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读史小札】 煌汉千秋英雄气 [打印本页]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5 21:04
标题: 【读史小札】 煌汉千秋英雄气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17-10-25 23:38 编辑

    飞将军李广起于郎中令,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时,李广与霍去病兵分两路俱出北地。李广带领四千骑兵先行深入,与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遭遇,敌十倍于我,军士皆震恐。李广指使自己的儿子李敢率数十骑突入敌阵,奔驰贯穿从敌阵两边跑回来,李敢给父亲汇报说,这些胡兵容易对付。李广把兵阵布置呈环形四面向外,令军士在敌军迫近的时候再引弓放箭。敌军围攻甚急,眼看箭镞将尽,李广命令军士持满弓箭不可轻发,自己把特制的弓箭“大黄”射杀匈奴裨将多人,迫使匈奴兵的攻势稍缓一些。到次日战斗更加激烈,汉军死伤过半,所杀匈奴兵也过半数。当援军赶到,匈奴军才撤围散去。这次战斗,李广孤军深入,部队死伤严重,无功也无赏,其他两个将军因失期后至,论罪当死,向朝廷交了赎金,被免为庶人。而霍去病率军深入匈奴腹地,乘虚斩杀俘虏很多,得到天子的封赏。


    泌水曰:这就是李广不走运气的缘故。如果李广和霍去病调换一下行军路线,结果会翻个对过;霍去病无功不赏,李广一战封侯。老天捉弄人往往这样。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17-10-25 22:02
神医兄开新帖了,祝贺!
先坐贵宾席位。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7-10-25 22:21
李广的运气差些。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7-10-25 22:25
飞将军太需要一场大胜。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0-26 09:17
泌水曰:这就是李广不走运气的缘故。如果李广和霍去病调换一下行军路线,结果会翻个对过;霍去病无功不赏,李广一战封侯。老天捉弄人往往这样。
评论得好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6 13:12
沈眉珊 发表于 2017-10-25 22:02
神医兄开新帖了,祝贺!
先坐贵宾席位。

谢谢眉珊的关怀和支持!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6 13:13
张典 发表于 2017-10-25 22:21
李广的运气差些。

唉,不是一般的差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6 13:14
张典 发表于 2017-10-25 22:25
飞将军太需要一场大胜。

真是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6 13:16
轮子 发表于 2017-10-26 09:17
泌水曰:这就是李广不走运气的缘故。如果李广和霍去病调换一下行军路线,结果会翻个对过;霍去病无功不赏, ...

史实人人都知道,我只是谈点体会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6 14:23
    元狩五年春,汉武帝再一次发兵征伐匈奴。李广请求出征,武帝以李广年纪大不准许,李广数次恳求,才得以答应。武帝命他为前将军,统属于大将军卫青指挥。卫青探知匈奴单于所居之处,就自统精兵前往,却临时命令前将军李广并入右将军赵食其军队里,从东道侧面进击。李广当然不干了,他找卫青说,天子命我为前将军,你却令我移于右侧出东道;我从年轻时就与匈奴战斗,如今可有机会做一次前锋,我有决心先灭单于!卫青临行时,武帝对他有交待,李广老了,运气又不济,不要使他正面对敌,所以卫青不再改变自己的命令。李广很恼怒,并不辞拜,衔恨而去。


泌水曰:汉武帝拼全国的物力财力要把匈奴铲除,所以战时的法令极其严苛,无功不赏,有过必罚。李广是三朝元老,资格很高,武帝也很爱惜他。这次出征,原不打算派李广,但李广辞恳意切,执意要去,还强烈要求为前锋。武帝很感动,就答应了他。但事后还是对军事主官卫青另外嘱托,不要让李广直接对敌力战。依武帝的严肃,不会出尔反尔撤除前将军的委任,必定是让卫青时刻注意李广的人身安全,而卫青却拿武帝的嘱托做理由,临时做出调李广并入右路军的安排。卫青还有一个私心,他和中将军公孙敖是很好的朋友,以前公孙敖出击匈奴失利,削了合骑侯的封号,被贬为庶人;这次征战,卫青举荐公孙敖挂职中将军,想让他立功后恢复爵位;把李广指派到右路军,公孙敖就从中将军递补为前将军。李广也知道卫青的这层意思,这就更增添了心中的怨愤。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0-26 19:37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6 13:16
史实人人都知道,我只是谈点体会

