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生命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0-10-30 13:38
标题: 生命研究
本帖最后由 小谢青蛙 于 2020-10-30 13:40 编辑

然是几个旧贴,但包括了我当初对生命问题思考的结果,反正这里目前帖子不对,万一能引起话题呢?

                                                              《反物质、灵魂和生命》


从生物学上看,人类不仅个体间的意识的区别,仅仅是个体的多样性上,正如《活着有多久》那书中所说:我们在生物学的角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基因被封存在23对染色体中,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被随机分布,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或被传送至女性的卵子中、或被传送至男性的精子中,从统计学的计算,这种分布概率意味着同一对基因可以组合出2的23次方,也就是8388608种不同的生殖细胞。


不仅如此,在受孕的那一刻,父亲一方提供的8388608种精子中的一只,将会完全随机与母亲一方可能提供的8388608种卵子中的一个偶尔结合在一起,因此一对男女生下的孩子,将只是70万亿个可能出现且彼此不同的孩子中的一个。


而这一切不可思议的多样性只是基因遗传这一个先天方面,而这70万亿个不同孩子又经历着自己所独特的人生: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在年华中塑造出不同的品味、以及被生活锤炼出的不同生活态度,所有这些外来因素都会通过我们称之为“后天修正”的作用,深刻影响人类所有的行为,包括情绪、恐惧、艺术感和运动能力等不一而足,这就成就我们个性、大脑组织和意识,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似乎被装入了独一无二的灵魂,这是我们所专属的。



而作为人类的整体,我们依旧有着其独特的继承性,虽然以前有个笑话,一对夫妻成亲很多年以后都不育,去医院检查两个人都正常得不得了,后来医生多问了几句做爱的细节,才发现两个人是入错了地方。 除了这对笨得出奇的情侣,我们其他所有的人类,跟所有动物本能一样,我们天生的繁衍和释放情欲的本能,这是天性而无需学习的,没有铺天盖地的黄色教学,即使像是以前波姬小丝演的一对少男少女因海难很小时候就流落到《青青珊瑚岛》上,等他们发育成熟,他们自己自然就会做爱。

但是人类的做爱,显然有着人类自己的演变和进化的痕迹,有着个体基因类似素质般的承继的基因记忆模式,因为人类是唯一大自然中拿繁衍取乐的,人类对性的享受远远超过了繁衍发泄的需要,这就使得乳房本是其他动物喂养的器官,但是到了人类,就天生成为了生殖器官,无论是视觉给人的性冲动,还是触及给双方带来性愉悦,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我们很难相信,两只熊猫、或者是两只狗,在开展正题前,互相搓揉对方的乳房,能给对方带来多少性愉悦,但是人类一旦如此进行,兴奋感就不可自抑。

所以说人类的这种性享乐信号,就随着进化演变,和代代承继,是刻画到人类基因骨子里的天性本能,无需学习而天生具备,如果把人类看成一个共性的个体,把其他各类动物看做不同个体,那么人这个个体,在性意识上就是独一无二的,也就象我们个体装入的独一无二的魂灵,是天生就与其他动物不同。

我们再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个体意识去感知世界,通过我心知我思,我眼看世界的这种个体的唯一,那是70万亿分之一的分布概率,那么我们每个70万亿分之一的个体人,与周围所有这么样个体,同时同时代同日面对面生活并彼此影响着,那么大家一起存在的概率相乘,那么概率又是多么浩淼的可怕?

所以在一切统计学不可思议的概率面前,我们多考虑这种存在的偶然性的必然,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这么撞大运般出生,又彼此相遇得没有半点规律,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不约而同把乳房都进化成了一享乐就碰、一触碰就享乐的性享乐,我们如果没有一点共同的概率,似乎有点进行不下去。

雅克.库皮埃克总结道:“所谓‘决定论事件’是指每当某些条件齐备时就会发生的事情;而‘或然性事件’则是指在满足相同条件下,只按一定频率出现的事。二者本质没有区别、不同只在于出现的数量,如果‘决定论事件’发生概率为1的话,那么‘或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在于0-1之间”。自此后,物理学开始把偶然性事件当做研究对象,同时影响到,以‘决定论事件’为根本的生物学,“不能认就此认定我们无法对偶然性现象进行预测,因为概率论能让我们更理性地对待那些偶然性”

