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炫杜甫风》看中国语文教育
开元的盛世是我的爱,
幽幽的蓬门今始为君开。
什么样的美酒更呀更开怀,
什么样的茅屋最耐大风拆。
萧萧的落木从天上来,
锦官城姹紫嫣红一夜花成海。
火辣辣的泰山是我们的期待,
一路若喜若狂妻子愁何在,
我们要愁就要愁的更悠哉。
你是我身边最美的李白,
天子呼唤也不上船来。
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杜甫风,
让诗记录大唐的兴衰。
我是你课本最美的男孩,
我千变万化就是让你猜,
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杜甫风,
是语文课本最美的姿态。
——《最炫杜甫风》
2012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组杜甫的照片红遍大江南北,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紧接着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也被网友篡改为《最炫杜甫风》。一时间杜甫再度“声名鹊起”,只不过这回不是因为杜甫那忧国忧民沉郁雄浑的诗歌,而是因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张普普通通的插图。真不知如果杜甫老先生看到这些“作品”会作何感受,诞辰1300周年的生日礼物是否会给他老人家一个惊喜?
此事一出,便掀起轩然大波,杜甫草堂在微博中回应道: “现阶段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们打开网页,看到的是:‘孩子们的顽劣天性、无邪童真,枯燥课业带来的繁重压力,祖国未来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调皮的孩子,无奈的杜甫,‘南村群童’再次调侃诗圣,公若在世,何处?拄杖一叹,宛然一笑而已。”相比于杜甫草堂的淡定与理解,其他各方就显得比较激动,更有甚者扼腕叹息大有批判之势。对于杜甫先生肖像权问题在此不作过多的评论,作为一个学生,且通过“杜甫很忙”所折射出的中学语文教育问题谈一些个人之见。
众所周知,中国现阶段教育僵化,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为了分数,为了前途,多少人埋头苦读,挑灯夜战。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很难成为得分的利器,所以在老师和学生的眼中语文便成为“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数学英语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理所当然的成为老师学生狂热的追逐对象,语文与之相比就显得甚为寥落了。作为一个受害者和经历者,每思及此便觉得哭笑不得。笑的是在我们自己国家的教育体系,笑它不知轻重本末倒置,连自己本国的的语言和文化都不看重,还谈什么弘扬中华文化。连自己本国国民都不把语文当回事,就算再建再多的孔子学院由于何用,难道要让外国人来教我们语文?哭的是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坑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在人们眼里竟沦落到如此地步。三年高中,五本必修课本,试问又有多少学校把它们当回事,连国家教育体系都不把语文教育放在眼中,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责备涂鸦的学生呢?语文地位如此低下,那语文教育的质量自然不会高到哪去,枯燥乏味应付式的授课方式又能吸引多少学生的兴趣呢?所以,一些有着绘画天赋的学生便只能对着课本上的插图挥毫泼墨,一传十十传百,再凭借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杜甫很忙”系列自然蔚然成风,杜甫老先生也就无奈的“被”模特了。
谈完了高中教育,再来看看大学教育。大学生虽然没了高考的限制,但是大学生却直接面对着社会现实。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时代大潮中语文自然也就只能靠边站,语文也只能限制在小小的文学院,而文学院不出意外的话也应该是大学最小的学院。就此看来,想要让大学教育来挽救语文的尴尬处境,也只能期待后来人了。另外,大学生想要拿到学位证,英语四级是最低标准,而语文,谁知道呢?本人愚笨,至今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只对外国语言教育趋之若鹜,而对母语教育却嗤之以鼻。也许,当初的教育政策制定者眼中也只有那几只野鸭子吧。陈陈相因,以至于让如今的大学生也像野鸭子一般,只知人与亦云,呱呱乱叫。连己母语都学不好,还指望我们去拿什么诺贝尔文学奖,南柯一梦罢了。
杜甫老先生在世时,就以忧国忧民著称,我想他老人家就算知道此事也不会过多的责备后生学子的不敬,只是不知道他又要为中国教育哀叹多少时日。杜甫很忙?其实不然,忙的不是一个已经作古几千年的圣贤,而是一群又一群的功利的当代人。一系列的“杜甫很忙”,一首《最炫杜甫风》,折射出的是中国教育系统的弊病和当代人急功近利的心理。
母语,汉字,中文,真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有了今天的骄傲;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能穿越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正是有了它们,我们才有了今天这个中国。古人那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是他们的努力了几千年的结晶,当他们刻下那一笔又一笔的时候,他们也许没有想过这些划痕能给后世带来什么,但是五千年过后,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
语文教育,也许是对于个人来说无足轻重,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背后还有一个民族,一部厚厚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