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什么是落木而不是落叶 [打印本页]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1:37
标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什么是落木而不是落叶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3-28 07:41 编辑
中午看电视,中国诗词大会,题目都是唐诗宋词,并不很难,都是眼前的,全场29道题,我能答对27道,但速度不够快,如果真的临场,也不行,本场被一个16岁女孩夺了擂主,
有一道题:江月年年只相似,答上句,选手居然答错了。
一般每道题答完,评委都点评几句,这道题答完,
评委说了一句:无言以对。
有一道题提到杜甫的“登高”
不尽长江滚滚来,答上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这个简单。
评委点评,我以为他能说说落木,结果他说浊酒,说为什么杜甫笔下都是浊酒,李白笔下都是清酒,金樽清酒斗十千,因为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
这首诗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沉郁顿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这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落木。
字面意思,落木就是落叶.
木与叶都是去声,没有平仄问题,
那诗圣杜甫什么不说落叶,偏说落木呢?
还有,落木,字面是否准确?叶可以叫木吗?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木,说的是树木。为了避开重复。
六星各位版友,探讨一下。
不许问度娘。我要听你们自己的理解。
我可以问问度娘,好判断你们答滴对不对。
作者: 哈尔滨 时间: 2016-3-26 21:56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即现,肥沃土壤滋生茂密植物带,一样,无边落木萧萧下,作者以景托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信还有更多精彩的诠释,围观中。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14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16-3-26 22:01
感觉落叶是轻飘飘的,落木嘛更突出悲壮气氛
对这两句诗词印象深刻,一个电视剧中用它做联络暗号过
落叶太单薄。恩.这个说法感觉合理。
作者: 学写散文 时间: 2016-3-26 22:16
风急,落叶下,树枝亦下。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大处着眼哉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18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6-3-26 22:12
最后一句中的词语【嫩们】感觉楼主有点俯瞰众学子的意思,这类关于讨论性质的帖子不宜出现这样的字眼。
大连方言.nen men,
nen读第三声.,但汉语没有这个字。
你的建议我接受,但你这个推测太无聊。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22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6-3-26 22:00
说一点自己的观点,落木与落叶虽然同指一件事物,但结合诗文中的意境,映入作者眼帘的是光秃秃的树干树枝一 ...
落木说的肯定是落叶,后面还有萧萧下,不是说树干。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26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6-3-26 22:22
要不想别人揣测,那就规范地使用好每个汉字,不要让人产生歧义。
呵呵好吧,严格要求不算错。
接受,改。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30
哈尔滨 发表于 2016-3-26 21:56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即现,肥沃土壤滋生茂密植物带,一样,无边落木萧萧下,作者以景托情,有异曲同工之 ...
还有,落木,字面是否准确?叶可以叫木吗?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木,说的是树木。为了避开重复。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30
哈尔滨 发表于 2016-3-26 21:56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即现,肥沃土壤滋生茂密植物带,一样,无边落木萧萧下,作者以景托情,有异曲同工之 ...
感谢参与。
作者: 猪大肠 时间: 2016-3-26 22:34
落叶,有一种顺理成章自然的规律,多为老终。落木,则参杂诸多自然之外的情感因素。气氛渲染悲凉厚重。
其次,“落木”“落寞”这两词有通假字。
文学诗词不是精确的科学,多半是意识的情感。分析这玩意,如同打扮小姑娘,你怎么去打扮,怎么都美丽;又像嫖婊子,你怎么搞,都说的过去。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35
学写散文 发表于 2016-3-26 22:16
风急,落叶下,树枝亦下。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大处着眼哉
这个比较新颖:落木是连枝带叶,统称落木。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41
猪大肠 发表于 2016-3-26 22:34
落叶,有一种顺理成章自然的规律,多为老终。落木,则参杂诸多自然之外的情感因素。气氛渲染悲凉厚重。
其 ...
话粗。后一句太粗。
介意我给您修改一小下吗
作者: 落花生 时间: 2016-3-26 22:41
没忍住,去百度了下。处处皆学问哈。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42
猪大肠 发表于 2016-3-26 22:34
落叶,有一种顺理成章自然的规律,多为老终。落木,则参杂诸多自然之外的情感因素。气氛渲染悲凉厚重。
其 ...
算了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上一篇网络文字算文学吗,也用这个比喻。
这个我要改。
作者: 猪大肠 时间: 2016-3-26 22:43
不介意。帖子是你的,你怎么消费都合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46
猪大肠 发表于 2016-3-26 22:34
落叶,有一种顺理成章自然的规律,多为老终。落木,则参杂诸多自然之外的情感因素。气氛渲染悲凉厚重。
其 ...
从意境说,落木更雄浑。分析的好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48
猪大肠 发表于 2016-3-26 22:43
不介意。帖子是你的,你怎么消费都合理。
尊重你的意愿。你随意。不过我现在去把那个帖子那段话改了去。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2:52
落花生 发表于 2016-3-26 22:41
没忍住,去百度了下。处处皆学问哈。
先猜猜,憋会儿,最后看结果,多有意思啊。
直接看答案,现在觉得没意思了吧?