遗传、基因、演变、进化之余,我们也要思考这些积累常数外的,例如一个人恒定的意识直觉的常数问题



一、灵魂实验:
   1、并非仅仅是动物才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本能:
   美国科学家进行过一次实验:他们在一盆仙人掌面前安排了几个人进行“搏斗”,结果连接在仙人掌上的电流变成了电波曲线。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高希武领导的课题组发现,植物甚至有类似人类的感情,它们在遭到伤害时,会迅速向周围的同伴报警,提醒同伴采取防御措施。当棉花遭到棉铃虫啃食或受到机械损伤时,棉苗体内两种蛋白质的活性会明显提高,可以释放出成分复杂的化学物质,可以造成昆虫吞咽和消化困难。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两株棉苗放入一个密闭玻璃容器,只对其中的一株棉苗进行棉铃虫啃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在对两株棉苗和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了更为奇异的现象。不但受伤的棉苗发生了自卫的防御反应,另一株没有受伤的棉苗也已经产生了防御反应,没有受伤的棉苗所产生的防御性化学物质浓度甚至高于受伤棉苗。同样,玉米对待自己头号天敌玉米螟,也证实了类似的结论。



2、非物质的意念可以留下物质的脚印:
1993年4名特异功能研究人员在英国纽佛克斯科勒乡用5年进行500多次实验,称能用意念产生多种物理现象,包括用意念产生光、录音带上声音、胶片上感光图像和固体被分开等。他们还能产生多种语言的雕刻板、诗歌及短讯,发光球在屋里到处飞等。这些实验在美国、爱尔兰和西班牙重复了一遍。美国宇航局、认知科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科学家也参与这一实验。


3、靠谱的灵魂实验
山姆.帕尼尔做过灵魂试验,他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如果病人死后“灵魂”能飘起来,还能看到自己的身体,看到医生们在抢救他的身体,看到天花板上的灯,那么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块板,用木板与濒死人视线相隔,而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体(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么物体,别人不知道),那么“灵魂”就应该能看到这些小物体,人却看不到。

如果这个病人能被抢救过来,能够说出板上的小物体是什么,那么就能区分出“灵魂”到底是虚无缥渺的想象呢,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山姆对100多个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7个被抢救过来的病人醒来后能说出自己“灵魂”离体时看到的景象,特别是板上的小物体,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二、反物质:
1、物质的存在状态: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量子物理学家将一个人类头发丝宽度的微型“划桨”放入到一个真空罐中,随后他们拨动“划桨”,它同时出现了振动和静止两种量子状态,那就意味着物体可以同时以两种状态存在,那么这两种状态可以说是同一时刻不同的宇宙,就是同一时刻两种宇宙的不同容纳方式。


2、反物质:
作为一个常识,无论我们眼前的世界,还是我们个体的人,还是微观到我们人类头发的末梢,最小单位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所构成的,这些粒子因而被称为基本粒子。到了上世纪50年代,随着反质子和反中子的发现,人们开始明确地意识到,任何基本粒子都在自然界中有相应的反粒子存在。

科学史上最重大的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质——反氢原子在实验室诞生,再接着2010通过大型强子大型强子对撞机,人类又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

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和物质是相对立的,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并释放出高能光子或伽玛射线;所以人类将这种反物质思考运用到天文。

我们的正物质世界有多少种原子,相应在反物质世界中也能有多少种反原子,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天上有反恒星和反星系吗? 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我们造几个反物质原子都集中了全球之力,我们还不具备真正发现反物质世界宇宙的认知能力,

所以,对人类的灵魂,也有种观点认为:人类灵魂的粒子为反物质,也就是人类躯体的映射。人类躯体的体积有多大,其灵魂生物磁场团的映射体积就有多大。我们看到的人类的灵魂,只是灵魂与我们基因结合的正宇宙空间的正物质状态,而当灵魂处于负宇宙空间的话也就不具备了粒子的光学特性,一切的感光材料将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人类不论这时候都不会见到灵魂。


我们开始也无法解释衰老和癌症,知道科学进步到生物和遗传科学发生重大进展,我们发现了我们遗传物质是又DNA决定,而DNA中的23对不同染色体的30亿个组件——核苷酸,在更新和保持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原样被复制并传递到子细胞中。


然而在复制过程中,位于染色体两端,也就是被称为“端粒”的那部分DNA是无法复制的,所以当每一个细胞为了进行分裂而复制其遗传物质时,都无可避免地损失掉染色体两端的那部分,这种慢慢损耗积累的结果,就积累成了人类的衰老和死亡,端粒的损耗是我们衰老以及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癌症细胞恰恰相反,正常细胞是生命有限的,癌症细胞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永生不灭,具备无限的自我复制能力,它们秘诀是建立一种低端损耗的系统机制:在绝大多数癌症中,肿瘤细胞会合成端粒酶,有了这种酶癌细胞可以以疯狂的速度进行不断的分裂也依旧能保持其染色体的结构完整性。

