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推荐你读的书—4】从《月亮和六便士》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3-1-14 22:35
标题: 【推荐你读的书—4】从《月亮和六便士》说起
本帖最后由 徽地文狐 于 2013-1-15 15:14 编辑

  从《月亮和六便士》说起

  暮雪推出这个推荐读书的环节,我觉得有必要支持一下。当然,这与令箭的想法可能不一样,隐约中记得他曾经说,当你沦落到写评论的时候,笔力就开始下降,因为你已经写不出什么来。
  令箭说得也不错。其实,一个人写书评,对写作确实没什么益处。因为,作为一个写手,即使你知道了别人的优缺点,你也不一定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到扬长避短。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阅读及心得,对自己的写作还是有所裨益。
  从2007年之后,我几乎没能写出什么上得台面的文字,也就是从半拉子《鱼玄机传》之后,我几乎对不起自己的文字。现在看来,我更对不起阅读。虽然我会在今后的续中完成对一些看过的小说写出自己的评论,但我还是决定重新翻阅一遍它们。
  不瞒大家说,我对于论坛上目前推荐的一些文字嗤之以鼻,不认为那些可以称之为作品。我给自己2013年初下的目标就是:阅读。
  我想,如果我在我的阅读范围内开一个书单,大约是《偷书贼》、《洛丽塔》、《不存在的女儿》、《我的孤儿宝贝》、《黄金时代》、《追风筝的人》、《我的名字叫红》、《灿烂千阳》《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大象的眼泪》、《天黑以后》、《海边的卡夫卡》、《文化苦旅》、《丰乳肥臀》、《娜娜》、《檀香刑》、《边城》、《活着》等,至于《苔丝之死》、《包法利夫人》等可能不在之列,《基督山伯爵》、《百年孤独》、《红楼梦》等,我想到的是放弃。
  处在文字的荒年,我只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还在喜欢着文字。
  
  我在书架前犹豫,最后抽出一本自认为最难读的书——《月亮和六便士》,通过前20页艰难的阅读,忽然察觉出一种颠覆。
  曾经有有位朋友老师非常迷惑这本小说的真实意义,在我看来是个人思维的窠臼。但这位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她曾经尖锐地指出我的小妖系列完全忽视了女人的心灵,其实是一定意义上用文字戏耍了女人。直到看了《月亮和六便士》,我终于发现了这位老师的正确——我的文字一直没能真正的深入女人,只把女人当成了一种道具。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她为何迷惑于这本小说所表现的意义,其实也是没能深入阅读男人欲望深处的灵魂。
  
  说说《月亮和六便士》,开始写这个评论的时候,我刚读到三分之二。在阅读中行走,我没有感觉它是一个故事,只是感觉这篇小说两条明线的撕杀——生活与艺术。
  故事极其简单,主人公原型是大名鼎鼎的高更,一个蜚声画坛的艺术家。一个职业经纪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忽然摈弃一切,离家出走,要做一个画家。看上去非常可笑。但是,我一直笑不出来。毛姆确实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作家,他首先从经纪人的妻子入手,花了很多笔墨,赞叹这个女人。最后笔锋一转,把故事急转而下,说到经纪人可笑的出走,是因为另一个女人。故事并不是就此完结,在故事就要陷入僵局的时候,毛姆忽然把故事陷入另一个僵局,那个“另一个女人”并不存在。然后作家从容地继续加入另外一个蹩脚的画家,一个过于热心的人,一个几乎完美的画评家,他把经纪人称作“天才画家”。
  另外一个故事就这样开始:这个热心人在天才画家贫困交加时救了他,让窘迫的天才画家住在他的家里,并细心照顾她。但天才画家并不买帐,在他病好之后,带走了热心人的妻子。由于画家的桀骜不逊,最终这个女人自杀身亡。当然,这不是最后,到现在为止,我花了两天时间刚刚看到这儿,还不知毛姆将把我们带向何处,我只知道自己急着关注事态的进展。
  一本尘封了几年的书,让我忽然迫切的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惊奇。但我对于故事的情节的关注,并不比我对文字本身的震撼更为强烈。这篇小说让我颠覆的是他对于人性的描述,一切是那么无理,却又隐约地合理。天才画家对于自己抛妻别子的不道德的做法,没有任何辩解,反而觉得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天才画家对于掳走曾经给予自己最大帮助人的妻子,没有任何辩解,反而找到借口,说热心人与妻子其实并不幸福。一切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当你看到这里,从对天才画家的憎恨,直至到对于传统观念理解的动摇,一切又那么顺汤顺水。
  名家的小说就是这么让你无奈,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总觉得:毛姆一直藐视读者。我对于这篇小说的热爱,估计是一种偏见。我有时候觉得,天才画家所表现出的情绪,我极能理解,并且心底里偷偷赞同。那一种不管不顾,那一种自私,都让我感觉到和自己的灵魂是那么地契合。正如我和暮雪简短聊天中她曾直言不讳地提到我其实很自恋,当然后面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比如什么牛B的人都很自恋。我记不住,因为我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自恋,但一旦有位作家忽然把你心底里最深切地伤疤揭露出来,你只能表示惊奇。