挺多人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个细节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7 21:50
    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从东道进军,因为无向导而迷了路,转来转去误了和大将军卫青会合的期约。在卫青回兵的路上,遇上这两位迷路将军。实际卫青也是无功而返,他虽然撞上了单于,可是一经接战,单于畏于威势逃掉了。卫青派长史备了酒食给李广送去,同时询问他误了期会的原因。李广正在气头上,没有理会长史。卫青有些生气,这边亟待写出作战经过呈报给天子,就命长史通知李、赵所部的幕府到大将军这里对簿。李广郁怒勃发,把责任统统揽在自己身上,对部下慷慨说道,我从年轻时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现在随大将军出征,原定我是前将军,他却把我移到偏师;路途曲折廻远,又迷失方向,这不是天意么!我已六十多岁,临死决不能面对刀笔吏的审问!遂引刀自刭。


   泌水曰:看实际情况,李广真的不应该自杀。这次战事,卫青无功而返,李广迷失道路,卫青虽然恃宠,回到长安见武帝,他也不敢陷害李广。第一,武帝命李广为前将军,是卫青背着武帝把李广临时调换到右路军;第二,卫青接战匈奴,没有被围困,李广的右路军赶到没赶到,单于都遁逃了;第三,把李广调到右路军,是卫青徇私情为了照顾公孙敖,如果对簿朝廷,李广势必要揭露卫青,卫青怎会自己搬砖砸脚面?武帝本来就怜惜李广,卫青再打个圆场,相信李广不会受到处分,就此退休,晚年也落个安然自在。


    话说回来,李广真的该自杀。抗击匈奴四十多年,大小七十余战,竟没有封侯;当了两千石的官职四十多年,混的家无余财,天下共惜之,部属共冤之。迫于这种压力和激愤,六十多岁的李广强烈要求到前敌去,立功封侯也可能就这一次机会了。可恨的是,这一次机会也被你卫青给剥夺了。两军相遇,得你几句好言抚慰也算罢了,却派长史累次催问,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么!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8 20:22
轮子 发表于 2017-10-26 19:37
挺多人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个细节

不知道细节好办,听我给你细说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0-28 20:45
西汉有个李广,《水浒传》有个小李广花荣,都是神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8 21:50
    李广死时,他的儿子李敢在骠骑将军霍去病帐下为校尉,因军功封关内侯,后来升迁到郎中令,和乃父生前的官职一样。李敢对大将军卫青施谋致其父自杀,一直怀恨在心,就凑着个机会击伤了卫青。也是卫青对李广的死心有愧疚,一直没把这件事向外声张。没过多久,李敢随武帝到甘泉宫围猎,骠骑将军霍去病扈从,他趁李敢不防备,用弓箭把李敢射杀了。彼时的霍去病在武帝面前正红极一时,卫青又是霍去病的舅舅,武帝明知这是外甥替舅泄愤,就隐讳了这个事件,对外界说李敢在围猎时为鹿角抵触而死。


    泌水曰:这个李敢也是个愣头青,父仇未报,先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了。假设横下一条心,凑机会一刀把卫青杀了,拿性命抵偿他也算值了;不疼不痒的把卫青弄伤了,这就好比捋虎须,哪有一丁点名堂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8 21:57
井冈 发表于 2017-10-28 20:45
西汉有个李广,《水浒传》有个小李广花荣,都是神射!!

西汉那个李广有张弓叫“大黄”,水浒里这个花荣的弓箭却没有名号
花荣的绰号小李广,不敢说是赛李广,可见他的本事不如李广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7-10-28 22:08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8 21:57
西汉那个李广有张弓叫“大黄”,水浒里这个花荣的弓箭却没有名号
花荣的绰号小李广,不敢说是赛李广,可 ...

