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哑妹(11月14日——20置顶探讨文字)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2 11:05
标题: 哑妹(11月14日——20置顶探讨文字)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1-11-13 07:17 编辑

 

  哑味紧抱着她不满周岁的孩子,匆匆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六婶平时遇见熟人总是谦卑拘谨地打个招呼就踩着碎步走开,可每回在湾子里看见哑妹,便总要拉着她多说几句话,比如婆婆对她好不好,比如孩子是不是有足够的奶水……哑妹咿咿吖吖,然后看着怀里的孩子笑。六婶看着哑妹笑了,就好比自已闺女过起了平常日子般,也跟着会心地笑起来。
  
  今日,进了村,大家似乎都用一种微妙的眼光看着哑妹,六婶也一改往日模样,只是爱怜地拍拍哑妹的后背,无声地叹息,接着又忍不住念叨:快走吧,看看你到家能不能改变他们的主意……
  
  哑妹不由得又加紧步伐。也顾不上怀里的孩子了。小家伙因为被抱得太紧开始哭闹起来。
  
  家庭会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是堂弟冒着被嫂子责骂的风险通知了哑妹。家丑不可外扬啊,可纸终于包不住火。哑妹的父亲,六十好几的顺伯,坐在四方桌子的正上方,哥嫂四人,分别坐于左右,叔叔坐在最下方。哑妹赶到时,母亲坐在屋角,一直抹眼泪。见着哑妹,赶快起身,抱着孩子就进去,说是给哑妹端杯茶来。哑妹摇头示意,拖着母亲,重让她坐下。孩子见着外婆,倒是欢腾起来,不哭不闹了,只两手伸进外婆的衣袋,只是要吃的。
  
  哑妹不是天生的聋哑女孩,她能听,能吖吖发声,听说是三岁的时候,发烧,又被乡村赤脚医生用错了药而导致“半声哑”。哑妹看着父亲,父亲低头不语,也不看她。她便知道,外边的传言,都是真的,哥哥嫂嫂真是铁了心,要把父亲赶离这个家,再不要回来。他们说父亲给他们脸上给这个家抹黑了。
  
  哑妹看着哥哥嫂嫂愤怒的脸色,意识到这回比前几次家庭会议的情况要严重很多。
  
  顺伯这几年一直做小包工头,就是承揽保温安装之类的业务,从家里带一批人,先是湘潭、长沙,后来去深圳、上海、河南等地,都是临时性的,首先自我供给,做完再结算工钱。这小包工头工作他已经做了好几年,也算是轻车熟路。虽然赚的钱不多,但基本上能让自已两老衣食无忧。可这两年,顺伯拿回家的钱越来越少。他总说:自己六十好几,应该是要让儿子养的时候了,哪还能赚到什么钱。可他依旧天天在外面跑,依旧在拉业务。于是就有人传言,顺伯老牛吃上了嫩草,这两年的钱,都给了队上的伍洋。
  
  伍洋,三十出头,长得并不出色,她是衡阳人,而老公在村上原是个无父无母无兄弟仔妹的双无人员。他们在广州打工相识,就这样嫁过来了,当时也没什么排场。婚后老公还在灯泡厂做事,不料一次工伤,没得到及时全面治疗,最终客死他乡。家里没个特别强悍的人。厂里最终给了两万块抚恤金,就算是了结。从此,伍洋就带着两个孩子守着与老公一起新建不到三年的房子,十岁的大女儿只有双休日在家里,五岁的小女儿,身体不好,一年到头总是看到有医生在她家给孩子输液。因为语言沟通有障碍,加上本性内敛,伍洋跟队上其他邻居都有隔阂,老公走后,孤儿寡母,她更变得沉默不语精神萎靡了。顺伯每次出去,总从她门前过,开始伍洋跟大家一样,规规矩矩叫着顺伯,顺伯走南闯北,衡阳话更是听得顺溜,有时候还能半生不熟地说上一两句。一来二去,伍洋遇上事情便总请顺伯拿主意。农村三姑六婆历来有足够的兴趣风传这样的消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人甚至还说看到顺伯带着伍洋一起去镇上买东西。
  
  于是,围绕着伍洋的问题,顺伯成为家庭批斗对象,已经会议几次。他总是不承认也不否认。儿子媳妇觉得丢脸,顺婶只知道伤心,每每以泪洗面。
  
  这回,也就是早两月,顺伯带着自己两个儿子和队上十几个人,去河南做了个工程。工程做完之后,老板说要等一个月才能结账。顺伯就安排儿子和其他人都先回家,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等。一个星期前,顺伯从河南打电话回来告诉大家,工钱都转入各自的账号。自己三父子大概结了一万五左右。这钱等他回来再取现金分给两个儿子。可谁也没料到,顺伯回到家里,脸色惨白,双手发抖,两个儿子问他要工钱,他牙齿打颤,结巴着说:都没了!把整个裤袋掏空,只剩不到一百块在手上!
  
