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金钱是亲情的润滑油、黏合剂? [打印本页]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13:55
标题: 金钱是亲情的润滑油、黏合剂?
山哥发现,城市的子女比农村的子女孝顺,为什么呢?城市人一般都有工作,有相对固定的收入,老人一般也都有养老金,相互之间时时有所表示,就显得特别亲情,有了天伦之乐。而农村则相反,老的小的都没有固定或稳定的收入,亲情就被放到一边了。
中国人缺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念,虽然国家解放后一直都在宣传和倡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我有个同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每个人的自立意识都很强,每个孩子都很争气,都过得很不错。我就问这位老兄,咋把子女教育得这么好?这位老兄说,其教育子女经验有三:一是孩子打小就受到了自立的教育,家长始终都教育他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活自己,别总想着靠父母;二是坚持正面教育与灌输,让孩子逐渐被家长的教育变成自己的观念;三是夫妇用一个音调说话,不给孩子以可乘之机。这位老兄是天津人,建国前随大军南下到河南落地生根,人物摄影当坐河南第一把交椅,工资自然不低,老伴是个医生。如此家庭,尚这样教育子女,条件不如这位老兄的父母,做得怎么样呢?
城市人也有例外,如啃老族。可以想见,当初绝对没有像这位老兄一样教育子女。
农村更有甚者。一朋友老家是林州,就是当年那个创造了周恩来总理称赞的制造了“人间天河”红旗渠的林县。其老家村子有个共同现象,就是不养老,并且是相互攀比着不养老。按说这个村子大多数人都开过铁矿,各家的宅子都建得有模有样的,并不缺钱,不知怎的就攀比着不养老了。多数老人吃穿花销靠的是女儿,如果没有女儿,就惨了。有个没有女儿的老太太,独自一人住在老宅里,大年初一家里也没吃的,就到儿子家讨饭。谁知儿子家早把大门关上了,任凭老太太在外面哀求,说我饿了几天了,给我一碗啥饭都行,儿子全家却旁然不顾。周围邻居也没有人愿意施舍,他们的说法是,人家儿子比咱有钱,咱逞生能哩!老人就这样活活地饿死在老宅里。
我叫这个村子是畜牲村,其实连畜牲都不如。
中国人有一种说法甚或是观念,叫养儿防老,因而也有了多子多福的说法。但如果儿子们攀比着不养老呢?还不如养头猪、喂几只鸡,既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儿,还能卖几个钱。
毛太祖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他老人家真说对了。农民的穷,过去主要穷在国家政策上,一个工农剪刀差,就足以让广大农村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再生活。现在乃至今后,当农民承包的土地真正被确权后,真正受到法律的保护后,可能就穷在思想观念上了。文化水平低甚或没有文化,信息传播不畅通不及时,思想观念陈旧且不思改变,固守着陈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总想着“共产党领导不让饿死人”,虽然饿不死,但也活色不了。一旦子女变得畜牲不如,还能会饿死的。
前些年,国家的政策变了,农村没有皇粮国税了,自己种自己吃,自己挣自己花,真正变成自给自足了。国家的政策都变了,农民的一些陈旧观念啥时候能变呢?
金钱是亲情的润滑油、黏合剂,金钱何时不成为惟一的亲情的润滑油、黏合剂呢?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6 14:28
中午手机看的这贴,正好要上班了,来电脑上说几句
前段时间和宣传部下乡去检查文化低保工作,可以说中国现在的农村是惨不忍睹,村里十室九空,只有几个老人在维持。基本上没有了人烟。
为什么?
一是教育问题,
二就是钱的问题
这个问题牵扯很多,反正看着让人心里睹
山哥好文,挂起讨论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18:05
胡温新政以来,农村的状况要说有了很大的变化,胡温解除了皇粮国税,习李解决了医保和低保,但低保在很多地方都解决得不好,关键在于当地财政囊中羞涩,拿不出钱来,就只能应付。至于农民致富,可以说还没有破题。加上外出打工的多了,好多家庭就成了看守家庭了,老人养老,儿童权益保护,都成了大问题。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6 18:27
在村边,四五户人家——村里一般距离比较远
有个老太太,一人守着,就一个人
唉,看着都麻烦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18:30
农村特别是山区有独居户、偏远户,没事没非还好些,一旦有事,小事也会酿成大事,好多都是以生命为代价。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6 18:31
她儿子是个眼睛有问题的人,在城里面按摩
晚上也不回来
我就想,这万一有个病什么的,谁给她做饭啊
唉……
不说了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18:37
农村人有了病,能熬就熬,能拖就拖,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死症,还是经济不宽裕啊!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6 18:39
后来大家讨论(有官方人物)。认为是教育资源不平等造成的
深层次的原因,可能由于身份关系不方便说出来
不过,现在农村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城里人到是想往农村跑,离城也不远,有个车也方便
关键是我们这里村里的小学基本上都没有了。为了教育,所以往农村跑,然后挣的钱全扔到教育上了……………………………………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18:45
教育的不平等,是中国最大的不平等。就这么个情况,有的专家学者居然还说今后高校不要招收农村学生,放他妈的狗屁,这样的人一定是杂种。
农村学校的合并、取消,主要是生源少了,好多外出打工的子女都到城市上学了。学校合并后上学的孩子就得跑远路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6 18:48
这个赞同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18:54
{:soso_e181:}{:soso_e157:}
作者: 木兰 时间: 2014-11-26 19:18
总之,我国农民太苦,养老措施不到位。
这几年比前些年对农村的政策略有好转,有了农村合作医疗,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七十元。
七十元啊,能买啥呢?