我从中午憋到现在没去百度。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3:03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6-3-26 22:33
可能是你会错意了,落木指的是落尽树叶光秃秃的树干,萧萧下所指的的才是落叶,这是一个景象中的两个物象 ...
这个有点扯了,小左。
树干也没落,怎能叫落木,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6 23:38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6-3-26 23:22
好吧,我无语了,你继续扯吧
今天谢谢。
不是谢谢跟帖,谢谢你的提醒和批评。
连网络文学那篇的比喻都删除了,以后写正经字不扯淡了。
晚安。
作者: 墓歌 时间: 2016-3-27 00:19
1、我不想信杜大爷用错词了
2、杜大爷自创词也可理解
3、落木与落叶大学应该有点理解
4、落木与长江对比起来读读品味。开口音闭囗音我不懂,但嘴唇、舌头的动作及之后可能产生的表情与感觉,醉笑你试试
5、木换成叶,表情与声音的凝重感差多了吧?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当下说的平厌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7 08:00
墓歌 发表于 2016-3-27 00:19
1、我不想信杜大爷用错词了
2、杜大爷自创词也可理解
3、落木与落叶大学应该有点理解
开口呼齐齿呼,读出来的确不同,估计唱出来更不同。
关于声韵我也不精,不过你说的有道理。
落木是创造性的,空前绝后。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6-3-27 08:27
关键要弄明白,无边是形容落叶的树木,还是形容纷纷下落的树叶,如果是前者,是不是只能用落木?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16-3-27 10:20
山洪暴发冲毁、乱毁林木事哪朝木有?
窃以为身处“风急天高猿啸哀”天,面对不尽滚滚长江水,落木方见肃杀气势,落叶只配落小溪嘛
作者: 死火 时间: 2016-3-27 11:17
醉笑果真是个爱学习的好童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7 11:48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6-3-27 10:20
山洪暴发冲毁、乱毁林木事哪朝木有?
窃以为身处“风急天高猿啸哀”天,面对不尽滚滚长江水,落木方见肃杀 ...
落木不仅是落叶,诗人所见是树木连枝带叶纷纷落下。而不止是几个树叶而已。
企鹅兄高才。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7 11:51
死火 发表于 2016-3-27 11:17
醉笑果真是个爱学习的好童鞋。
一般一般。
死火好久不见。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7 11:53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6-3-27 08:27
关键要弄明白,无边是形容落叶的树木,还是形容纷纷下落的树叶,如果是前者,是不是只能用落木?
企鹅的思路是,山洪爆发,什么树叶树木一起下来了
作者: 死火 时间: 2016-3-27 12:13
本帖最后由 死火 于 2016-3-27 12:14 编辑
老杜作为一个写诗的高手,当然懂得汉字的高妙运用。格律不在话下,语境通感与整体意境的融合才是诗歌之魂魄。
落木与落叶的发声一个浑圆一个清透,一个属于具象语言,一个偏于单元意象。显然后一个不符合老杜的身份气质。落木的信息量更大,落叶次之。
望文而生义,语感谐音也能令诗歌产生更多的具象可能,“落木”与“落寞”“落幕”等词语发声接近,也贴合这首诗的背景氛围。这样理解也很有意思。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16-3-27 12:23
是啊,国运不济乱糟时不是大兴土木就是征战滥伐。落叶嘛适合抒写个人小情愁,落个庭院小湖啥的,落入长江连一朵浪花都不如;老杜具有家国情怀,落笔常宏观着眼,善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命运有机结合起来,诸如“花溅泪、鸟惊心”等句都是举目河山、抒写离乱世道、国恨家仇(愁)。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16-3-27 12:27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黄浦江里漂死猪
落叶落木俱凹特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7 13:42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6-3-27 12:23
是啊,国运不济乱糟时不是大兴土木就是征战滥伐。落叶嘛适合抒写个人小情愁,落个庭院小湖啥的,落入长江 ...
嗯嗯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7 13:43
死火 发表于 2016-3-27 12:13
老杜作为一个写诗的高手,当然懂得汉字的高妙运用。格律不在话下,语境通感与整体意境的融合才是诗歌之魂魄 ...