  这下,家里炸开了锅。毕竟,这是他们父子三人一起做了两个多月留下的血汗钱,怎么能说没就没呢?村里议论纷纷,都说顺伯这回真是过份了。这是真正的为老不尊啊!
  
  哑妹只听到大哥声色俱厉地对顺伯吼道:你既然这样护着别人,那还呆在这个家做什么?从现在开始,你出去,出去!再不要回来了!
  
  平日老实的二哥也脸色铁青,接着发狠话:爸,您怎么就这样糊涂啊?人家只是贪我们的钱,您就这样信了?既然这样信她,那您跟她去过日子吧。
  
  哑妹张大嘴巴听着两个哥哥的话,她不相信自己年过花甲的老父亲,竟会如此糊涂晚节不保。
  
  哑妹满脑子都是对父亲爱怜她保护她的回忆。
  
  那时候有人说媒,顺伯死活不同意,生怕自己这个并不健全的女儿在别人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呵护。来了三四个媒婆,都被顺伯骂了回去。后来,两个哥哥都到了要结婚的年龄,相了几门亲,对方父母都嫌这家里还有个未出嫁的哑妹,亲事没着边就给黄了。父母亲这才开始考虑,自己年老,两个兄长如果因为哑妹而娶不到亲,到时候将一腔怨气撒到哑妹身上,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以后保护哑妹?村上的六婶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看着哑妹长大,她打心眼里疼爱这孩子。于是她想到邻村自己娘家邻居刘远。说起来也是个不健全的孩子,听说是一场脑膜炎留下了日后痴痴傻傻的后遗症。快三十岁的人,三岁孩子的智力。整天只会傻傻地笑。力气倒是足,田里地里的事,什么都干。刘远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本来也没指望这傻儿子来传宗接代。可听六婶说起哑妹,只是不会说话,人不蠢,便也动了心思,就说带来看看。那时候村里人都说,这哑妹与刘远在一起,日子可怎么过啊?却万没想到,傻傻的刘远一见哑妹,便不停地围着她转。唉,这也是门当户对啊!
  
  结婚那天,正是深秋时节,阴凉的天空刮起阵阵刺骨的寒风。顺伯比顺婶还哭得伤心。送亲的人都走了好远,他还在村口迎风而立,不时用衣袖揩着老泪。直至后来,从未听说哑妹在婆家受过什么委屈,接着哑妹竟给刘远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这才让顺伯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个这样爱护自己哑女的父亲,怎么能做这种让大家不耻的事怎么忍心给儿女脸上抹黑呢?
  
  可是,顺伯沉默着,顺婶一直哭,叔叔也只能叹气。哥哥嫂嫂如此文以义愤填膺。哑妹说不出话,只能焦急地比比划划,她走到顺伯旁边,摇着顺伯的肩,又对两个哥哥使劲摇头,意思让他们一定听父亲解释。可顺伯似乎有些迟钝了,根本无法体会哑妹的心思,只是一直微颤着身体。哑妹蹲下来,想像小时候向父亲撒娇一样,再用头枕着父亲的腿,这才发现顺伯竟然连腿也在不停地抖动。哑妹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哥哥嫂嫂被她突来的一声大哭给搅乱了。哑妹站起来,抱着顺伯的头,又比比划划向屋里所有人指着墙壁,又指着正在坪里来来往往的一群鸭子。
  
  大家看着这群鸭子,便都想起了奶奶讲的故事。
  
  奶奶曾经对他们兄妹三人,反反复复说过这个故事。她说,以前队上有户人家,家庭条件在全队属中上,因为他家里靠养鸡养鸭,收入自然比专门种几亩薄田要活些。可那家人却对孩子纵容惯了,任他做什么也不管。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土砖屋,总有燕子飞进飞出,并在屋檐上搭窝。他们家的堂屋屋檐,竟然有了两对燕子有了两个小窝。有天,只听得两个小窝里叽叽喳喳,原来都有了燕宝宝。这下孩子就捣鼓起来了,竟然用一竹槁就捅下了其中一个燕窝,五只小燕儿就这样掉下来,没命了。当时奶奶经过他们家,看到这一幕,真是心胆俱裂,没想到那孩子的父亲却轻描淡写,说孩子不懂事,丢出去就是。这样一来,七岁的孩子更加肆无忌惮,竟然一不做无不休,将另一个燕窝也一鼓脑给捅下来,仅有的两只小燕儿,出生不到两天,就这样夭折了。
  
  奇怪的是,不到一周,这户人家养的一百多只鸡和五十多只鸭,像不明不白地患了瘟疫,全数死了。有人说,是燕儿报复叼了有毒的谷粒回来。有人说,应该是巧合吧。
  
  可奶奶每次讲起这个故事,总是心有余悸,总是充满着敬畏,说,伤天害理的事情不能做,会有报应的。对动物要爱护,对人要有感情,要讲良心。两个哥哥明白哑妹的意思。
  
  一直饮泣着的顺婶终于号啕大哭起来,她对着两个儿子喊道:你爹是什么人难道你们做崽的不清白?难道你们连自己亲爹都不要了吗?这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啊!
  