  我想,这只是一个开始,我在没有完成阅读,便迫不及待地想把阅读的快感与大家分享,其实有两个原因:1、我对于小说阅读是深度的,是没有一丝浮躁的。我并不期望自己的灵魂能被文字洗礼,那只是妄想,我只希望自己能不断地和小说中的人物共鸣,并发现如何让文字与人共鸣。2、我对于目前的所谓推荐嗤之以鼻,并有些愤恨,那种装疯卖傻的作风,那种无路可走的作态,那种浅薄到无所畏惧的姿势,让人无法想象与文字有什么关系。
  最后,我只期望自己能稍微持久一些,不断地与大家分享一点真正的好作品。
  
  


作者: 苏力    时间: 2013-1-14 22:55
沙一个发——————
路过表示没读过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3-1-14 22:58
苏力 发表于 2013-1-14 22:55
沙一个发——————
路过表示没读过

去洗澡,哈哈
作者: 素颜    时间: 2013-1-15 00:04
最后,我只期望自己能稍微持久一些,不断地与大家分享一点真正的好作品。
=========================
最后,我也期望你能特别的持久一些,让大家也跟着学习学习。。。
作者: 素颜    时间: 2013-1-15 00:04
最后,我只期望自己能稍微持久一些,不断地与大家分享一点真正的好作品。
=========================
最后,我也期望你能特别的持久一些,让大家也跟着学习学习。。。
作者: 般若山人    时间: 2013-1-15 06:02
素颜 发表于 2013-1-15 00:04
最后,我只期望自己能稍微持久一些,不断地与大家分享一点真正的好作品。
=========================
最后 ...

这是个神级的回复{:soso_e113:}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5 06:09
嘿嘿,哈哈{:soso_e113:}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5 06:13
看到一篇东西,我很喜欢的一位评论老师李建军,把莫言的作品从内容到语言批的狗屎一堆,心中默然。文狐,你怎么看?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5 06:26
有评论家把现在作品的写作归结是纯粹的欲望化写作,寻找卖点的写作,作家们也许在欲望的洪流中走的太远了,一个只会写作人性负面的作家永远成不了大家,譬如张爱玲,她洞察人性的恶,她对于恶有奇特的敏感,她的世界是病态的变态的,善就是她写作的盲点,冷眼观世,说到底是作家身上丧失了悲悯的人文情怀,是这样吗?人性的探索和建树是两方面来做的,除了恶,善更应该是作家写作的主题,文学不能丧失照亮人心光辉和温暖的力量!文学应该为人性导航,向真善美永远的航行!从这点说,个人更喜欢文狐的散文。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5 07:02
毛姆一直藐视读者。奥康纳据说在面对自己所写的角色也是不带感情,都是刻薄恶毒的。
作者: 金花婆婆    时间: 2013-1-15 10:36
我写过一篇书评。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和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满地都是六便士,而高更抬头只看见月亮。--我喜欢高更,主要是喜欢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境界
作者: 月光屏    时间: 2013-1-15 12:54
没有读过,不过看了故事的大体梗概,应当是描述了想象的美和现实的残酷的一面.现实中不是滴水之恩就得涌泉相报,而是喜欢就是喜欢,就要做了,如此简单的自私是要受到一些人的谴责的,可是对于天才画家,他把他的人性的特点展露无疑.等有机会也拜读一下.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放弃《基督山伯爵》、《百年孤独》、《红楼梦》呢?
作者: 金花婆婆    时间: 2013-1-15 13:19
本帖最后由 金花婆婆 于 2013-1-15 13:24 编辑

