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他们的国.陈国篇(7)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4-1-8 08:17
标题: 他们的国.陈国篇(7)

                                            他们的国.陈国篇(7)


一.

    公元前832年,在位23年的陈幽公妫宁因病不治。陈国值此已经走过213年的历程,已经六易其主,但是,始终在一种没有动乱,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稳健前行。在庞杂的诸侯国群里,论实力陈国真不是最强的,虽然也身为十二大诸侯国,但究其真实的国力而言,只能说排名在诸侯国中上游而已。

    所以被史学家们界定为十二大诸侯国,这其中固然有自身国力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属于周王室姻亲出来的诸侯国之一,其自身的分量就在那里。自古以来谁都知道“朝里有人好做官”的道理。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大前提,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周天子把地封给了你,如何经营和管理那是靠你自己的本事,他不会帮你去干这些事儿,再者说,大大小小近百的诸侯封国,他周天子也忙活不起。

    213年,历经五代,六位君主,陈国在有限的封地里,笃守着先祖妫满立国的目标,而且这213年,国人情绪稳定,商贸活跃,外交和谐,不能不说,陈国是成功的。


    必须要说的一个话题是,古往今来,一个国家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这个国家最高的管理层面是如何掌控百姓的。可以想象一下,在数千年前的那样一个时代,谈不上什么物质发达与丰富,百姓们的心思和认知能力也仅就在,腹中食,居有屋等这样基本的生计上。说的再简单一点那就是,你得让百姓肚子不瘪,就算吃不饱,不至于饿殍遍地。虽然不能人人穿绫罗绸缎,起码不至于衣不遮体。

    只要你满足了这些基本的条件,多数百姓都会觉得日子过得去,日子过得去了,百姓哪有闲心思去给执政者制造麻烦,再者说,也没必要歌颂那些执政者,和他们较劲的后果,往往都是掉脑袋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去干这样的事儿?


    陈国这213年,不能说一点自然灾害没有吧?不能说一点社会问题没有吧?因为这么说本身就不符合那个时代的特色。最高管理者,周王室都在动荡,一些诸侯国之间早就在狼烟四起,鸡争鹅斗,这样的事情多了去。

    但是,能稳定住局面,能让多数陈人感到一种认同,这是陈国已经走了的六位最高“领导人”最应当说的成就。从最基本的角度上说,他们没有过于奢华淫靡,而是把自身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家建设和国力提升上,老百姓的眼睛不瞎,你干了什么看的一清二楚。


    还是那句话,不为难百姓,不让百姓过不下去的人,百姓当然也不会为难他,而让他过不下去。这是一个双向的话题,但是,主动的方向权掌握在有权势的人手里,所以,历朝历代的动荡背后,一个最大的原因是,除了内部权力的争斗,更关键的是让百姓有一种过不下去的心态,而不得不选择一种极端,那就是造反。

    所以,历经六个人之手,213年的陈国是成功的。


二.

    这是公元前831年的春天,是前任国君妫宁去世一周年的日子。


    在陈国的南门之外,陈国的宗族太庙就在那里,香烟缭绕之中,格外注重祭祀的陈国人,把这样的仪式搞的十分隆重。


    悠悠洋洋的编钟声,带着一种空灵;

    缠缠绵绵的埙乐里,带着一种哀伤;

    铿锵激越的鼓缶中,带着一种昂扬;

    祭祀司仪的颂咏里,带着一种神秘……


   这是一个来来去去的世界,对于生者而言如此重要,而对于那些累累的白骨,逝去的生命,谁还在意你的前生?铭记和祭拜都是短暂的,因为沙漏的时间,会掩埋一切。

    跪拜列祖,跪拜先父,妫孝完成的一丝不苟。讲究祭祀礼仪的陈国人,把这样的仪式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必须完成的无可挑剔。


    在他的身后,跪着陈国的一干臣子幕僚。

    袅袅香烟,在春风中散去,所有的思念和追忆其实都是一种形式,虽然有一些刻意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


     这个仪式结束之后,还有一个仪式在等着他妫孝。

     那就是,正式登基。


    或许史学家们注定对那些繁文缛节不感兴趣,或许是史学家们的责任原本就与文学不搭界,所以,我们今天展开的书简,寻觅到的都是相当简单的文字描述。你一方面要赞叹这种简单文字后面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一方面也要嗔怪史学家们何以如此惜字如金?

