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指南称,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本报讯 (记者 吴鹏)“婴儿性早熟事件”虽已证明与奶粉无关,有关专家认为,这暴露出一些医务工作者对“性早熟”专业知识的缺乏。昨日,卫生部发出“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明确给出了性早熟的概念。
判断性早熟水平待提高
“乳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曾引起全国关注,卫生部检验证明,被报道的武汉性早熟婴儿为假性性早熟,与奶粉无关。
有专家也坦言,这一事件也暴露出一些医务工作者对“性早熟”概念的混淆,在判断各种“性早熟”的专业水平上有待提高。
指南供医院参考使用
昨日的指南给出了“性早熟”的定义,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性早熟”可以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这在以往分别被称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在中枢性性早熟中,有一种为“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诊疗指南称,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据悉,指南将供医疗机构在临床中参考使用。
相关阅读: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卫办医政发〔2010〕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部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一、定义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二、病因
(一)中枢性性早熟。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