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媒体报道]难忘日寇屠村 十四岁从军抗日
[打印本页]
作者:
失败的匈奴
时间:
2015-4-10 10:13
标题:
[媒体报道]难忘日寇屠村 十四岁从军抗日
[attach]334077[/attach]
■老兵档案
姓名:杨殿凯
年龄:85岁
籍贯:山西沁源
入伍时间:1944年7月
现住地:总参军训部洛阳干休所
抗战经历:鬼子扫荡,杨殿凯众多亲人倒在刺刀之下。1944年,14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太岳军区18分区38团,成为部队医院的一名护工,后在部队中的护士学校学习,参加临时培训班学习文化。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解放临汾、太原等战斗
“乡亲们虽然藏了起来,但还是没能躲过鬼子的搜查。鬼子先是拿机枪扫射,后用刺刀戳,最后拿火烧,杀了很多人。”85岁的杨殿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清晰地记得,他的爷爷奶奶就是在鬼子的大屠杀中被杀害的。
1 全村安危,拴在两棵“消息树”上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之后,日军变本加厉,以“铁壁合围、反复合击”的战术对太岳根据地进行疯狂报复。山西沁源作为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日军“三光”政策的重点实施区域。
杨殿凯回忆,他的家乡韩洪乡韩洪村,走上二里地就可以进山。在八路军组织下,村里的民兵、儿童团自觉组织起来,应对日军的扫荡。
当时,全村人的安危都拴在两棵树上。原来,他们村附近的山顶上有两棵“消息树”,一高一矮,由多名民兵轮流看守,一有敌情就放倒“消息树”——如果高的树倒下,说明鬼子已从临近村庄出发往他们村而来,得赶紧进山;矮的树倒下,说明鬼子马上就要进村了,需立马就近隐蔽起来。
因为年龄小,杨殿凯没有看守“消息树”的机会,但他一点也没闲着,在村口站岗放哨、查路条。渐渐地,他也明白了鬼子扫荡的规律:春天,鬼子扫荡是为了让大伙儿不能好好种庄稼;秋天,鬼子扫荡的重点是抢粮食。
2 丧心病狂,日军多次进村大屠杀
1940年11月24日,日军将搜捕到的129名韩洪村村民赶至龙王庙内烧杀、枪击,仅一人幸免于难。次年10月7日,日军进村扑空后又进山搜索,发现了往煤窑里搬运物资的村民,遂用机枪猛烈射击,残杀群众186人。
在杨殿凯的记忆中,从1940年至1943年,日军每年都要进村屠杀。1943年秋,得到鬼子进犯的消息后,不少韩洪村村民躲进了煤窑里。这次,鬼子没有像平时那样在窑口点火放烟,而是在汉奸的带领下直接冲进了煤窑,端着刺刀将躲藏在里面的村民一个个赶出来,后集中到村中的大庙里。
“大庙里挤满了人,鬼子拿机枪扫射之后,又用刺刀戳,最后又放火烧乡亲们的遗体,我和奶奶趴在亲人们的遗体下不敢出声,这才逃了出来。”杨殿凯说,那次屠杀是最惨烈的一次,全村有几百人遇害。
3 十四岁参军,野战医院里奋力救伤员
1944年,杨殿凯当八路军的父亲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母亲也因缺医少药永远闭上了双眼。在此之前,他的爷爷奶奶相继在日军的屠杀中殒命。
为了复仇,14岁的杨殿凯找到八路军太岳军区18分区38团征兵干部,要求参军。征兵干部见他年纪虽小,却还机灵,答应让他跟着部队。
后来,杨殿凯被分配到野战医院里当了一名小护工。也许是见多了血腥的杀戮,看到战士们浴血奋战后各种流着血的伤口,他并不感到害怕,而是有条不紊地帮医生清理伤口,为伤员送水送饭等。
在之前的征兵过程中,杨殿凯曾因主动和战士们一起表演节目呼吁抗战救亡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成为护工两个月后,他被选中参加了部队的护士学校,系统地学习医学护理知识。
“最让人痛心的是因为缺医少药,有的战士受伤后难以得到及时救治,最后牺牲了。”杨殿凯说。
本报记者 苏楠/文 陈占举/图
寻访、关爱抗战老兵,期待您的参与
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关注那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寻找那些幸存的老人,寻找依然健在的民族英雄。当年,在抗日战场上,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当年,从洛阳走出了一批批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战争。现在,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欢迎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和我们一起,寻访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若您有意加入我们,请与本报记者陈占举联系(电话13937967110),也可与洛阳红山石志愿者协会联系(电话15037997657,QQ349606641),欢迎提供线索。
(本栏目感谢爱心企业洛阳金吉尔勒枣业有限公司关爱抗战老兵)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