所以现代科学也研究出了通过卡路里摄入限制,食物摄入的减少会使得线粒体尽量减少对氧的使用,提高ATP中能量转换的效率,这样人类的衰老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所以说,我们的身体70万亿个随机的筛选,而我们的灵魂,我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就象一个常数被带入一个70万亿个随机的的变量,作为个体,我们受到物种世代进化和演变的影响,而作为独立思想的灵魂部分,我们却是有着不可思议的恒定的独特部分,所以我们创造了神话,所以我们世界各地的宗教、鬼神传说都大同小异的千篇一律,所以我们都意识到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有限,所以我们知道有我们目光所不可触及的太多神秘之地。


而当所有否定的科学力量没有对那些神秘去排除,反而科学家一个个去不怎么系统也不怎样成功地去印证灵魂的世界,我们是毫无任何依据地就否定我们无法判定的那个未知世界就不存在,还是我们就毫无根据对现在还处于幼稚状态的宇宙探索和灵魂世界的去嗤之以鼻,这起码,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而科学的态度就是,在没有验证我们的推论之前,我们不要轻易去相信;同时,也没有任何依据去否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前,我们毫无科学根据地,仅仅凭常识的判断就轻易否决,这尤是一种轻率。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0-10-30 13:44
《灵魂、意识和心灵》

1901年,邓肯.麦克杜格尔医生想测试人类灵魂的重量,他制造了一架精密天平:一张吊在一架支架上的床,测量床以及床上物体的总重量,精确度可以到5克,然后把垂死的病人放在床上,观察临死那一刻重量的变化。

结果第一个病人临死一瞬间,伴随着他的死亡,天平的横杆顶到上部的卡尺处,经计算,瞬间失去了21克的重量。 然后他又找了15条狗测量,结果15条狗死时都没有一点重量的损失,意味着狗是没有灵魂的。但随之后面15次的人类的实验,除跟上述实验一样的外,有两次测量无效、一次死亡后重量下降并保持稳定,有两次重量下降,而后又马上上升;还有一次重量下降,上升,再下降。除此以外,对死亡时间的精确认定也是隔难题。   但不管怎样,此事经纽约时报报道后,后世的人类灵魂21克就是这么由来。

更早的时候,1848年,当地的一个铁路工头盖奇头部被一根七英尺的铁棍穿了过去,叶脑部分受了点损伤,但是从此后,性情大变,从一个开朗、乐于助人的工头,变成了一个喜怒无常、爱骂人对人怀有敌意的人,而且“任性和激动,计划很多未来的事项,可很多还没开始就放弃了,因为又似乎出现了别的可行的事”,可以说盖奇的整个为人发生了改变。

这就颠覆了人们灵魂的理解,如果按灵魂的说法,灵魂与肉体,大脑与灵魂,应该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人类大脑受损,一个人的性格为人也发生转变,我们很难想象出我们的灵魂随着肉体的受损的影响,我们的秉性会发生变化。


布莱恩. 魏斯在80年代写了一本争议而轰动的书《前世今生》,他用催眠的方式催眠一个叫凯瑟琳的病人,通过记忆唤醒,使其发现她有着86次的人生,很多时候,这辈子的恐惧,是由于上辈子的结果,比如这辈子怕水,就是上辈子溺水而死,这辈子很多的忧郁,是因为前辈子的创伤,所以这种前世创伤疗养的方式很有成效。  更有意思的是,你周围的亲人,你父母兄弟姐妹,你闺蜜或者你朋友,经常在你其他世中,也是你周围跟你密切的人物,只是换了角色而已,比如你过去未尽情的情人,也许这辈子就变成闺蜜呵护着你,而魏斯3500年前,居然是患者的舅舅。  我想,如果我们周围所有熟悉的人,如果真的都在我们很多世的生活里经常性地陪伴我们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善待那些熟悉的人,毕竟,我们要纠缠那么多世。


这种催眠唤起前世今生的记忆,到底科学不科学我们可以持怀疑态度,但有一点,在《前世今生》里面出现的关于人频临死亡时候出现的“中间状态”有点像《西藏生死书》上说过的”中阴身。  而对于人类濒死状态的研究,美国的雷德蒙.穆迪采访了150位死过又复苏的经历过濒死状态的人们写了一本《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这才有了现在的“濒死体验”之说。

濒死体验大概是这样:一个人大限降至,身体痛苦到了极点,并听到医生宣布死亡,开始听到刺耳的铃声或者嗡嗡声,同时觉得自己飞快地穿越一个很长的黑暗隧道,接着脱离自己的身体,但是还处于身体周围的环境,他从旁观的角度,很奇怪地观察着医生试图救活自己,心情一片混乱。

