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白话《世说新语》 [打印本页]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0:13
标题: 白话《世说新语》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9-16 08:54 编辑

德行篇第一: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0:16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此人为官耿直,颇硬项。桓帝朝,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灵帝朝虽得信任重用,却因和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事败而死。
著名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他。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0:17
       徐稺(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称"南州高士"。以"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0:19
       商容:商末殷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著名贤者,因为不满纣王的荒唐暴虐,多次进谏而被黜;一说他曾经试图用礼乐教化纣王而失败,逃入太行山隐居。周武王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辞不受,武王遂表商容之闾以示对忠臣贤者的尊敬。
    封神演义里,他挂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0:20
豫章郡: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地区
作者: 流云一朵    时间: 2015-8-7 11:03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7 10:17
徐稺(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 ...

徐啥?不认识字。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1:21
流云一朵 发表于 2015-8-7 11:03
徐啥?不认识字。

徐稚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7 12:25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7 12:26
学习了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7 12:26
希望首版坚持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4:57
水烟 发表于 2015-8-7 12:26
希望首版坚持

你担心我进行不下去?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4:57
还真能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5:00
2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5:00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5:01
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人,曾为泰山太守,在职时得惠政美誉,为时人所赞叹。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5:01
周乘身为地方长官,品行端庄、励精图治,是一位为人称道的好官,好官的形成是有原由的:他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过失,利用好友过失相砥,达到提高修养、不断进步的目的。
  
    朋友如镜,可以比照检查自己身上的过失;对于乘来说,朋友黄叔度简直就是一面神镜,他不但可以照出身上的过失,还可以矫正偏差。在东汉时代,位高权重的太守没有必要对一介书生的黄叔度溜须拍马,相反,他可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人必须经常对照别人检讨自己。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5:02
黄宪,东汉慎阳(今河南省正阳县)人,字叔度。世贫贱,父为牛医,而宪以学行见重于时。年方十四,颍川荀叔遇之于逆旅,与语移日不能去,以之为师表,称之为颜子;同郡戴良才高倨傲,及见宪归,茫然若有失,自愧不及;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郭太守谓其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历史评价: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颓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著论云。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5-8-7 15:14
可以打岔捣乱不?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7 15:51
莫冉 发表于 2015-8-7 15:14
可以打岔捣乱不?

可以,不捣乱不热闹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7 18:59
哈哈,终于开帖了。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7 19:00
上次想让醉笑讲讲,他溜没影了。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7 19:00
前排就坐,准备拿小本子去……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00:39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间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00:41
郭林宗: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
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郭泰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8 00:42
睡觉吧,夜半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11:29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文: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11:30
      李元礼: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当时朝廷纲纪废弛,他却独持法度,以声名自高。后谋诛宦官未成,被杀。

    司隶校尉相当于京师几郡的刺史,但官职为比两千石(刺史六百石),在东汉时职权相当重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11:31
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11:31
升其堂:指当面接受过他的教育或见过他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11:32
登龙门: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那里水位落差很大,传说龟鱼不能逆水而上,有能游上去的,就会变成龙。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8 16:12
  (5)原文: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译文: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8 17:53
哦,东晋的文学带有理想与冥玄色彩,并且山水田园大都带有人性化。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8 17:55
其实说穿了,东晋的士大夫更获得恣意,大都追求精神纯洁性,与理想的田园牧歌生活,也更具人情味。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27
青芜 发表于 2015-8-8 17:53
哦,东晋的文学带有理想与冥玄色彩,并且山水田园大都带有人性化。

