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有啥说啥!(这是一个题目)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28
标题: 有啥说啥!(这是一个题目)
我在其他的论坛也有类似的帖子,这样做一个是为了和大家交流,也是为了自己话可说。
轻松而且不做作,乐呵也开心,但是一定要考虑看的人是否一开心,这是我的原则。
下面继续吧!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31
泡思机大家都不陌生,那我现在告诉你,除了医院,正规的超市以外,别的地方也用这个玩意儿的,我劝你要谨慎,因为很可能你的密码就被盗取了,等你发现的时候,你的卡里可能就剩下点儿利息了。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3-11-19 18:36
希望大尾巴鹰能久住杂谈。说完了。{:soso_e11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38
杨逍逍 发表于 2013-11-19 18:36
希望大尾巴鹰能久住杂谈。说完了。

只要不老查暂住证,我就不走。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3-11-19 18:39
好吧,我来说说。

大家买车,别去4s店做维修保养,太特么坑人了。多数4s店卖中低端车,利润不足1%,会在车险、车贷上盘剥点利润;后期维护保养,利润20-30%。嗯,细节就不说了。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3-11-19 18:45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19 18:38
只要不老查暂住证,我就不走。



给你发的是永久居民证。。。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47
杨逍逍 发表于 2013-11-19 18:39
好吧,我来说说。

大家买车,别去4s店做维修保养,太特么坑人了。多数4s店卖中低端车,利润不足1%,会在 ...

修理厂就保险么?如果你感兴趣,我会跟大家聊聊车的问题,写小说里我说车是最好的,因为我就是一个在汽车厂工作了三十年的工人。说车的人里,小说我写的是最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对小说不感冒!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3-11-19 18:49
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3-11-19 18:53 编辑

我也说说。
大家买石榴,千万别买切开后里面鲜红鲜红的(比鲜血还红,我就没见过石榴里面这么红的),我今天一冲动,买了五个,吃了俩,越吃越没有石榴味,跟喝红药水似的。我拿着剩下的三个,找到卖石榴的老乡,我说:两个选择,要么你当我面把这三个吃了,要么你退我钱。老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我钱。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50
冰箱或者空调坏了找人来修理,听起来这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如果你真的碰见了这样的事你会发现,远不是那么容易。先别说联系厂家困难,就是维修的单位也是鱼龙混杂,几乎是没有专业的。即使是厂家派来的维修人员,要价也是很高。

捣不起乱,等着用,维修也已经不值,买个冰箱已经不算是大件,很多人采取了买新的。

想过没想过,这也许就是厂家的一种销售策略?有人说这叫策略?在我们这,策略是没有底线的,有的时候,策略和敲诈就是叫法上的不同而已。

记得前几年,一个不太知名品牌的汽车厂家,忽然宣称自己的刹车系统发现了问题,于是采取了召回的办法,叫用户去本品牌的4S店更换刹车系统。听起来很负责人对吧?可是当用户开着车去了4S店,先要进行保养,检查,然后告诉你,你的车不属于召回范围,刹车系统没有毛病。可是你别走,你得给钱。

用户就会问,召回有问题的车辆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应该是免费的,这在全世界都是惯例。他会告诉你,对,我们也不例外,但你的车没有问题,可你的保养和检查不是免费的。你又会说,保养和检查你并没跟我们说呀?他们会说,这是程序,没有解释的必要,不检查怎么知道你的车没问题?

保养呢?我没让你保养啊?他会说,如果你的车的确属于召回的范围,这个保养就是免费的,如果不是就不能免费。

那你干嘛不先确认我的车是否有问题,对方还是这样的回答,这是程序。

那你一定会说,既然这样,谁还会来呢?你一定得来,因为你也不知道你的车的刹车系统到底有没有问题。刹车系统不是倒车镜,关乎安全和性命。

有很多人在买了车以后发现,说明书上标明的油耗和实际使用完全不一样,当然是后者要多。你去问厂家,他会告诉你,说明书上标明的油耗是试验台试的油耗。

什么叫试验台试油耗?就是发动机单机转动所需要的油耗,连空载都不算。空载是包括车自重产生的油耗。载重油耗就是拉上人和东西了。

你会说,可是你标明这个油耗没有实际意义呀?谁也不会坐着发动机满处跑呀?

他会回答你,说明书上所有的数据都是技术数据,实际油耗由于情况复杂没法简单的表明。比如道路情况,速度,温度,路况、动力系统的老化程度、载重量等等都是油耗发生变化的原因,作为技术数据没法注明,在说明书标明技术数据是合乎标准和合法的,说明书说明的是技术数据不是使用数据。

你还有问题吗?

其实,这明显的是商业欺诈。类似的事很多,有一个事实是,用户不可能是他使用的商品的专家,全世界都是如此,他们只好靠厂家的良心来保证。

在一个产科医生卖孩子,法官嫖娼的国度里,这点商业欺诈应该还算可以容忍的。

想在中国生活的不闹心吗?古人早就告诉你“退而求其次”。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51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3-11-19 18:49
我也说说。
大家买石榴,千万别买切开后里面鲜红鲜红的,我今天买了五个,吃了俩,越吃越没有石榴味,跟喝 ...

如果你吃着有涩的感觉,那就是加了东西了,最可能的是高锰酸钾。是消毒剂也是染色剂,别担心,吃了也不要命的。
作者: 花花    时间: 2013-11-19 18:51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19 18:38
只要不老查暂住证,我就不走。

我们这不用暂住证,我们这就是中国的香港和澳门 可以随意吃喝玩乐 嗯嗯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54
花花 发表于 2013-11-19 18:51
我们这不用暂住证,我们这就是中国的香港和澳门 可以随意吃喝玩乐 嗯嗯

香港和澳门可没有内地玩儿的痛快,那是老黄历了。
作者: 花花    时间: 2013-11-19 18:54
我说说 高科技耕种,现在是大鹏种植 照明种植 冬天虽然买的啥都有 但是貌似味道大相径庭。所以 我每次买西红柿时都用鼻子闻。有味的 长得不好看也要。。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3-11-19 18:54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19 18:47
修理厂就保险么?如果你感兴趣,我会跟大家聊聊车的问题,写小说里我说车是最好的,因为我就是一个在汽车 ...

多说说呗。{:soso_e11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18:56
花花 发表于 2013-11-19 18:54
我说说 高科技耕种,现在是大鹏种植 照明种植 冬天虽然买的啥都有 但是貌似味道大相径庭。所以 我每次买西红 ...

古人说“不时不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要按时吃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要吃应季的食物,比如冬天吃白菜,夏天吃韭菜等等,尽量少吃反季节食物。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3-11-19 19:00
花花 发表于 2013-11-19 18:54
我说说 高科技耕种,现在是大鹏种植 照明种植 冬天虽然买的啥都有 但是貌似味道大相径庭。所以 我每次买西红 ...

咬一口尝尝不得了。
作者: 花花    时间: 2013-11-19 19:01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19 18:56
古人说“不时不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要按时吃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要吃应季的食物,比如 ...