接着回过神来,注意到自己依然有个“身体”但是性质和力量已经不同于以往,接着,他遇到某些人来帮助自己,隐约看到已经逝去的亲友的灵魂,以及一种他前所未见的慈爱而温暖的灵体——一种光的存有者,出现在他面前,这个存有者问他一个问题——不是凭借话语——要他评价自己一生,并帮他重新自己一生重大事件——就象录像回放的闪回。然后来到一个边境,显然是代表此世和来生之间的一条界限,然后觉得必须回到人间,觉得自己死期未到,但内心也在抗拒,因为对于死后的世界兴趣盎然不想就此折回,欢喜、平和和温润的感觉让自己不能自已。  当返回人间后,试图告诉别人这样的体验,却找不到人类的词汇去描述那种超自然场景和感受。

以上这些都不是单单哪个人的单一感受,简直可以是从所有濒死的人经历总结出的模板,而且这与魏斯催眠中病人的每世转化的中间过程,以及各国教义和传说中的轮回的描述,都异曲同工。

而“聚合性证据”原理认为:“自不同实验的结果都很一致地支持了某种结论,哪怕大多的实验都有瑕疵,但每个实验的瑕疵不同处,这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大众指向的结论是有效的。”

以前人类都认为心灵感应是荒谬的,现在心灵感应却是普遍的课题。如加兰特对大脑的磁共振成像,本瑞.施的脑电图打字,都已经开始解读我们大脑思维方式的解码和应用。 而科学家们也都致力于科幻小说所描述的磁共振成像心灵感应头盔,即在头盔内部装有生成弱磁场和无线电脉冲的电磁线圈,弱磁场和无线电会冲入大脑检查,磁共振成像原始信号会传输到随身的计算机上,然后通过无线电的方式传输到千里外的主机。  到时候,人类的心思秘密,在现代科技面前,将没有隐私,一览无遗。

灵魂和心灵的区别,除了哲学上的唯心和唯物,没有人认真地区分过,我以为,灵魂代表着我们永恒烙印的不会改变的恒定的东西,是你独特个体的特质,也是将你与别人区分开的区别;而心灵则是,结合本世的肉体体验,以及人生感悟,而灵魂投射到肉体后,你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感知;   意识,就是我们活着时,结伴我们心灵,与世界共舞的共识。

我们希望个体在消亡后,能留下一点永恒的东西,比如,灵魂,那么灵魂会不会作为我们独特个性和特质保存下来,生生世世不灭,不管尘世变换不管肉身沉沦,我们一直拥有点自己独特的东西,正如我们一生经历的那点睿智的精华,得以以灵魂的方式永久保留下去,那么,即使我们的心灵已经留在此地,我们的魂灵业已永生,我们每次人生的体味,都是给灵魂增加一次阅历。

如果这么想,那么所有的人生都是一次灵魂体验的阅历,那么人类就无所畏惧。“灵魂、意识和心灵”,是我们人类永恒着迷的话题。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0-10-30 13:45
据说灵魂是有的,只有死了,才能知道~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0-10-30 13:47
本帖最后由 小谢青蛙 于 2020-10-30 13:51 编辑

平行宇宙并行世界和五维空间

以前的一个同事,年纪轻轻就身家无数但患类风湿类的绝症,后来退出江湖,赴西藏并供喇嘛,也神奇的是,她本事在这边都奄奄一息的身体,一踏入西藏的土地,立马精神抖擞起来,而自从供了喇嘛后,现在身体一直算不错。    据说有一天喇嘛舍点寿命泄露些天机,给屋子里的几个人开了下天眼,让她们看到了同样空间不同世界的人们。

   1时间的弯曲和虫洞:
   物理学里早就从量子物理上发现了矛盾,结果只有从平行的宇宙平行的空间去解释,最初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是修订了狭义相对论解释不通的地方,提出时间和宇宙是弯曲的,这下颠覆了我们一眼望星空的一眼望去空间的概念,同时也为以后虫洞的发现和时光旅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就是说,那弯曲的时空中,如图所示,可以解释其中一个管道一样直接连接的通道,通过此通道,我们不受外界岁月变化的影响,同样,我们乘飞行器远离了我们所处宇宙的公转自转体系,我们穿越时空的旅行,坐在飞船上的我们,天上方数日,地球已经几十年,去年的科幻大作《星际穿越》其实就是根据《黑洞与时间弯曲》为模板写的,这是少了下图,使得观众不明白为何虫洞穿越和宇宙飞行能节省那么多年的生命,其实看图即可明白了:
[attach]603305[/attach]
2、平行的宇宙和并行的人生:

随着当代物理学的发展,琴弦理论占了上风,物理学家主流认为,比如鲤鱼们在池塘度过一生,它们相信自己的宇宙就是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它们大多时间在池底畅游,隐约从水面的折射中恍惚好像外面有一个更大的宇宙,这跟我们在地球上仰望星空一样。

