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一日十谈————吹吹小小说理论 [打印本页]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36
标题: 一日十谈————吹吹小小说理论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4-3-14 17:49 编辑
蝴蝶效应的启示
一只蝴蝶煽动翅膀能引起一场海啸,这是一个理论。
有一个鲜活例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问题,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在萨拉热窝被被刺杀了,这给了德国威廉国王一个借口。而同为斯拉夫民族的沙皇俄国立即全民总动员,准备驰援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塞各那。英法日本土耳其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说明一个小概率的个人被杀事件在各种条件挤压和传导下就会成为死亡上千万人的大事件。即为蝴蝶效应。
小小说适应蝴蝶效应的机会很微弱,不像长篇小说那样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演绎各种事件的成因发展以至于矛盾激化形成高潮的人物场景。情节借鉴是靠不住的,但对于小概率事件的演变逻辑似乎可以有所展望。由此及彼的矛盾观察,引申出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可能是对蝴蝶效应的准确理解吧。
从一种看似荒谬的成因中,找到极其合理的传导结果,这很玄妙。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37
鲶鱼效应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偶然发现,混有鲶鱼的沙丁鱼鱼箱几乎没有死亡的。这个发现给了渔民们绝妙的方法。鲶鱼是食肉鱼,沙丁鱼为了躲避天敌鲶鱼的吞食,就会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局部的竞争范围中,鲶鱼效应有一定效果。但这种效应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不会被乱用。放在小说创作中,任何一个出格的写作手法其实也是一条鲶鱼,对原有的惰性写作生态会有极大的冲击。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鲶鱼是有效的,比如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写作思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为流行。比较更早一点的琼瑶金庸古龙的鲶鱼效应,王朔无疑又是一条鲶鱼。相对于八十年代初的反思文学,当今的神怪穿越小说成了风,这除了是对网络文学这些沙丁鱼的暗合默契,真说不出鲶鱼究竟在那儿。
可能中国鲶鱼的虚妄不融于一些政治生态,但在欧美环境里的沙丁鱼为何也那么慵懒呢。只是可惜了那么多的社会样本被沙丁鱼们细嚼慢咽,唯独少了鲶鱼的那份凶狠。太可惜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39
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在经济学上这种现象叫做盲从心理。若体现在小说阅读和创作上,一百个人有有一百个偶像等着去模仿。一旦哪种文体成为时尚,紧跟着就有一大堆的观点相近的作品问世。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是可以理解的,文化已经不是立国之本,而只是被当做一个产业来发扬光大。形而上的取舍之道就如一只头羊,熙熙攘攘跟着走就是了。各种企业冠名的小说比赛假借文学的名义为土豪劣绅们贴金,早外被狼吃掉是个宿命。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40
青蛙现象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作家在某个时候曾经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笔锋直指社会之丑陋,但这种事在当今基本绝迹了。不能说没有,但都是边缘化的非主流声音。这里面有很多非常大的锅,那就各种层级的作家协会,而作家们就是青蛙。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触角神经元被煮死早晚都是各级作家协会的功劳。人是懒惰动物,性情喜欢舒服,作家们也不例外。在作协领着工资,闲了用文字粉饰下太平或不疼不痒挠两下痒痒肉。除了那些跳出大锅的,比如洪峰,比如韩寒,都痛痛快快晕死在温柔乡吧。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41
破窗理论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说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忽视被放任,就会诱使人们仿效。它和羊群效应有相同点,但更加清晰化。
体现在文学理论中,一些陈腐的过时的小说理论和小说评价理论一旦被名师大家推崇,那么羊群效应就出来了。好不好,你看名家都这样说,大学讲义也这样讲,你的理论算老几?反过来,一些小说思维比如王小波的小说理论一旦被掌握话语权的名师大家批驳,那么恶言浊水就如瓢泼。王小波活着就没有在本土出版著作,死了才洛阳纸贵。扼杀天才的罪恶之手,那些牛逼玩家难辞其咎,那些狗腿子更是可恶。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42
鳄鱼法则
鳄鱼的吞噬方式:猎物愈试图挣扎,鳄鱼的收获愈多。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它咬着你的脚并等待你挣扎。如果你用手臂试图挣脱你的脚,则它的嘴巴便同时咬你的脚与手臂。你愈挣扎,就越陷越深。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务必记住:你唯一生存的机会便是牺牲一只脚!有经验的炒股朋友都会有自己的止损点线,这在小说理论中也有适用的地方,那就是你可以退出写作。
此前看到过一句话,狐狸精都是天生的,练不出来。其实写小说也一样,你若不是写小说的料不如及早退出。就算写作的欲望很强烈,写作的纸媒贴出率很高,若没有天分,想出几个精品小说,坚持多久也没用。在人人都能写的时代,适时的退出不失为一个明智举动。一些自娱自乐当然和以写小说为业当然不是一个概念,要不然死了的活着的文学论坛怎么办。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43
刺猬法则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这个比喻来自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有一首诗歌据说是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但考证者说并未见泰戈尔文集收录,但很优美。或许这个法则,对于文学理论的分歧是有益的。若不能互相代替各自成立的理论,那就学学刺猬吧。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44