绰号小李广。就没称大李广。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7-10-28 22:11
李广抹脖子太性急了些。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0-28 22:22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8 21:57
西汉那个李广有张弓叫“大黄”,水浒里这个花荣的弓箭却没有名号
花荣的绰号小李广,不敢说是赛李广,可 ...

当然,呵呵,要不怎么叫小李广。就像小上海、小南京,当然不如上海、南京!
作者: 土匪丫头    时间: 2017-10-29 10:29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8 21:50
李广死时,他的儿子李敢在骠骑将军霍去病帐下为校尉,因军功封关内侯,后来升迁到郎中令,和乃父生前的 ...

后人读史,总是更理智些。倘身在当时,身在其中,谁知道会如何。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9 13:36
土匪丫头 发表于 2017-10-29 10:29
后人读史,总是更理智些。倘身在当时,身在其中,谁知道会如何。

说的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
李广父子正应了那句话:英雄气短。
瞻前顾后就无所谓大英雄了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0-29 19:24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6 14:23
元狩五年春,汉武帝再一次发兵征伐匈奴。李广请求出征,武帝以李广年纪大不准许,李广数次恳求,才得以 ...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0-29 19:25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8 20:22
不知道细节好办,听我给你细说

谢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9 20:53
轮子 发表于 2017-10-29 19:24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9 20:56
轮子 发表于 2017-10-29 19:25
谢谢

不客气啊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30 14:12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是不是李敢的儿子,史书上还没见到。李陵初为侍中,善于骑射,爱人下士,汉武帝看他有李广的风度,任他为骑都尉,派他带领五千人,在迫近匈奴的酒泉、张掖地方教练骑射,防备匈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师出击匈奴,武帝指示李陵为李广利护卫辎重,李陵慨然申请说,臣所管带的士卒个个都是荆楚的勇士剑客,力量能扼住老虎,射击无不命中。我情愿自领一队奔赴前敌,不要把我附属贰师将军!武帝心中不快,你怎么这样厌恶居于人下呢!我这次发兵多,可没有马匹配属给你。李陵回答,用不上骑马,臣愿以少击众,率步兵五千人蹈涉单于王庭!武帝壮其言而许之。


    泌水曰:武帝累年发兵打击匈奴,物力财力都相当紧张。为了支援前线,一切可以役使的畜力都用上了。说没有马匹配给李陵,也是实情,并不是故意刁难他。正是没有骑乘代步,李陵率军深入北地,进军缓慢,撤退也艰辛,突遭六倍于己的敌兵围攻,陷入白刃冰火之中。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0-31 08:25
泌水 发表于 2017-10-30 14:12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是不是李敢的儿子,史书上还没见到。李陵初为侍中,善于骑射,爱人下士,汉武帝看他 ...


作者: 耍帅    时间: 2017-11-2 05:30
可惜了,老将军。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1-2 08:32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6 14:23
元狩五年春,汉武帝再一次发兵征伐匈奴。李广请求出征,武帝以李广年纪大不准许,李广数次恳求,才得以 ...

李广也知道卫青的这层意思,这就更增添了心中的怨愤。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2 18:47
耍帅 发表于 2017-11-2 05:30
可惜了,老将军。

是啊,英雄的结局大都不圆满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2 18:50
轮子 发表于 2017-11-2 08:32
李广也知道卫青的这层意思,这就更增添了心中的怨愤。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1-3 06:45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7 21:50
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从东道进军,因为无向导而迷了路,转来转去误了和大将军卫青会合的期约。在卫青回兵 ...