本来想写篇五石散的东西,但掌握的资料比较少,我看以后吧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28
这个东西相当于古代的兴奋剂,与魏晋之际的玄学兴起,有很大关系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35
  (6)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徐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文:太丘县县长陈皇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37
陈太丘:名寔(音是),字仲弓,曾任太丘县长,所以称陈太丘。古代常以官名称人。元方、季方:都是陈寔的儿子,元方是长子,名纪,字元方;季方是少子,名湛,字季方。父子三人才德兼备,知名于时。下旬的长文是陈寔的孙子陈群。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37
叔慈、慈明、六龙:苟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
慈、慈明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其馀六人就是这里所说的六龙了。
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
下食:上莱。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38
太史:官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
官佚为六百石,相当于县令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39
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此指德行最为高洁的人。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19:41
  7、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侧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文: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作者: 迷路麋鹿    时间: 2015-8-9 21:13
在天涯论坛的闲闲书话,也有个解析《世说新语》的帖子。其人旁征博引,多有指涉,写得蛮好。闲过若有闲心,可往一观。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21:28
迷路麋鹿 发表于 2015-8-9 21:13
在天涯论坛的闲闲书话,也有个解析《世说新语》的帖子。其人旁征博引,多有指涉,写得蛮好。闲过若有闲心, ...

看过那个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9 21:28
我本来想写些东西,就这个系列。可惜事儿太多了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5-8-9 23:13
我就喜欢这一小段一小段的,看着省力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07:49
  8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白话译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07:49
陈谌,字季方。与兄陈纪齐德同行,父(陈寔)子(陈纪,陈谌)三并著高名,世称:三君。多次同时受到朝廷的辟召,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荣之。陈寔曾评论他们俩兄弟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即两人难分高下之意。“难兄难弟”的典故也即出于此。陈谌曾任司空掾,可惜很早去世。有子陈忠,字孝先。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07:50
陈纪,生卒年不详,字元方,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陈寔(shí)之子。享年七十一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谌字)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07:52
  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白话译文: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07:53
荀巨伯是汉桓帝时颍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35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9 19:28
这个东西相当于古代的兴奋剂,与魏晋之际的玄学兴起,有很大关系

还是觉得世说新语最能直接反应魏晋南北朝的精神状态。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36
故事简短也最令人深思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39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9 19:35
  (6)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长文尚小,载著车 ...

这个故事反应的是礼节?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什么?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44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9 19:41
  7、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 ...

这个回答非常经典,别人只能看到荣耀与光环,而忽略了荣耀与光环的背面。
并且这个回答谦逊而不失圆滑。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46
莫冉 发表于 2015-8-9 23:13
我就喜欢这一小段一小段的,看着省力

嗯,我觉得这样的话,等于一个重新阅读加强的机会。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49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10 07:49
  8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 ...

其实,这也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以小见大吧,微小处着手,从而显示圣人的教化。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51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10 07:52
  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 ...

会不会有些夸张?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52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10 07:52
  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 ...

这里的胡人莫不是响马一类?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54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10 07:52
  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 ...

这个人能将“义”字做到如此地步,不知比当今人要强几万倍。
都说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是现在的朋友都是媚熟人插朋友刀,道德之沦丧到了何种地步?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08:56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胡人”在面对高尚的人格也会感到自己的无义也会有羞耻心吗?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09:00
青芜 发表于 2015-8-10 08:52
这里的胡人莫不是响马一类?

不是,是指少数民族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09:01
青芜 发表于 2015-8-10 08:52
这里的胡人莫不是响马一类?

东汉末年,羌人时常造反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5:54
 10 原文: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白话译文:
  
  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5:54
华歆(157-232),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5:55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8-10 15:58 编辑

      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也是有头脸的人),他每天都是洗完脸出门,公事一毕就回家,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当时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灵帝另立新君,这件事记述在《三国志·武帝本纪》中。王芬曾暗地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期间,华歆制止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之后,王芬果然失败了,从此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5:55
        华歆曾被推荐为孝廉,由朝迁授予郎中一职,但因病而辞职回家。汉灵帝死后,辅政大臣何进调河南郑泰、颖川荀攸和华歆入京。华歆到洛阳后,被授以尚书郎之职。董卓将汉献帝迁到长安时,华歆请求出任下圭令(任命公布后)称病不去,从蓝田翻过秦岭去了南阳。当时袁术在河南邓县,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恰好汉献帝派太傅马日掸安抚关东(函谷关以东),马日掸遂召华歆做部属。