    重视祭祀和各种仪式的陈国,当然对新国君登基这样的事情不会含糊。宛丘城内是不是张灯结彩,四处欢歌那不知道。但是,你可以根据《诗经.陈风》里对陈人生活的描述完全可以推演出,这样的登基庆典,一定是这个国的头等大事,绝对来不得半点含糊。


    当然,新君登基,要不要笼络民心,给百姓弄点福利来点甜头这都极有可能。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日子,是陈人如同节日一般的庆典。

    人活一份心情,老百姓没有过度的奢望,陈国的子民们,在过去的213年里,亲身感受到身为这个国的子民,日子还算可以,生活还算稳定,这就足够了。所以,善于满足的陈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这个国的喜欢。他们在宛丘东门之外的广场上,起舞放歌,这要不是国泰民安能有这样的局面吗?


三.

    妫孝在位36年,从执政的角度上说,就算不能比肩先祖,这个时间长度也足够用不算短这三个字来表达了。


    在他登基的当年,发生了一件算起来不小的事。

    这一年,是周王室周宣王当朝的第七个年头,他和他的大舅哥申伯联手收拾了三个不太听话申、甫、许三个小国。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周王室动荡不堪,但是,对付那些试图“炸刺”的小国是绰绰有余的,宣王此举也是变相告诉诸侯,别忘了我,我还在,周王室还在呢。

    周厉王姬胡因为自己的强势,而遭致周朝子民的反对,朝野上下,一片喝倒彩,最后只能撂下王室大权,撒丫子跑路,最后以至于病死在彘地。这才有了周宣王上位。而接了老子班的周宣王,随竭力稳定周天下,但是,对一些翅膀已经硬了的诸侯国,实在是有心无力了,所以,弄几个不起眼的小诸侯国修理一下,一则是捡软柿子好捏吧,二则是变相传递信息,让诸侯国知道周王室的存在。


     对陈国国君妫孝而言,或许是父亲妫宁早就教会了他该如何与周王室保持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距离,是一种尽力不让周天子感到恼火的生疏。陈国可以做到每年去镐京拜会天子,而且把最好的贡品都带给周天子。

     日益精湛的制陶技术,让陈陶早已风靡天下,那些精制之作,偶尔给周天子弄一两件,给四邻五舍弄几件,都会让它们有一种很释然的感觉,觉得陈国这国够意思,讲究。日子久了,关系自然不必多说。


    这也是陈国混在那个时代,所能左右逢源的原因之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活跃的商贾流通,陈国历任君王的开明开通,让陈国在西周的舞台上,确实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妫孝执政36年,国内没遭遇重大的政治危机,尽管一些诸侯国在强势崛起,尽管周王室混乱不堪,但是,陈国能泰然处之,不能不说这是掌舵人的功劳。其实,我在《诗经.陈风》仅存的诗篇里的前半部分,确实读出了很多东西。最让我感到可以让我这个系列受益匪浅的是,陈人的那种平淡朴实,那种乐观满足。我把这个归结为百姓心态,一个国家有这样百姓的心态,间接的也证明了这个国其实是被多数百姓所认可的。

    古往今来,所有的管理,说到核心都是对人的管理。把人的心态平和了,理顺了,管理者的日子当然不难过,反之则不用多说。


    秉持着集权制传统的中国历史,专制是自然少不了的,但是,缺乏人性的专制结果往往都是不得善终。

四.


    有着高大坚实城墙的陈国,并不拒绝“世界”,它们活跃的商贾,独有的制陶产品,甚至它们的盐业,渔业都足够发达。

     由此说来,周天子当年封地确实有“私心”,把最好的地,给了他最爱的人。这个倒也不难解释,谁的胳膊肘朝外拐啊?骨折者那是意外,常人没有这么干的。


     再者说,你要是一个败家的玩意儿,就算给你一座金山你都能坐吃山空。而你要是一个能创业,能守业,还能壮业的,就可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人家陈国已经走了的前六位君主,起码都算是这样的人,所以,陈国的情况不错,不是意外。这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妫孝当然可以从先辈治国方面学习到最精粹的东西,然后可以适度注入他自己的理念。从大的环境和角度上理解,这是因为时代总是要前行,陈国自然不能例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诸侯国的当家人都能做到如此。历经213年,没有内耗,没有因为内部的权力争夺让陈国乌烟瘴气,这就看出来陈国的与众不同。