话说回来,李广真的该自杀。抗击匈奴四十多年,大小七十余战,竟没有封侯;当了两千石的官职四十多年,混的家无余财,天下共惜之,部属共冤之。迫于这种压力和激愤,六十多岁的李广强烈要求到前敌去,立功封侯也可能就这一次机会了。可恨的是,这一次机会也被你卫青给剥夺了。两军相遇,得你几句好言抚慰也算罢了,却派长史累次催问,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么!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3 12:39
轮子 发表于 2017-11-3 06:45
话说回来,李广真的该自杀。抗击匈奴四十多年,大小七十余战,竟没有封侯;当了两千石的官职四十多年,混 ...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3 22:21
    李陵率军从张掖出发,向北到居延塞。居延塞距古长城千余里,是抵御匈奴的重要防线,筑土为城,遍设烽燧,绵延二百多公里。守居延塞的军事长官是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李陵率军出发时,武帝同时给路博德发了指令,待李陵军到居延时,让他作为李陵的后援部队,随李陵北进深入到浚稽山。路博德是个有资格的老将,早年因失了军机,从伏波将军贬职到居延塞任强弩都尉。他接到武帝的命令,心中老大不快,私自写了一封奏疏,说现在秋草正茂,匈奴的马匹肥壮,战斗力强,不如避其锐气,待明春再进军。武帝览奏很生气,以为李陵怯阵,要路博德上书推托,马上严辞命令李陵在九月出居延向北进军,并明确指定行军路线,但没有命令路博德仍为后援。
    李陵率孤军北进,走了一个月,到浚稽山安营,突然遭遇匈奴三万大军。李陵的部队由于训练有素,英勇善战,击溃了六倍之敌。匈奴单于又调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且战且退,连日苦战死伤惨重,历尽千死万难,不减拼杀斗志,使匈奴单于几欲放弃追杀。由于内部出了叛降的人,向匈奴献计,使单于决心要消灭这只深入的孤军。李陵趁夜间突围,命令军士散走,到遮虏障聚齐,自己带领十几个人向敌军奔杀。匈奴骑兵将李陵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匈奴生擒了李陵。


    泌水曰:李陵被俘的地方,离居延边塞不过百余里,连身居长安的汉武帝都知道李陵在奋身突围,难道镇守居延塞的路博德不知道?武帝闻报,没有指示路博德救援,他想看看李陵的勇力如何;找来李陵的母亲和妻子,让相面的术士看她们面上有无死丧的颜色,以测定李陵的安危。当知道李陵败绩,武帝的脾气上来了。
    分析李陵的降敌,有他深刻的原因。贰师将军李广利先前伐匈奴一再失利,李陵曾经救援过他。当李广利再次北征,武帝让李陵殿后保护辎重,李陵不愿给李广利擦屁股,要求单独作战,这就使武帝很不高兴,他在给路博德的信中就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以李陵的军事才能,难道不知道孤军深入是十分危险的吗?可是他顶不住武帝的先怨后责,在无后援的情况下北出居延。相信在被重兵包围时,李陵不止一次要向路博德求救,而路博德只是向皇上告急,却没有发兵救援。自己的军队在百余里地浴血奋战,守塞的军事主官却见死不救,这不令人心寒么!路博德是有理由的,他在等武帝的指令,武帝心里有气,他要看看这个桀骜不驯的李陵到底有多大能耐。李陵的妻、母面无死丧之色,武帝当然不会去救;如果有死丧之色呢,更没有救援的价值了!武帝的心思李陵不知道,路博德的行径李陵肯定是心知肚明的。李陵在最后一刻没有自杀,投降了匈奴,与汉武帝和路博德有直接关系。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1-4 09:04
泌水 发表于 2017-11-3 22:21
李陵率军从张掖出发,向北到居延塞。居延塞距古长城千余里,是抵御匈奴的重要防线,筑土为城,遍设烽燧 ...


作者: 月下采荷    时间: 2017-11-4 15:36
泌水 发表于 2017-11-3 22:21
李陵率军从张掖出发,向北到居延塞。居延塞距古长城千余里,是抵御匈奴的重要防线,筑土为城,遍设烽燧 ...

分析得入情入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4 18:52
轮子 发表于 2017-11-4 09:04

谢谢!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4 18:54
月下采荷 发表于 2017-11-4 15:36
分析得入情入理。

谢谢月下采荷关注!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17-11-6 21:19
佩服泌水大哥!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1-6 22:20
李陵,历史上著名的悲剧。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6 22:52
沈眉珊 发表于 2017-11-6 21:19
佩服泌水大哥!

