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钟形小壶 [打印本页]

作者: 蘸水笔    时间: 2017-12-18 22:41
标题: 钟形小壶
​​       钟形小壶一把,比一般的钟形壶小一号,玲珑又端庄,我很喜欢。
      那个味道,一看就是早期浅绛,绿树红鸟很生动,一笔题字也还不错。干支纪年辛巳。辛巳年是光绪七年,早期中的晚期。大家眼中的早期浅绛,一般是指同治到光绪八年壬午的作品,但并无权威的认定,不过约定俗成而已。在我看来,八十年代的东西都还行,有古意,庚寅以后才慢慢差了,商品气息渐浓。当然,每晚一年,就要差一点点。敏感而又有真爱的人,把东西拿在手中能感觉得到。
      壶上署款是樵亭王昭明。他的东西,我还有一只残了的盖缸,美人画得将就,难得的是题诗:默坐难禁心上事,醒来如失掌中珍,我很爱,前一句用来作了微博的签名。小缸当初挂在网上很长时间无人搭理,我看到要下来,得来便宜。这样的小玩意儿其实最好玩,白捡的宝贝,比花大价钱剁来的东西有意思得多。
      最早还买过一件四方帽筒,比一般帽筒略粗略矮,很墩实的样子,也是绿树红鸟,题字甚美,署王金玉款。字与画,都与王昭明相像,此王是不是彼王却不得而知。后来让给苏州小友,又卖到唐山,终于还是被武汉的朋友买回来,一直藏在她柜子中。上周他们搞展览,我又看到了这只帽筒,隔着玻璃展柜看了半晌,想到它曾与我作伴两三年,还是很感慨的。
      王昭明不算最好的画师,画还能看,字很好。当年画瓷的名家,有些很大的名头,现在东西卖得齁贵,却都没有自己的字,作品上的题字由人代书,对我这个迷恋原创近于偏执的人来说,这是很大的缺憾。王有一笔好字,这就不凡,因此他的作品上常有长题。
      壶有小残。难得原配小盖还在,盖上也写满了字,虽不能用它沏茶,摆在冬天的阳光下还是很耐看的。机缘巧合,买来不贵,玩得就没有压力。


[attach]479325[/attach]


[attach]479326[/attach]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12-18 23:03
瓷壶,蛮好。。。
作者: 榆钱漫天    时间: 2017-12-19 08:15
有图有真相啊,很好!感谢楼主来书房`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2-20 14:44
这个小壶不错!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7-12-20 16:23
这样具有人文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近现代小品,能够保留完整也很难得。
浅降作为盛行于清末的一个特殊的瓷种,虽不成高端重器,但却寄托了直至民国初期那代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趣与审美情怀。我认为,浅降是高古彩瓷走向现代意义的一个精美的尝试和过渡,甚至,现代及当代的彩瓷都赶不上浅降所呈现的奇特韵致。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12-20 16:51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7-12-20 16:23
这样具有人文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近现代小品,能够保留完整也很难得。
浅降作为盛行于清末的一个特殊的瓷种, ...

这个颜色有点象浅咖啡。。。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7-12-20 17:12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17-12-20 16:51
这个颜色有点象浅咖啡。。。

浅降瓷是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一个美丽的断层,瞬间而成规模的出现,可却又瞬间成规模的消失。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12-20 17:48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7-12-20 17:12
浅降瓷是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一个美丽的断层,瞬间而成规模的出现,可却又瞬间成规模的消失。

蛮好看滴。。。

作者: 蘸水笔    时间: 2017-12-25 10:43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17-12-19 08:15
有图有真相啊,很好!感谢楼主来书房`



作者: 蘸水笔    时间: 2017-12-25 10:44
井冈 发表于 2017-12-20 14:44
这个小壶不错!



作者: 蘸水笔    时间: 2017-12-25 10:46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7-12-20 17:12
浅降瓷是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一个美丽的断层,瞬间而成规模的出现,可却又瞬间成规模的消失。


老宋对浅绛认识深刻。
再发篇今天刚写的。

作者: 蘸水笔    时间: 2017-12-25 10:46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17-12-20 17:48
蛮好看滴。。。


嗯。
作者: 蘸水笔    时间: 2017-12-25 10:50
本帖最后由 蘸水笔 于 2017-12-25 11:31 编辑

​​数锔子




      当年从包装箱中取出这只帽筒时,它好脏,老头儿的裙子是黑的,根本看不出最初的颜色。洗不洗呢?这垢也至少有一百年了,老垢,洗了可惜。但不洗看不到本来面目,枉它来我手里走一遭,我却没看到最好的它,太不划算。我还是决定洗。用性子最温和的洗涤液,轻轻洗,将它洗干净了。原来老头儿穿了一条黄裙子。童子手中花也红亮了,好多被脏东西遮盖了的细节都呈现出来,真漂亮。
      周身两条大冲,打了二十八对锔子,仍难掩它的美丽。
      老锔子,大概也有上百年。它伤残已久,保存到现在不容易。
      残成这样,价格不菲,拿它拿得心疼。现在看,心不疼了,只有一腔喜欢。而且用当初的价格买不走它了,至少得翻个倍,我还未必肯让。我让了,再拿这些钱便买不回来了,又会心疼的。
      老物件儿有惟一性,和爱情一样。
      画片儿好,童子献寿,大富贵亦寿考。后来发现这个粉本被很多人画过,老任有,樵亭也有,老汪自己也画过很多回。这只帽筒画得精细到位,比我看到的其它都好。最难得的是题了东坡的一首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捲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若只论状物,我以为比西湖西子那首更妙,因此喜欢。字也好,可惜是蒋玉卿代笔,不是老汪自己写的。
      落款介眉,是老汪的号,又落半隐山人,抡珠山馆,除了他自己的大名汪藩,该落的款都落了,信息量比较大。可见老汪当初画它时有多么看重。辛巳一八八一年作品,早期浅绛,是一件珍玩。
      我常常抱着它,数那一颗颗锔子,像数一串念珠。
      静静时光,都被数了过去。


[attach]480341[/attach]


[attach]480342[/attach]


[attach]480344[/attach]


[attach]480343[/attach]

作者: 蘸水笔    时间: 2017-12-25 10:58
[attach]480345[/attach]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12-25 11:48
蘸水笔 发表于 2017-12-25 10:50
​​数锔子

大雅之人!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2-25 12:59
继续欣赏!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7-12-25 23:52
蘸水笔 发表于 2017-12-25 10:50
数锔子

如果我有一只完整的,我会换这只。
锔缸锔碗,消失的行业。现在很少有人真正掌握这项手艺,只是做得像那么回事儿而已。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12-26 06:03
老头穿了一个黄袍子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12-26 06:05
这修补的技术赞的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17-12-26 06:12
以前碗碎了还有锔碗的
现在碗碎了一扔了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