         到徐州时,皇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以至于扬州刺史刘繇死了,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华歆因为没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加以拒绝。但民众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孙策占领江东后,华歆知道他善于用兵,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此待以上宾之礼。孙策死了,曹操在官渡上书皇帝调华歆到许昌做官。孙权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入京。(听说他度进京赴任)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是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本来是无罪之身,但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理由,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全)计策。”(谁也没有保证他带着沉重的金银珍宝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计策),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佩服他高尚的道德。华歆到京师后,被封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

          曹操证讨孙权时,奏清皇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建立后(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任御史大夫,曹丕任魏王时,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曹丕代汉称帝后(华歆因主持受禅仪式时,没有喜庆之色),遂改相国为司徒。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其作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而很不计较。”故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当时,三府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议:“推举孝廉,原是以品德为标准的,不需要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进行考试。”而华歆以为“自丧乱以来,六经就没有人再读了(道德亦随之沦丧),当务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学说,推崇(以仁为核心的)王道。制定官吏的选任标准,决定着国家的盛衰。今天举孝廉不进行六经考试,恐怕读书之风从此衰亡。假如有特别优秀或特别专长(而六经知识短缺)之人,可以作为特殊加以任用。所忧虑的是缺少这样的特殊人才,不用担心选不上来。”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5:57
  华歆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东汉恒帝时累官尚书令,后依归曹操,官至太尉。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有一出传统京剧《白逼宫》,说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幽居深宫,皇位不保,乃与伏后商议,草就血诏,嘱其父密图汉贼,曹操获悉,带剑入宫,杖毙伏后,毒杀其子。这出戏川剧的名称叫《血带诏》,而湘剧的名称直接就叫《华歆逼宫》。剧中曹操派华歆“勒兵入宫”,华歆“坏户发壁,牵后出”,他进宫收捕伏后并将她毒死,还把她所生的两个小皇子杀死,皇后兄弟及亲族死者甚多。剧中的华歆好一副奸佞小人形象。
  
  作为戏剧人物的华歆还出现在京剧《受禅台》 (又名《献帝让位》)中,剧中的汉献帝刘协,挂白须,着素衣、手捧玉玺,满怀丧国之痛,唱腔凄惨;太尉华歆,金冠玉带,翎羽高挑,按剑逼帝,挥来使去,又是一副奸臣模样。
  
  历代对华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参与禅位事件,认定他就是个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其实,华歆“逼帝禅位”只停留在戏曲、小说之中,史书并无确切记载,《三国演义》中有“华歆诌事魏,故草次诏,威逼献帝降之”的段落,很明显华歆的舞台形象是根据小说加工塑造的。文人笔记《世说新语》也以华歆故事佐证他德行卑污:“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瞧不起华歆贪慕荣华,以此印证华歆操守不如管宁。
  
  在正史记载中,华歆却甚有清名。《三国志·华歆传》记载:华歆做高唐吏时,“议论持平,语不毁人”;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爱之”。《三国志》还特别谈到:华歆在曹丕受汉禅时,并非气焰嚣张,实是面有忧色,曹丕很不满意,问尚书陈群:“我应天受禅,文武群臣加官进爵,人人莫不欢喜,唯华歆和你不悦,这是何故?”陈群答曰:“我和华歆都是汉朝旧臣,若真像大家一样兴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许还会引起你的憎恶吧。”曹丕听了,遂打消疑虑。王沈著《魏书》说,华歆“性周密,举动谨慎”。陈寿在《三国志》中也称道华歆“清纯德素”,为“一时之俊伟”。裴松之则赞誉华歆“积德居顺,其智可及也”,还评价他“事上以忠,济下以仁”。史书中还特别提到华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居三公之位的华歆,家庭生活非常简朴当是事实。
  