谢谢妹子高看!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6 22:54
井冈 发表于 2017-11-6 22:20
李陵,历史上著名的悲剧。

他比他的父祖辈都怨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1-6 22:58
泌水 发表于 2017-11-6 22:54
他比他的父祖辈都怨

是啊,怨乎!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1-7 08:02
[attach]471940[/attach]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7 19:19
轮子 发表于 2017-11-7 08:02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1-9 16:28
泌水 发表于 2017-11-7 19:19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9 19:02
轮子 发表于 2017-11-9 16:28

谢谢轮子兄!

作者: 东北虎    时间: 2017-11-9 20:05
泌水 发表于 2017-11-2 18:47
是啊,英雄的结局大都不圆满

悲情英雄让人长叹。留下的印象更深。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9 22:31
    一直在想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    李陵在最后突围的时候,有个军士曾劝他暂时投降匈奴,以后凑机会还归汉朝,像浞野侯赵破奴那样,回到朝廷照样受到礼遇。李陵决断地说,你赶快打住!这次战斗我不死不算英雄好汉!李陵命令其余的战士分散突围,自己带领十几个人冲向敌阵。他的目的是牺牲自己,保护大多数人逃去塞上。不可置疑的是,匈奴单于对李陵这个顽强的对手是很敬佩的,如果想杀害他是很容易的事。试想在骑兵的团团围困中,匈奴人不使用武器,只用战马撞击,也能把李陵制服。落马的李陵,绝不会屈节投降,是单于的百般抚慰和诚意劝说感动了他。在汉朝这方面看,李陵在匈奴还活着并且很受崇拜爱戴,这就是投降。李陵为什么苟活下去,就是因为汉武帝和路博德见死不救寒了他的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冷静下来,汉武帝就想起李陵的沮败是因为没有救援所致。他后悔强令李陵北出居延时,没有再次命令路博德作为后距,使这个老奸巨猾的人钻了无诏不动的空子。
    李陵在匈奴一年多的时候,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迎接李陵。这个公孙敖正是当年卫青的朋友,把李广挤兑到偏师里去,他当了前将军。公孙敖没有找到李陵,回来给武帝汇报说,逮到一个俘虏,他说李陵为单于教练军事以防备汉军,所以我这次去一无所得。武帝信了公孙敖的话,残忍的把李陵一家妻子老小全都杀害。
  汉武帝的恩断义绝也没有动摇李陵终不负汉的信念,他在匈奴始终作为宾客的身份,虽然娶了大单于的女儿为妻,从不为匈奴设谋带兵。后来,汉朝派使者来匈奴谈判,李陵质问使者,我率步卒五千人横行于匈奴,因为得不到救兵而败,哪里背负了汉朝?把我全家杀了!使者说,因为听说你教习匈奴练兵所致。李陵大叫冤枉,那是李绪干的事,怎么会是我呢!李陵痛恨李绪,使人刺杀了这个汉奸。
  汉武帝死后,昭帝上台,霍光和上官桀当政,派使者去匈奴劝说李陵归汉,李陵对汉朝统治者已经绝无信任。失去亲人,背了污名,大汉朝哪里有一丁点仁义可言!宁可终此一生在荒凉的穹庐之下,也比再次投进险恶的争斗旋涡强上万倍!
二十余年后,一颗璀璨的将星陨落在漠北天空。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9 22:36
东北虎 发表于 2017-11-9 20:05
悲情英雄让人长叹。留下的印象更深。

是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都被遗恨悲剧所困。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1-10 07:36
泌水 发表于 2017-11-9 22:31
一直在想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    李陵在最后突围的时候,有个军士曾劝他暂时投降匈奴,以后凑机会还归 ...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17-11-11 18:26
轮子 发表于 2017-11-7 08:02

这么美的秋色,在岭南是看不到的。只有看看大哥的图片了。

作者: 轮子    时间: 2017-11-11 19:34
沈眉珊 发表于 2017-11-11 18:26
这么美的秋色,在岭南是看不到的。只有看看大哥的图片了。

这样的照片挺多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1-15 21:04
把这篇撤下来吧,给别人腾地方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