  她把手里的孩子交给哑妹,战战巍巍走到顺伯身边,扶起顺伯往屋里走。顺伯站起来,已是老泪纵横,他似乎心力交瘁,连站起身来也很吃力了,如果不是顺婶在旁边撑着,可能马上就要倒下去,他用混沌的眼神盯着两个儿子,只说了一句话:哑妹比你们更像我的崽女…..
  
  这是一句让人困扰也让人忍不住要深思的话。它让我想起第一次见到哑妹的情景。
  
  好像还是五六岁的时候,大年初二,我们三姐妹去给山里的两个舅舅拜年,两家离得很近,大舅舅家更靠近山头。大姐带我们从山上操近路,于是就先到了大舅家。我们一路飞跑,打打闹闹很快就到了。可门虚掩着,却不见人出来应我们的叫唤。我们寻思,多半是去下面的小舅家了。大姐自小淘气,她推开门,进厨房发现灶上正有两挂不长的鞭炮,大约因为受潮,舅妈放灶上想要烘干。大姐可不管这么多,竟拿着鞭炮给放起来,自己欢迎自己。噼里啪啦的响声尚未绝耳,我们三个便径直朝下面跑。这时候,一个头发稀稀,身材瘦瘦小小的女孩,拉着大舅妈出现在我们面前,她使劲地拍着手,又不停地指着大姐,不停地笑,好像大姐做了件什么惊天动地又极好玩的事情。后来,表哥告诉我,这就是哑妹。与他们一个队,每年初二也都会随着顺伯来给当时还健在的外婆拜年。只是往年都不吃饭,匆匆喝杯茶就走。这次是外婆硬要挽留,哑妹便与表哥他们玩在一起了。
  
  从此,哑妹的纯真面容便定格在我脑海。我每想起她的那双眼睛,便总是觉得与一汪清澈的泉水很相似。
  
  沸沸扬扬的一件事情,好不容易平息下来。可有人依然对哑妹说,你娘是骗你们的。哑妹总是咿咿吖吖,极欲辩解。不要说不是,即便这就是母亲的谎言,又如何呢?母亲撒谎,定是因为对父亲的信任与爱。而爱心,可以掩饰错误。母亲和父亲都老了,他们彼此需要,不能离开。而且,钱没了可以再赚,父亲,只有一个——哑妹比比划划,总算很清楚地向大家表达了这些。
  
  
  然而,这个唯一的父亲,不到一个星期,却永远闭上双眼,不无眷恋又不无憾恨地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哑妹。哑妹奔跑着赶回去时,顺伯已经奄奄一息。顺婶不识字,她从枕下拿出一封信,说是顺伯留给哑女的。信的内容如下:
  
  哑妹,我最舍不得的孩子!为父从河南回来,便已深知时日不多。这双不争气的眼睛,看什么都是模糊的。那天想帮你娘倒煎好的中药,却不料全都倒进了水缸,被你娘好生抱怨。思前想后,我决定把你两个老兄想要知道的事实告诉你。
  
  孩子,伍洋是个苦命的娃。为父是在去县医院探望老友的时候,无意中遇见她,才得知她患了恶性子宫瘤。她老公死在广东,骨灰才捧回两年,还带着两个孩子,哪有钱去治这要命的病?只好去医院弄点药,实在撑不住时就给止止痛。为父想起她也是人之儿女,就不由得心生怜悯,从那时起就悄悄给点钱,多少可以算是点帮助。可是为父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原计划与村上管理会商议,看看是否能组织给这孩子捐点款什么的。可这孩子个性强,又害怕连累他人,更不想让两个不懂事的女儿遭受别人的闲言碎语,硬是不同意为父的想法。无奈之际,为父本想从这次工程款里拿一点,再从原来为你娘和我自己百年之后准备的一点存款中取一部分,来帮助这孩子先把她的小女儿送去县城作次彻底检查。孩子,你知道吗?那个五岁的娃娃,一年到头都像在感冒,完全没什么抵抗力。为父怀疑她身上有大毛病哪!可是,天不随人愿,到了镇上,钱,存折,都被那帮可恶的流氓给扒走了!
  