如果这时候来了一阵暴雨,成千上万的小雨滴砸进池塘,给池塘带来波折,那么鲤鱼的科学家们就会闹糊涂了,它们会研究为什么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下摇摆不定,它们不会知道自己宇宙之外更大宇宙的雨水的冲刷影响,而只是从自己水底的宇宙研究为什么睡莲忽然开始自己运动,所以鲤鱼的科学家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睡莲可以在不被触摸时候自己运动。    这就跟我们宇宙视野受局限时候,我们对物理学、对天文、对生命轮回,对宇宙的理解一样。  如果你站在更大一个宇宙上人类的观点上看这点事物,就不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学问题了。

所以现代物理学认为,我们的宇宙就应该是一起飞起的无数个肥皂泡宇宙中的一个,而且每个肥皂泡都有同样一个你,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一个宇宙里的人生转折点选择了,那么其他的宇宙,都会以另一种不同的选择去补充,就是说,当你错过了一生中最不该分手的恋人时,那么另一个宇宙的你,也许就是另一种选择,在你这个宇宙分手之后,依然没有分手,一直到下一个交叉口的选择。

这也说明了,一个出生的概率这么低,哪怕你老爹老娘年轻时候任何一个荒唐的念头,都轮不到你出生,而你偏偏出生了,而你感知着这个世界
  
而一个人要活在这世界上,该是比六合彩中奖还小的概率,首先你所有祖先遇到那么多心猿意马的选择,都不能出一点差池,你爷爷的爷爷也许一念之差,喜欢另一个女人,就根本没有你;也许你祖奶奶忽然被一个帅哥打动,动摇一下,也根本不给你半点机会出生;  更何况,而你所有长辈们做爱做了这么多无谓消耗,直到把你一炮打红,怎么那么巧那么寸,偏偏哪天兴致来的那一炮把你打出了机会,在一炮里千千万万的精子争宠中,为啥你能跑个一马当先?
然后你出生了,看到多少人夭折,多少人意外,多少人被害,偏偏就你一路好好的这么抗活,这种概率,你不觉得奇怪吗?
   
是不是人人都有过这般经历:去到一个从没有去过的地方,忽然有种非常熟悉非常亲切的感动,就跟自己生活一辈子的感觉。   有时候,我们素昧平生遇到一个人,又是那么怅惘和熟悉的感觉,这些情感都无法解释。  只有平行的宇宙,比如你曾经的一次意外,你惊出一身冷汗,你觉得你死里逃生,你却心间有种悲凉感,按照平行的宇宙的解释,你其实在一个宇宙中死去了,就如我我们悲悯地看待路上其他人的意外;  而在另一个平行的宇宙,我们又不可思议地有惊无险地站了起来。
  
每一个人出生都是一个超绝伟大的极小概率事件,按理说,要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如果我们平庸的话,就是说明制造出我们筛选的这个几率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机会均等的普通事件。
   
不仅仅物理学的很多现象不用平行的宇宙概念无法解释,就是连我们生命的现象,不用平行的宇宙也不足以解释我们如此幸运的道理。


    3、五维空间和平行的生命
    如果想对五维空间和十一维空间感兴趣,我建议看一本叫《超越时空》的书,讲得非常透彻。  如下图,那个在两维空间里中间那个人,就被左右的两边的人挡住,在两维空间中无法脱逃,而如图的三维空间中,只要站在三维的人这么轻轻一拉,就拉出了两维的限制,小人就可轻易逃逸出。
[attach]603306[/attach]

同样三维空间里的打死的绳结,我们不解绳结而打开绳结;或者我们把一个密闭的铁环交叉套入另一个封闭的铁环,这在三维空间里是不做到的事,但在四维的超立方体里,就可以象前面我们二维被卡住的小人、在三维可以轻易拉出一样简单,世界上曾出现过很多这样涉及四维空间的不可思议的事,都被物理学家所观察和解释过。

这是几何中的思维空间。而我们说的这个宇宙同样的四维空间,都是指空间的三维加上时间一维。  就好比某个人在某个路口发生交通事故,仅仅是三维坐标定位了、人站在那个三维坐标点外,还要恰好那个时间有量车驶过,你站的早一刻晚一刻,或者汽车早晚一点点,都不构成车祸。

同样三维空间里的打死的绳结,我们不解绳结而打开绳结;或者我们把一个密闭的铁环交叉套入另一个封闭的铁环,这在三维空间里是不做到的事,但在四维的超立方体里,就可以象前面我们二维被卡住的小人、在三维可以轻易拉出一样简单,世界上曾出现过很多这样涉及四维空间的不可思议的事,都被物理学家所观察和解释过。

