没有体会到的东西就是不知道),其他再多谈,都毫无意义。

每天能做到真正的“止”十分钟,才算初步踏进了门槛。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6:50
简直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修好“止”的人就知道“止”和“观”,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从“止”到“观”的阿罗汉会是个啥?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1-1-29 16:58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1-1-29 16:59 编辑

打扫卫生可以。或者树立一个目标,专心可以心静。
或者听冥想课,听来听去睡着了,啥也没想。
或者种花,照顾它们。在阳台种菜也行,随时看它们长大,特安静愉快
或者把时间拉长点,把结果想清楚点,就知道怎么做
制定作息时间,执行作息表,锻炼身体,效果明显。

以上都太安静了,一个人长期独处,对身心健康不好,和家人温情相处,或者玩得好的一起玩乐说笑逛街,也可以

总之,有点类似心理治疗、生活正常化、踏实做事。。
对网民来说,能在现实中静下心来做事,克制浮躁,就算成功了。

纯属猜测,若有错误,概不负责。。。边吃饭边很不负责任滴说

作者: 三拳    时间: 2021-1-29 17:01
一个人长期独处,对身心健康不好,
…………
有点道理
对自己的考验更大

作者: 三拳    时间: 2021-1-29 17:02
一个人长期独处,对身心健康不好,
…………
有点道理
对自己的考验更大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7:08
佛教这个东西谈理论真没有啥意义,必须实修,才可以谈点体会。理论知道的再多,从不实修,没有真正的闭关过,谈的也不是真正的佛法。
作者: 三拳    时间: 2021-1-29 17:10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7:08
佛教这个东西谈理论真没有啥意义,必须实修,才可以谈点体会。理论知道的再多,从不实修,没有真正的闭关过 ...

同意大飘说的
段子可能不信教
兴趣于佛理吧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7:30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6:50
简直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修好“止”的人就知道“止”和“观”,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从“止”到“观”的阿罗汉 ...



飘红8楼所引言,分开看止与观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可知是哪个人的切实心得;把止观分先后顺序,这是我不能苟同的。

佛法,作为一种方法,仅仅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是根本性的东西,根在人的做事上。一个人不知佛,也可以很好地做事,知佛,则会帮助他或她虑事做事,锦上添花,用佛家语说就是『增上缘』。

所以,修佛不必太揪心,要随意一些,妙手偶得,铁鞋偶遇。譬若读书,有时会苦读十年板凳冷,过一会儿又忙于做事没有什么时间读书,虽然不读书也可以突生感悟。读书悟入多少,悟入浅深,根不在读上,根在做事上。读书只是做事的帮手。

正是因为这种随意与随机,止观二字不应该存有先后顺序。更进一步讲,四阿含经与阿毗达摩俱舍论里都讲止观,然而止观都属于『对法』,此外还有绝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的『转法』,滚滚转,如何分先后?

强分先后,太僵,僵则伤根。伤根则不是增上缘,大违释迦牟尼本意。





作者: 三拳    时间: 2021-1-29 17:31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29 17:30
飘红8楼所引言,分开看止与观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可知是哪个人的切实心得;把止观分先后顺序,这是我 ...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7:33
三拳 发表于 2021-1-29 17:10
同意大飘说的
段子可能不信教
兴趣于佛理吧




佛法仅仅是一个方法,我想用就用,我也可以选其他的代用。作为一个方法,我只需用得恰当,没有什么必要上升到形而上的信仰。譬如语文,譬如数学,都是一种方法而已,顶多也就有些偏爱,甚至热爱,但是不可能当成信仰啊。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7:42



信仰是什么?无可替代也。

佛法之于我,随时随地可以随手扔掉,又怎么会成为信仰呢?替代办法太多了……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7:47



此中有真意,非阿罗汉不能道也~~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1-1-29 17:48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6:42
奢摩他,每天拿出五到十分钟修一下,能修好“止”也就行了。一般人是到不了“观”那一步的。普通人没有修好 ...




说得好!

打坐,止的一种方式。
我们内心平常像浑浊的水和沙,
静下来,才有可能澄明。
宁静致远,致潜意识或藏识。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8:15
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1-29 18:17 编辑

实用的东西很多,很多人不用了解佛法也可以活得很好。没有人说佛法是每个人必修的课程。但若真的谈佛论佛,还是要渐入次第以后才有说服力。就像一个人,要先读幼儿园再进入小学再入中学再读大学再读研究生再读博士博士后,修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确可以善巧方便地做很多事。一个连幼儿园都还没有毕业的人和一个实修多年以后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但不是一回事。你上面一大段谈的都是你个人的认识论,不要说它是谈了佛法或得了道,那样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说它已经是博士后一样可笑。

不要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掌握了佛法精髓,即不修得法或顿悟得法,甚至以为自己不是个一般人。对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个菩萨,但这层包浆是需要通过实修逐级进阶进行打破的。这也是我说你不能随便封自己是阿罗汉的原因。况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是。

言尽于此,不再争论。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8:19
童天一 发表于 2021-1-29 17:48
说得好!