手表定律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深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这是小说写手也会遇到的问题。从大学官方教材文学概论里走出来的人,想改变初衷是很难的。目标的唯一性是写作的基本原则。在很多时候,反倒是非中文专业的人更有成就。这里面有一个有趣问题,那就是目标正确选择的唯一性被审美的多样性彻底击溃。另一方面说,多样性选择下的一块手表之间相比较,孰优孰劣是选择手表的人没法预期的。两块或多块手表的假定既然是糟糕的选择,那么一块手表的有机成分获得的偶然性,真的让这小说作家们不知焉知祸福。谁知道什么是更适合自己的呢。谁也说不清当今那些名家是不是真的匹配论的受益者,是不是一块手表的受益者。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46
二八定律
1897年,意大利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关于群体理论中,这是个比较重要的社会现象。如何处理群体问题是现在和将来都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少数和多数带来的非正比例效应会一直困扰人类本身。这也可能是给文学家们带来的另样挑战,那就是如何看待少数和多数的各种社会衍生问题。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4 17:47
木桶理论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小说人的短板可能是不一样的。无论你各方面都显得如何精彩绝伦,那都是外人的观感,而你自己本身对于短板是很清楚的。或可能在出离瓶颈的那些思考里,应给与你的短板更充足的重视。可能这不仅仅是勤奋和懒惰的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小说人严谨的文学思维了。
作者: 月下听禅 时间: 2014-3-14 19:27
[attach]256263[/attach]
作者: 月下听禅 时间: 2014-3-14 19:28
来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喝茶!令箭老师!
作者: 北原 时间: 2014-3-14 21:51
理论这东东真害人,俺看了半天,还是不知道咋写小说{:soso_e113:}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13
{:soso_e160:}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14
{:soso_e160:}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15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体现在小说领域,名家垄断资源,这不仅体现在出版权的优先上,而且创作理念一旦形成标杆,对于那些试图对陈腐创作理论和表现手法有冲击力的小说形成集体无意识的打压伤害。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序、守规矩会成为一种传承,任何尝试都只能在能够容忍的范围内进行,这就会对小说本身造成矮化。名家不点头,新人没法出头。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17
多米诺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也是一种能量转化的现象,和蝴蝶效应类似。在小能量转化为大能量的现象中,它更强调过程的连锁反应特征,而蝴蝶效应更看重微小力量经过转化形成的巨大变化后果。
在观察小说素材的基础材料中,素材的关联性是极其重要的。因果的必然性关联成为最关键的观察视角。任何一个素材都不是空穴来风,不可能静止存在,细节之处会产生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拿来主义观察素材特征,而是要有必要的历练或缜密的逻辑分析。任何不成熟的素材成为小说的选择都是不理智的。演绎素材的过程中,任何对连锁细节不重视的写作都是糟糕的,不真实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17
丁蟹效应
丁蟹效应,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从香港艺人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从科学角度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2013年4月4日郑少秋新作电影《忠烈杨家将》清明节上映,加上今年欧债危机火头春风吹又生,香港股民更是胆战心惊。
丁蟹效应其实就是说不清的心理预期或暗示,体现在小说创作里应用很广泛。神秘性和不可控的未知性,可以将计就计被作家拿来完成自己的暗喻或选择性倾向。比如儒释道故事,比如外星人,比如占星瓜卦,等等。一而再,再而三的验证,成为耳闻目睹的相同结果印证。即使是反科学的,但在文学创作上却可以充分利用。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18
瓶颈现象
瓶颈现象又称瓶颈产业或短线产业。指产业连锁中成为缺口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部门由于供给能力过弱,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及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瓶颈的存在说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因为伴随着瓶颈现象出现必然有其他产业的闲置和浪费。瓶颈产业并不一定是主导产业,但却是国民经济结构中发展跟不上的产业,因而也是关键的产业。
限制延续性,是瓶颈现象的显著特征。刚写小说的人,其瓶颈在于字词句的熟练性。小说词素词组句式的理解精度,直接会给小说语感造成冲击。文字多样性出现在各种应用写作和其他文体中,和小说语言混杂期间,彻底择干净什么是小说语言实在不是一件简单事情。这就是初写者的瓶颈。而那些高端的写手早已脱离字词句困扰,只是他们的瓶颈在于谋篇的困扰。同样更高端的写手有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瓶颈困扰。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以至于没法说服自己而自杀的那些日本作家都是因为创作瓶颈无法解脱,但遭遇创作瓶颈人人都有,只是不一样。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19
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 挂一个漂亮鸟笼在房间最显眼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两种行为: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成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时候采取惯性思维。
