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街小巷开始风靡一种名叫“花甲”的小吃。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小吃能拥有这么个风雅又沧桑的名字?
大多数是放在铁皮定制的餐车里出售,用一口大锅,堆得冒尖,一锅红红的辣椒壳花椒粒里面,是一种薄壳的贝类。一份十元,摊主收了钱,手脚麻利地将一次性纸碗套上塑料袋,几勺花甲,再浇上点汤汁。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花甲米线,拿锡纸做成锅的形状,下面衬米线,上面是花甲,烧开了加上调味汁,很受女生们的欢迎。
妹妹一度吃上了瘾,几乎每晚都要打包一份回来。我尝了几口,除了麻辣,再吃不出其他的滋味儿,而且还得从一大堆花甲壳里费尽心机才能翻出几粒花甲肉来。后来听到一个朋友小孙的形容,他说这样的花甲,煮开了多次,肉全缩成一粒,看着吃着都像是鼻屎——呃,瀑布汗,他真是天才,想得出这样的妙语来。
我很久以后才发现花甲其实就是我小时候常吃的花蛤。不明白为什么这里人管它叫做花甲呢?而且这里的花甲壳是白色的,我吃过的却是青色的。问了卖海鲜的一位大姐,她说白花甲是浅海里的,沙多肉少壳薄,没青壳的好吃。青壳花蛤的壳略厚些,却只只肉厚鲜美。
于是再回老家的时候,我就留心了这种生物。原来我们那里都没什么人吃,贱卖得很,十块钱三斤,大一点的也才五块钱一斤。
留心了一下我们老家的做法,就是葱姜末呛锅,淋点料酒,加点盐,糖。原汁原味,也鲜香得很。有时路过菜市场,看剩下不到一点,一两块钱的买回来,摘两根丝瓜烧汤,锅里水烧开了,洗干净的花蛤直接倒进去,烧到开口就关火,那汤的味道,啧啧,真是鲜掉眉毛了。
这样看来,麻辣的做法其实是为了掩饰花甲的不新鲜。我综合了两种做法,自创了麻辣蒜香味儿的花蛤,试做了几次,大获好评,罗富贵和我妹妹每次连汤汁都喝得干干净净。
好的大厨是不吝分享的,比如我,嘿嘿,高能的做法来了,请接好:买吐过沙的花蛤,如果没吐干净,找老板要点海水回来,冷藏着静置三到五个小时。假如还担心吐沙不干净,就拿开水焯一遍,焯到壳口开了就放到冷水里冲干净,这样基本上是吃不到沙了。
炒花蛤要准备的调料有:蒜蓉一小碗,大约两头整蒜。我的配比是一斤花蛤一头蒜,这个很重要。干辣椒碎,花椒粒酌量,因各人口味而异。姜丝一小把,葱花一小把。
起油锅,先放姜丝,再炒蒜蓉,最后放辣辣碎和花椒,爆香后倒入花蛤,煸炒片刻后先加一勺白糖提鲜,再倒少许生抽,然后倒入一易拉罐啤酒,再加盐,焖上锅盖。大火烧三到五分钟后,倒入蚝油,水淀粉勾茨,最后撒上葱花装盘,惊艳登场。
配上一碟水煮花生,一拍桌子:来两听冰啤酒!爽!
[attach]421390[/attach]
这是青壳花蛤
[attach]421391[/attach]
这个就是合肥大街小巷风靡的白壳花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