我看过别人的评述,人大概有三种精神高度,一种是通过爱情或者说情爱达到,第二种是艺术理想,第三种是宗教,一种比一种更高,而高更用一生去追求的是艺术理想,飞蛾扑火般,现实和情爱对他已经不是诱惑,都是他要放弃的东西,

他自私,没有责任心,没有功利心,他逃避社会一切羁绊,他眼里不再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只有梦想,像落水的人必须挣扎一样,他像魔鬼附身,沉浸在自己的梦想的激情里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5 14:28
谢谢文狐的推荐,俺读的没几本{:soso_e127:}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3-1-15 15:22
暮雪 发表于 2013-1-15 06:13
看到一篇东西,我很喜欢的一位评论老师李建军,把莫言的作品从内容到语言批的狗屎一堆,心中默然。文狐,你 ...

如果依我看,你这个评论老师李建军,要么是高更,要么是他脚下的六便士。我以为是六便士可能性比是高更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作者: 素颜    时间: 2013-1-15 19:09
暮雪 发表于 2013-1-15 06:26
有评论家把现在作品的写作归结是纯粹的欲望化写作,寻找卖点的写作,作家们也许在欲望的洪流中走的太远了, ...

同意你的观点,但很多时候写人性的负面,或者写悲剧更能打动人。天下太平的文字很难动人心。所以很多作品都是作家臆想出来的,雕刻的曲折情节。。实际上,回归现实与本真才是最主要的。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5 19:25
素颜 发表于 2013-1-15 19:09
同意你的观点,但很多时候写人性的负面,或者写悲剧更能打动人。天下太平的文字很难动人心。所以很多作品 ...

作家写作应该心怀悲悯,抒写清新明朗的自然,和谐健康的人性之美,表达爱的真诚和美好,文学不是一味表达恶让人厌恶悲观厌世,我们为什么要热爱文学?迷恋他?是为了获得温暖光明,获得向上的正能量,让文学抚慰心灵,创造精神的家园,文学不是营造黑暗,文学不是制造洪水,而是寻求方舟,文学让我们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唾弃它!如果时代在糜烂,文学就是在打捞沉沦的人性而不是传播更多的病菌!作家可以写恶,但善恶的对立统一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人性,而不是对恶的颂扬,甚至以游戏的态度来写恶,作品最终应该有对恶的否定。作家当有自己的立场。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3-1-15 21:47
本帖最后由 徽地文狐 于 2013-1-16 08:44 编辑
暮雪 发表于 2013-1-15 19:25
作家写作应该心怀悲悯,抒写清新明朗的自然,和谐健康的人性之美,表达爱的真诚和美好,文学不是一味表达 ...


  终于看完了全书,又看了一位老师对此书的评论《一个半人半兽的人》,还看见暮雪说到的文学必须向善。之后,我迷茫了一阵子。当然,仅仅是一阵子,或者说是一会子。因为一个写字的人一定会有,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首先简单地说说暮雪提到“张爱玲不能成为大家”与“文学的向善”,我认为张爱玲是大家,但不认为她能在中国文学上排名前三。而她不能排名前三的原因是她写作视线的狭隘,而并不能归于她作品的阴郁。
  
  这其中各人都有各人的观点,莫衷一是。比如说关于国内作家的排名,有人说第一是陈忠实,因为他写了《白鹿原》;有人说是鲁迅,因为他是一个战士;外国某人说是莫言,因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我却更喜欢余华,因为《活着》;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当然,我可以说更可笑的事情是,张爱玲的粉丝会认为她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所以说:自古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关于大家更是无标准可循。我只能说,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们都是大家或者大师。所以,暮雪提到的那个什么李老师诋毁莫言,就更是一件可笑的事,把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得一无是处,其本身就是一件可笑至极的事情。除非他是谢有顺,在文学评论家中,我只喜欢他。
  