那我问你 冬天是只按照传统吃冬季应时蔬菜好捏,还是吃不应季多种蔬菜好捏,显然人们如今都选后者啦

作者: 醉清风    时间: 2013-11-19 19: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花花    时间: 2013-11-19 19:05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3-11-19 19:00
咬一口尝尝不得了。

应该表面有毒药吧 得回去洗洗去心病再吃

作者: 花花    时间: 2013-11-19 19:07
醉清风 发表于 2013-11-19 19:04
拿职称挂了一个分公司的负责人,后因朋友又接了一个验工计价的活儿.再加上本职工作.最近累得快哏屁了。是放弃 ...

关键在自己 要有底线的  人的底线是身体,身体扛不住了 还坚持啥呀 减负吧{:soso_e104:}
作者: 醉清风    时间: 2013-11-19 1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3-11-19 19:08
醉清风 发表于 2013-11-19 19:04
拿职称挂了一个分公司的负责人,后因朋友又接了一个验工计价的活儿.再加上本职工作.最近累得快哏屁了。是放弃 ...

合理安排,统筹兼顾,边挣边花,累并享受着。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19 19:14
醉清风 发表于 2013-11-19 19:04
拿职称挂了一个分公司的负责人,后因朋友又接了一个验工计价的活儿.再加上本职工作.最近累得快哏屁了。是放弃 ...

把验工计价的放弃,其他两样留着吧。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13-11-19 19:51
我也说一下。你们翻翻钱包,里面有红色的四个老人头的上面画了100的,别花,会咬手的。给我留着。。。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3-11-19 20:36
大鹰,你能来这里最好了,若能把阿夏拉来对掐就更好了。{:soso_e113:}

好久未见,给您请安啦!{:soso_e183:}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19 21:19
这个帖子真好,我也有很多四儿要说,等我组织组织。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19 21:20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3-11-19 20:36
大鹰,你能来这里最好了,若能把阿夏拉来对掐就更好了。

好久未见,给您请安啦!{:soso_e1 ...

阿夏啊,拉来,必须的。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19 21:46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19 18:56
古人说“不时不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要按时吃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要吃应季的食物,比如 ...

赞同,记住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19 21:52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3-11-19 18:49
我也说说。
大家买石榴,千万别买切开后里面鲜红鲜红的(比鲜血还红,我就没见过石榴里面这么红的),我今 ...

石榴娜一粒一粒的也能打药?
我以为最不能作假的是石榴。

作者: 舞婆娑    时间: 2013-11-19 21:59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19 18:56
古人说“不时不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要按时吃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要吃应季的食物,比如 ...

对极,我就不吃反季的食品。
反季的蔬菜水果,与时令不合,对人体有害无益。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22:20
先来说说买汽车
这个我自认为是比较熟悉和有把握的,并且说这个还有实际的意义,没准儿这的朋友有谁打算买汽车呢?
为了这个题目,我先来说说我们国家的汽车生产现状,发展水平和产品的价值和质量。有人会说这太绕远儿了吧?
一点儿都不绕远儿,我如果说了这些,你就会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心里有数,这可不是一个保温杯,不满意可以再买一个,汽车也算是大件呀,我们的生活水平还没到了买汽车跟买自行车一样的水平。
一:我国的汽车生产厂家。
我国的汽车生产厂获得国家许可认证有资格的就有100多家,其中重要生产厂家也有20几家。这还是经过整合以后的,倒退十几年,我们国家的汽车厂家多达几百家以上。
我们国家汽车进入家庭的历史大概只有二十几年,其中尤其近十几年为最盛时期。在早,我们国家无论是汽车生产厂家还是汽车的品种,特别是乘用车的品种非常少。
最早我们国家汽车生产厂家大家都熟悉的有,长春一汽,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湖北二汽等主要的生产厂。
轿车有长春一汽的红旗,上海的上海牌轿车,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北京750轿车,北京汽车制造厂还生产一种大家都熟悉的212吉普车。这种车型虽然主要的供应对象是军用,其实民用的用量远远的超过了军用的数量。
上述几种轿车除了红旗轿车是真正的中国造以外,其他的车都是根据前苏联的样板仿制最后成型的。
例如,上海牌轿车就是苏联的伏尔加牌轿车的复制品,北京牌轿车出现的比较晚,是仿制日本的丰田800。212吉普车则完全是苏联嘎斯69的翻版。
虽然,这些车的外形都有所改变,但核心部件和技术则完全是苏联的原来样子。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八十年代。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19 22:21
感谢诸位就不一一的回帖了,有顶贴的嫌疑哈哈!
作者: 花花    时间: 2013-11-19 22:25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19 22:20
先来说说买汽车
这个我自认为是比较熟悉和有把握的,并且说这个还有实际的意义,没准儿这的朋友有谁打算买 ...

赶脚长春一汽特喜欢,东北制造特有劲 嗯嗯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0 07:15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11-20 07:23 编辑

