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漫说中华历史【110】明朝大移民 [打印本页]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0
标题: 漫说中华历史【110】明朝大移民
明朝大移民:

    明朝大移民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

    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

    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0
历史背景:

    黄河泛滥:

    元朝统治中国虽然只有89年,但是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却是其他朝代所难以比拟的。那时候黄河两岸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石头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时的黄河曾有20多年不打口子,任其泛滥自流,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人们被大水撵得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黄水过后尸陈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染黄泉。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1

    据《元史·王行志》载: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成灾。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燕、赵、齐、鲁及苏北、皖北、一片荒凉。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至正八年正月河决济宁路。

    23年七月河决东市、寿张、没城墙、漂屋庐、溺众生。26年2月黄河北徙,上至东明、曹州、濮阳,下及济宁皆受其害。济宁路肥城西黄河泛滥,漂没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70余里亦如之。由于当时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淹没州城、村寨甚多,漂没民居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2
    战乱不断: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政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持续17年的元末农民战争主战场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使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乐陵一县,仅剩 400 余户;潍县之族姓,惟存李、金二姓……连当朝皇帝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同时靖难之役后,永乐帝打胜进入南京,由于河北一带连年战争,人民被杀伤掳掠,夫役差徭,折腾的百姓死的死,亡的亡,逃的逃,在河北这块大平原上赤地千里,没有人烟。永乐登基后开始办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建设北京城,备日后迁都;第二件是往北京附近这片无人耕种的土地上大量移民。派十万人马督押移民的事情,下令把山西的众多百姓移到河北及其它人少的地区来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2

移民方法:

    明朝大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更多的还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再说中原地方好,几年不纳粮,谁也不愿迁去,只好制定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

    并规定凡移民者都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然后从这里出发,按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中原各地。甚至如民间传说的那样采用诱骗形式。官方预先张贴告示:除广济寺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也有的传说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大槐树下报到,不愿迁者也必须到那里向官府央情。

    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所到之人不论男奴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凡不从者便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赶来。自然是"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情景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3

社会影响:

    明朝政府为了使移民能顺利进行,曾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到那里土地可以"自便置屯耕种",还免其赋税三年。山西移民来到中原地区,看到那么多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一时间慌了手脚,有的跑马占地,以马蹄印为界,谁圈起来就是谁的;有的以犁占地,围着大地犁上一圈,这地就归我所有了。

    有了地就张罗着盖房造屋,建立村落,有的依据地形建造,叫某坡、某坑、某河口、某湾;有的依据自己的姓氏,叫某村、某庄;也有的依据不同的行业,会种菜的叫某菜园;会打油的叫某油坊;会造纸的叫某纸坊。还有的依据盖的房子取庄名,盖瓦房多的就叫某瓦房;盖平房多的就叫某平坊;盖楼多的就叫某楼等。还有不少地方以"屯"、"营"取名的村庄很多。如:丁官屯、马坊屯、欧山屯以及张营、李营、孟营等。这些屯和营的来历大都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实行军屯田、民屯田、商屯田所致。


    据部分调查资料显示,中原一带特别是河南、山东一带半数以上的村庄是明代建立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4

社会评价:

    明朝大移民前后经历三代皇帝长达50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几百年来与各地土著人杂陈而居,既有交流和融合,也必然有矛盾和竞争,正是在这些不断发生和消解的矛盾和竞争中,克服了民族惰性,激发了聪明才智、生机和活力。

    也正是在一代一代婚配、交流和融合中,优化和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激活了人的各种潜在素质,在中国中原地带的人类进化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5
历史意义:

    明代人口的大迁徙有着重要的意义。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移民主要是垦荒屯田,这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第三,促进了民俗的重组。人是民俗事象的"综合载体",一个人或是少数几个人进入一个新的民俗圈,往往被当地的民俗所同化,这便是所谓的"入乡随俗"。

    但是,当大批的成群结队的男女不断拥入,当地民俗就很难把他们一口吃掉。进入山东的外省移民一般都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如洪洞移民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兖州府西部,枣强移民主要分布在济南府、青州府北部,云南移民主要分布在莱州府、登州府南部,四川移民主要分布在莱州府掖县。


    在这些移民主要分布区,当地原住民的民俗不可能完全同化他们,移民民俗与当地原住民的民俗在融合过程中重组,形成新的民俗。如今莱州民俗就明显与周边地区不同,原因就在于莱州是明朝四川移民的中心。再如即墨是云南移民村落比较集中的地区,即墨一带的民俗带有云南移民的烙印。流行于今山东聊城、菏泽的"梆子戏",也叫"泽州调",是洪洞移民带入山东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6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园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和“民俗体验区”三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牌坊、一代大槐树(仿)、中华姓氏苑等5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16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0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0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1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24 编辑

    走过大门,迎面影壁上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3
继续前行,有三组雕塑

【1】明太祖朱元璋在听取大臣关于移民的进谏: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26 编辑

【2】移民在迁徙地安家落户: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6
【3】暮年的移民向孙儿讲述移民的往事: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8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31 编辑

继续前行,有一座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牌坊: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29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31 编辑

    第一代大槐树遗址。第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在第一代大槐树的生长地上修建的碑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0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31 编辑

由第一代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0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32 编辑

    由第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3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3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40 编辑

    在古槐树附近有座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4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41 编辑

石经幢附近有棵千年槐根,距今约千年左右。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41 编辑

    继续前行,有座“苏三卸枷”雕塑。当年苏三起解时,正值阴历六月,天气炎热,她身带重枷,行走艰难。幸好解差崇公道是个心地善良的老者,他带着苏三来到大槐树下歇脚,给苏三卸去刑枷乘凉。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7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6-10 10:41 编辑

    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旁有一棵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广济寺: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8
广济寺: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38
广济寺: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0
复建的广济寺: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0
广济寺: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0
广济寺: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3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4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4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5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6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玻璃    时间: 2018-6-10 10:46
问好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6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7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8
玻璃 发表于 2018-6-10 10:46
问好

问好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9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9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49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0 10:50
以上为网搜、编辑的资料和图片。欢迎浏览
作者: 杨柳堆烟    时间: 2018-6-10 22:36
可真不容易,那个年代,长途跋涉的,不过常言说“人挪活,树挪死”,没办法,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其实不仅仅是元朝吧,后来的“湖光填四川”,也是一次大迁移。
井冈老师辛苦了!
作者: 杨柳堆烟    时间: 2018-6-10 22:36
井冈老师哪天也来说说湖光填四川?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1 10:49
杨柳堆烟 发表于 2018-6-10 22:36
可真不容易,那个年代,长途跋涉的,不过常言说“人挪活,树挪死”,没办法,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其实不仅 ...

说的是!问好!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1 10:51
杨柳堆烟 发表于 2018-6-10 22:36
井冈老师哪天也来说说湖光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清朝的,好啊好啊。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8-6-13 07:47
中华祖根,洪洞槐树。
百姓的牺牲与贡献,亘古罕见。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6-13 09:05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8-6-13 07:47
中华祖根,洪洞槐树。
百姓的牺牲与贡献,亘古罕见。

是的是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