  孩子,为父知道你两个哥哥不会原谅我的所作所为,所以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啊!好在你娘看在眼里,并没有抱怨,这是我稍觉安慰之处。然而,为父还是要对你娘对你兄妹三个说声抱歉哪。
  
  孩子,爹走了,没给你们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爹也没资格要求你们做什么,只要你们今后好好照顾你娘,自己好好过日子,爹也就心安了。
  
  
  哑妹看信的落款时间,是前天傍晚六点。哑妹伏在顺伯身上哭得死去活来。
  
  不到半年,村上传来消息,伍洋死了。两个孩子,被村干部组织辗转送到了衡阳。哑妹捧着顺伯的信,一个人疯跑到那座已长满青草的坟头,再一次泪水长流。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1-11-12 11:45
爱心,可以掩饰错误
作者: 知母    时间: 2011-11-12 14:56
写得真好,我不想评论每个人,我总觉得生活里原汁原味的东西更动人,一些厚重朴素的情感更动人,其实无论人世如何纠葛,它们一定会让人心安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2 19:49
回复 2# 暮雪


  谢谢暮雪。文字很粗糙,正在不断琢磨中。刚有修改,期待大家的意见。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2 19:53
回复 3# 知母


   谢谢知母。是的,这是乡里的真人真事,所以文字也就原汁原味,没有过多的色彩了。
   原本我的想法,不希望把 顺伯已死 的结局写出来,因为太悲。

   后有朋友建议,说唯有这样才更能让我们体会“父亲只有一个”,走了,就不会再回来。
    故再作了重编。期待您的意见。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1-11-13 07:22
这篇字,确实不错的,好在真情,且写手内敛的情感。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好人顺伯。一点意见啊,关天我如何见哑妹的那一节似可不要,全文会紧凑些,会行文的语境也会统一。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1-11-13 07:24
回复  暮雪


  谢谢暮雪。文字很粗糙,正在不断琢磨中。刚有修改,期待大家的意见。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2 19:49



    置顶了这篇字,看看大家的建议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3 09:14
回复 7# 暮雪


    谢谢暮雪。来到六星,时刻被你的温情与热情包围。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3 09:20
回复 6# 远去的烟云


    谢谢烟云斑斑。谢谢您的宝贵建议。
    说一点我写这篇字最初动因,就是一直不能忘怀初见哑妹的那一幕。至成长之后,她坚持以一个不能言的女儿之身,深信自己的父亲。
其实这个故事,说得更多的是哑妹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标题被写作了哑妹,本身就有失点睛之效。而标题既已拟定之后,我在心里又是极想突出哑妹的纯真善良,于是就在犹豫中对初见一节而不舍删减。
    但烟云斑斑的建议,更加肯定了这种“不舍”的多余。再次深谢。
作者: 百事可乐    时间: 2011-11-13 15:15
哥哥嫂嫂如此文以义愤填膺。
——————————
这句话貌似不太通顺
作者: 百事可乐    时间: 2011-11-13 15:17
本帖最后由 百事可乐 于 2011-11-14 08:30 编辑
回复  远去的烟云


    谢谢烟云斑斑。谢谢您的宝贵建议。
    说一点我写这篇字最初动因,就是一直不 ...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3 09:20



    这篇文字更着重显出的恰恰是父亲顺伯纯朴耿直善良的形象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3 17:41
看看。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3 18:05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1-13 18:14 编辑
置顶了这篇字,看看大家的建议
暮雪 发表于 2011-11-13 07:24



    看了一半。

    前面几个自然段叙述和场面描写的视角太跳跃,虽然看得懂,但按小说的要求,叙述线索不清,显得有点乱。小说就是讲故事。叙事主人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人物、描绘环境展开情节,比如按哑妹的视角来描写场面。
    看作者的意思,本来是这样想的。再整理一下就好。
    白描手法和平实的叙事语言,很受看。

    我急着做饭,晚上再来欣赏。

    问好娘家妹子,也问好楼主。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3 18:17
家庭会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如火如荼”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过去用在政论文中,现在已经有搞笑的味道,用在本文中,与整体氛围不太融洽。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3 18:22
“然而,这个唯一的父亲,不到一个星期,却永远闭上双眼,不无眷恋又不无憾恨地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哑妹。哑妹奔跑着赶回去时,顺伯已经奄奄一息......"