小说的思维也是这样。一个鸟笼的关联性或者说最重要的特性是养鸟,基本没有材质和古董价值的探究欲望。小说一旦被前人界定是个什么东西,它只能是什么东西。要么你不写,要么按照前人的界定去写。这就是循规蹈矩的鸟笼写作态度。小说思维的发散特征被禁锢,没落就是一定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20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小说素材的多样性远比归纳出来的东西丰富的多。责任分散效应的分散特性都会因众人的不同品格显示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这类社会现象可能没法给出管理学更有趣的东西,而能给小说提供临摹的样板。众人的推诿各有原因,这就给写手一个软的条件,精彩纷呈是每个写手显摆的理由。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21
帕金森定律
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现象。
中国官场小说有一阵子曾经很热,但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一旦涉及官场核心价值,都闭嘴了。文学一旦遭遇政治,写手们能分清楚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官场小说也就成了欢乐场,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一人太糟糕。官场类型小说写不出帕金森定律,只能使用鸟笼效应。要么你不写,要么你规规矩矩写。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23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一见钟情。基本和晕轮效应是一样的。只不过晕轮效应是一种模糊概念不被认同,比如脑白金广告,而一见钟情现象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并不因为并不知悉他或她的文化素养、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就阻碍了一种感情的迅速升温。小说素材里,这类现象更多。不一样的一见钟情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甚至生死相许。这说明,这种并没有具体成员因的心理学现象竟然是非常合理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24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若是用通俗的话来理解,那么就是:不要和傻瓜吵架,别人会弄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小说宗派挺多,各说各道理是没错的。若试图,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去说服任何不同意见的人,至少他不知道墨菲定律是怎么一回事。各种文论存在的合理性,并不因为墨菲定律而变糟,但那种总以为主流的倾向一直会被演绎下去,除非小说死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5 08:25
彼得定理
彼得原理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既定单位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小说素材里,一直不缺乏滥竽充数的人。比如喜欢作秀的专家教授,他们的惊人之语经常震骇大众常识判断。说他们都是未能胜任教授专家工作是很合理的判断。依据彼得原理的生成细节,他们只不过有一件专家教授的大衣,而胜专家教授工作并未这个群体带来声誉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6 16:59
不值得定律
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写小说不是什么恶心的事,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只是因了心里的喜欢。刨除这个因素去写小说,不管面上这样那样光鲜,都是没有好的小说的。写好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没有了喜好的欲望,所有的小说念想都是空中楼阁。指望神助,想也别想。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6 17:00
狼群效应
狼攻击目标既定,群狼起而攻之。头狼号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欲动而先静,欲行而先止,嚎声起伏而互为呼应,各司其职,有序而不乱,默契配合。头狼昂首一呼,则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严阵以待,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其威。狼单打独斗不敌虎、狮、豹,但群体协作却可以战而胜之。这就是狼群效应。
在小说里,对场景构造无论是万维的或是矩阵的,每一个细节都构成不可或缺的小说要素。无论是必要描写,或是闲笔轻描,都构成相对完整的一个微系统。人物安排也是一样道理,尤其是多人安排。每个人的出场都有内定的意义。若有多余的人,和必要的隐藏、省略眼光发生冲突。那么这个人的存在就是不必要的,留下必然会对小说系统有伤害。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6 17:01
霍桑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小说奖项设置和工厂的奖金奖状一样,给人一种受重视的感觉。无论这奖项多么的微不足道,但给人满足感却是异乎寻常的。六星小说比赛奖金并不多,但那种认同感和荣誉感比一点奖金更有价值。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6 17:1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它们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
小说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什么?我觉得相对而言,标题不是太重要的,一个好的开头太重要了。任何形式的小说描述都是用文字来完成的,而一个小说的语言从头至尾不可能是割裂的。在很局限的空间里,小说第一句或第一段节本就体现一个小说的语言特征,也就决定了小说是否能被继续阅读。首因效应是个应该谨记的小说原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6 17:16
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另一个是它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观影响,不受人性、社会性的因素影响。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它体现在植物界方面。它的社会属性一般体现在动物界。人作为高等动物,他可以改变丛林法则的自然属性。这也是人类社会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了。