  关于文学的向善,更让人无法说清楚。我的观点却是:任何一种美,都源于平衡,文学也不例外。我很鄙视那种一心为恶或者虚假向善的文字。我觉得文字应该剖析生活,更应该剖析人性。而人性是个异常复杂的东西,一个好作家应当像一个医生,手持手术刀一点点把世界解构,将美与丑都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去辩识,去区分。因为美与丑都几乎没法定论,随着时间的改变,一切都在变化。比如说:70年代在街头当众接吻,肯定是一种丑,过了三十多年,我看见小青年当街示爱,除了佩服他们的勇气,也觉得世界美好,因为有爱和敢爱。
  
  关于道德,更是如此,我曾经在一篇文字中说道:“道德,本来就他妈是一个操蛋的东西。古代人信崇“三从四德”,至今我还能背得出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谨慎言语亦为德、庄而不淫也是德、勤俭持家更是德。你看说得多好啊,比如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简直就是经典名句。可是,现在人们说这不是道德了。人嘴两块皮,说不是了就不是了,还有什么道德?你说,是吧?道德标准都可以任意变化,那它不是操蛋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此虽玩笑,但你无法反驳。
  
  当然,如果说我倾向与哪一边,我只能如是说:我最讨厌那种被粉饰的太平,那种寻找虚假光明的文字。
  
  好了,经过征询,我先把一位老师的那篇《一个半人半兽的人》贴过来,然后,我就去写写关于我对于《月亮和六便士》的看法,写完就去看别的书了。
  
PS:想了想,添上一个观点,一个作家的观点:“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觉得这简直概括了以上我罗七八嗦的所有语言,可见语言功能的强大,更可见一个作家驾御文字的能力。
私下以为,最可见:我的文字还需要怎样的锤炼。
  