打坐,止的一种方式。

禅修,对于我们的确很有益处。信不信佛,每天拿出五到十分钟静坐也会对身心健康有益。道家所谓心斋、坐忘、抱朴、守一以及印度的冥想,都有类似的功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1-1-29 18:22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1-1-29 18:25 编辑

静下来后,心里会有一种温暖平静感,然后精神和体力恢复快。听冥想课的体会。静坐,或静躺也可以,中午用这种方式休息比较好,深睡反而容易疲倦。。我没有修过佛,应该也不被允许,但这种停下念头的休息方式挺好。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8:25
举例:盖大楼,是一层一层盖的,大楼盖好以后,需要把脚手架去除。你不能看见一栋大楼,就可以说它没有过脚手架,或是自己突然就出来了一个大楼整体。再比如你拾级而上,一层一层阶梯都在你的脚下,当你到达了一个高度,所有的阶梯有可能都必须得清除,你不能说你没有看见过阶梯,就说你自己本来就在高处。

你现在就是一个站在山脚的小孩,没有经历过任何实修的人懂再多佛理都还是幼儿园没有毕业,然后以为自己站在了山巅,并且从来没有用过阶梯,也根本无须阶梯,就可以一跃而上,直达山巅。

对不起孩子,那只是你的想象。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1-1-29 18:29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1-1-29 18:31 编辑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8:25
举例:盖大楼,是一层一层盖的,大楼盖好以后,需要把脚手架去除。你不能看见一栋大楼,就可以说它没有过脚 ...

这种说法,令人想起神秀,但不是慧能的方法。
我觉得段子挺有探索的热情,她是门外人,能和你们实修的以写帖的方式争这么多来回,够有悟性了,这样说会打击到她的热情。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8:34


飘红很喜欢,我喜欢,是真喜欢。因为看得出来是真心要帮我,气呼呼的而不改认真劲儿。

其实吧,阿罗汉仅仅是个学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教授,高工,高高工……这些名称与阿罗汉也没有什么区别。飘红我不相信你填写各种表格里不写你的学位与职称。每个人都填,为什么本阿罗汉就不能说呢?

当然你可以质疑本阿罗汉造假学位,与其这样直截了当地不承认本阿罗汉,那不如你想办法考倒我,用你所知道的任何佛学疑难来考我,你会发现,早该拜阿罗汉的~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21-1-29 18:50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7:08
佛教这个东西谈理论真没有啥意义,必须实修,才可以谈点体会。理论知道的再多,从不实修,没有真正的闭关过 ...


飘红说的有道理,证明她的修佛已经入门。而老末,不过是一个门外汉,用几多佛学名词欺世盗名而已。

实修很重要。怎样实修,先从戒律开始,要十诫,其中,不妄语很重要。像老末这个天天妄语不断的样子,与修佛没有半点关系。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8:59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29 18:34
飘红很喜欢,我喜欢,是真喜欢。因为看得出来是真心要帮我,气呼呼的而不改认真劲儿。

其实吧,阿罗 ...

我哪里有气呼呼?我只是建议你从实修开始,体验一下其中益处。修行者的英语是什么你应该知道,不practice的任何理论都仅仅是理论,不会让任何人受益。

我不会考你,因为你随便拿一个你知道我不知道的就能考倒我。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孩子问一个老爷爷可知道皮卡丘是谁一样,老爷爷会被考倒,但不代表他的阅历比小孩子少。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29 19:05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8:59
我哪里有气呼呼?我只是建议你从实修开始,体验一下其中益处。修行者的英语是什么你应该知道,不practice ...



好吧好吧,我是幼儿园阿罗汉~~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9:10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我们读过的书不是用来引经据典辩论博输赢头彩的,我们读过的书是必须去用实践验证为己所用的。论坛上的辩论真的不重要,你从你读的书里面得到了多少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很重要。

一个最简单的实修办法,此时此刻你就可以做到:盘腿打坐,坐直,调整呼吸,随便盯着一样东西,尽量使自己专注。观察一下你能集中注意力多久,大脑里面什么都没有想?坚持一分钟你就会有一分钟的收获。如果发现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有形形色色的念头闯进来,没有关系,不要以为这种散乱很可怕,你只管静静地看着那些念头,它们是如何来的又是怎么消失,尽量不要跟着念头走,及时把注意力重新收到你之前关注的东西上来。如果你还能回来,没有被念头牵着鼻子走,你又成功了第二个一分钟。念头没有成功地带走你。