计划经济还有一个名称叫战时经济,什么意思呢,就是统一的分配资源,统一的安排生产,统一的进行供给。前苏联和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多年以来一直奉行的就是这个模式。但是,战时经济是一种特殊情况,为什么沿用为常态?这是一个经济甚至是一个政治问题,在这里不赘述。
正是因为这种模式,我们过去所有的商品的生产以及数量等都是事先做好了的计划,并不考虑市场的需要,汽车也是如此。我们国家不但规定了汽车的产量、种类、甚至连什么样的车型归哪家汽车厂家生产都是有规定的。
长春一汽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也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厂。他主要生产载重汽车,著名“解放”牌汽车就是长春生产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则生产吉普车。
轿车那个时候是一种特需商品,并不属于国家计划产品的范围,因为它针对的人群都是特殊的用户。
那么轿车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群呢?一句话,给当官的坐的车。所以,一提轿车我们就能和当官的联系起来,私人是不能拥有轿车的。
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商品不但有针对性还有十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官本位效应。
中南海里的人吃的稻米是产于京西玉泉山的“京西稻米”,这种稻米在他们吃以前是供给皇上吃的。当官的要抽的烟是特制的,喝的酒是茅台。这些东西除了商品本身的属性已经带有一层另外的意义。
汽车也是如此,红旗车是给中央大首长专门打造的。上海牌轿车则是中央大机关等重要部门的公务车,吉普车除了军队以外,只有县一级的干部才可以乘坐,所以,吉普车又叫县团级。
年岁大一点儿的人还记得过去有一首儿歌:
小汽车笛笛笛,
里面坐着毛主席。
毛主席挂红旗,
打倒苏修和美帝。
作为“笛笛笛”的小汽车也就是轿车,里面坐的不是今天的老百姓,而是毛主席。
说到这想说说红旗牌轿车,现在,你在过去的一些国庆大典或者记录片里,还能看到红旗车。
红旗车是长春一汽制造,是一款纯手工打造的汽车。
现在我们知道,在国外,纯手工制造的汽车是一种奢侈品,例如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就有一款手工制造的车,它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的起的。
红旗车也是如此,不过他并没有奢侈的意义,之所以手工打造是因为,我们国家那个时候还没有生产轿车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从车壳到内饰等等都是手工制造,发动机也是专门研制。由于手工制造成本高,加上又是针对的中央首长,一辆红旗车的成本即使把人工费用刨除去也是非常昂贵的。一辆红旗和的自重有八顿多,足以和一两坦克媲美。
今天,如果你能够得到一台那个时候的红旗牌轿车几乎是一个古董的价钱,是一个很好的收藏品。
上海生产的上海牌轿车则是针对所谓部委和机关功用车,他的原型是苏联伏尔加。最开始,除了名字这一点以外,他几乎是一个原封未动的纺织品。
据说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在退出苏共代表大会的时候转道到了中国,当时去接他们的就是这款上海牌轿车,他们走下飞机的时候看到这个车以为是苏联的伏尔加,居然拒绝上车。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0 10:34
那个年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汽车虽然是公用,但也紧俏的很。长春一汽年产量不足十万辆,北汽一年最高产量的时候是三万辆,其中三分之一是军用产品,剩下两万辆要分配给全国大小的市县,其紧俏程度可想而知。
所谓改革开放时期,一下子经济有些松动,特别是人们对老式的这种吉普车觉得舒适性很差,这其实不奇怪,吉普车本来的设计方向就是军用。
于是有些人就想起了把吉普车的帆布车棚去掉,换成铁皮的。我说话你们大概不信,这种最初的改装车是黑白铁匠干的活。敲一个铁棚子焊在车身的上半部,里面用人造革装饰一下,底下铺上化纤的地毯,座椅也改装成高靠背的(跟做车棚子一样,在原来的椅子上加高一截)。车窗用铝合金做窗框,玻璃则就是我们普通窗户的玻璃而不是汽车专用的钢化玻璃,可想而知,这样的玻璃一但发生碰撞和震动会是什么后果?更不用说那个铁皮车棚焊接在车身上的牢固性是不是可靠。
这样一改装立即风行起来,表面上看来,他必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车。
于是,汽车改装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这些从事汽车改装行业的人,一般都不是汽车专业人士,如果是一家机械制造的厂子就很不错了,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干。我曾经认识一个干汽车改装的厂长,他原来是一个温州做袜子的。
今天听起来简直是八卦,可是这就是事实。
开始还只是在把帆布篷拿掉换成铁皮棚子,再后来,干脆只要地盘自己开始做车身。
就这样,汽车改装在我们国家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
由于自己做车身,车门成了个大问题。因为车门是车身最关键的部件,形状和结构都很复杂,绝对不是这些游击队和土八路能造出来的,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行业,专门搞“拆件”的。
什么叫拆件?实际上就是到国外的旧车报废厂拆下车门,风挡,发动机盖等零部件,作为废品买回来。干这个活的多是能够搞对外贸易的,特别是私人的对外贸易商。当时的中国大陆,尽管改革开放但还没有私人有这么大的道行,干这个都是香港人,他们到日本去拆下这些旧零件用废品的价格买回来,再倒手到大陆,大陆专门有人干这个勾当,再把这些零件卖给汽车改装厂。做这行的老百姓是做不了的,一般都是官二代的衙内们为主。
当时干这一行挣钱,比印钱来的都快,各个发了横财,邓大爷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是其中一部分。最后,规模扩大到了很多政府和军队的部门都参与了这些倒卖活动,当然,他们还参与其他的走私倒卖,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官倒”。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0 12:30
我对汽车没有研究,我晕车。

我现在困在绵阳,办事效率极低,剩下这两天要对政府有关部门做一些访谈,今天去企业开介绍信,去了一上午只把介绍信开出来了。“介绍信"这个词在我的词典里已经消失很多年了,感觉好落后好无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0 12:33
知音 发表于 2013-11-20 12:30
我对汽车没有研究,我晕车。

我现在困在绵阳,办事效率极低,剩下这两天要对政府有关部门做一些访谈,今 ...


体会是:
要么有钱(有钱就不用干这个活儿了)
要么有权(派别人去干这个活儿。)

作者: 想不出    时间: 2013-11-20 16:55
二级钳工表示不服。。。。。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0 21:13
二: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是一句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在中国的一句广告词。
这句广告词就写在首都机场巨大的广告牌上,一挂就是十几年。那个时候,一个小孩子都会说这句广告词。
不知道当时的领导们是出于什么想法,免了日本人的战争赔款还不说,首先对日本开放了中国市场的大门,一时间日本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东芝录像机,松下电视,尼康照相机,资生堂化妆品等等都是中国人最熟悉和青睐的。
除此之外,日本的电视连续剧、日本的动画片,还有日本的原型剪裁的服装,家喻户晓。
日本的汽车曾经在中国一直保持销售领头羊的地位达几十年之久,直到今天,日本车仍然还是进口车的主流。
为了提高本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和能力,1984国务院批准了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就是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合资的《北京吉普有限公司》。
有人一定会问,既然日本车在中国占这么大的优势,我们为什么不和日本合资建厂呢?这还要说日本人的看法。
日本人在中国的汽车销售策略当初是只卖成车不搞合资,日本车的价格要比其他进口品牌的车便宜,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用户依赖他的零配件供应,他宁可在中国建立维修网点也不会和中国建厂合资。很显然,日本人的目的就是赚中国人的钱,并没有长期的打算。况且,日本车在中国虽然较比其它品牌的车便宜,但和他在世界其它地方的销售价格比起来还是贵了很多。
事实证明,日本人在这方面的眼光是短浅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让德国把他从销售老大的地位挤下来的原因。
日本人做生意精明,质量也可靠,但是,他的倾向性很强,虽然在中国他赚了很多钱,但骨子里并没把中国人放在眼里。这也难说,在当时中国工业的情况下,即使一个次品拿到中国来也是好东西。
日本的产品分ABC三个等级,A级产品是内销,B级产品对欧美和拉美国家,在中国我们只能享受他们的C级产品。
这种分三六九等的办法从商业的观点上来说是不可取的,可这却是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0 21:15
周糊涂 发表于 2013-11-20 11:46
很想自己学会修汽车