这就是顺序问题。
先说顺伯死了,然后哑妹赶回去时,又“奄奄一息“?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3 18:22
呵呵,我是来挑毛病的。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3 18:23
声明一下,我只对好文章挑毛病,比如我妹小梦的文章。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3 19:01
暮雪是我的娘家妹子,叫我来参与一下。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3 22:02
回复 10# 百事可乐

嗯。这个要面壁思过。重编没逐字检查,出现错误。谢过可乐指出。

      一并送上。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3 22:12
周日,外出整整一天。
回来洗洗涮涮,上论坛已是晚上。
看到秋雨老师的跟帖,仿佛整个人就从一天的疲困中清醒过来了。
感谢暮雪,感谢秋雨老师。
整篇文字的结构及用词谴句,都存在着大问题。
庆幸自己克服胆怯心理将之发在六星,从而得到如此真诚、精准的修改意见。
再次深谢。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1-11-14 05:05
呵呵,我是来挑毛病的。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1-13 18:22



    不由得说,醉笑兄的毛病太好了,文学首先是关于语言的问题,而且你是一语中的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05:19
不由得说,醉笑兄的毛病太好了,文学首先是关于语言的问题,而且你是一语中的
暮雪 发表于 2011-11-14 05:05



    早啊暮雪。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05:20
不由得说,醉笑兄的毛病太好了,文学首先是关于语言的问题,而且你是一语中的
暮雪 发表于 2011-11-14 05:05



    刚写完《哑妹》读后感 二,你就来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1-11-14 10:21
本帖最后由 天问 于 2011-11-14 13:54 编辑

人言可畏,社会之中,连亲人都不能理解,又何以让善存?不过,我们最终还会相信,世界充满爱!
文章有待于精简,有些语句可再雕琢,若要上稿,文章超过2500字就不好说了,舍不得出稿费,呵呵。

但这篇文章的主题,无疑是上上之作。
这篇字如果好好修改一下,估计上博爱没问题。

作者: 知母    时间: 2011-11-14 10:30
回复  知母


   谢谢知母。是的,这是乡里的真人真事,所以文字也就原汁原味,没有过多的色彩了。
   ...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2 19:53
我不会改文字,天问老师不错,他懂得,我再好好看看,我看过读者论坛你的文字,很厉害的
作者: 知母    时间: 2011-11-14 10:32
暮雪是我的娘家妹子,叫我来参与一下。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1-13 19:01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1-11-14 11:01
本帖最后由 天问 于 2011-11-14 11:11 编辑

我先改了一点,瞧瞧,然后咱们再共同修改,争取能上稿吧。

  原稿:  哑味紧抱着她不满周岁的孩子,匆匆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六婶平时遇见熟人总是谦卑拘谨地打个招呼就踩着碎步走开,可每回在湾子里看见哑妹,便总要拉着她多说几句话,比如婆婆对她好不好,比如孩子是不是有足够的奶水……哑妹咿咿吖吖,然后看着怀里的孩子笑。六婶看着哑妹笑了,就好比自已闺女过起了平常日子般,也跟着会心地笑起来。
  
  今日,进了村,大家似乎都用一种微妙的眼光看着哑妹,六婶也一改往日模样,只是爱怜地拍拍哑妹的后背,无声地叹息,接着又忍不住念叨:快走吧,看看你到家能不能改变他们的主意……
  
  哑妹不由得又加紧步伐。也顾不上怀里的孩子了。小家伙因为被抱得太紧开始哭闹起来。
  
  家庭会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是堂弟冒着被嫂子责骂的风险通知了哑妹。家丑不可外扬啊,可纸终于包不住火。哑妹的父亲,六十好几的顺伯,坐在四方桌子的正上方,哥嫂四人,分别坐于左右,叔叔坐在最下方。哑妹赶到时,母亲坐在屋角,一直抹眼泪。见着哑妹,赶快起身,抱着孩子就进去,说是给哑妹端杯茶来。哑妹摇头示意,拖着母亲,重让她坐下。孩子见着外婆,倒是欢腾起来,不哭不闹了,只两手伸进外婆的衣袋,只是要吃的。
  
  哑妹不是天生的聋哑女孩,她能听,能吖吖发声,听说是三岁的时候,发烧,又被乡村赤脚医生用错了药而导致“半声哑”。哑妹看着父亲,父亲低头不语,也不看她。她便知道,外边的传言,都是真的,哥哥嫂嫂真是铁了心,要把父亲赶离这个家,再不要回来。他们说父亲给他们脸上给这个家抹黑了。
  
  哑妹看着哥哥嫂嫂愤怒的脸色,意识到这回比前几次家庭会议的情况要严重很多。
  
  顺伯这几年一直做小包工头,


修改稿:

  接到堂弟的消息,哑味顾不得收拾东西,抱起不满周岁的孩子,匆匆往娘家赶。
  
  刚进村,哑妹就觉得大家的眼光似乎很微妙,看看她,躲开,然后指指点点。六婶每回在湾子里看见哑妹,总是拉着她问长问短,比如婆婆对她好不好,比如孩子奶水够不够吃……可这次也一改往日模样,只是爱怜地拍拍哑妹的后背,又摸了摸孩子的脸蛋儿,连连叹息,摇摇头,指指哑妹家,絮絮叨叨:快回吧,天要塌了呢……
  
  哑妹脸上的汗一滴滴往下掉,死死搂住孩子,小家伙开始哭闹起来,哑妹顾不得哄孩子,大步流星往家跑。
  
  进到家里,屋里坐满了人,好像在开家庭会议,可又鸦雀无声。哑妹的父亲,六十多岁的顺伯,正坐在四方桌子的正上方,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哥嫂四人,分别坐于左右,气哼哼的。叔叔坐在最下方,闷头抽烟。哑妹娘正坐在屋角炕头上抹眼泪,见着哑妹,连忙站起来,拉过孩子让哑妹会炕上,问哑妹要不要喝茶。哑妹不是天生的聋哑女孩,她能听见,听说是三岁的时候,发烧,被乡村赤脚医生用错了药而导致“半声哑”。哑妹摇头示意不用,站在那里,定定地看着大家,可大家依然不说话。孩子见着外婆,欢腾起来,嘻嘻哈哈闹了起来,哑妹拍了孩子一下,孩子又哭起来,哑妹娘就抱着孩子走出去。
  
  哑妹看着父亲,父亲依旧低头不语,只是两手紧握,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哑妹心一冷:外边的传言,若非都是真的?哥哥嫂嫂真铁了心,要把父亲赶出这个家?难道父亲偌大年纪,真给这个家抹了黑?
  
  看着哥哥嫂嫂黑沉沉的脸,哑妹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其实家里的情况,哑妹是知道的。顺伯这几年一直做小包工头,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12:33
我先改了一点,瞧瞧,然后咱们再共同修改,争取能上稿吧。

  原稿:  哑味紧抱着她不满周岁的孩子, ...
天问 发表于 2011-11-14 11:01



    这样的改,已经不是一米幸福的文字了。味道变了。

    天问的语言过于文雅。是书生气。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13:04
我先改了一点,瞧瞧,然后咱们再共同修改,争取能上稿吧。

  原稿:  哑味紧抱着她不满周岁的孩子, ...
天问 发表于 2011-11-14 11:01



   哑妹娘正坐在屋角炕头上抹眼泪,见着哑妹,连忙站起来,拉过孩子让哑妹会炕上,问哑妹要不要喝茶。哑妹摇头示意不用,站在那里,定定地看着大家,孩子见着外婆,欢腾起来,嘻嘻哈哈闹了起来,哑妹拍了孩子一下,孩子又哭起来,哑妹娘就抱着孩子走出去。
---------------------------------------------------------------------------------

母亲坐在屋角,一直抹眼泪。见着哑妹,赶快起身,抱着孩子就进去,说是给哑妹端杯茶来。哑妹摇头示意,拖着母亲,重让她坐下。孩子见着外婆,倒是欢腾起来,不哭不闹了,只两手伸进外婆的衣袋,只是要吃的。

     恕我直言,你写的不如一米幸福的字有味道。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1-11-14 13:54
本帖最后由 天问 于 2011-11-14 13:57 编辑
哑妹娘正坐在屋角炕头上抹眼泪,见着哑妹,连忙站起来,拉过孩子让哑妹会炕上,问哑妹要不要喝茶。 ...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1-14 13:04



    是,所以我要她自己修改,我写不出那样的味道,男人再细腻也赶不上女子的敏锐。这篇字我估计可以上<博爱>杂志,只是觉得结构应该如此,已经与她沟通,且看新文再决定是否投稿,到时我会帮她推荐。

但有一点,她的语言风格,虽然味道十足,但要上稿,因为结构,很难!但可以奔着乡土文学方向,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比如踩着小碎步之类,呵呵。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13:57
是,所以我要她自己修改,我写不出那样的味道,男人再细腻也赶不上女子的敏锐。这篇字我估计可以 ...
天问 发表于 2011-11-14 13:54



    ,男人再细腻也赶不上女子的敏锐。
--------------------------------------

     对极了。

     另:天问果然有涵养。呵呵。

     我也曾这样试探过烟云,烟云的涵养功夫让我折服。

     醉笑言语无状,勿怪。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1-11-14 13:59
本帖最后由 天问 于 2011-11-14 14:03 编辑
,男人再细腻也赶不上女子的敏锐。
--------------------------------------