小说往往有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你想写什么?什么才是你感兴趣的写作方向,这确实考验一个人对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两个人的关系是情感表白,多人间的关系则是社会属性观察了。丛林法则在自然界是很自然的现象,而在人类发展道路上是该逢迎或唾弃,这就是每个人的选择了。对错本身就是相对的,何差写作倾向的复杂表述呢。只能说这些东西给人的感悟有多面性,你可以支持,你也可以反对。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6 17:17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体现在人身上,有一个词汇很直观,“破罐子破摔。”
困扰小说写作的原因很多,比如投稿失败。这类情况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小说不是足够好,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若过于强调其他因素对小说水平提高不利,过于强调写作小说水平低劣则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怪圈。做一个自我的人,写好自己的小说,那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4-3-16 19:37
说到写作的技巧,施梅茫然无知。看到有关技巧的文字,就想赶紧学学这技巧,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个妙。不直接说技巧,只说各种效用,各自去领会。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16 21:31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4-3-16 21:36 编辑
交流两句,既然来了
一个是技巧问题,我的路线图是看看别人怎么说,然后想想对不对,更多的是自己揣摩
有一种说法是追求天成,路线图是顺应本心,境由心生,心想即成,这个想法比较高端,但太虚妄
这种说法的唯一可取之处是,任何技巧都是自己的悟道,而不是顺手拿来的模式。当然,本位的东西未必都是坏的。哪怕这些并不坏的东西被弄上红头文件,哪怕含有必须应当的字样,自己有自己的选择就是了。
二个是谦虚的理解,谦虚本就是忘我,而不是自谦自卑放低身段,也不是压缩了的弹簧有强势反弹之需
大凡谦虚了的,在处理来往上,一直会是忘我的,无论口头上是否敬谢,心里是有的
三个是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评论家的很多东西差不多都是自言自语,纯粹装逼的文字并不多见
存敬畏之心,取谦虚之道,为我所用固然好,不能赞同的那些理论也可以选择随风飘散
{:soso_e160:}
作者: 沈盼盼 时间: 2014-3-17 09:43
有时间还真想学习学习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0 10:10
{:soso_e160:}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0 10:12
27,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是教育心理学上的“偶”“粉”发现。
偶粉现象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学传承。莫言作品早期受肖洛霍夫影响很大,而王小波受赫尔博斯和马尔克斯影响很大,但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文字异化的程度有多深,见仁见智了。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内心喜欢的作家,成为写作的追求方向。至于能不能脱颖而出,追求偶的光晕而不迷失粉的本真,那就各看各慧根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0 10:13
28,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1977年,斯坦福学院社会学教授LeeRoss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在中国有个成语很适用这个现象,“刚愎自用”。
评论家及写手因为自身的文学情感差异和审美感觉的偏好,往往会对自己曾经弃若敝履的文学美学观点有意排斥。会认为自己代表的是伟大正确的方向。这就是文学时代变迁中各个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深层次原因。每一个文学情感既有独特的审美因素,同时不可避免会有虚假同感偏差同时存在。这样的话,就要需要宽容来出面了,而不因为我粉而排斥。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0 10:14
29,培哥效应
在有些电视节目中,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立一块黑板,然后随意让观众说出一些词语、数字、节目名称、公式、外语单词等等,并按序写在黑板上。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却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这种记忆方法叫做培哥效应。
很早有句话叫做,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诌词也知韵。现代小说写作多有语言逻辑支撑,大白话能懂是个显著特点。但若用典,知识储备就成为一个刚需,总不能一边写一遍翻书或百度。知识储备过程中,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和各国文化典藏作品对每个人的写作是一次文化再教育。下笔从容,就不难理解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0 10:15
30,250定律
250定律,由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而来。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说家,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传授他的宝贵经验,能够在短短三年内爬上世界第一,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连续15年成为世界上售出新汽车最多的人。
有一个现象是,很多高端雅致的书卖不出去,有很多粗制滥造的书却卖得火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一个作家的写作方向既定问题。有人寻求只要一个人懂,比如再别康桥;有人寻求大家都来懂,比如哈利波特。传统文人们受儒家影响深重,总会以高贵的士人态度描绘世界,这是没错的,尽管丧失了一人背后250人的阅读。而那些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文人则以各种下里巴人的面目入世,赢得一人,也赢得250人。不能说谁的追求是对是错,都有存在基础。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0 10:16
