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史料】太原之役:国共配合最默契的一次大会战 [打印本页]

作者: 汉唐魂    时间: 2015-8-2 11:24
标题: 【史料】太原之役:国共配合最默契的一次大会战
[attach]355201[/attach]

此战,国共两党配合默契,在平型关之役、忻口之役中重创日军
1937年9月—11月间进行的太原会战,乃是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国共两党在战场最默契的一次配合。日军出动4个半师团约14万人,意在消灭中国第二战区主力,夺取太原。中国方面有6个集团军约28万人参战,计划歼灭来犯之敌,遏制日军在华北的攻势。①
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大同失守后,日军第5师团、察哈尔兵团向平型关前进,意图抄雁门关后路,夹击太原。为防御日军,阎锡山布置了8个军近10万人参加平型关战役,其中包括林彪任师长的115师。②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历经团城战斗、平型关战斗、鹞子涧战斗、茹越口战斗等大小战斗,与日军激战近20日。尤其是115师发动的平型关战斗(即通常所说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四五百人,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
接下来的忻口战役中,阎锡山将主力部队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右翼指挥官为第18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日军被忻口前线国军阻击20余日,其后方及交通线又被八路军的游击战所威胁,一度陷于被动。但10月26日娘子关失守,使忻口的侧背受到威胁,阎锡山被迫下令撤守忻口。忻口战役中,中国军队奋勇杀敌,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麒等将领殉国;日本军官大田雄太郎都在原平,为对手国军196旅立了一座慰灵塔,上书“为永久追悼在原平战争中战死的4300名无名战士亡灵设立慰灵塔”。④
此时太原已岌岌可危,奉命守城的傅作义实力薄弱,据称其所部仅“新旧各六团,皆经过作战损失之余每团仅二百余人者,计实数战斗兵共约六千余”。兼之太原“守城官兵当全省局势一再失利连溃之余,对于守城任务多而生畏,再加以临时拨之新编各团,既无训练,而精神世界又不连贯,未见敌人,先行逃散”。⑤因此面对日军进攻,太原仅仅守了四天即告陷落。
在会战中,中国军队以伤亡13万人的代价,给日军造成约2.7万人的伤亡,依旧没能守住太原城。如黄绍竑所说,“这次战事,打破了山西军善守的传说。其实并不是山西军不善守,而是现代的火器太厉害了。以我们古旧的城堡与劣势的火器,要作长久的固守是不可能的、不但山西如此,以后的南京,以及各地的防守战都是如此。”⑥
具体来看,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装备窳劣陈旧,如炮兵约为日军三分之一,空军战机为日军十分之一。因此中国空军既不能获得制空权,又不能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炮兵亦多分散使用,不能充分发挥威力。日军有战车、装甲车、野战重炮,国军则无,仅凭步兵与训练精良、装备完善的日军决斗,且通信器材不足,影响各部队间之联系甚大,致遭受惨重损失。”⑦中日双方间的这种强弱对比,直至战争结束也未能改变。
[attach]355202[/attach]
平型关战斗场景

作者: 汉唐魂    时间: 2015-8-2 11:26
太原沦陷后,毛泽东曾判断:华北国军的“正面战争”已经结束
中共虽在太原会战中配合了国民政府制定的作战计划,被誉为国共两党在抗战中合作的“一次典范”,但中共并未改变改编时所提条件:中共的抗战方针“只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红军的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⑧毛泽东为八路军指定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太原沦陷后,中共看到了转向敌后游击战的可能。毛泽东说,“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体地位。”同时,毛泽东还具体指出,“山西各军大溃……正规战争结束,剩下的只是红军为主的游击战争了,山西统治阶级及各军领袖已动摇无主了”“红军任务在于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⑨
毛泽东给八路军划定游击地区,“第115师一部以五台山为中心,向察南、冀西发展,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第120师依托管涔山,以晋西北为中心,伸向晋察绥边……第129师以晋东南为支点,开展太行山脉的游击战争……”指示他们开展敌后游击战。
但是此时还有大批中国军队留在山西境内,包括晋军、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和八路军等,继续战斗。因此,在1938年初期,八路军并没有真正转入敌后,其主力部队依旧与中央军、晋军等联合作战。八路军活动的几个地区,只有晋察冀属于敌后,其他晋西北、晋西、晋东南几个地区,都在沦陷区与未沦陷区之间,属于日军侧翼。
直到193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对平原游击战指示》,指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泛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在这之后,八路军除在晋东南、晋西北留下小部分人外,大部都转入了华北敌后作战。
至于山西境内,1941年中条山会战前,日军还称“卫立煌指挥的二十六个师,在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地区构成了坚固的阵地,成为扰乱华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到了“蒋系军在华北最后的地盘由于中原会战(即中条山会战)失掉以后,共产军(八路军)显然成为扰乱华北治安的主要敌人。”⑩
[attach]355203[/attach]
太原会战”结束后,阎锡山将行营设在临汾。1938年2月,临汾失守。图为日军骑兵进入临汾城

作者: 汉唐魂    时间: 2015-8-2 11:27
注释:


①金绮寅、杨静:《激战晋中——太原会战》,《黄埔》2004年第6期;②曾景忠:《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4期;潘玉梅、张量:《关于平型关战役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③杨奎松:《八路军平型关问题再研究》,载《“193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卷)》;④《太原会战:迟到的纪念碑,被遗忘的战斗》,《北京日报》2015年6月15日;⑤张仰亮:《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原因分析——以太原保卫战为例》,《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⑥《黄绍竑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5页;⑦刘凤翰:《论太原会战及其初期战斗——平型关作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6年第15期下;⑧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41页;⑨《毛泽东关于向全面抗战过渡期中八路军在山西的任务给朱德等的电报》(1937年11月13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第670页;⑩曾景忠:《太原失陷后的山西战局——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背景》,《晋阳学刊》2007年第2期。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