这是几何中的思维空间。而我们说的这个宇宙同样的四维空间,都是指空间的三维加上时间一维。  就好比某个人在某个路口发生交通事故,仅仅是三维坐标定位了、人站在那个三维坐标点外,还要恰好那个时间有量车驶过,你站的早一刻晚一刻,或者汽车早晚一点点,都不构成车祸。

最初人类理解不了大海潮汐现象,我们站在地面的角度理解不出的。后来人们把自己放在离开地球和月球的空间的角度,看地球。 假设一个长千丈的巨人横着跳下地球,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他会平着落下去,但是由于地球是圆的,这个人足够长,那么他各部分引力是不同的,所以他的头脚是更加被拉伸,他被头并脚这么拉伸姿势下去,反之,他就从背后拉伸

如果这个巨人是海洋,它面对的是月球的引力,人们就从此推出潮汐的理论,人们是先有这么种空间概念转换,然后才有物理计算结论验证的。  同样,我们现在的房子也好,我们习惯的空间也好,都是四四方方的世界,1884年阿伯特的《平面国》到威尔第的《普拉特拉的故事》这些小说中,都已经开始提及几何上四维空间的奇妙,而最早几何上的模型就是欣顿四方体,后来达利把欣顿的超正方体画成最著名的油画《基督的超立方体》中,这些都可以比较直观和形象说明多维空间,我们站在多一维的几何空间里看世界,我们与现在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加入时空的五维空间是怎样容纳生命的层数呢:

一个美国人做了一个实验:把时空放进一个五棱体的空间,这样就切换出了五维空间;而把时空放在五维空间切割的意义,就是我们同样空间可以同时存在不同族群的生活面,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自以为是长宽高的立体平面加上时点,其实我们只是时空被五菱体切割的不同分块空间。而生命学的五维空间,就是说,在时间的那一维外,还要一个思维的超立方体的空间,这个超立方体存在的意义,就是使得人与鬼魂可以处在同一个空间、各自相安地生活却不至于互相打扰。

那么加入时空的五维空间是怎样容纳生命的层数呢:
  一个美国人做了一个实验:把时空放进一个五棱体的空间,这样就切换出了五维空间;而把时空放在五维空间切割的意义,就是我们同样空间可以同时存在不同族群的生活面,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自以为是长宽高的立体平面加上时点,其实我们只是时空被五菱体切割的不同分块空间。而生命学的五维空间,就是说,在时间的那一维外,还要一个思维的超立方体的空间,这个超立方体存在的意义,就是使得人与鬼魂可以处在同一个空间、各自相安地生活却不至于互相打扰。

如果对纯几何思维空间有兴趣和神秘的暗物质有兴趣,可以看下面的视频科普:
两个四维空间的视频,就知道,我们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多么单薄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2OTI1OTY=.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2OTI2MTY=.html
台湾教授关于暗物质的十年研究(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只是只是宇宙的4%,还有96%的未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0OTYwMDAw.html]



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到底为何而活着?  我们能否穿越虫洞活着时光旅行,去告诉过去生活中犯傻的自己,纠正自己的选择,成就一个无比强大的自己?  活着带着现在的自己智力,弥补以前未曾遂愿的遗憾?  现在的自己会不会也获得巨变?  或着说更荒唐点,如《回到未来》里面一样,我们穿越过去遇到了自己长辈,自己长辈喜欢上自己,撬了你祖先一竿子后,你会不会立马消失在空气里。即使这样,也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

所以我现在一直都愁得快掉眉毛了,我想写小说,又想写杂文,我更想研究下经济,研究下如今经济的破局中,我们如何破茧而出,但我又始终对生命的本谛那么好奇。所以一辈子种种想法互相干扰,使得自己一生无成,造就这么一个高龄的俗人。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0-10-30 13:52
本帖最后由 小谢青蛙 于 2020-10-30 13:54 编辑

《蒙太奇、平行宇宙和缘分》

《穿越平行宇宙》说了一段跟我想法一样的事:一秒钟之后,我即将死去。
我的脚离开自行车脚蹬,手猛捏刹车闸,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我只看见不断闪烁的车灯和逼近的卡车。40 吨钢铁,像一条喘息的巨龙,挟着沉重的呼啸向我袭来。
我看见卡车司机满眼的惊恐。我感到时间仿佛变慢了,我的过往人生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那一刹那,我脑中唯有一个念头:“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

自从物理学上发现亚原子粒子可以同一时间存在与不同的位置,而我本身也是粒子构成,那么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我可以存在各种不同的位置,
同一时刻有的我象以上事故一样已经死了,但总有平行世界我出现在安全位置不会死。