     对极了。
...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1-14 13:57



   
老哥还与我客气,哈哈,咱们怎么着也是个爷们儿啊,再者,我发起这个探讨活动,本意就是要锻炼人呢,包括意志的磨炼!这篇字咱如果上不了杂志,可惜了!所以大家都帮她一把,尤其是结构的安排,不要这么散,博爱要求故事性强一些。先不必按文章体裁要求,就弄成非小说非散文,哈哈,那样倒好上稿。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14:18
天问 发表于 2011-11-14 13:59



    她到现在还没来呢。

    等她来了,我帮她提示一下个别语句,把这个故事写顺畅了。

    赠与天问: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1-11-14 16:43
她到现在还没来呢。

    等她来了,我帮她提示一下个别语句,把这个故事写顺畅了。

    赠 ...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1-14 14:18



    好,她上午加我QQ了,我通过QQ提了有关结构的建议,主要是应杂志的要求。关于语言方面,老兄多帮她一把,新稿出来后我会让她贴至主题下方,然后我们共同完成,争取上稿。<博爱>如果不成,我再想办法投别的杂志,想来不会被埋没。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18:27
好,她上午加我QQ了,我通过QQ提了有关结构的建议,主要是应杂志的要求。关于语言方面,老兄多帮 ...
天问 发表于 2011-11-14 16:43



    互相学习吧。

    上杂志的事么,你来操办吧。我也不懂。

    能上杂志固然好。

    我是拿写字当消遣和娱乐的。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1-11-14 18:48
一米可以参考大家的意见,自己做些修改
作者: 昨夜    时间: 2011-11-14 19:41
朋友说这里的讨论很热烈,气氛很好。特地来学习。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19:48
朋友说这里的讨论很热烈,气氛很好。特地来学习。
昨夜 发表于 2011-11-14 19:41


欢迎参与。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4 23:02
回复 27# 天问


    谢过天问老师。
    照这样的思路修改,文字读起来便清晰多了。

唯有,我是南方人,南方不说:炕......  这一点,却是不能变的。毕竟,我们要写符合自己语境的词句,才能体现情感。是么?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4 23:04
回复 33# 夜夜秋雨孤灯下


    现在来了。文字还在继续修改中。
    盼秋雨老师继续指点。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4 23:05
回复 36# 暮雪


    嗯。再次感谢暮雪。修改稿到时候还要请大家多关注。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4 23:07
回复 34# 天问

再次深谢天问老师。不断努力中。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4 23:09
回复 37# 昨夜

来取经是吧?
要欢迎不?
不过,还是意外,你竟然真来了。
谢谢。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4 23:45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现在来了。文字还在继续修改中。
    盼秋雨老师继续指点。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4 23:04



    明天开始,别这么客气了。累,随意点。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5 01:40
立等修改稿。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5 01:42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5 01:43
本帖最后由 一米幸福 于 2011-11-15 01:51 编辑

                                  哑妹在哭
  
  堂哥气喘吁吁,见面就催哑妹赶紧回家。来不及收拾,哑味紧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匆匆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哑妹不是天生的聋哑,她能听,能吖吖发声,据说是三岁的时候,发烧,被村里赤脚医生用错药导致“半声哑”。四年前,六婶作媒嫁到邻村。以后每次回娘家遇见六婶,六婶便总要拉着她拉几句家常:比如婆婆对她好不好,比如生活习不习惯之类,有了孩子后,又问孩子是不是有足够的奶水……哑妹咿咿吖吖,总看着怀里的孩子安静地笑。六婶看着哑妹笑了,就好比自己的亲闺女过起了平常日子,也跟着会心地笑笑,说:这就好,这就好。
  这天进了村,大家似乎都用一种微妙的眼光打量着哑妹,有的在窃窃私语。遇见六婶,六婶也一改往日模样,只是爱怜地拍拍哑妹的后背,摸摸孩子的小脸,长长地叹息,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话:快走,快走吧,看看你回去能不能改变他们的主意……
  