  华歆抓捕伏皇后事,见之于《后汉书·献帝伏皇后传》。站在汉献帝角度观察,华歆是揎袖犯上的打手,罪不容诛。站在曹操的角度看,华歆敢顶住压力直蹈龙潭,忠实有靠。站在今人的角度看,专制制度中的宫廷斗争,历来都是血淋淋的,奉命行事而已,无所谓罪孽或忠勇对于戏剧、小说将华歆塑造成奸臣模样,当与“汉为正统”以及“尊刘抑曹”的传统历史观念有关。)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5:59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白话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5:59
  管宁,字幼安,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后人,三国魏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宁为龙尾,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管宁一生讲学,居辽东。三国时,魏国多次征召,委以太中大夫、太尉、光禄勋等重职,宁固辞不受。后人称他为一代“高士”、管宁故乡的人们为怀念他,褒扬他的高风亮节,特建管宁祠,筑管宁冢,邻近五村无不以“管公”名村。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0 16:00
  《三国志·管宁传》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
  
  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宜。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明帝即位,太尉华歆逊位让宁,遂下诏曰:“大中大夫管宁,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囊遭王道衰缺,浮海遁居,大魏受命,则襁负而至,斯盖应龙潜升之道,圣贤用舍之义。而黄初以来,征命屡下,每辄辞疾,拒违不至。岂朝廷之政,与生殊趣,将安乐山,往而不能反乎!夫以姬公之圣,而考德不降,则鸣鸟弗闻。以秦穆之贤,犹思询乎黄发。况朕寡德,曷能不愿闻道于子大夫哉!今以宁为光禄勋。礼有大伦,君臣之道,不可废也。望必速至,称朕意焉。”
  
  又诏青州刺史曰:“宁抱道怀贞,潜翳海隅,比下征书,违命不至,盘桓利居,高尚其事。虽有素履幽人之贞,而失考父兹恭之义,使朕虚心引领历年,其何谓邪?徒欲怀安,必肆其志,不惟古人亦有翻然改节以隆斯民乎!日逝月除,时方已过,澡身浴德,将以曷为?仲尼有言:‘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哉!’其命别驾从事郡丞掾,奉诏以礼发遣宁诣行在所,给安车、吏从、茵蓐、道上厨食,上道先奏。”
  
  宁称草莽臣上疏曰:“臣海滨孤微,罢农无伍,禄运幸厚。横蒙陛下纂承洪绪,德侔三皇,化溢有唐。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疴,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臣元年十一月被公车司马令所下州郡,八月甲申诏书征臣,更赐安车、衣被、茵蓐,以礼发遣,光宠并臻,优命屡至,怔营竦息,悼心失图。思自陈闻,申展愚情,而明诏抑割,不令稍修章表,是以郁滞,讫于今日。诚谓乾覆,思有纪极,不意灵润,弥以隆赫。奉今年二月被州郡所下三年十二月辛酉诏书,重赐安车、衣服,别驾从事与郡功曹以礼发遣,又特被玺书,以臣为光禄勋,躬秉劳谦,引喻周、秦,损上益下。受诏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臣重自省揆,德非园、绮而蒙安车之荣,功无窦融而蒙玺封之宠,楶棁驽下,荷栋梁之任,垂没之命,获九棘之位,惧有朱博鼓妖之眚。又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赛元责。望慕阊阖,徘徊阙庭,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
  
  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尪顿邪?”喜上言:“宁有族有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著?皂?帽、布襦?裤?、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着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拜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曹艾智哀,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正始二年,太仆陶丘一、永宁卫尉孟观、待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荐宁曰:“臣闻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候时而动。是以鸑鷟鸣岐,周道隆兴,四皓为佐,汉帝用康。伏见太中大夫管宁,应二仪之中和,总九德之纯懿,含章素质,冰洁渊清,玄虚淡泊,与道逍遥;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韬古今于胸怀,包道德之机要。中平之际,黄巾陆梁,华夏倾荡,王纲弛顿。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羁旅辽东三十余年。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韬韫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黄初四年,高祖文皇帝畴谘群公,思求俊乂。故司徒华歆举宁应选,公车特征,振冀遐裔,翻然来翔。行遇屯厄,遭罹疾病,即拜太中大夫。烈祖明皇帝嘉美其德,登为光禄勋。宁疾弥留,未能进道。今宁旧疾已瘳,行年八十,志无衰倦。环堵筚门,偃息穷巷,饭鬻糊口,并日而食,吟咏《诗》、《书》,不改其乐。困而能通,遭难必济,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揆其终始,殆天所祚,当赞大魏,辅亮雍熙。衮职有阙,群下属望。昔高宗刻象,营求贤哲,周文启龟,以卜良佐。况宁前朝所表,名德已著,而久栖迟,未时引致,非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陛下践阼,纂承洪绪。圣敬日跻,超越周成。每发德音,动谘师傅。若继二祖招贤故典,宾礼俊迈,以广缉熙,济济之化,侔于前代。
  