31,黑天鹅效应
在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前,他们一直相信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在当时人眼中,天鹅没有可能不是白色的。直到欧洲人发现澳洲,看到当地的黑天鹅后,才发现自己的无知。这一事件证明了人们的认知具有局限性:虽然你是在观察了几百万只天鹅之后才得出了“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但只需要另一个发现就能将它彻底推翻。黑天鹅效应,指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它罕有发生,但一旦出现,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几乎一切重要的事情都逃不过黑天鹅效应的影响。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逐渐提高的,在没有发现新的归类之前,一些结论都是相对正确的。一切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论断在某个时期是正确的,但不是无限正确的。认识的进化适用于文学观也是一样。没有任何绝对权威的主张是不能改变的,只是相对的正确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文学观点和主张。
作者: 红粉 时间: 2014-3-21 09:17
32,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指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在小说技巧中,有个很重要的对比手法。但明显的对比很可能会造成一种浅薄,但那种比较隐蔽的对比就能让被比较的人容易接受。那就是把一种对比植入习惯的思维中,达到某种写作目的。甚至,对比的某种荒谬性存在合理推断中,是经常用到的幽默或黑色幽默。
作者: 红粉 时间: 2014-3-21 09:18
33,蘑菇管理
蘑菇定律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的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它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
初写小说的人其实也是这样,一张白纸想成为一幅绝妙的书法或画作,坚持是最重要的。但是不是坚持就能写好是很难说的,但在写作初期没人重视没人理会是最常见的一个事情。可能这份努力比稍有名气的写手要来的辛苦,但你喜欢了,就是值得的。充分考虑写作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是要有心里准备的。
作者: 红粉 时间: 2014-3-21 09:19
34,马蝇效应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这就是著名的“马蝇效应”。“马蝇”就是企业管理中的激励因素。若企业管理者能找到合适的激励因素,就能让能力突出的员工卖力工作。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1860年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巴恩说,“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事实证明,这位银行家的话是有根据的,蔡思的确是个狂态十足的家伙。不过,蔡思也的确是个大能人,林肯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财政部长,并尽力与他减少磨擦。蔡思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而且嫉妒心极重。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被林肯“挤”了,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林肯却任命了西华德,他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因而怀恨在心,激愤难已。后来,《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特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林肯以他那特有的幽默神情讲道:“雷蒙特,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么你一定知道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于是我就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得马跑起来的嘛!”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小说的写作从本质上是内心的欲望驱使,但外因的刺激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比如奖励、表扬等等。在评论中对好的小说作品予以肯定,不仅仅是懂得小说的意义,更主要是对小说人献身小说创作的一个鼓励,这当然与那些人情作怪的吹捧是有区别的。而一些诚恳的批评意见,在某些人群中也是一种马蝇效应,但不是所有小说人都能接受,只对敏感的人有用。这说明马蝇效应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
作者: 红粉 时间: 2014-3-21 09:19
35,凡勃伦效应
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小说素材里不乏这样的人物典型,只要你注意观察。国人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并非是一种实在的需要,而是一种喜欢炫耀的心理。大到私人飞机名车,小到珠宝名表,不一而足。一般消费者买不到兰博坚尼百达翡丽,但试一试爱马仕苹果5是有可能的,就算卖肾售处也在所不惜。这在很多时候不是变态,而确实是一种存在的社会心理。
作者: 红粉 时间: 2014-3-21 09:20
36,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小说经典作品中有一本书叫金瓶梅,里面的性爱描写段落是很惊人的。对于这种推向极限的性爱描写,从小说的张弛手法上是不可取的。所谓肉多不香就是这个道理。小说的情色源于情感的深度探究,不可或缺,却又适度难控,这个分寸把握在古今中外的作品里都有探索。多少算刚刚好,可能与大多数人的阅读默契有关。而这种默契又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很难有个既定标准。不像理化试验是有指标的,都只能探索。
作者: 北原 时间: 2014-3-21 10:05
我感觉《金瓶梅》里面性爱描写并不是很多,只不过大家把目光投入到那部分比较多。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2 08:08