死火的诠释更专业,佩服。
作者: 落花生 时间: 2016-3-27 17:23
讨论渐入佳境,越来越有看头。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16-3-27 21:05
关于这个落木的用法,我将另帖解说。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6-3-27 23:05
读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俺就不参合了。。。
作者: 罗柏林 时间: 2016-3-27 23:24
语言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为了解释一个词又需要很多词,这些词都是互相牵制的。从古至今,汉语就一直在流动和变化,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词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其一。
作者: 罗柏林 时间: 2016-3-27 23:33
汉语是最富于诗性传达的,它不单表达意义,还表现声音和形象。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有种诗性直觉,他不是去安插词语,而是重新发掘这个意义。这是其二。
作者: 罗柏林 时间: 2016-3-27 23:41
诗歌语言是一种模糊语言,它的模糊在于增加其所指的宽泛。这是其三。
作者: 网事如烟 时间: 2016-3-28 09:47
“落木”——落叶之木,加上后面三字萧萧下,按现在的说法,这是一种现在正行时。这一句其实比下一句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富情感上的动感,饱含诗人登高远望秋色萧瑟的无奈等复杂心情。
作者: 月光屏 时间: 2016-3-28 21:18
我倒喜欢这样的解释.好多人都认为落木比落叶厚重,但同时就是落叶的意思,我本也接受了.不过听左手这样的解释感觉更符合杜甫当时写作的景象.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8 21:45
锦瑟 发表于 2016-3-27 23:05
读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俺就不参合了。。。
介绍一下啊,我们都没读过。
说说。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8 21:47
罗柏林 发表于 2016-3-27 23:41
诗歌语言是一种模糊语言,它的模糊在于增加其所指的宽泛。这是其三。
妙极。
很喜欢看罗柏林说诗歌。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6-3-28 21:59
本帖最后由 锦瑟 于 2016-3-28 22:04 编辑
说 “ 木叶 ”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 “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 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 )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溪小姑歌》 )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6-3-28 22:06
四哥,恁多字呢,好费神滴。我当初学这课文时候就嫌它写忒长~~~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8 23:14
锦瑟 发表于 2016-3-28 22:06
四哥,恁多字呢,好费神滴。我当初学这课文时候就嫌它写忒长~~~
还有吗?
就这些?不长啊。
读上一天的书,能弄明白一个词,一个句子,已经所得甚多了。
多数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却一无所获。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8 23:20
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
哀江南赋我是学过的。
可惜用时却想不起来。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8 23:24
锦瑟 发表于 2016-3-28 22:06
四哥,恁多字呢,好费神滴。我当初学这课文时候就嫌它写忒长~~~
这是关于“落木”最精彩最全面最博大的解读了。
谢谢锦瑟推荐。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28 23:25
锦瑟 发表于 2016-3-28 22:06
四哥,恁多字呢,好费神滴。我当初学这课文时候就嫌它写忒长~~~
锦瑟学什么的时候有这个课文?
作者: 蔡诚 时间: 2016-3-29 04:49
木包含了树的根树干和叶。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6-3-29 11:06
木有了,就这篇。出自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吧,好想是高三学的课文。如今不知道还选这篇木有。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6-3-29 11:08
高中时候,十多年前了。。。
作者: [专治各种不服] 时间: 2016-3-29 17:06
木就是叶。
为啥毛豆就是黄豆??
因为毛片就是黄片。。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6-3-30 13:29
木,有林的意思,无边,广大的意思,写一个气势恢宏的场面,落叶显然格局不够,也不能与下句的长江相对应。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30 14:37
锦瑟 发表于 2016-3-29 11:08
高中时候,十多年前了。。。
高中才过去十多年呀。
真羡慕。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30 14:39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6-3-30 00:06
毛豆是不是黄豆我不清楚~~但是毛片是黄片这一说法有误~~毛片被引用成黄片的来源是源于毛重与净重的区别~~ ...
跟我这儿装艺术界人士袄?
特么不知道毛片就是黄片?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30 14:46
莫冉 发表于 2016-3-30 13:29
木,有林的意思,无边,广大的意思,写一个气势恢宏的场面,落叶显然格局不够,也不能与下句的长江相对应。
小莫。
见到小莫,忽然想起艺文试点,想起冷笑,桂子,想起小梦..
恍然如梦。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6-3-30 19:51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30 14:46
小莫。
见到小莫,忽然想起艺文试点,想起冷笑,桂子,想起小梦..
记得礼拜,不要离上帝太远。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6-3-30 21:05
莫冉 发表于 2016-3-30 13:29
木,有林的意思,无边,广大的意思,写一个气势恢宏的场面,落叶显然格局不够,也不能与下句的长江相对应。
有道理。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6-3-31 10:12
你的书被我同事霸占了,他们说你写得好,尤其适合70后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31 13:46
一看就不是东北银。
老鼻子后面不能带词儿。
就是“差老鼻子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31 13:47
小莫也信主了?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6-3-31 13:48
受人所托,给你带个祝福,请你欣然纳之,并好好生活。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3-31 14:18
懂了。
无语。
作者: 赵古德 时间: 2016-4-1 22:31
会读书的人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6-4-1 23:04
赵古德 发表于 2016-4-1 22:31
会读书的人
婆婆说上飞机,去哪里了。
作者: 赵古德 时间: 2016-4-2 13:13
广州,四哥继续写,俺好久没写了,欠书房一篇,考试完再来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6-4-9 17:36
歪解:我看到了长江放排,艾玛,无数木排顺着湍急的长江,滚滚而下哈哈哈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6-4-9 17:36
歪解:我看到了长江放排,艾玛,无数木排顺着湍急的长江,滚滚而下哈哈哈
作者: 刘创驾到 时间: 2016-4-9 19:54
歪解也许就是正解哦……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