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也谈文物—和榆园兄兼驳折腾 [打印本页]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9-5-10 11:13
标题: 也谈文物—和榆园兄兼驳折腾
今天看到榆园兄一篇文字,对一些文物的真假有些质疑,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本来想一笑了之,结果看到折腾在里面也跟着乱嚷一气,顿时觉得有必要正本清源,肃清流毒,以免误人。
解决这个文物真假问题,不是靠猜测和主观意志,而是靠多年的经验或借助近现代科学仪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试想,让一个国外的从未接触过文物的检测研究生检测一件高仿瓷器,他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真的文物。比如这件文物使用古代磁窑的碎片,研磨成粉重新烧至,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测定,其年代必然上千年几百年,得出古代文物也是必然。但真的这样吗?一个有经验的文物鉴定专家也许会通过瓷器表面的光泽得出结论:这个瓷器新出锅的,表面没有任何摩擦痕迹,发出贼亮的光,没有年代浸润的光芒。
人的主观判断是建立在经验摸索总结的基础上,虽然未必有量化指标,但其经验和准确性不可小觑。个人以为,精良的科学设备,辅以经验丰富的文物人员的经验,其判断一件文物的真假,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虽然,我们毕竟回不到那个千年或更早以前的年代,对当时的工艺和材料制作水平,只能是推测或实验得出。这样会有一定局限性,我们不理解的未必不存在,那只能说明在研究的方向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不能因此否认前人的成果。
凌家滩出土的玉石微雕人身上有大小不等排列整齐的微型小孔,这些孔都是正圆形,直径在0.15毫米左右,也就是说比线还要细。而不使用现代设备,用尽了办法,也无法做出这样小的正圆形孔洞。也许还会有人说这是假的,但这些文物经过碳十四的检测,这个古遗址至少有五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名闻遐迩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是如何制作的?剑身历经两千多年不锈,经过科学鉴定,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铬盐氧化物保护,而这项技术,是德国1937年才发现的。
面对以现代科技和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概否定当然容易,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又比如,秦代兵马俑出土的4万多只三棱箭头,这些箭头底边宽度误差只有0.83毫米,不同工场,不同工人制作,那是2000多年前,没有ISO9000标准化,没有机床。。。凭的什么,有心人研究了先秦时代《礼记•月令》:“物勤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和现代管理学的PDCA如出一辙,这样制度下,能不产优良的军工产品?
借用一首诗作为结尾: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9-5-10 11:13
写的不错,折腾兄帮排版兼置顶给小红花。谢了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9-5-10 11:17
自己说写得不错,还要小红花哈!
不过还真写得不错,小红花
作者: 肺话蛮多 时间: 2019-5-10 11:21
写得不错,生为版主,竟然不会自己加亮置顶,是否奇耻大辱且不说,还点名点将为你服务。好吧,我装作木看到。加亮加精置顶偶就不越俎代庖了。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9-5-10 11:21
这些天有些郁闷,第一个写了文字,没喝到酒;去拍照还拍不出精品。。。人生黑暗至此,夫复何求?
要善于肯定与自我肯定,表扬与自我表扬。。。
谢谢轩版的小红花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9-5-10 11:22
据说折腾就善于自我置顶,学不来呢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5-10 11:38
嗯,写得真不错。
只有借“驳我”为动力,你才能写出好文章。
全篇看了一遍,没找出什么地方是驳我的。
作者: 野渡无人舟自横 时间: 2019-5-10 11:59
越王勾践剑,未必就是真的。据说出自潘家园。
作者: 野渡无人舟自横 时间: 2019-5-10 12:02
都是反驳我的。
作者: 野渡无人舟自横 时间: 2019-5-10 12:10
至于凌家滩玉人的微孔,至今还不能确认是古人所为。
碳14的检测并不精准。而且大有文章。
作者: 野渡无人舟自横 时间: 2019-5-10 12:43
碳14,只能检测化合物的衰变。
玉石,金属,如果刚出土,可以检测表面或者孔缝中的碳灰。
王莽卡尺,还有潘家园的越王勾践剑,都已经擦的铮亮。
如果纯心造假,考古学者能把伪造的文物带到古墓发掘现场埋起来,再挖出来。碳14检测也能过。
作者: 野渡无人舟自横 时间: 2019-5-10 12:52
就说那个卡尺。
汉代为什么造卡尺,有用吗?
工具都是为了需要,为了应用而产生的。
王莽凭空造一个卡尺干嘛用呢?
古代手工业,木匠用直尺,绳尺,铁匠根本不用尺。
因为没有标准尺寸的需要。
锄头做多大的?大致差不多,截下来一块铁,大小由锤子控制,想大一点就多砸几下。金属有延展性。
退一万步说,就算王莽造卡尺,为什么会造得跟现代游标卡尺一个模样?
巧合?
显然王莽事先看过现代游标卡尺。
这个卡尺倒可以证明,王莽是穿越到汉代的一个当代车工。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5-10 14:05
我发现置顶后,我自己不会解除置顶,所以就不玩那个了。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9-5-10 15:15
看来,六星要掀起一场哄哄烈烈的文物乃至考古界打假运动了。
作者: 隔窗看景 时间: 2019-5-10 15:16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19-5-10 11:38
嗯,写得真不错。
只有借“驳我”为动力,你才能写出好文章。
给你这两句话打个满分。
哈哈
作者: 风过留香 时间: 2019-5-10 15:22
始信温柔别有乡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5-10 17:24
说考古,我们的兴趣在于“大胆假设,”,让心灵飞一会儿。“小心求证”那一阶段不归我们管。
你说宝剑表面附有铬化合物,我的解释是这样:在两千多年前,可能有匠人获得了一个剑体表面渗铬能使剑更锋利抗腐的直观经验,但只停留在直观经验上了,没有形成理论认识。
这很好理解,因为在铁—碳平衡图及C曲线发现之前,铁匠们早就知道淬火。这跟前面那事儿是一样一样滴。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9-5-11 00:09
驳在哪?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9-5-11 09:21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结尾引用杜甫的绝句,可谓意味深长啊。看完我觉得牛帮兄驳的是醉姐吧。。。。。。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