作者: 溪水兰    时间: 2013-1-15 2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溪水兰    时间: 2013-1-15 2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远志    时间: 2013-1-15 23:51
我不喜欢<活着>,余华低估了死的意义,有些死亡是为了尊严,有些死亡是为了唤醒,所以从这点上余华的活着是失败的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3-1-16 08:44
远志 发表于 2013-1-15 23:51
我不喜欢<活着>,余华低估了死的意义,有些死亡是为了尊严,有些死亡是为了唤醒,所以从这点上余华的活着 ...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这个一并与你分享。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3-1-16 08:47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是个伟大的作者,这毋庸置疑。《月亮和六便士》也不是高更的传记,它只是作家毛姆的一件作品。首先,我不太愿意谈一篇小说的所谓意义。其实,一篇能称为小说的作品,写出来,搁在哪里,便有了自身的意义。
  在普众的眼里,小说人物思特里克兰德当然是一个恶劣的人。他抛妻别子、亵渎爱情、漠视友谊、游戏金钱,简直十恶不赦。在道德的眼中,他所谓梦想,只是作恶的一种籍口。
  但我看过关于国外一些艺术家的介绍,知晓那一种人的追求。于是我曾经这样写道:“这一群向往艺术的人们,原本住在幽雅寂静的格林威治村,他们所有的工作就是谈论艺术、制造艺术,画一些不赚钱的画,喝价格低廉的咖啡。可是,有钱人毕竟是种凶猛的动物,他们看中了这块地方,便占领。村子里一时塞满了傻呼呼的游客。这群人便撤退,去向贫穷的苏荷社区,后来苏荷社区也开始了金钱的繁荣,他们再次逃离,到了更穷的东村,继续追求穷得叮当响的艺术生涯。”以及“这`一群流浪的艺术家'切实地让我震撼,且有一种微妙地感觉在我的心底游荡,或许是那种让人向往的日子。”。
  所以,从心底里,我喜欢思特里克兰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追求而放肆的勇气。在生活与梦想面前,人们往往考虑的是:月亮和六便士哪一个更实在。所以从根本上排斥不顾一切追求梦想的人和事件。毛姆不着任何观点的写作方式,更让我着迷。可以说我在阅读之中,不断拿自己与思特里克兰德相比较(当然我说的是梦想,而不是关于天才),欣赏他过人的勇气与漠然应对世俗的能力,欣赏他执着地追求,欣赏他如何做到了忘乎所以,并且反省自己——在生活的酱缸里,究竟干了些什么。
  熟悉这部小说的,还应该记得两个人,一个是施特略夫,另一个是爱塔。
  施特略夫,一个充满爱心,或者说是泛滥爱心之人,对自己的妻子,对思特里克兰德,都倾注了伟大的、无私的、持续的爱,并不求回报。按理说,这是一个让人掉泪的角色,是一个应该被祭起的道德典范。但在毛姆手术刀式冷静的解剖之后,我觉得施特略夫的存在只是一个笑话,是一个让人悲悯的小人物,是一个毫无尊严和自我的混帐角色,没有一丝的人格魅力,恰好和思特里克兰德相反。
  关于爱塔,作者着墨不多,却让她完成了思特里克兰德最后的辉煌,她仿佛一片被荫庇的草坪,让思特里克兰德感到了塌实和宁静。我只是疑问,她与思特里克兰德之间,是否有爱情。当然,他和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还有施特略夫夫人、爱塔之间,究竟那一种是爱情?也许一个都不是爱情。但作者没有给予任何答案,一切都是读者自己的事。
  我很难喜欢:一个小说家的写作,带有很大的倾向性,自作主张地告诉作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甚至做作地用所谓美压倒丑恶。
  我以为小说家只能这样:冷静地叙述一个事件,不作解释、不用说教,不谈伦理,一切交给读者去。如果读者读出美,那才是真的美。
  最后简单地说一下作者的手法上的几个优点:
  1)        小说时间跨度长,但井然有序,一丝不乱;
  2)        小说人物繁多,却不当舍弃任何一个。你可以不记得其中任何一个,但又不妨碍你对主人翁印象深刻。
  3)        小说跨几个国度,却让人身临其境,没有一丝陌生感。
  4)        小说深入人的内心,探求却不作辩驳,让人觉得离奇却合理。
  5)        小说的对话,让人感到惊奇,一段对话就是对一个角色的深入剖析,心理极其准确。细节更是精准,过目难忘。
  6)        闲话的艺术也让人赞叹,闲话绝不是闲谈,更不是废话,比王小波、沈从文更简洁,更震撼。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现在很多小说,都只是一个故事,要么骨架也很脆弱且傻B,细节无从附体,要么骨架畸形、扯淡,毫无肉身,脱离了小说所应当有的丰满、丰韵、风致。而这篇小说的故事构架简单,但有着独特的韵味。
  对了,我肯定丢了一个人,关于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她就是你身边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她是附庸风雅又圆滑世故的那个,是看上去能为爱情牺牲却完全用不着爱情的那个,是虚荣的、自抬身价的那个,是惹人怜悯却又实质精明的那个。是的,就是这样,你们懂的。我很惊奇,毛姆怎么能写出这么一个人来。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6 09:01
 我以为小说家只能这样:冷静地叙述一个事件,不作解释、不用说教,不谈伦理,一切交给读者去。如果读者读出美,那才是真的美。
不管什么作家的作品,让读者感悟诸多,读出美来,念念不忘,就是了不得的作家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3-1-16 11:44
月光屏 发表于 2013-1-15 12:54
没有读过,不过看了故事的大体梗概,应当是描述了想象的美和现实的残酷的一面.现实中不是滴水之恩就得涌泉 ...

自以为有两个方面,1、他们是名著,很有名那种,就有些脱离感;2、他们叙述的方式,并不太适合我阅读。
作者: 青黛    时间: 2013-1-16 14:32
看文狐说写法,很受启发,想说的是,换一个角度看爱塔和施特略夫,会有另外不同的理解,同意你其他所有的看法,特别是最后对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解读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13-1-16 14:35
文狐读好书呀。
作者: 高希霸    时间: 2013-1-23 12:50
当年看活着的时候泪流满面,如今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我飞快地挪开自己的目光,在自己的脑海里我甚至都不愿拿去想一下它的某些情节。
原因,不解释。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