正式的性描写不是很多,但那些准备工作很丰富,劲儿往一处使,单纯去看那些床没啥意思。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2 08:27
37,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定律: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威廉.H.达维多提出。定律内容: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现有的产品。
这个定律对我印象很深,原因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曾经的小说作品。总有个感觉,写小说之前信心满满,写成之后总觉得没有表达出曾经的思考。甚至认为自己写成的小说没有一篇令人满意的,总想写出自己满意的小说作品。若是这样,就要即使淘汰一些不成熟的欠考虑的小说思维。当然,淘汰不是彻底割裂,是扬弃。只有这样的自我修炼,可能才会有更好的小说作品出现。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2 08:27
38,自己人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会相互影响。一方对另一方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以便矫正对方某种行为。有意施加影响的技巧很多,其中“自己人效应”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小说流派的核心人物和拥趸都是自己人,小说偶像和粉们都是自己人。而且偶像和粉也是不管变化的,比如韩寒粉王朔,残雪粉韩寒,王蒙粉郭敬明。粉也会成为偶像,和自己的粉们成为自己人。小说的魅力那样深厚,自己人可能就会越来越多。这确实是好事。至少说,这是百花齐放,彼此争艳吧。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2 08:30
39,苛希纳定律
在管理中,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多四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三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多六倍。
麦哲伦是近代航海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带领自己的船队成功地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获得了西班牙国王卡洛尔罗斯的帮助。麦哲伦为了获取国王支持采取了了最佳的成本原理。在觐见国王时,他特地邀请了著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在当时,帕雷伊洛久负盛名,是公认的地理学权威,国王对他也相当尊重。其实,在麦哲伦等人结束航海后,人们发现了帕雷伊洛当时对世界地理的错误认识及他所计算的经度和纬度的诸多偏差。由此可见,劝说的内容无关紧要,卡洛尔罗斯国王只是因为那是“专家的建议”,就认定帕雷伊洛的劝说是值得信赖的。正是国王的美即好心理效应——专家的观点不会有错——成就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伟大成功。
小说写作也有个路径的技巧问题,这当然并非是说必须走捷径。在冗长的篇幅里和繁琐的对话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设问,假若我来写会怎么写。可能各种流派的存在给了不同写作者不一样的语感触及,对于路径选择有自己的审美把握。简捷未必就是好的,但对于阅读者而言,怎样才是最舒服的和比较舒服的,那些是比较难受的和不舒服的,这个真的需要警惕。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2 08:31
40,华盛顿合作定律
华盛顿合作定律,就像篓子里的螃蟹,篓子里面放上十几只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也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爬出去的。这个小例子说明的就是“华盛顿合作定律”。具体表现有旁观者效应、组织内耗和社会惰化现象。
小说对社会的观察应有此意。老汉跌倒扶不扶?你当升迁,我为何不能?这些当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成为写手们观察人性的最佳视角。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26
四十一,蔡加尼克效应
1927年,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这种解答未遂的问题,深刻地留存记忆中的心态叫蔡戈尼效应。
小说创作也是这样,尤其侦探小说是这样。对于剧透或者说一看开头和标题就知道结尾的小说,被人很快忘掉是一定的,原因就是他知道了,脑波也就归零。对于不知道的就会产生浓厚兴趣,甚至对已知的内容反复记忆,完成读者和作者的阅读交流。斯坦尼话剧体系对收场的神秘设定和布莱希特话剧体系对人生百态的陌生化处理,都是对加重记忆的很好样本。小说大概也应该是这样。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27
四十二,迁移效应
迁移效应是指在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有一个例子,著名车王舒马赫在滑雪时候出了意外,至今昏迷不醒。对于跑车,舒马赫可能是一流的,但对于滑雪可能是二流的。从一个领域的高度来衡量另一个领域的高度是模糊的迁移观念。诗人写小说能写好吗,很难说。政治家能对农业发展很熟练吗,也很难说。跨领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是小说人物关注的对象,值得。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28
四十三,梅菲定律
人生有很多没有道理的道理,最著名的一个是梅菲定律,是管理专家梅菲提出的。意思是说,你预料之中的事没有发生,而你预料之外的事却发生了。梅菲定律据说是这样发现的:有一天,他伏案写稿,刚刚写了两行,感觉不满意,就一手揉烂,想扔出窗口,但却掷打在窗框上。他于是又捡起来,瞄准窗框一掷,竟然飞出窗口。这一件小事启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归纳出一个人生定律:凡事好像罚点球,平时怎么踢怎么中,但是越有名的球员,在关键的时刻越容易失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时刻准掉链子。
小说里的闲笔也是这个道理。普遍的道理之外,总有一些说不清的道理困扰于心。小说应该说的当然要说,但可有可没有的闲笔在很多时候对文章的烘托作用也是不能小看的。至于闲笔的用量和关键位置,当然是各有千秋,没有一定之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29