这个理论可以慰藉人们是,你在这世界跟你所喜欢的人分手,或者失去了某个机会,那么总有一个世界你是幸福的,这点光想想就足以让人振奋。

那么纵然你这个宇宙不那么出色,但总有一个宇宙会出现在出色的位置了,从概率论上,其实星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这也解释了,为啥你那么小的概率就出生,很多宇宙中你连坯胎都没有形成,现在这个宇宙你正在敲这篇文章,宇宙的知识我们95%的空白,人类想象力被自己知识面限制住了。


1

最喜欢的电影是《罗拉快跑》,这其实说的平行世界一种:
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
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
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罗拉开始拯救男友的进程,擦身而过的每个人,如推婴儿车的妇人、梅耶先生、骑单车的男孩、乞丐、银行职员,
这一错身的偶然性,个个会变换决定曼尼生死的必然性,每个人出现与否,出现时机的影响,以及罗拉选择每项跟他们交错的顺序,都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和曼尼生死。


电影设置的是犯错方式是可以擦除的,罗拉开头犯的错误,导致男友死亡后,那么电影再重新从头来过一遍,让罗拉再跑一次、救男友。罗拉也有了无数次试探各种穿越方式的组合。


如果我们把思路开阔一点,我们人生是仅有一次的人生,你去旅游,你在一个湖边忽然看到一个你动心的姑娘,她漂亮你潇洒,正好这时一辆双人自行车时空,撞向一个只顾摄影的老头,你上去推开他,由于惯性你却碰到了路边一个孩子,孩子摔个膝盖,哇哇大哭,孩子妈一把拉住了你,等你过来这阵狼狈,你再回头看看,这姑娘不见了,但你一辈子一直隐隐约约觉得是你一生的遗憾,可能最后一次碰到你真正动心的女人。


如果能向罗拉一样重来,你的选择可以是:
1、  装作没看到,老人受到了伤害,你内心良心也一直不安,但也可能那姑娘受到惨况心情影响,没有心思搭理你的搭讪,你们本来那种美好感觉的前提已经没有了,这也是一种失败的选择

2、  一定去救老人,扑上推一把,你也注意到别去因为惯性去碰了孩子,但你别扭的姿势,势必导致自己受伤,于是你被人送进医院包扎,尼玛你得到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赞誉,但姑娘早走开了。

3、  一定要救老人,你避开推老人,你迎上自行车推一把,这样你自己冒着受伤、你也同样很可能主动造成对骑车的那对情侣的伤害,这时候,你会有种无过错的风险,到了你主动导致别人受伤的主动过错的风险。

只要你还是你这个体,你的本能不会不救,如果见死不救,
如果你转了个性,你特质没有了,你可能是任何品性,那么你性格思维如果没有恒定,你活与不活有什么分别?
如果你保持你特质,你其实救人是没选择的。但如果你去救人,很可能你的缘分就是无解的方程。


有时候很滑稽,你可能存在各种平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独独你要错失一个缘分?


2

接着从电影谈,先说蒙太奇。
说说电影云图,如果说量子物理和数学上有证据指向平行的宇宙,这是横向的丰腴;那么云图讲的是类似六道轮回的时空,这是纵向的丰盈。

云图的中心思想就如小说中一段所说“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和他人紧紧相连。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

那么我关心的不是我活着对这世界的意义,而是假如精神不灭,白驹过隙,但是经历足够恒远,是不是从概率上,每一个孤独灵魂都会有另一个最合适的配对?

从精神到动作,从心灵到肉体,纵然遇不到,但理论成立也好。


蒙太奇,就是剪辑的意思,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法语本意是剪辑,电影的板块化艺术,也就是蒙太奇的艺术。


就《云图》小说上说,一点不难懂,看看小说的目录:
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1
西德海姆的来信41
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87
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145
星美-451的记录仪183
思路刹路口及之后所有229
星美-451的记录仪297
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331
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369
西德海姆的来信417
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451


可以看出,小说板块格式非常鲜明,一次1-2-3-4-5-6讲六个故事,每个一章,如果是短篇,足矣。
但由于是长篇,讲完一个故事再讲另一个,叙述太平庸,所以作者咔嚓,每个故事从中全部故事腰斩、切一半,按照1-2-3-4-5-6-5-4-3-2-1,这么以每章半个板块故事这么讲下来。


小说局限是用文字串,不可能电影用蒙太奇穿梭的剪裁,所以故事和故事的逻辑顺序,还是非常简单的。

插播:传统叙述与碎片化叙事。

后现代碎片化叙事,实际就是情节上无法脱颖而出,而在行为艺术上,颠三倒四的哗众取宠的方式,用支离破碎的语言,毫无逻辑的情节,天马行空,走哪是哪,没准,哪块乌糟恰好碰上你心头一矜一荡的共鸣,即使没有共鸣,行为艺术的另类本身,就足以掩饰内涵的不足。