如果你说你真想学开汽车我倒可以理解,可你说想学修车我就纳闷儿了,我是正经的做过几年修理工的,那个差事跟民工没什么区别。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13-11-21 00:00
八级钳工表示服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1 01:11
一个人为了结婚,不是木匠居然能打家具,不是瓦匠居然能盖房子,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是他们应对穷困生活的办法,这种智慧我看在全世界也是独有的,只可惜我们没有把他凝聚成为全民的力量,原因是什么不在我的叙述范围里。
但是汽车不是沙发,也不是简陋的小厨房,它是一个牵涉到多种行业多种材料的系统工程的产物,虽然,在当时,除了正规厂家生产的汽车以外,改装车占有了汽车市场的绝大部分,但质量却一直也没有根本的变化,原因我已经说过。
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还是一小部分人,汽车还没有到了真正走入家庭的时候。所以,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进口车,主要的销售对象和目标还是中国的公务车和企业用车。
刚才我说过,美国人其实是用合资的方法和中国共同建立汽车厂家的第一人。可是美国人在当初这样的选择无非是因为日本车已经占领了中国的汽车销售市场,他不过是另辟蹊径而已。
但是美国人的做法的打算并不长远,并且这个决定还有这个合资厂克莱斯勒内部的原因。
提起克莱斯勒,人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亚科卡”。这个从汽车推销员一直熬到克莱斯勒总裁的奇迹人物,甚至一度曾经想竞选美国总统。
克莱斯勒和中国合资的时候,他是这个公司的总裁。他和中国合资生产的是后来一度风靡全国的越野吉普“切诺基”。
据说,这个切诺基其实并不是克莱斯勒的产品而是法国雷诺下属一家公司的产品。后来这个公司经营亏损被克莱斯勒收购。这个公司曾经在巴西有一条最大的流水线已经停产,切诺基也是行将就木的一款并不先进的车型。
那么一定会有人问,这样的产品为什么我们要和他合资?
说起来很复杂,说多了也影响情绪,总而言之,就是这样的落后车型比起我们几十年一贯制的212吉普车也要高好几个档次。
克莱斯勒公司看准了中国市场,和北汽合资也是因为北汽是一家专业生产吉普的厂家。
我们给的条件非常优惠,免税三年,后来有增加了三年的免税。
克莱斯勒把北汽最好的厂房,设备,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合资到了新的企业,把原属于北汽的另一部分附件厂却甩了出去。
双方当初合资的条件是,设备也要算在股份里,可是克莱斯勒并不同意。因为他们看准了一条,如果不要设备你也搬不走,一台两千吨的冲压机场有一座楼高,而且是刚刚从日本进口的,你舍得拆吗?
冲床是汽车重要的生产设备,你总不能买新的吧?我不要你还得用,我就白使。
另外,最初合资的时候谈的条件是,克莱斯勒的切诺基在中国生产,销售市场却是针对海外,这点对中国有点吸引力,能把汽车卖到国外去,而且还是克莱斯勒的牌子,那多为国争光啊?
克莱斯勒还提出原有北汽生产的212吉普车停产
这下中国人挠头了,212卖的供不应求,北汽一万多人指着这个吃饭呢,停了产光生产克莱斯勒的切诺基能行吗?
美国人其实是玩了个花样儿,他知道你不肯能停产,作为这个热销的产品能赚钱他不会不知道。他这样一说,中国人一定不同意,那好吧,这个产品可以由合资以后的公司继续生产,可是钱是大家都有份儿。并且修改了一下当初的条件,切诺基不止是外销还要在中国销售。说外销是个幌子,克莱斯勒看中的其实是中国国内的市场。
当然,212做为合资以后的北京吉普有限公司的产品,还是老样子当然不行,所以,也对它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比如备胎按照外国吉普的流行方式放在车后面而不是像以往放在后备箱里。车的里面装了防滚杆,就这样一些小小的改动,一直卖到212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克莱斯勒没有给212吉普投过一分钱的技术改造,相反,他们却从这个车的销售里装满了腰包。
切诺基更是神话似地起死回生,一经面世在国内引起了销售热潮。销售公司的门口买车的人昼夜排队,因为哪个单位的头头们不想坐好车呢?
其结果呢?切诺基从生产那一天直到今天,从没外销过一辆,完全是中国的消费者掏了腰包。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1 01:16
二级钳工不服,八级钳工服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1 07:14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21 01:16
二级钳工不服,八级钳工服了?

机械工程师表示佩服!
作者: 独步天涯    时间: 2013-11-21 08:31
十几年前,我学车的教练车就是212。教练说,这车会开了,在中国就没有不会开的车。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1 08:55
独步天涯 发表于 2013-11-21 08:31
十几年前,我学车的教练车就是212。教练说,这车会开了,在中国就没有不会开的车。

吉普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1 12:27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11-21 12:36 编辑

合资那些事
北京吉普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第一个合资的汽车厂。现在想起来,克莱斯勒到底为这个合资做了什么准备,他为什么要选择合资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热情和对外部世界的不了解,看着中国巨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空手套白狼!
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国有企业是没有自主权的,先别说政府不肯放开这个权利,那些靠计划经济奶水养大的企业即使让他真的自主恐怕会出大乱子,不是吗?现在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有自主权,他们虽然号称是利税大户,他们的龌蹉不是有目共睹的吗?他们在关键产品和关键资源的垄断其实是妨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
合不合资,和谁合资企业说了不算,对对方的意图和投资规模以及发展趋势也没人做出详尽的分析,这并不影响合资这样的大事情,因为钱是共产党的,是国家的,不合资他们一样是混饭吃。何况,这次合资的谈判让这些头头们尝到了好处,那就是谈判是轮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经常到美国去。
出国在现在已经跟出差差不多没什么新鲜的,可是那个时候可是当官的专利,一个企业的厂长是轮不到的。
据说当时负责谈判的美方只有八个人,其中还包括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翻译。中方的代表六十人都不止,当然不是每次都去六十人,他们轮流坐庄,特别是到美国去谈判,你就会发现很多新面孔,这些人里面也许有的就是全国总工会的干部,妇联的代表,也许是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任等等。
谈判看来是一边倒,一切几乎都在克莱斯勒的掌握之中。
最后当真正投产的时候,美国人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中方的设备在没有成批投产的时候还用不上,比如冲压的模具都要做新的。
那个时候,美国的汽车生产线,车身焊接早已经是自动化,中国的厂里还要靠人工。美国人是绝对不肯先在中国建一条自动化的焊接线的,那样得花多少钱?
美方继续短平快的手段,先从美国运来汽车的零部件在中国组装。车身也是零散的总成件在中国焊接。
焊接设备是移动式的,一台焊接机重几十公斤,一个人抱着一干就是一天。这种设备虽然在发达国家早已淘汰,可是在中国仍然是新式的。
“美国人的焊接机就是先进,不用焊丝焊条,就是有点沉。”一个焊工抹着一脑袋汗说。
由于产量上不去,美国人的零件量就小,他们没有专门的运输船而是搭载其他的货轮运到中国,这样零件到岸的时间就没有保证,好在中国人并不计较这些。
即使这样的办法中方竟然没有人提出任何疑问,不但如此,他们甚至觉得这样的方法不错。
按照合同,在零部件装船以前是要经过检验合格的,这个任务被中国人自己揽了下来,因为检验零部件在装船以前,这就是说要有人在美国盯着。
于是,除了专业的检验人员以外,头头们当然也成了检验员,甚至头头们的家属。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去检验,一直到了中国自己能够生产部分零部件为止。美国人对此虽然提出过异议,认为一个检验员刚刚熟悉了检验的标准就又换了,这怎么能保证检验质量?大概他们转念一想,这些零件就是不检验在中国也是合格的,管他呢,又不要老子给他们掏差旅费?
生产的车不愁卖,当头的还可以没有任何限制的去美国,工人的工资也比不合资的地方高出一倍,看来一切都很好。
可是有谁计算过真正的成本,这些零部件都是用外汇结账的,包括去美国的工作人员的差旅费用以及零件的运费。
而美国人的所谓零部件并非是现生产的,无非是原来的库存,因为我说过,切诺基是一个已经淘汰了的产品(注,我指的是当时合资的车型)。这些零部件如果没有和中国人合资,他们统统都是废品,卖破烂都没人要。
当时,切诺基的价格在中国销售是十四万多人民币一台,按照当时的汇率也就个两万多美金,这样的价格可以在美国买一台最新款的雪佛兰轿车。
如果按照当时中国人这样的干法,刨去分给美方的利润,恐怕连成本我们都赚不回来。
这真的念计划经济的好处,放在今天恐怕没有企业能承受的起。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1 12:27
独步天涯 发表于 2013-11-21 08:31
十几年前,我学车的教练车就是212。教练说,这车会开了,在中国就没有不会开的车。

这倒是真的。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1 12:28
周糊涂 发表于 2013-11-21 10:12
北方212,倒桩时候忙得神魂颠倒屁滚尿流目瞪口呆汗流浃背

过去,司机是个体力活,粮食的定量都比别的行业高!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1 12:32
知音 发表于 2013-11-21 08:55
吉普

[attach]224792[/attach]
对,就是这样的,我开了十几年走遍了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哈哈哈!
如果你连续开五百公里,你到了旅馆最想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洗澡而是睡觉。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1 16:19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21 12:27
合资那些事
北京吉普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第一个合资的汽车厂。现在想起来,克莱斯勒到底为这个合资做了什么 ...