  宁清高恬泊,拟迹前轨,德行卓绝,海内无偶。历观前世玉帛所命,申公、枚乘、周党、樊英之俦,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征聘,仍授几杖,延登东序,敷陈坟素,坐而论道,上正璇玑,协和皇极,下阜群生、彝伦攸叙,必有可观,光益大化。若宁固执匪石,守志箕山,追迹洪崖,参踪巢、许。斯亦圣朝同符唐、虞,优贤扬历,垂声千载。虽出处殊涂,俯仰异体,至于兴治美俗,其揆—也。”
  
  于是特具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聘焉。会宁卒,时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率,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10 20:56
我们闲过首版是坚持着的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10 20:56
有空逐一拜读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23:19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10 23:20
又更了这么多啊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1 10:01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形骸之外)
  
  白话译文: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1 10:04
  王朗(?-228),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仕于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去世后谥曰成侯。
  
  王朗曾以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县长。后因老师杨赐逝世而弃官服丧。及后获举孝廉,被辟命都不应命。及后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任徐州治中从事。当时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王朗与别驾赵昱建议陶谦遗使向皇帝表示对汉室的支持,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着奏章到长安。献帝接到奏章后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赵昱和王朗都获升迁,王朗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到会稽后见当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并且与夏禹同庙。王朗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于是将这行为取谛。在任四年,获得当地人民爱戴。建安元年(196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但王朗不接纳,坚持要守护城池到底,领兵对抗,最后被孙策击败。王朗于是打算逃到交州.出海到东冶时遭孙策追击,唯有投降。孙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张昭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由曲阿出发,但因为久经战乱而道路不通,辗转数年才到任。王朗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王朗处理事务在于宽恕犯罪者,控罪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因而与钟繇一起以治狱而知名。
  
  曹丕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曾进言劝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曹丕受献帝禅让称帝,改官名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
  
  不久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曹丕听从。后来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但孙登没有来,曹丕于是到许昌大兴屯田,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又听闻孙权的回答未到,一旦越兵后孙登来到,影响甚大;于是反对出兵,建议增强边境戍守,预防东吴进攻。当时曹丕以已成军而出征,而孙登始终没有来,曹丕到长江后撤回。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即位,封兰陵侯,任司徒官职。曾上书魏明帝谏止营造宫室。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成侯。有一子名王肃,乃三国曹魏的一代经学家,袭爵兰陵侯。正始四年(243年),王朗与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典韦、华歆、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因功而得到曹芳于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1 10:04
王朗并不是诸葛亮骂死的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1 10:08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白话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1 10:16
       这个故事有些问题,按说五朗与华歆避难,从二人经历来看,两人有可能有交集,并符合这种情况的大约有两种:
    一是黄巾之乱时,二是在曹操手下时。
    黄巾之乱时缺乏佐证,曹操手下任职时,也不可以
    所以,这个故事,大概是后人编的,只是为了诋毁华,因为他支持曹操夺权
作者: 穿越梅岭    时间: 2015-8-11 11:32
這本書不錯、我最喜歡的藏書之一。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1 11:38
穿越梅岭 发表于 2015-8-11 11:32
這本書不錯、我最喜歡的藏書之一。