作者: 楚天风云 时间: 2014-11-26 20:28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常常没有办法回家陪父母....只能从多寄点钱上来体现孝心,求得良心安宁.....很多父母评判孩子谁更有孝心也是看谁给的钱多谁就孝顺..........木有办法....钱是亲情的润滑油、黏合剂,也是遮瑕霜、美容膏啊!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21:55
你们那里可能还是好的,我老家60至90岁老人一个月才60元,90岁以上才70元,买菜都不够。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21:57
是啊,外出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了,就尽量让家里老人生活得好一些,也只能这样了。
作者: 开的是寂寞 时间: 2014-11-26 22:01
就目前的国情来说,家庭养老正逐渐向社会养老转变,观念转变应该是先行{:soso_e16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6 22:07
将来养老是个大产业,等到国家的政策到位了,这个大产业真正做大了,家庭养老问题就会好多了。
作者: 开的是寂寞 时间: 2014-11-26 22:16
是的,据说京城一家不错的养老院,床位排到了几十年后了都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6 22:25
我们这里5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7 01:50
投资养老事业,绝对大有发展前途。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7 01:52
对60岁以上老人的社保,就是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明显标志。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7 10:52
曾问过农村低保事
现在农村情况不一
比如:家里兄弟多的(三个以上),一人再穷,也不能入低保
还有,低保往往是民主评议,这样的后果是,评上的都是村里大族大户……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7 10:57
各地都有自己的土政策。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7 12:31
算法也不一,好象还得低于村年均人收入,才有资格入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7 18:20
山哥老家是查人头,年过70,一月60,年过90,一月70。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7 18:21
这个好象有,老年人补。原来是只发年满九十的,现在扩大到六十岁了好象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7 18:27
我老家好像是年过70才有补贴。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26
河南一山村仅剩4名老人 曾是“世外桃源”(组图)|麦秸|老人_凤凰资讯
http://news.ifeng.com/a/20141129/42599758_0.shtml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30
现在有些村一个人也没有了,唉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30
封门村那样的村真不算什么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34
看后令人心酸!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36
媒体关注鬼城,更应该关注越来越多的鬼村。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38
山哥这样的话题,在城南不怎么引人关注。呵呵{:soso_e113:}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38
按说也是好事,有些自然村在山上,有些在沟里,吃水,出入,医疗都是大问题,这些村消失是进步吧。关键那里住着,媳妇肯定的万安不上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39
我发现大家更关注口水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41
这回到村里,带队的女领导总爱问句:村里光棍儿多不多?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41
回答多是:不少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42
基本是以离城远近比例上升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50
农村人大多还是坚持“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51
山哥的话题太沉重了。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52
女领导好像更关注家庭。{:soso_e12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53
平地的女孩王往城里嫁,岗地的女孩往平地嫁,山地的女孩往岗地嫁,山地的男孩们就惨了。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19:56
是这样。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19:59
对,也比较话多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20:00
基层女干部多为话唠。{:soso_e120:}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20:01
也不算基层,正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20:07
女干部的区别特别大,有的太有样,有的太没样。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4-11-29 20:08
附议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20:10
{:soso_e113:}
作者: 向以侬 时间: 2014-11-29 22:33
虽然极力不想认可,可好像当今社会还真是这么一现像,很悲哀很难过~~~何时,金钱也成了衡量亲情的法码?何时,金钱在替代最平常的伦常!金钱让我们得到的同时却也真的失去了很多~~
问好,楼主!{:soso_e160:}{:soso_e16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23:10
说起孝行,总想起“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总想起“不能事亲,焉能事人“。
问好依依!{:soso_e163:}
作者: 向以侬 时间: 2014-11-29 23:18
山哥好,可是认得依依?我原先达人确实用一个依依的名儿,这会儿让山哥叫出来倒是分外亲切。。。
这点了,还没休息?{:soso_e160:}{:soso_e16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11-29 23:22
相逢何必曾相识?感到很亲切,就顺口叫了,依依不责怪就好。{:soso_e163:}
山哥晚上总是睡得很晚,成习惯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