被动、挨打、做吃亏的买卖,一直是中国某些人的专利。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1 16:21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21 12:32
对,就是这样的,我开了十几年走遍了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哈哈哈!
如果你连续开五百公里,你到了旅馆 ...


现在回头看这个车,还是有一些霸气的。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1 20:51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11-21 20:54 编辑

美国人的麻烦
合资这个头开的不错,首先是免去了三年的税,用些库存零件搭着货船就能开工造汽车。不用建厂,不用买设备,而且还有一个现成的212北京吉普垫底赚钱,新产品切诺基也买的风风火火,美国人拣了一个大便宜。我不知道当时任总裁的亚科卡先生是怎么对待把这件事做的这么好的下属。当然这个合资项目作为克莱斯勒整个的经营来说也许真的不算什么,不过是把收购那家倒霉的雷诺公司这样的失败举措找到了下家。可我想亚科卡先生也不会无动于衷,最起码也得请他的下属好好的吃一顿。
当新公司运转起来的时候,美国人发现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问题来了。

我们现在熟悉了一句口号“以人为本”,这句口号咱们今天还拿它当一个新鲜经文来念,其实,这个理念很早就已经在欧美的国家实行起来。西方人早就认识到,事情是人做的,那么人就不能忽视。他们重视人比重视事要多的多,可是在中国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人是做事的,所以他们重视的是事情。这也难怪,之所以让领导者们这么认识是因为,中国有在个条件,因为在中国,领导者们有条件在做事情中忽略人,而这在西方是办不到的。
正是因为这个理念上的不同,美国人虽然在任何一个问题上花钱都精打细算,但是他们在管理上却十分的认真,包括在这些地方花钱。

美国人首先在管理层上下手,他们仔细的观察发现,中国人的工厂里,有很多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干什么的管理部门,比如党委是干什么的?共青团是干什么的?保卫科是干什么的?专案组是干什么的?计划生育办公室是干什么的?总务科又是干什么的?

美方没法搞清楚这些部门的职能,所以他们提出要撤销这些部门。

别看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中方部门可以在一切问题上当大头,可是他们知道,这些部门特别是党委是绝对不能撤销的,宁可不要这个工厂也不能不要党委,可是他们没法跟美国佬讲清楚这是为什么。告诉他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美国人一定会问,那跟北京吉普有限公司的关系是什么?

经过中方领导者的智慧思考以后,他和美国人一起选择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把这些美国人认为没办法理解的部门统统归属一个叫综合办公室的部门。

美国人只好同意,就跟当初尼克松和周恩来的上海公报上说的,大陆和台湾都同意只有一个中国这句话一样,这么折中一下。
美国人只同意,除了双方董事会和董事会推举的总经理以外,他们只承认一个部门,那就是工会。美国人哪里知道,在中国,工会才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呢,是一个比起他们认为那些没有用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没用的部门。

所以,后来的工会主席和一些工会干部,从以往只能给大家发发电影票的地位一下子成为了管理层的一部分,去了多少趟美国连他们自己也数不清。

清理了管理层,美国人开始考察真正的生产单位的情况,他们考察了所有的生产部门的生产状况,结果是美国人大吃一惊,在他们眼里,这个在中国数一数二的汽车生产厂原来只不过是个作坊。

作者: 金黄的小麦    时间: 2013-11-21 21:52
学了一学期机械制造专业的表示基本能看懂……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13-11-22 11:29
知音 发表于 2013-11-19 21:20
阿夏啊,拉来,必须的。

阿夏是谁啊,拉来,必须的。.
作者: 风飘飘    时间: 2013-11-22 15:02
原来厂家修理保险一条龙大骗纸!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2 20:18
风飘飘 发表于 2013-11-22 15:02
原来厂家修理保险一条龙大骗纸!

这辈子别买车了{:soso_e11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2 20:50
我得事先声明一下:
我知道不跟帖是不礼貌。可是我跟帖就有自己顶自己的嫌疑,别管我的想法对不对,我只求大家原谅!
感谢各位进入这个楼,非常的感谢!!!!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2 21:02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22 20:50
我得事先声明一下:
我知道不跟帖是不礼貌。可是我跟帖就有自己顶自己的嫌疑,别管我的想法对不对,我只求 ...


我最愿意看别人回帖子了,从来没有认为有自己顶贴的嫌疑。
大鹰老师忙,有些可以不回复也没关系,不算啥不礼貌。
如果有人要跟你讨论一下,或者请教一下的话,你最好还是回复,让旁边的我们也学习学习。{:soso_e11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2 21:55
知音 发表于 2013-11-22 21:02
我最愿意看别人回帖子了,从来没有认为有自己顶贴的嫌疑。
大鹰老师忙,有些可以不回复也没关系,不算 ...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请教不敢当,学习 更不敢了,多谢!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2 22:25
还没写完,可是今天困的不行了,一整天从五点钟到现在,抱歉了!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13-11-22 23:53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22 22:25
还没写完,可是今天困的不行了,一整天从五点钟到现在,抱歉了!

太客气了,论坛上就是讲一个顺其自然,要是成负担就麻烦了。该歇歇。没关系。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3-11-23 00:27
受教啊。。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3 08:21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11-23 08:26 编辑