这个不是原创,我只是搬运工,不过搬动时,作了修改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1 11:38
穿越梅岭 发表于 2015-8-11 11:32
這本書不錯、我最喜歡的藏書之一。

也学下孔老二,叙而不作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09:09
  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白话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09:11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09:12
       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09:14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白话译文: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09:15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37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白话译文: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38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与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谯郡铚人(今安徽省宿州西南),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49
嵇康长的是相貌堂堂,他的好朋友山涛说他是“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他的哥哥嵇喜就在《嵇康别传》里,很不谦虚地夸耀他是“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堂堂的人物,却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个性倾向,据同时代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记载,当时的上层男士,崇尚阴柔之美,非常重视个人修饰,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试想一下,与那些脂粉扑面,轻移莲步的矫柔做作者相比,嵇康的天生丽质是多么令人神清气爽。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美男子之一。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0
嵇康具有旷达狂放的个性和行为。嵇康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用他的话说就是“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这天才的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生活中的嵇康的确很狂,他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在《思旧赋序》中也说到他和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吕安时,给他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0
作为魏晋文坛代表之一的嵇康,其作品的精神深刻表现了魏晋一代士人人性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和不懈追求。诗人优游容与,游心太玄,目光投向老庄的自然,以自然大化的玄远境界看取人生。艺术视角转为审视自身精神世界,审美色泽趋向性灵的淡泊。嵇康是诗化庄子的第一人,将玄学的命题转化为时代的审美思维,形成一代清峻、渊远的玄学风致。嵇康《述志诗》有云:“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冲静”二字最能代表诗人的情操、志趣和人生追求,不慕荣华,“轻时傲物,不为物用”,惟求虚静冲淡以获得自然的归宿,形成诗歌平淡高远,超乎时俗的渊貌风格。嵇康文思缜密,师心遣论,论文颇多精辟独到见解,思想锋利,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咄咄逼人,痛快淋漓,致使司马昭“闻而恶焉”。?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0
在魏晋南北朝,古琴融入了道家清净无为、淡然超远的思想,展现出古琴高雅的艺术风格与飘逸的美感境界。嵇康的古琴在时代的背景下,在其人生观的影响下,主要表现为:“主张外得‘自然之和’的平和之声,内存‘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的平和之心,从而达到平和之美的审美境界。”在他隐逸竹林的时候,他的琴具有平和之美,有着游心虚无的浪漫人生境界。嵇康所表达的音乐思想,使得魏晋时期的音乐艺术,由传统的功利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从而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艺术的体现。?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1
  嵇康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古琴也只能寄托他苦闷的心怀。隐居竹林时,嵇康的音乐造诣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嵇康的琴曲的题材大多来源于自然景物,在手弄琴弦的过程中,都呈现出他自然平和的人生观。
  
  嵇康空灵的琴声,伴随他的一生,也展现出他高深莫测的人生境界。在幽静的竹林抚一曲琴音,山可以生长草木,可以繁衍鸟兽,水可以滋润万物生灵。美妙的琴曲可以陶冶性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意义与对人生的追求。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这个高尚清逸的魏晋名士的风华;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历史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当美丽走向毁灭时那种无奈与悲凉;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那些隐秘的生命内核;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嵇康的生命意识;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蕴涵着他空濛玄远的诗化人生境界。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1
工于书画
  嵇康还工于草书,又善丹青。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唐人书评》评价道:“嵇康书如抱琴半醉,咏物缓行;又若独鹤归林,群鸟乍散。” 其狂放潇洒之性情,跃然纸上。另外,根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相关记载,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功底,唐朝时尚有《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醉于玄学
  玄学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魏晋时期一种特有的思潮,玄学标榜老庄,提倡贵无,崇尚自然。这些思想被名士们运用到生活中,就是我们看到的枕青石,卧松岗,临渊而啸,曲肱而歌,又性嗜酒,善抚琴,喜玄谈的个性。更有甚者披头散发,裸奔而行,服药,纵酒,做出与名教南辕北辙的行为。嵇康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1
纵情于酒
  经历了生命意识的觉悟、生命脆弱的体认和朝不保夕的惊恐,魏晋文士终于明白,任何精深理论都阻挡不住死亡的脚步,任何高远目标也替代不了死亡的结局。因而,魏晋文士在自全心态作用下,表现出远祸全身的智慧和自觉。沉醉于酒、疏远世事以远祸全身,就是魏晋文士觉醒后保护生命长度的智慧选择。嵇康的生命旨趣虽然弥漫着酒的醇香,但是,沉醉的灵魂却挥不去死亡威胁的阴霾,潇洒的风姿总流露出痛苦挣扎的影迹。这别有意味的嗜酒之风,不仅在中国文人心灵史上留下倩影,也为中国文学、哲学和美学平添了永不消褪的魅力。
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也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而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活脱脱一个天才级的“政治动物”。但是嵇康拒绝交往这样的朋友。虽说出身高贵,官位显赫,可在文学才情方面,对于仅比他长两岁的嵇康,还是敬佩有加,甚至到了不敢与之面对面交流的地步。《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当初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终是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决定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这次造访觉得丢了面子,深深怀恨在心。
  
