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窝窝会的庙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崔万福    时间: 2013-2-15 16:09
标题: 窝窝会的庙会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3-2-15 18:14 编辑

窝窝会的庙会
                                                    。崔万福
     来‘窝窝会’赶庙会,没有看到庙,却看到了传统庙会中,这里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承传。‘窝窝会’地处晋北,晋北庙多。因过去十年久旱的客观环境,让生计艰难的晋北人太想过上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好日子,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神仙身上,大张旗鼓地为神仙们盖庙,以便敬香讨好神仙,希望神仙保佑他们生活富裕,全家幸福。其结果,随便走进晋北的一个村子,不论大小,不论贫富,都可以看到一座或多座青砖飞檐的庙宇。庙宇规模或有不同,但里面无一例外供着一个或多个神灵、或贤哲、或佛祖、或道尊。虽然通常供贤哲处为祠,供佛祖处为寺、庵,供道尊处为观、宫,但在百姓那里却无甚区别,传统称为庙。这些庙在‘文革’期间有的存下来,有的就不见踪影了。
     在旧时,‘窝窝会’村有庙,并且境内几乎村村皆有庙。窝窝会属于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管辖,地理比较偏僻,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过去交通不发达,导致与外界接触闭塞。所以这里的人们在生活中所向往、期盼好日子的到来,心灵都寄托于庙会。就连那些三五户人家的山庄窝铺,也会有一座五道庙或奶奶庙之类的小庙。可见当时祭祀神风俗的普遍。既是庙宇,自然要祭祀,祭祀的日子通常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由于祭祀之日香客众多,游人蚁聚,一些商贩便摆摊售货,久而久之,形成庙会集市。
     晋北的庙多,庙会也不少。民间有谚语形容;‘四大会,八小会,七十二个普通会。’其中最有特色的还数‘窝窝会’庙会。在庙会中,往往如同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莜面、山药、羊皮袄。传统的晋北人大多数居住在农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过着自种自食、自给自足的生活,处在一种封闭的经济状态中。庙会便成为这种封闭经济的有效补充,就像莜面、山药、羊皮袄,成了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一样。人们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同时也参加与各种民间文艺表演,顺便敬神烧香,祈祷农业丰收与家庭幸福,然后恢复如初,平静地生活劳作。
有了庙会,辛劳琐碎,粗茶淡饭都变得有了声色,有了滋味。
     这样有滋味的日子自然要被晋北人珍藏起来并传承下去,于是庙会成为晋北人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 ‘窝窝会’人精神上的寄托。正是凭着这种祈祷与寄托,改革开放后,这里的路通了,煤炭资源开发了,经济搞活了。
    ‘窝窝会’的香火等祭祀的味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人们心间逐渐淡去,即使庙会上依然四处飘浮着香火味,却也抵不过浓烈的经济气息了。为人们带来新气息的现代庙会,似乎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现代人的需求,它往往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庙会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比原来扩展了许多,比如由过去传统庙会的祭祀活动改为现代方式,由一个民间组织机构变为有策划、自治、指挥、陈设仗仪、教练文艺表演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活动等新型庙会,将经济贸易洽谈、物品展销、送戏下乡、风景旅游等融合到一起,是传统庙会在新形势下的继续与发展。这样的新型庙会,更多着眼于经济、技术和贸易的洽谈,成交及资金引进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谓是庙会搭好台,经济唱大戏。
     新型庙会的脱颖而出,让百姓在老口味的基础上,又享受到了新内容,那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美妙感觉,二月初一开始至初三结束,庙会的主席台上以‘龙’为主要布置元素,既有舞龙腾飞的欢庆,名特小吃的飘香,戏曲锣鼓的喧闹等传统喜庆,热闹气氛,又有嘉年华大戏、汽车等现代时尚新颖气息,品人情、观民俗,浓浓的味道让人们流恋忘返,其乐融融。