四十四,坐向效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把因为坐向而影响交往质量的现象,称之为坐向效应。美国有一个评论型电视节目制片人请教专家,怎样才能把节目办得更叫座。据他介绍,节目中找来的评论者,都是一时之选。可惜的是,总是缺乏论辩高潮,每次都在气势不足中收场。由于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希望办得更出色一点。心理学家听后,给他建议:“改变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说改变一下每个论辩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横排而坐,改成两人相对而坐。自从接受这个建议后,每次的节目都能掀起热烈的论战。不多久,这个节目就成了众人争看的节目。据说,争论之热烈,使那位心理学家都感到惊讶!这种因坐向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被称之为“坐向效应”。
小说的视角选定各有喜好。但有的小说令人喜爱,有的小说令人不忍卒读,可能原因是很多样的。但视角设定会不会和读者形成默契似乎也是一个应该充分考虑的因素。一个大事件,可能会是一个小事件的透析。一个悲剧事件,可能会是喜剧的视角。一个胜仗,可能用人性来观察更入心。实在是个不可忽略的技法。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30
四十五,坏小孩现象
有时候小孩子为了留住父母的爱会用一些伤害自己的方法,比如坏小孩现象。有的孩子平时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当他表现好的时候,父母认为那是他应该做的,而只有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才会特别关注他,所以孩子就会不自觉的引导自己变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因为只有他表现不好的时候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关注和关心,这是很多坏小孩的心理根源。
坏小孩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上的现象,体现在小说上,那么就是挑动一般人审美感觉的题材选取方向的惊异举动,比如性倒错。在此类选取上,各种乱伦、变态的社会现象被大力强化成一个写作方向。对纯粹动物性的人性低端状态进行描述,引起读者的好奇。父女、母子、岳母女婿、兄妹、姐夫小姨等违背人伦的文字成为噱头,甚至警察罪犯、老师学生、黑人白人、高官农妇等变态性行为都成为文字工具。澳大利亚去年的一个电影《忘年恋曲》堪称代表。两个邻居姐妹很要好,一直住在一起,结婚后还是邻居。两家儿子长大成人后也是好友,却分别爱上对方的母亲,和对方的母亲做爱。这类性爱可能是存在的,但除了吸引眼球,真的没任何价值。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45
四十六,无限猴子定律
有无限只猴子用无限的时间会产生特定的文章。其实不必要出现了两件无限的事物,一只猴子打字无限次已经足够打出任何文章,而无限只猴子则能即时产生所有可能的文章。无限猴子定理是来自波莱尔一本书籍,当中介绍了“打字的猴子”的概念。这个定理是零一律的其中一个命题的例子。不过,当波莱尔在书中提出零一律的这个特例时,柯尔莫哥洛夫的一般叙述并未给出结论。零一律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定律,它是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发现的,因此有时也叫柯尔莫哥洛夫零一律。其内容是:有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不是一(肯定发生),就是零(肯定不发生)。这样的事件被称为“尾事件”。尾事件是由无限多的随机变量的序列来定义的。比如它不是与X1的值无关。比如假如我们扔无限多次银币,则连续100次数字面向上的事件是一个尾事件。
其实已经证明,用科学来证明人文现象是很荒谬的事情,比如方舟子用科学来判断韩寒的小说作假就很可笑。但科学的某些理论能给小说很多启发是有道理的。比如无限猴子定律,尽管那对猴子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它的概念设定给了小说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想象。像那些著名的实验,如电车难题、空地上的奶牛、定时炸弹、爱因斯坦的光线、特修斯之船、薛定谔的猫、缸中之脑等等若仅仅是无限猴子定律的延伸思想实验,那么小说人从中找出什么是最完美小小说的概念判断是不是也很有趣呢。由此倒逼追寻小小说的各种思维生态可能会更有趣。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47
四十七,小鞋效应
现代社会的“穿小鞋”现象往往体现在工作环境中的上下级关系中。当下级给上级提负面意见或给上级以负面情绪刺激时,往往会导致上级对下级实施程度不同的报复与惩处,这种社会效应即小鞋效应。北宋时,有个名叫巧玉的姑娘,长得很美丽且善良。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丑又哑的有钱人,巧玉坚决不从。后娘怀恨在心,便暗地里找机会整治她。恰巧这时有位媒婆,把巧玉说给了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后母就背地里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子,让媒婆带给男方。巧玉出嫁那天,男方送来的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轿。当着众人的面,巧玉又急又恼,一气之下上吊自尽。后来,人们便将这种背地里打击报复或是利用权势让人难堪的做法,叫做“穿小鞋”。
小说素材里不乏这样的小鞋事例,如何能把耳熟能详的素材演绎出从没有过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48
四十八,零一效应
即无限猴子定律中的零一定律,要么不可能发生,要么有可能发生。
在数学概念里,零一率是概率定律,但在小说里有一个现象就是,你不可能遇到懂得你小说的人,也可能会遇到懂得你的人。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55
四十九,白德巴定律
白德巴定理是指,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由古印度哲学家白德巴提出。
其实这个道理,子曾经曰过,就是那个失言和失人的教谕。这套用在小说评论里,说你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话。这里并非是指单纯的批评或赞扬,而是对每个作品和作者本人的判断。从修身养性的角度看无疑是最佳选择。颓废地观察结论是,没人会在意你怎么说。高调的参与结果是,没人真的会去对作品细细揣摩。管住舌头本身就是修身,这很重要。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6 20:56
五十,丑小鸭定律
美籍日本学者渡边慧证明了“丑小鸭定理”。这个定理说的是“丑小鸭与白天鹅之间的区别和两只白天鹅之间的区别一样大”。这个看起来完全违背常识的定理实际上说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分类的客观标准,一切分类的标准都是主观的。渡边慧举例子说明这个定理: 按照生物学的分类方法,鲸鱼属于哺乳类的偶蹄目,和牛是一类;但是在产业界,鲸和鱼同属于水产业,而不属于包括牛的畜牧业。分类结果取决于选择什么特征作为分类标准,而特征的选择又依存于人的目的。
