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阿戈拉在何方?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0-1-11 14:13
标题:
阿戈拉在何方?
阿戈拉在何方?
任何时候人类的前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数日前和一个朋友讨论起现行的司法制度的“死刑”这个刑律,在我看来,废除“死刑”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而且是迟早的事情。事实上我并不反对死刑,在这个多变的社会形态体系中,法律是需要一些矫枉过正的。总有一些穷凶极恶的反人类、反社会的人做出一些有悖于人伦道德的事情,用我们最常见的话说叫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有时候我们惊讶于国外的某种法律在我们看来荒唐无比,诸如可以判一个人的刑期为数百年,但是就是不判他死刑,看起来毫无道理,但是,从人性和尊重生命的角度上说人家也自然有自己的理由。
法律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好比一个孙志刚之死,改变了一种制度。收容制度的废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来的是社会的人文进步,是对生命权的尊重,是对人格的对等。这个社会总是要在一些付出和代价之后才会有些许的进步。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上看也应当如此。但是,我绝对不能理解那个叫钟南山的院士“恢复收容制度”的提法。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倒退,一种观念意义上的倒退,一种可耻的复古。不能因为你钟南山的东西被抢而就对恶劣的社会治安提出这种办法。其实问题的核心点在于最应当受到弹劾和诘问的是案发地糟糕的社会治安的成因,是那些职能部门的失察、失职。而让他们的工作体系完善起来,让这些“公仆们”实实在在的做事情,才是需要去做的。
阿戈拉在希腊语中是“集市、聚集之地”的意思。但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阿戈拉并非“集市”这么简单,这里是人们购买商品、议论时事、发表演讲、传播学说、朝拜神灵的地方,也是民主萌发之地。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在这个地方传播他的学说。苏格拉底当年每天都会在这个地方逗留很晚,一个是他对于自己思想和学说的痴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有一个性格极其暴虐的老婆,为了躲避她的“河东狮吼”,苏格拉底宁可在这样一个集市一样的地方打发时光,而也不愿意去面对他凶悍的内人。数千年前,这个身材矮胖、长着狮子鼻、秃顶的男人,每天都站在“宙斯的门廊前”风雨无阻,他和他的学生们(柏拉图等)探讨着社会、哲学、人生。当然,他不会满足于这些事情,他还会拦下那些过路的人,不停的向他们发问,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在苏格拉底看来:除非一个人自认为无知,否则就学不到任何知识。这个助生婆的儿子,沿袭了他母亲唯一的东西,那就是成为当时社会和人们的精神“助产师”。苏格拉底很得意于自己的“精神助产”,高大的“宙斯门廊”成为他精神上的“产房”。苏格拉底最终引起了当局的愤怒,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体验、有伤社会风化”,他为自己辩护的地方也在阿戈拉,具体位置在忒修斯庙和波伊基勒斯多阿之间偏北的“皇家门廊”。苏格拉底的自我辩护被弟子柏拉图记录了下来,就是著名的《申辩篇》。苏格拉底最后受审的法庭在阿戈拉最南边,也就是在这里,陪审团判他饮下毒酒。陪审团给他定制了两条罪名:第一,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蛊惑青年。而恰恰是这个罪名让苏格拉底站在了先哲的高度骄傲的睥睨人间。
喝下毒酒的苏格拉底死去了,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没有死亡。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这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和真知灼见的时候,都会感到自己心灵的颤抖。他的道德观、知识观即使在今天也照样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苏格拉底不仅宣传有德行的生活,而且身体力行。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先后三次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尽到了雅典公民保卫祖国的职责。他在作战中,表现勇敢、沉着,几次冒死拯救同伴的生命,把受伤的同伴背下战场。在敌人面前他无所畏惧,即使在雅典军队失败的时候,他仍然镇静自若,在战场上走起路来好象在雅典的大街上一样,“昂首阔步,斜目四射”,遇见敌人,他还是那样若无其事地斜视着敌人,使敌人老远见到他,就知道他不是好惹的,若是挨到他,他定会坚决抵抗。苏格拉底平时对同胞、对学生,态度诚恳、温和,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他是一个卓越的教师。他的谈话生动活泼,无拘无束,表现出高度的修养,他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他的学生、雅典将军亚尔西巴德曾说;每逢听苏格拉底说话,心就狂跳起来……眼泪就会夺眶而出,大群的听众也表现过同样的情绪。
战士的苏格拉底,平民的苏格拉底,睿智的苏格拉底,他为古希腊的文化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朽的,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不朽的。我们见过太多的思想家,他们总是要站在道德和说教的高度把他们的“思想”强加给我们,而如今阿戈拉的遗址或在,阿戈拉的精神在哪里呢?
作者:
我想好了悲剧
时间:
2010-1-11 16:21
占个沙发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