当古典经典以及历经了时间的洗涤,当代小说无法跟历史和底蕴相比时,只有靠用凌乱去博眼球,寻求另类的突破点。
颠三倒四、毫无逻辑、没有情节就是碎片化最好的概括。


当然,大街上那么多群魔乱舞的疯子,偶尔也有个别疯子行为艺术也出现探戈的美感,当从凌乱中忽然碰到碰到旋律,这时候大家就出现了,如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其实人家不过是写腻了,找一种凌乱的玩法,结果就引发了潮流。

当然,这是极个别,绝大数后现代派作家,现在依然被流行给关进了疯人院里。

直播:《云图》电影的碎片化手法
看了《云图》小说的板块结构,和为了复杂性的对半切割和组装,那么电影《云图》就好了解了。

这种切割的方式,恰恰是模仿后现代派的写作手法,纵然如此,可以模仿后现代,把六个故事板块,故意把每个故事剪成数块,插花一样推出镜头,
让观众先是分辨那组片段是六个板块的哪一块,一边看一边归类,还要挨个合并同类项,
等到最后,每个板块的拼图粘贴七七八八了,还要再联想板块之间的联系。

因为大家单线索顺序思考习惯了,这种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画画归类拼贴,跟线索追溯的逻辑常打架,所以才成了最绕脑的电影。


所以我们看电影《云图》,恰恰不能研究细节,不要研究每个切碎的板块,它跟下一个切碎的另一个板块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有的是有隐藏的线索联系者的,有的就是导演新手放置,导演都没想出联系,你却整这逻辑,不是分散注意力吗?


看云图诀窍就是粗,别考虑逻辑,就只大大咧咧地看线条,忙着从切碎的线条里去把六个板块完成的故事在脑海中随着进程尽快接近模型,这就是上路了。

结论:其实生活的艺术也是如此,学会忽略,细节永远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远见的实质就是拉远的镜头,粗犷中见到的框架。


3

画蛇添足:那么,我们从上述的小说叙述和电影蒙太奇,我们学到什么?

解构则一定讲逻辑和因果的,它重点是解构的极致和演变的推导,让你在自己脑洞里摆一个模型,若干年前某处的一个偶尔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又是若干年后另一事件的原因。

而这时变化,又导致了了下一个时间点,另一个地方的不适,我们看似没有联系的世界,其实都跟时空和地理有联系。

比如说四川人吃辣椒,但辣椒是中南美洲传来的,而传入时间是明末,传入的途径,要么是经马六甲水运,要么就是经丝绸之路的陆运。


四川人大口吃着辣椒,涮着火锅, 然后镜头一转,马六甲海峡上一个船夫跟一个富家女悲剧的相爱故事,稍微交代一个镜头:两个人船运时偷情,亲热时被辣得烫屁股,扒拉一看,原来一袋袋都是辣椒,运往中国去;


镜头再一转,广袤沙滩上,商人、行旅、驼队,然后平行着蒙太奇,喜欢吃辣的明朝以前的人,无奈地用茱萸去调辣味,翰林背着刀进客店,大喊:老板,来两斤切牛肉,撒上多放几把辣子,于是出现一个往牛肉上涂抹腌制的茱萸酱的镜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仅仅这样交代,这就是后现代,这就叫做碎片化的叙事。


如果这翰林去的酒店是个千年以辣得够劲,从茱萸到辣椒的进化为主题,有这辣的线索串联起来了,这就是板块化叙事。


如果,我是这家老客户,我上世纪初,我带着一罐秘制辣椒酱去英国,遇到温莎公爵的辛普森夫人,她遇到我吃到了这辣椒酱,从此爱上了中国,跟我来到了中国。

于是历史也温莎公爵也没有退位之说了,再加这种时空关系,这就是最简单的网状结构或者叫做晶体式了。

如果可以选择,我非常想回到2002年,那么,我很多的选择肯定于现在不同,那么我的人生和命运会有什么改变呢,这一点我一直非常好奇。

我们一点没有失误的选择,到底可能不能突破我们环境局限的瓶颈?  让一个人可以脱离本身条件局限给按死的空间和可能?


生活是基本上没有那种质变的突破口可能的,所以作家喜欢在虚拟的写作中,给主人公尽量随机的选择,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连自己也无法估摸的后续人生,让自己惊喜,这种开发性的选择,是我们新小说创新手法的动力源泉。


最后:我不知道这篇写的是什么?  叙事的艺术?影评?  平行的宇宙?
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经历的碎片,都存在于毫无意义中。

但总有一种组合,我们称之为意义。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