小说网站对小说的分类其实很可笑,那不过是个简捷的一般性的分类工具。任何主题的背景和叙述文章笔法都不可能会成为一种标签,甚至那些小说思维被贴上标签是对小说的反动举措。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被归类的,就算归类了也是虚妄。从系统论的角度做出的任何归纳都是有缺陷的。言情小说就不能成官场小说,武侠小说不能成为纯文学的主张都是极其荒谬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8 22:06
51,奥格威定律
奥格威是Ogilvy&Mather公司的创造者(如今WPP公司的一部分),他曾经撰写了一本名为《Ogilvy on Adertising》的著作。在书中,奥格威先生写到:在任何一位O&M公司任职的领导都会接到他送出的一个俄罗斯嵌套娃娃,在打开嵌套娃娃时他们会发现其中又是一个小一些的嵌套娃娃,就这样一层一层,在最后一个很小的娃娃里面是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如果我们只是雇佣那些不如我们的雇员,公司将逐渐成为侏儒,不过如果我们雇佣的员工总是要超越我们本身,有朝一日公司会成为巨人。”
写小说要跟那些人经常交流,我看最主要的选项就是和比自己更有深刻见解的人多交流。若是和不如自己的人经常交流,提高是不可能的,退步也是意料之中的。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8 22:07
52,乔布斯法则
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乔布斯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他在最近一次讲话中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人才现象是小说素材里经常遇到的一个范例。或许管理学上会对人才的评估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测评体系,各种指标都是逐渐完备的。但小说里的恩彩则是作为人出现的,而不是管理学的上的一些符号。对这类人的临摹表现可能只有小说才能完成。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8 22:07
53,人类思维定律
人类思维是无限扩展的。思维的终结是相对的;思维的扩展是绝对的。思维的扩展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总会在人类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无限制的扩展下去。因此,人类必须采取思维限定的措施,去维持人类社会的相对稳定。当这种人为的“限定措施”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愿时,它便成为人类的公敌思维。而且,任何公敌思维都是后患无穷的。
小说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细分部分,在无数的思维中有自己的地位。小说诞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思潮风起云涌,成为小说人临摹小说的标本和方向。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每一个阶段的小说思维既有既定价值,但同时也有局限性。在某个特定时期,某个小说理论或思维是极其珍贵的,但同时不可避免会有被淘汰的命运。短暂的稳定性差生同时就有前瞻性的萌芽,一旦前瞻性前沿小说理论成为正逢其时的先锋思维,那么此前的要适当淘汰,此后的被密切关注,这是小说思维紧跟人类进步思维的必然规律。保守传统只能是历史的标本,但绝不会成为小说思维的标本。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8 22:08
54,酒与污水定律
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与污水定律说明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小说思维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假定污水和酒在理论上具有绝对的正确概念,那么有太多的人文现象需要小说人去挖掘小说题材。一个人幸福,而九个人不幸福,这个小社会肯定是不幸福的。九个人幸福,一个人不幸福,这个社会是幸福的吗?从酒和污水定律看,那也是不幸福的,但社会学的意义会赋予幸福的概念。九个新四军士兵和一个新五军士兵歼灭了一个鬼子需要写成传记,那么九个新五军士兵和一个新四军士兵歼灭了三个鬼子需要不需要也写成传记呢?这都是需要思考的。写小说没了自己的思考,能写出什么呢?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8 22:09
55,奥卡姆剃刀原理
公元 14 世纪,威廉 (William of Ockham) 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小说传播在资讯时代已经没有阅读障碍,甚至一些禁书都可以顺利读到,这是当今社会去除各种阅读禁锢的一个好的时代。当约束人类思维的那些障碍被逐步消除,小说思维空间被极大释放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9 08:57
56,麦特卡尔夫定律
麦特卡尔夫(Robert M. Metcalfe)定律可以描述为: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N 个联结可创造出 N*N 的效益。该定律的提出者为以太网的发明人罗伯特·麦特卡尔夫。麦特卡尔夫定律的核心思想可以举例来说,即电话是一个人打给另一个人,信息是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端口,得到的效益是1,一个电视节目 N 个人同时收看,信息是从一个端口到 N 个端口,得到的效益是 N;而在网上,每一个人都能够连接到 N 个网站,N 个人能看到 N 个网站上的信息,这样得到的信息传送效益是 N 的平方。也就是说上网的人数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多。
这原理表明,网络小说时代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纸媒小说,成为新的写作和阅读模式。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3-29 08:58
57,戈培尔效应
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这就是“戈培尔效应”。
关于谎言真理的认知,对于普遍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做出自己的判断不是难事。判断这些若仅仅是智慧问题,那么对于小说思考的价值或许是轻忽的。一旦这种判断被各种政治声音异化,那么就不是技巧问题了,而是人类劣根性和人类良知的较量了。这也会给小说思维提供充足的样本。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