    嵇康还给原先的一位好友吕巽写了一封绝交信,以“绝交不出丑言”的君子风范,表达了对这位相交多年朋友的愤慨和失望。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的率直性格有其可爱之处,但是嵇康的性格决定了他尘世的可悲命运,而精神上的超越又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2
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有“性绝巧,能锻铁”的本事。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晋书·嵇康》还这样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他的精神特质的根本体现。
服食养生
  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这就好比“为稼于汤之世(当时天下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养生之道与此相仿,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但世人恰与此相反,“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这可真是“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
  
    嵇康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他说“特受异气,禀之自然……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但世皆莫精(其术)故莫能得之。”但这玄妙的长寿术是怎样的呢?嵇康是这样说的:“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嵇康妻子
  嵇康妻子为沛王小女儿长乐亭主,由于她天生便有一种优越感和贵族气质,嵇康和她的感情并不十分和睦。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2
偶得古曲
  嵇康承道家虚静淡泊的美学思想,以超脱的襟怀,深邃的哲思,在自然山水中观照自己的理想人格,赋予自然丰富的主观情感,开创了山水审美寄情、畅神的艺术心灵境界。嵇康喜好山水,隐居山林,他的一生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嵇康学《广陵散》有这么一则故事:嵇康曾到洛西去游览,晚上宿于华阳亭。清风皓月,嵇康兴致一来,就在院子里弹琴。忽然,外头走进一位古装打扮的客人,来跟嵇康谈论音乐。二人侃侃而谈,这位不速之客谈起音乐来条理清楚,见解深刻,使嵇康既惊讶又佩服。客人谈得高兴了,就要过琴来弹奏,只听这曲子刚劲有力、感人肺腑,越听越令人慷慨激昂。客人弹完曲子,告诉嵇康,此曲名叫《广陵散》,表现的是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后自刎而死的悲壮故事。嵇康听后很感动,再加上他觉得此人所弹出的声调无人能及,于是就向客人求教。客人并不拒绝,一遍一遍的教。待他确信嵇康已学会之时,就要求嵇康发誓不传给别人。嵇康指天发誓后,客人连姓名也未留就走了。嵇康学会《广陵散》后,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
绝交山涛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他与好友山涛后来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山涛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嵇康“师心以遣论”,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在一千八百多字的篇幅中,与其说嵇康在羞辱山涛,不如说是在羞辱司马氏集团残暴虚伪的统治。
  
    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这是嵇康甘愿为朋友牺牲的一个例子。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2
仗义执言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临死托孤
  在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才叫真正的朋友,这才叫真正的知己。在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十八年后,嵇康的儿子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也成为了千古传扬的佳话。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12 17:52
广陵绝响
  嵇康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我们所熟知是他以弹奏《广陵散》而闻名于世。而这首“声调绝伦”,已成绝响的曲目,据说是除嵇康之外,无人会弹。嵇康因吕安的案子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妻子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时年四十。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