这些念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这种止的练习会让你慢慢看清楚你平时眼里的世界和事物产生的本来面目,看清所有的情绪都来自念头。而念头的产生是基于那个你非常爱惜不舍得丢弃的自我。这就是个体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和外界是自己内心的折射这句话的初步含义。

不说了,这个话题我必须打住,出去遛狗了。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29 19:10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29 19:05
好吧好吧,我是幼儿园阿罗汉~~

哈哈哈,你太可爱了。这个称呼好。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1-1-29 19:25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1-1-29 19:44 编辑

30楼令人想起一些词语

比如:宁静又彻底。。。静水能照物。。。静极生慧。。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1-1-29 20:43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8:19
禅修,对于我们的确很有益处。信不信佛,每天拿出五到十分钟静坐也会对身心健康有益。道家所谓心斋、坐忘 ...



人生遭受重大打击,也会有所悟,
此时可能是顿悟了!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30 08:53



本幼儿园阿罗汉实证飘红说的一些东西之后


飘红引用大德的话:

『如果把你的心比喻成一个小湖,“止”的状态就是风或砸进湖里的小石子等所形成的涟漪、漩涡等都终止了。由于平静才能产生清晰,使你能够看到湖底的景象、鱼以及其他栖息的动植物。

“观”(毗钵舍那)使湖可以显示它美丽本性的清明,因此“观”就是洞彻现象本质的“智慧”。不过要产生“观”之前,心必须先用“止”调柔才行。』



飘红的实践:

『盘腿打坐,坐直,调整呼吸,随便盯着一样东西,尽量使自己专注。观察一下你能集中注意力多久,大脑里面什么都没有想?坚持一分钟你就会有一分钟的收获。如果发现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有形形色色的念头闯进来,没有关系,不要以为这种散乱很可怕,你只管静静地看着那些念头,它们是如何来的又是怎么消失,尽量不要跟着念头走,及时把注意力重新收到你之前关注的东西上来。如果你还能回来,没有被念头牵着鼻子走,你又成功了第二个一分钟。念头没有成功地带走你。』


我的实验:

不可能只用『止』的功夫,止的时候肯定也要『观』。

我根本不需要盯什么外物,我能直接看着我的气息流动,也不需要什么瑜伽姿势引导气息,连简单的无名指大拇指手印环都不用。。。随时都可以把自己浑身引入漆黑一片的境地,没有任何杂念。

……我真的很少用这么麻烦的程序。因为我现在随时可以入定,满身通心光明,香气不是每次都溢出来,但是香气四溢时我自己都觉得狠醇香。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30 08:58



本幼儿园阿罗汉又考虑了一会儿,发现:

老子的心,庄子的心,孟子的心,告子的心,佛陀的心……合观对照,非常有意思。不过我现在还没有弄明白,这种种差别是为什么发生的。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30 09:04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30 08:53
本幼儿园阿罗汉实证飘红说的一些东西之后



你这种状态非常危险,幼儿园阿罗汉。一定要听我的。我说的那种方法看起来是非常简单,没啥大不了的。但若那个两分钟,你一个念头都不会有。。。。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们也不会执着于一个念头都没有,但经过次第修行,的确可以两分钟、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入定。。。。

我们不是要去除贪嗔痴,我们是要能够及时地辨别哪是贪哪是嗔哪是痴,并及时调整。

你和明明都缺少了这种对自己的监督。所以即使你可以随时入定,也没有很大的意义。戒律和修行如影相随。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30 09:05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这一段话是无蕊菩萨引用的四十二章经选。

我转引过来,想说明:这个意思在左传里也有完全相同的表达。



作者: 末干段    时间: 2021-1-30 09:12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30 09:04
你这种状态非常危险,幼儿园阿罗汉。一定要听我的。我说的那种方法看起来是非常简单,没啥大不了的。但若 ...



没有什么复杂,一点儿都不必惊慌。写字绘画等等讲究意在笔先,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静思凝虑,把运笔章法布局都想好。。。。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简单的入定。

评书上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云云,其实也是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专注排兵布阵而已。

这种心法在理工科学生老师那里更常用,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都是很简单的东西,让文科生給整玄虚咯~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1-1-30 17:13
只要有我慢,就没有止,
观也不深,悟就更谈不上了。
作者: 青眉    时间: 2021-1-30 18:20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6:08
你总是喜欢和别人唱反调。这是批判性思维,很好。

逛街去。

对。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总是看好的一面,另一种却是总看坏的一面,我的理解就是正能量与负能量。据说,这是原生家庭滋生的产物,也是其性格里负面的情绪,不能论对错,只能选择远离或者忽略。
走,大飘飘,拉着你的手看风景起,今晚的月亮好圆啊……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