     在我已经完成的《他们的国.郑国篇》里你会看到,尽管建国比陈国晚了数百年,郑国的好日子就持续了三代,之后就是激烈的权斗,血腥而冷血。


    发展是硬道理,就算是一个西周的诸侯国,就算你有来头,自己不把自己想着法子壮大起来,别的诸侯国瞧不起你,甚至觊觎你都不奇怪。事实上,中国的历史,就是土地争夺的历史,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属或者捆绑在这个话题上的。因为领地就意味着财富,就意味着你的势力。


    妫孝当然不是个泛泛之辈,36年的执政足以证明,而且在他之前,所有陈国的权力交接都没有任何的羁绊,都是属于平稳交接,这从另一个周王室礼仪以及传承的角度上说,陈国是一个守传统,讲规矩的诸侯国。

    当然,我在前文也说过,造成这种情况的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原因那就是,除了第二代陈国的领导者是开国元勋妫满的两个儿子,后面的这三位都是单传,都只有一个儿子,这好比一道单选题,非他莫属。客观上在权位继承上也不足以生成其他以外的枝杈。也是这种数代单传导致了陈国在权力交接上没有滋生出一些混乱的东西,老子不在了,儿子上位顶上去,一切都顺理成章。


     周厉王被愤怒的周人赶跑并客死他乡之后,他儿子周宣王显然是汲取了老子的经验教训,竭力复兴周王室,而且还做了一件颇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腾出了很多时间,去平定周朝诸边的那些极不安定的部族,这种战事几乎交织在周宣王整个执政期。尊重从何而来,靠自己赢取。周宣王的这些做法,后被史学家们称为“宣王中兴”,中兴的结果是,周王室稳定了,社会清明了,诸侯们也渐渐认可了,并开始来朝拜了。所以,权威这东西你得看握在什么人手里,因为结果会完全不同。

五.


     时间总是很快,转眼之间,妫孝在陈国国君的位子上干了36年,从公元前831年他宣誓继位那一天开始,他就知道父亲陈幽公对他的全部期许,而这36年尽管西周大环境并不算太好,但是,他的陈国没有大的波澜。

    作为一个掌舵人,他掌舵着陈国这艘船,小心翼翼的行驶在西周的波涛之中。有风有雨,有浪有涌,能让一国平安,能让百姓满意,夫复何求?


    当然,也许他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所以,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一些安排。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妫灵常年在其身边,耳濡目染,父亲的治国之念,治国之行,可以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公元前796年,这是妫孝留在这个世界最后的一段日子,不知道36年的君主之劳是否让他感到困顿,感到疲乏,甚至感到厌倦,但是,在内心深处他或许有一种释然,那就是,喘息着登上陈国东门,凝望着陈国的土地,他觉得他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因为他把陈国的历史,继续平静的,让子民满意的继续书写了下来。


    这是一生的心血写就,他把汗水,泪水,期许,渴望都留在了这块土地上。

    这一年的秋,第一场霜悄然而来的时候,妫孝同学静静的走了。身后被谥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陈僖公,一个是陈釐(li)公,为何会有两个谥号,这问题我一头雾水,但是,能记住这两个谥号都是属于妫孝的。有一种解释我认为是比较靠谱的,用今天的说辞是,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既读“li”也读“xi”,从古至今语音流变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说法,就不难理解妫孝为何有两个谥号了。


    西风飘落叶,长空归雁啼,霜染万山,一支曲。三十六载治国路,携风雨。家国在,人独去。

   掩卷留诗:


   玉马金缕送故君,国在家在山河新;
   何处乡关离别泪,书到幽冥慰先人。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作者: 油纸伞    时间: 2014-1-8 08:22
先顶一下,稍后看{:soso_e160:}
作者: 桃花灿烂    时间: 2014-1-8 11:42
为老师顶贴。
作者: 不爱和尚    时间: 2014-1-8 12:11
读史以明智
虽然翻译成了白话,但中间的教训当引以为鉴
感谢闲散先生{:soso_e160:}
作者: 临街卖酒    时间: 2014-1-8 13:20
出来陈国(7)了呀,追看。{:soso_e100:}{:soso_e160:}
作者: 橙园    时间: 2014-1-8 18:17
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人总是让人尊敬。来视点不久,所以只看到先生的这一小断章节。这篇,我是一定要看完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