看你们的工作态度就不应该吃饭,可是看了你们吃的饭根本就不能工作。

美国人在对管理层进行调整以后,他们的目光开始了对生产现状的改造,当然,前提还是少花钱多办事。车间的地板不再是过去的水泥地而是涂了一层防滑、耐腐蚀和摩擦的地板漆,而且施划是了志线,表明工作区域,零件存放区域,行人区域,车辆通过区域等。工人们工作休息的时候不再坐在生产线旁的旧车座上,是搭建了玻璃和铝合金造的休息室。厂房内部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甚至连厂房外部也涂刷了蓝色的涂料。
对库房和零件库,存放零件不在是满地堆放而是建立了活动货架,甚至由电脑管理。输送零件严格按照生产产量报表发放。
运输零件也改成了正规的车辆运送,在这以前不过是几辆吉普车改造的平板车,现在则一律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叉车。
硬件做了一些改造以后,美国人开始在人的身上下功夫。
统一工装,工人们穿上天蓝的工服(后来有很逗汽车厂家都穿这样颜色的工服大概就是受了那个时候的影响)。
打卡机在今天什么新鲜事,可是在当初这是个新鲜事。工人们每天上班打卡,开始几天觉得新鲜,过了几天他们发现,这实际上是把他们给限制住了。在以往,上班迟到几分钟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只要说明理由并没有什么人追究,考勤照样是全勤。打卡机则完全不允许这样。
美国人在巡视生产车间的时候发现,虽然有了打卡机,仍然有多人迟到,而月底的考勤却是全勤,他们为了弄清楚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原来有很多人一个人手里拿着很多卡替别人代替打。
在美国打卡机是无人看管的,而在中国,美国人不得不加上人看管,防止代打卡的现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以后,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转,美国人开始糊涂了,他们哪里知道,看管打卡机的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另外美国人还发现,一些工人在流水线已经开动的时候,不是在工作岗位上干活,而是拿着饭盒朝提供开水的锅炉房里跑,为了一探究竟,他们跟着去了锅炉房,发现里面有一个自己焊制的很大的铁箱子,里面很过的格子和一条蒸汽管子,原来这是一个蒸箱,工人们是把自己带的饭放在里面热了,还有的甚至直接带着米在那里蒸饭,这段时间最少要半个小时。
工厂里有两个食堂,规模都很大,这些人为什么不去食堂吃饭?
他们哪里知道,这些拉家带口的人,他们连食堂里两毛钱一个的甲菜也舍不得。
美国人不理解,他们只认为这是工人嫌食堂的饭菜不好,所以他们改造了食堂,开始免费提供工作餐。
美国人以为这样事情就可以解决了,谁想到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首先是剩菜剩饭非常的多,浪费很大。再有,住在附近工厂宿舍的工人竟然把家属都带来吃这顿免费的午餐,还有的带来了家伙把晚饭都带回去。虽然食堂门口有人看管,和打卡机一样,他们是由中国人看管的,既然由中国人看管,那一定是形同虚设。
一段时间的工作餐以后,美国人只好停止了这样的方式,食堂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但美国人仍然认为蒸饭的事件和食堂的饭菜质量有关系,他们最后给工人发了餐费补助。餐费补助工人装在口袋里,饭还是照样带。
美国人打开中国人的饭盒看了看摇了摇头说:“看你们的工作态度就不应该吃饭,可是看了你们吃的饭根本就不能工作。”

作者: 风飘飘    时间: 2013-11-23 10:24
这样的现象在中国没法不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穷字造成的。
作者: 风飘飘    时间: 2013-11-23 10:31
刚开始给地税局代征税款的时候,还没有严格的监管系统,遇到有关系的纳税人我们都会网开一面,反正和我们的任务一点关系也没,不如做个人情。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3 11:02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曾经是中国人发明的一个办法,面对列强对中国的欺压,大清朝采取了拉一方大一方的办法,美其名曰以夷制夷。
美国人当然没有中国人聪明,但是他们发现,就凭他们这些人,二十四小时的不睡觉也看不过来,所以,他们最后还是把具体的管理权交给了中方的中层以下的干部。
工厂的管理尽管让美国人晕头转向百思不得求解,必定是让这个吉普有限公司走上了正规,可是问题又来了。
改革开放允许了私人经营,在吉普有限公司厂区的周围汽车配件商店林立,主要是针对来公司修车的客户,因为那个时候的吉普有限公司在全国其它的地方还没有维修网点,省会地区只有委托当地大的修理厂作为售后服务部门。
现在听起来简直不能想象,可是当初就是这样的情况,吉普车不愁卖,切诺基更是一票难求。说了你们都不能相信,车出厂以后没保修期,更没有责任问题的免赔,不管你什么原因到这来修车一律收费。
好在那个时候汽车还没有走进家庭,买车的也是共产党的买卖,羊毛出在羊身上,谁会计较这些呢?
虽然,国家对汽车有控购指标的限制,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对维修的费用却没有限制。
这样的现象导致了很多单位最后直接买总成件组装汽车,河北的保定一带就是这些行当的集散地。
农民们买来零件,在庄稼院里就能组装成车。
这些配件商店从厂里通过关系买出来零件,再高价卖给客户。
但是,这只限于212吉普车的范围,切诺基配件他们是不能得到的。因为直到那个时候,切诺基的所有部件仍然是从美国坐着货船溜达过来的。这些零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对客户的维修。你就是在海南,要是修车也得到北京来。
可是某一天忽然发现,周边的汽车配件商店居然有切诺基的零件出售,比如化油器,倒车镜等等小型的部件。东西肯定是原装的,可是他们的进货渠道是哪来的呢?
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是出了家贼,这些零件从大小程度来看,都是一个人装在书包里甚至踹在怀里就能走出厂门。
于是美国人才发现,中国的工厂的门卫不是专业的保安人员而是一些老头,他们大多是因为有病从车间里退下来照顾做门卫工作,也有的是没有几年就退休的老工人。
更可笑的是,工厂里的东西即使用汽车拉出来,也只需到保卫科开一个出门条,这个出门条没有种类限制,一辆汽车也可以用这个出门条开出厂外,这样的保卫制度简直是开门揖盗!
美国人最后撤换了门卫,改由专门的保安人员把守厂门,出入的东西也不再由保卫科的出门条为证,而是改换了专门的手续。
当保安穿着类似警察的服装出现在厂门口的时候,上班的人都吃了一惊,他们不知道厂里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几个厂门都由警察把守?
美国人还在车间安置了摄像头,这也是中国工厂安装监控设备的第一家。工人们开始抗议,他们说美国人这样做是对中国工人的侮辱,中方也曾对此提出看法,他们劝说美国人要相信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
工人阶级在中国曾经被认为是最先进的阶级,可是在美国人眼里,他们不认为中国工人的觉悟和一个饭店老板有什么差别,事情摆在那,那些监守自盗的人正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当然他们更不明白“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这个最高指示的由来,他们坚持不撤摄像头,果然,零件被盗的事情有所收敛。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13-11-23 12:01
{:soso_e179:}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3-11-23 14:12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23 08:21
看你们的工作态度就不应该吃饭,可是看了你们吃的饭根本就不能工作。

美国人在对管理层进行调整以后,他 ...

连我自己都有这个感觉,别说美国人了。{:soso_e11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4 10:42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11-24 10:46 编辑

虽然看起来,美国和中国的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有限公司》在今天的角度考量,绝对不算是正规的合资方式,因为一切都停止在把零件组装成成车的水平,这样的水平技术含量当然不能算高。所以,他们自己也把这种生产方式叫CKD或者是装配,意思是来料加工。

所以,切诺基的总装线也被称作CKD生产线(那个时候工厂里有两条装配线,一条就是老的212(合资后改成叫2020)吉普车装配线,一条是专门生产切诺基的装配线)。

但是正在这样的方式,奠定了中国汽车后来的发展,直到今天,很多汽车生产厂家仍然停留在这个生产方式上。
在中美合资的吉普有限公司以后,德国和上海也开始了合资项目,这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桑塔纳。
和上海合资的德国企业是著名的大众汽车公司,在今天,大众的产品几乎遍及中国任何一个角落。应该说,大众和中国的合资是所有外国和中国合资的汽车厂家的典范,也是最成功的。

和美国人正相反,大众和上海的合资最一开始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不像美国人那样急功近利,而是从基础方面开始。从厂房到设备以及工艺等等都是从头开始,桑塔纳生产的第一天就铸就了德国大众在中国今后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当然,价格也不便宜,一辆桑塔纳在国际上的销售价格当时是不到一万美金,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也就是不七万人民币,可是中国国内市场却销售到二十四万人民币。

很多人都在抱怨说,外国人太黑了。其实,这不能光怨外国人,国内汽车的定价是中国人定的,我们中国人对自己人下手从来就不手软。直到今天,国内暴力行业比比皆是,搜刮百姓的钱包历来是我们内需的主要原则。

