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那些书籍里的“施施然”
[打印本页]
作者:
典三
时间:
2018-11-20 12:01
标题:
那些书籍里的“施施然”
桓荣受少傅之车马印绶,陈之以诧诸生,施施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王夫之 . 读通鉴论 | 卷六 光武
此之不务,施施然佩扳己者以为德,奖废父者以为功,若夺拱璧于盗贼之手。。。
——王夫之. 宋论 | 卷十三 宁宗
五者缺一,而猶施施然自尊者,則自尊主義之罪人也。
——梁启超.文(历代诸家)
遂与其妾共讪良人,而相对涕泣於中庭之间,而良人未之知其妻妾非讪其已,又施施然喜悦从外来,归复骄泰其妻妾。
——孟子注疏 | 卷八·离娄章句下
田畴连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麦盈囷仓,金帛充箧笥,慊慊然求之犹未足,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
——司马光.家范 | 卷二 祖
张栻曰:“秦为汉驱,隋为唐驱。季世之君肆于民上,施施然自以为安,而不知其为人驱,哀哉!”
——邱濬.大学衍义补 | 卷一三
作者:
典三
时间:
2018-11-20 12:03
很常用的一个词,无需多置辩。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20 13:09
现代文中,用“施施然”的比比皆是。
蝴蝶一群群煽动着多彩的翅膀,在荷叶上空一尺高的位置,施施然不停变幻着舞姿,一会儿飞降到高高的莲蓬上,一会儿又悠悠然飘落在荷叶端。--钟树梁《秋韵十里》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18-11-20 13:09
本帖最后由 海阔天空 于 2018-11-20 13:32 编辑
施施和施施然皆可用。例如欣欣,和欣欣然,欣欣然张开了眼。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18-11-20 13:12
查汉典,施施和欣欣有据可查,加“然”的用法显而易见。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20 13:13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1-20 13:15 编辑
钟树梁,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教授。现代文学名家。有《钟树梁诗词集》、《钟树梁散文集》出版。作品多选入中小学练习题考试题。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20 13:28
他们立在河中小岛,眼见得从两岸施施然摇摇摆摆,晃晃悠悠,滑出千万盏河灯,虫鱼龟蛇,飞龙彩凤,各色宝灯飘摇而来,充斥河心。月光倒悬于河中,浪涛吞吐,映着满城灯火,如同行走于万盏星河之间,时空无垠之中。
——亡人越刀 《饲魔》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20 13:35
小西没啥文化,没见过“施施然”。又被度娘坑了一下。
可怜的孩纸,命真苦。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20 13:36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18-11-20 13:12
查汉典,施施和欣欣有据可查,加“然”的用法显而易见。
又被汉典坑了一下。
只会用百度,不会用汉典。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20 13:39
让不学无术的小西跟着涨姿势了。也算功德无量。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20 14:05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18-11-20 13:12
查汉典,施施和欣欣有据可查,加“然”的用法显而易见。
XX然是汉语固定句式。小西少见多怪。
施施然,
飘飘然,
茫茫然,
醺醺然,
惶惶然,
昏昏然,
戚戚然,
后面的小西寄几脑补。
作者:
隔窗看景
时间:
2018-11-20 17:51
深刻大气学习了!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8-11-20 21:27
我还真没用过这词,哪天也用用
不过,那个句子里,醉笑换个更常用的词更好些
作者:
典三
时间:
2018-11-20 22:19
补充一下现代人写小说时使用这个词的情况:
[attach]544192[/attach]
[attach]544193[/attach]
[attach]544194[/attach]
[attach]544195[/attach]
[attach]544196[/attach]
作者:
东湖
时间:
2018-11-21 10:46
关于“施施(然)”的争论,近来可谓大火。这本来不是坏事,但总感觉大家似乎有些偏激与偏颇。
个人以为,细究起来,在榆园先生的非虚构性小说《红河谷》里,“施施(然)”的出现,确实有些突兀。它不仅是个文言词,还是个冷僻词——楼主罗列的那些,多是古汉语里来的,即便所举现代汉语里的例子,也不是“比比皆是”,而是十分稀少——学术论文之类不能计,主要是现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读到这里,一时都不会明白施施然是个什么意思,会觉得这个词像一块小石子一样硌在那里。当然,如果停下来揣摸揣摸,联系上下文情节细节和语境,还是能够推断出其大致意思的。
我这么说的意思是,“施施(然)”的流行度还不够,相近的意思,“款款”和“姗姗”,就比“施施(然)”要流行得多,或者说,现代人更习惯于“款款”与“姗姗”。
汉语言的发展,不是僵化的,是与时俱进的,有很多冷僻词语,在人们使用过程中慢慢被淘汰,被打入冷宫。而新的词汇(包括从日本等国语言中引进的外来词汇),又不断加入现代汉语的行列。
我有个文友,也是老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毕业。他写过很多古诗文,其才华令我们钦佩。但是,他有个坏毛病,就是诗文中经常用典(不被常用的典)、用冷僻字。说句实话,很多典与字我们都不熟悉不认得,要读懂他的诗文,如果他不主动在文下注释,我们得查阅老半天才能弄明白
而我们另一位文友,某师范毕业的,律绝功夫相当了得,从来不用生僻字与典(其诗词经常在国家级诗词大刊发表)。
从接受程度来讲,我想更多的人会喜欢白居易和王维的诗甚于李商隐们。
小说中不是不可以用文言字词,用好了,会增添小说的文采与韵味。我们可以半文半白写小说,也可以全文言写小说,更可以全部白话写小说。但,关键一点,要作者自己用得舒服自然,读者读起来也方便,不吃力。
小说不是学术论文,其专业程度非学术论文可比。
这是我们在小说写作中要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8-11-21 11:02
真有学问,受教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