     从唐代开始的旧时庙会,到今天不断添新的新型庙会,‘窝窝会’的庙会已从南宋跨越至今八百多年历史,千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总能想方法让人们品尝到生活的甘甜,且品后依然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在庙会上,最有特色的要数‘九曲黄河灯阵’了。过去去陕北延安一带采风,知道那里有‘九曲黄河灯会’,如今知道它原来是诞生在高原厚土上的富有特色的民俗之花。
     二月二,也是人们传统节日中最快乐的日子,在这天庙会中,人们举办最具特色的灯节,灯节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转‘九曲黄河阵’。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方圆几十里的邻村老乡及亲朋好友都携带儿女,赴会观赏。
九曲,即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有出口,游一次行程约一里。木杆或玉米杆均为2米高,按规定的距离和路线牢牢栽在地上,用绳子连接,上端置直径12厘米至15厘米的圆形木质灯托,再用各色纸裱糊20厘米高的灯罩,内放胡油灯点燃(不过现在有改为蜡烛)。木杆上的灯数,一般为365盏(闰月年另加30盏),一盏灯一天,象征一年365天,灯场中心,栽一高达7米至10米的‘老杆’,上面挂有大红灯笼。灯场外面垒砌多处‘旺火’,夜间点燃,火光冲天,供游人观赏和取暖。待到吉时,‘灯官’入场,炮鸣三声,场内灯光亮起,场外‘旺火’燃起,秧歌队披红挂绿,手持红绸进场内。踢鼓子秧歌队拌演‘封公子’的演员高声唱道;‘一刹锣鼓用木观,四海龙王正面站,我队敬香把神参,保民四季得平安’。秧歌队领舞的男角称‘鼓子’,女角称‘拉花’。男角随着唢呐曲牌进行表演,动作刚劲有力,敏利落。女角的表演轻盈细腻,温谐多情。接着,各种社火队以及村中男女老少,也依次进阵。在花灯中,他们沿着灯杆连成的纵横回旋的道路绕来绕去,活动进入高潮时,老杆上焰火点燃,上下鞭炮齐鸣,会场群情激昂,欢声雷动。
     关于九曲黄河灯的来历,当地人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是最早起源于祭祀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实质上就是阴阳太极图的变形。有的说是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等等。九曲黄河灯会的诸多解释,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众心理的积淀,他们共同赋予这一悠久的民俗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回去的路上,我不禁默想,‘窝窝会’的人在祭祀中,完全在于人们的现实需求多,古代实用理性和现代实用原则注定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实用特点,最终结果自然出人意料,让晋北人的日子过的有了味道的,不是那些被四时供奉得至高无尚的神仙们,而是‘窝窝会’人自己。
    不是吗?庙会祭祀之外的旅游、娱乐、贸易、煤运等,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多的内容,是晋北人向往庙会最根本的原因,它让平常日子里的‘窝窝会’人总有盼头,平淡的日子也因此有了色彩,有了滋味。。。。。。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2-15 18:15
借此了解很多过年习俗。窝窝会’第一次知道{:soso_e163:}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2-15 18:15
老师,过年好{:soso_e181:}
作者: 欣赏超然    时间: 2013-2-15 19:46
窝窝会-----------地名?
作者: 欣赏超然    时间: 2013-2-15 19:48
有了庙会,辛劳琐碎,粗茶淡饭都变得有了声色,有了滋味。------呵呵

作者: 欣赏超然    时间: 2013-2-15 19:50
一条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链!!
作者: 梦影含心    时间: 2013-2-15 22:32
没去过庙会,读着还真想去凑热闹,,,,,,,,,,

作者: 崔万福    时间: 2013-3-9 13:06
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3-2-15 22:32
没去过庙会,读着还真想去凑热闹,,,,,,,,,,

谢谢
作者: 昊哥    时间: 2013-3-9 21:13
民俗民风,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庙会。
作者: 崔万福    时间: 2013-3-21 12:15
昊哥 发表于 2013-3-9 21:13
民俗民风,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庙会。

谢谢,祝福
作者: 青奴    时间: 2013-3-21 20:01
我也喜欢逛庙会。问好祝福!
作者: 崔万福    时间: 2013-4-2 12:31
青奴 发表于 2013-3-21 20:01
我也喜欢逛庙会。问好祝福!

谢谢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