美国汽车行业有一个规定,一辆汽车的利润不能超过他生产成本的百分之五,如果违反惩罚将是灾难性的。

在中国,没有这个界限。合资企业的中方在技术上并没有掌握,他们能从外国人那赚到的利润是有限的。曾经有个笑话叫苹果效益,这个苹果效益的意思是说,中国每组装一台苹果电脑的利润就是一个苹果的价格。

那么,赚不到钱怎么办?当然就把眼光集中到国内的消费者,何况,买汽车的都是公车占大多数,烙饼卷手指头,自己吃自己。
即使是现在,中国的汽车仍然是暴利产品。车越高档,利润就越大。外国人赚了钱,中国人也赚了钱,倒霉的是老百姓。
美国人合资了,德国人也合资了,只有日本人坚持只卖成车和提供零部件,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大众后来者居上的一个原因。
有人会问,美国人最早和中国合资,他们的汽车为什么没有达到德国人的市场标准呢?答案有如下几点:

1:产品问题。
上文说过,美国人合资的车型是一款吉普车,在国外,吉普车民用是个高消费而不是普及车型。
而德国人的桑塔纳首先瞄准的是民用市场的功用车,是一款普通实用的车型。
2:没有尽快像德国大众那样,除了核心技术尽量加快中方的国产化,这样一来成本就下不来。
3:由于成本下不来,中国的市场又没有到了出现高档消费人群的地步,这样的一款行将淘汰的车型的价格已经局限了市场,再引进新的车型就更困难,因为新档次的切诺基价格更高。

今天,随着国人有了点儿钱,切诺基也引进了两三款新型车,但是市场始终就没有扩大。从1984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30年,切诺基作为中国最早的合资产品一直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和美国人当初的定位和做法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这是美方的毛病,中国人自己的毛病我以后还会提到。
后来,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汽车生产大国也陆续步入了中国市场,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如德国人那样取得这么大的收获。
慢说是跟别的国家比,克莱斯勒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国家比也是失败的。比如美国的通用和长春一汽的合作,福特和长安公司的合作等等。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4 12:34
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都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
好像这些是关乎自己。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什么都知道了,我看未必是好事。
作者: 梧桐花开    时间: 2013-11-24 13:10
知道别人想什么没多重要,看清楚自己的想法才重要。
作者: 风飘飘    时间: 2013-11-24 21:14
梧桐花开 发表于 2013-11-24 13:10
知道别人想什么没多重要,看清楚自己的想法才重要。

嗯,梧桐是个哲学家{:soso_e179:}

作者: 风飘飘    时间: 2013-11-24 21:23
大尾巴鹰老师,我同事让我代问您好。上次我吹牛,说您在我们论坛上玩,她趁机让我帮她下载《有你才幸福》,她说您写的太好了,跟现实生活一样一样滴。
提个要求行不,如果有时间,能不能把您写的《北京小吃》贴一遍到杂谈,我这人不爱串门,就想一点开杂谈就能照着您的帖子做出一两盘子菜。{:soso_e11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5 06:32
是韩国人比我们聪明吗?
说一句大家不爱听的话,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合资企业包括汽车行业的合资都是不赚钱的,难怪那个时候有一句流行的话叫“交学费”。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也不是拿一个《吉普有限公司》这个个案来作为证据。
赵紫阳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的合资企业哪家是挣钱的?”
相反,外国人在中国的合资却绝少有赔本儿的,即使有也早就及早撤出了中国,因为他们的钱是自己的,他们是不会为中国现代化做贡献,也不会赔本赚吆喝的跟咱们玩儿。
但通过合资的办法的确提高了中国的产品质量,扩大了供求范围这也是事实。
合资并不是中国人的独创,还记得过去提到过的“亚洲四小龙”的说法吧,他们大都走过这条路。
如果,合资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提高本国的产品质量,尽快的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合资的目的就达到了。
同样拿汽车来做例子,韩国在七十年代的时候,他们的汽车水平和我们相差无几甚至还不及我们,他们最开始采取的也是合资的办法,引进的技术基本是日本人的。但是,他们和我们的很大区别是,他们在消化外来的技术,他们只把这一点做为唯一的目的。如果合资是借鸡下蛋的话,韩国人是借外国技术这只鸡下了蛋,通过吸收和消化实现国产化最终孵出了自己的鸡。
而中国则不是这样,起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是这样,我们是把外国的鸡拿来,下了蛋就吃掉了。一直到了今天,我们很多的企业还是这样做,其中就包括汽车行业。
在韩国,你很难看到进口汽车,只要他们自己能生产的,他们是不会用外国人的牌子,可我们不是,我们迷信进口,其次是合资,再其次是国产。
这一方面和他们的观念和政策有关系,一方面也是他们的产品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要。
还拿切诺基来举例子,在结束了开始那种只是零件加工的时候,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不仅我们在考虑,美国人也在考虑,因为那样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产量的扩大,这样做的成本就会上升,再说,他们也不会为这个产品在海外建立加工厂生产零件。
所以,双方由简入繁的开始了国产化的进程。最一开始是车身的钣金件,内饰的座椅仪表等等。但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制动系统等一些列关键部件还没用这样做。因为这是汽车的核心技术,美国人是不会轻而易举的就把他交给中国人。中国人有一句俗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外国人也同样知道这个道理。
关于这这一点,同属东方文化的小日本是深深知道这一点的,他们也是同样这样走过来的,这也是心胸狭隘的小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合资是原因。即使他后来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也合资了一些企业,那不过只是在中国装配成车而已,例如广州本田。直到今天,日本汽车的技术流入中国的还是算少的。
有人会问,这不对呀?先在中国的很多所谓微型车,小型车基本属于日本技术。这个不错,可是你知道这些车的前身的原型车早就淘汰的事实吗?比如我们借鉴最多的铃木形,这个车在日本一开始就是给家庭老太太买菜用的,在日本这样的车连高速都上不来,其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三轮车。
还记得有个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吧?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事了,那里面就有我们现在还在沿用技术的这类车型。
韩国很快就摆脱了照搬的局面,不但满足了国内的需要,提升了自己产品的档次,十年前,韩国车居然像他的电视剧和整容美女似地大举开进了中国。
在北京,十辆出租车里有八辆是韩国产的“现代”,私人用的韩国车也在进口车里占了很大的比重。
而今天,我们还没有哪家汽车合资厂家的产品在国外有韩国人的成绩。
在信息化的今天,技术共享已经是挡不住的趋势,后来者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这也是今天的世界给我们的方便,否则,我们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造出运20和那么多种无人机来。
现在,你只要留意一下所谓汽车展览,中国的品牌并不少,我们甚至一个月能够推出几十款新车型。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汽车大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
听了这个消息我们没法不自豪,中国对“第一”太痴迷了,以至于我们为了办一个世界第一的奥运会花的费用足以购买一个蒙古国或者两个斯洛伐克。
可是有谁知道这些品牌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这些产量都是怎么计算的?这些汽车最后卖给了谁?
当然有一件事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把马路变成停车场,让雾霾使人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北京不得不事后诸葛亮的似地采取摇号购车和限号上路的办法来应对这个局面。
最近克林顿来了,他曾经告诉中国人,不要走美国发展的道路。
同样是这样一个没少对中国人干坏事的前总统在若干年前还是总统的时候也在中国说了一句话,中国的汽车产业如果是这样下去的话,那将是灾难性的。
后一句话被他言中了,可是前一句话暂时没法预知,我的看法是有理由的,汽车的大量生产的后果难道中国人一点也不知道?好比我们的钢产量,过剩到存在库房里因锈蚀一年浪费了多少钢材?
如果说,五十年代我们认为大炼钢铁是个笑话,你不认为现在的钢铁产量过剩的事情和他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当然不会完全一样,但大部分的起因和大炼钢铁是一个性质的。
相比较起来,是韩国人比我们聪明吗?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5 06:43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11-25 06:44 编辑
风飘飘 发表于 2013-11-24 21:23
大尾巴鹰老师,我同事让我代问您好。上次我吹牛,说您在我们论坛上玩,她趁机让我帮她下载《有你才幸福》, ...

多谢你和你的同时!
现在这个电视剧山东卫视中午的爱家剧场又在重播,每次四集,看看就可以了,何必下载?
那个小吃的帖子我在六星发过,看起来也很方便,再发在这里是不是重复了呢?我倒是没关系的。
作者: 新解玉玲珑    时间: 2013-11-25 11:16
大鹰兄又跑杂谈来了?呵呵。好久没看到你啦,问个好。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5 12:09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3-11-25 11:16
大鹰兄又跑杂谈来了?呵呵。好久没看到你啦,问个好。

学易老弟好!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常赶集没有碰不上亲家的,这地球真是太小了哈哈哈!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1-25 12:39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11-25 12:09
学易老弟好!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常赶集没有碰不上亲家的,这地球真是太小了哈哈哈!

{:soso_e11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7 07:21
改装车偃旗息鼓,套牌组装车粉墨登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改了门风,万事都不讲究究竟,总是拿来主义。这大概是急功近利的想法。
当韩国人在消化和吸收外来技术的时候,我们的国人却采取了拿来的办法。
和原装进口车和合资产品相比较,那些原来的改装车自然是不能匹敌的,渐渐失去了市场。
优胜劣汰,这本是自然的法则也是市场的运行规律,如果从那个时候,我们的汽车以此能够激发国人消化引进技术,提高汽车质量,我想今天中国的汽车市场也许是另外一幅局面。
可是我们却没有这样做,首先,大批曾经风光无限的改装厂倒闭,但也有一些厂家开始打另外一条路的主意,那就是变相的仿制。
我的印象里,第一个尝试这样的做法的是沈阳的一个厂家(好像是沈阳柴油机厂),他们率先从日本引进了一款面包车《丰田海狮》,这就是今天我们满大街都能看到的那种白色的中型面包车。
当然,他们引进的零件然后组装,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金杯》,这种车型一上市就受到好评,因为他既能拉人也能拉货,这就是后来沈阳的金杯汽车的由来。
如果他们是组装的话,更有甚者采取了几乎跟走私一样的做法,整车进来把牌子改一下,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套牌车。
这种车虽然违法,但是很受市场欢迎,因为他除了牌子不一样就是一辆进口车,甚至连车内的一些必要的标志和说明都是英文或者日文。
参与这样做法的当然不是老百姓,除了有进口权的大企业,军队,公安等国家政府部门下属的企业也参与了进来。
国家虽然也在打击这种做法,但由于权力部门的参与,这样的风气屡禁不止。
接着就有很多这样的车型被引进来,后来出现了一些汽车厂家,没有零部件制造车间,只有一个装配线和检测设备,就是这样的设备也是摆样子应付检查,根本就用不上。
当然,实力不足和权利不够,靠山不硬的厂家很快就做不下去了,留下来的厂家就是今天已经走入正轨一些汽车厂家,名字暂时不提了。
当时,中国的汽车市场大概都是这样三种来源,第一是纯粹进口,第二是合资生产,第三是这种套牌和进口零件组装。
今天,这样的情况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性质并内有改变,不过是更细致更合法更大的范围而已。
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有一部分车型实现了国产化,但是只局限于中低档车型。在汽车展览会上我们会看到世界上的最新款的车型,我们也能看到我们的所谓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车型,但是绝大部分真正投入生产和和销售的车型仍然是落后的。
我们中国人现在生产的任何一种自主产权的车型你都似曾相识,我们的高档车对国外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依赖仍然是主要的。
我常想象这么一种局面,假如外国人真的把核心技术的合作终止,我们的汽车产业会是什么样,我们真正靠自己的能力造出什么样的车?我们的汽车生产水平究竟是我们现在说的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外国人的水平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呢?

作者: 知易行难    时间: 2013-11-27 21:39
欢迎下鹰兄
作者: 流浪在线    时间: 2013-11-27 21:46
大鹰来了太好了
一直追着大鹰的博客看呢
从黄金到红袖
{:soso_e163:}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8 06:19
说说买车
其实最一开始我就是想说这个问题,可是竟然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一大堆也没说到猪蹄上。我的初衷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汽车发展的过程,觉得这样好像更有说服力。写着写着才发现,要想说清楚这个过程再写这么多也不见得能说清楚,这好像本来是说感冒了怎么吃药,结果却谈了半天感冒的病史。
所以我决定还是放下原来的想法直奔主题。
买车的误区
在说买车的问题以前,先来说说几个误区,这样对我们选择合适的车型有帮助。
当然,一个消费者不可能是他消费的每一种产品的专家,其实也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让消费者放心和消费的明白原来是商家的事,可是我们这里却不是这样。商家恰巧就是利用你对产品的不了解才欺诈消费者,这在我们现实里屡见不鲜。所以,能够就你所知来帮助大家也是一种责任。
省油
这是买车的大多数人最先考虑的一个指标。
那么汽车的耗油量是什么决定的呢?
有一点是常人都能理解的,那就是汽车的动力和耗油量是成正比的,这就好比一个人,有劲的人吃的也一定会多。
所以,单纯的强调省油而忽略其他因素本身就不科学。
我们只能是这样看汽车的省油问题,在同等排量和马力的情况下做比较。
当然,省油除了汽车动力系统的原因以外,还和车子本身的载重量,速度,用途,车况,年限,路况等等都有关系。
我前文说过,汽车商家为了打这张牌来忽悠消费者,他们的所谓耗油量都不是汽车实际耗油量而是实验数据,这其实是明显的商业欺诈。
虽然,不同品质和水平的汽车,耗油量也有不同。其实,耗油量这个指标只是针对民用的普通产品而言,对于特殊用途的汽车,这个是不考虑的。
日本产的汽车在这方面有一些优势,因为日本车除了动力系统的制造精良,工艺水平高和设计的针对性强以外,他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了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比较方法。同一类型和档次的车,他和国外其它同类车型比,他的车自重一般比较轻,这是耗油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这样,他的油耗也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和你用的汽油也有关系。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汽油的质量较比西方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指的是民用汽油和柴油等),虽然它的价格比美国人都贵。这一点也极大的影响了汽车的耗油量,但是很少有人考虑过这一点。
所以,如果单纯考虑省油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省油除了成为商家在营销上炒作的概念以外,意义并不大。
怎么才能省油呢?把车放在车库里。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8 06:19
知易行难 发表于 2013-11-27 21:39
欢迎下鹰兄

谢谢!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3-11-28 06:19
流浪在线 发表于 2013-11-27 21:46
大鹰来了太好了
一直追着大鹰的博客看呢
从黄金到红袖

非常感谢您!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