  六婶欲言又止,哑妹越发不安,不由得加紧步伐小跑起来。孩子被抱得太紧,一路上都在哭闹。当她心急火燎地赶到家里时,只见一家人正围坐在四方桌边。哑妹的父亲,六十好几的顺伯,耷拉着脑袋,坐在正上方,不言不语,只是时不时漫无感觉地吸一口纸烟,任由烟雾缭绕;哥嫂四人,铁青着脸,分别坐于左右,显然是见到哑妹才突然停止说话;叔叔满脸凝重和无奈,坐在父亲的正对面。母亲安静地坐在屋角,看不清什么具体表情,只见用双手不停抹眼泪,那泪珠似乎没个断时,一直往下掉。母亲见着哑妹,赶快起身,装作没事的样子,从哑妹怀里接过孩子要进里屋,嘶哑着嗓子说是给哑妹端杯茶来。哑妹摇头示意,拖着母亲,重让她坐下。哑妹这才看见,母亲的眼睛又红又肿,布满血丝,显然已经哭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见着外婆,倒是欢腾起来,不哭不闹了,两手伸进外婆的衣袋胡乱翻着,只是要吃的。
  哑妹一见这沉闷的气氛,心便往下一沉:难道外边的传言,都是真的?哥哥嫂嫂真是铁了心,要把父亲赶离这个家,再不允许他回来?难道自己六十好几的父亲,真给他们脸上,给这个家,抹黑了?
  一阵秋风,飒飒而来。哑妹不由自主打了个寒噤,心想:秋天几时这样冷过?
  这时,屋里突然响起大哥的厉声:“你自己说说看,我们爷崽三人,整整做了两个月,好不容易赚了一万五,你回来说没就没了?”
  哑妹惊恐地张大嘴巴:一万五?说没就没了?难道父亲…..?
  父亲依旧低头沉默,什么话也没说。
  平日老实稳重的二哥,也在这时暴跳起来,他额上青筋暴起,几乎将四方桌拍得发响,像是发狠似的,对着父亲炮轰:“我们家很有钱吗?一万五的工钱,还有自己的存折,你都给了那个可以做你女儿的臭女人了”,他喘口气,接着骂道:“那好啊,既然这样,这个家你还要做什么?你搬出去跟她一起住就是!”
  哑妹被两个兄长的疾言厉色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空气越发沉闷起来。叔叔深深叹了口气,跟着抱怨:“我说哥啊,你怎么就越活越糊涂了呢?怎么能把做工得的钱都给了伍洋?她与我们毫无瓜葛的啊!”
  哑妹从叔叔的语气中已听出个大概,两个兄长是因为父亲将一笔对于他们家来说不菲的工钱,全数给了队上的伍洋,所以他们盛怒之下要将父亲赶出家门。
  哑妹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就是真的。可最近家里发生的许多情况,却如电影一样,在哑妹脑海中反复放映着。
  
  父亲,这几年一直做小包工头,就是承揽保温安装之类的业务,从家里带一批人,先是湘潭、长沙,后来去深圳、上海、河南等地,都是临时性的,首先自我供给,做完再结算工钱。这小包工头工作他已经做了好几年,也算是轻车熟路。虽然赚的钱不多,但基本上能保证他和母亲衣食无忧。可这两年,父亲拿回家的钱越来越少。他总说:自己六十好几,应该是要让儿子养的时候了,哪还能赚到什么钱。可他依旧天天在外面跑,依旧在拉业务。于是就有人传言,老牛吃上了嫩草,这两年的钱,父亲都给了队上的伍洋。
  
  伍洋,三十出头,长得并不出色,衡阳人。她老公在村上原是个无父无母无兄弟仔妹的三无人员。两人在广州打工相识,伍洋就这样嫁过来了,当时也没什么排场。婚后老公还在灯泡厂做事,不料一次工伤,没得到及时全面治疗,最终客死他乡。家里没个特别强悍的人,厂里最终只给了两万块抚恤金,就算是了结。从此,伍洋就带着两个孩子守着这个形将破败的家。五岁的小女儿,身体不好,一年到头总要看医生。因为语言沟通有障碍,加上本性内敛,伍洋跟队上其他邻居好像都有隔阂,老公走后,孤儿寡母,她更变得精神萎靡沉默不语了。只有父亲走南闯北,衡阳话更是听得顺溜,有时候还能半生不熟地说上一两句。加之他出门总要经过伍洋家,一来二去,伍洋遇上事情便会找父亲拿拿主意。在乡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且越传越神,有人甚至还说看到父亲带着伍洋一起去镇上买东西。
  
  于是,围绕着伍洋的问题,父亲已几次成为家庭会议中被两个兄长批斗的对象,可他总是不承认也不否认。兄长嫂子觉得丢脸,而母亲只知道伤心,每每以泪洗面。
  
  哑妹正想到这里,母亲怕她弄不清来龙去脉,边用衣袖揩着泪水,边断断续续地对哑妹说起了这次事件的原委:早两月,父亲带着自己两个儿子和队上十几个人,去河南做了个工程。工程做完之后,老板说要等一个月才能结账。父亲就安排儿子和其他人都先回家,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等。一个星期前,父亲从河南打电话回来告诉大家,工钱都转入各自的账号。自己三父子大概结了一万五左右。这钱等他回来再取现金分给两个儿子。可谁也没料到,父亲回到家里,脸色惨白,双手发抖,两个儿子问他要工钱,他牙齿打颤,结巴着说:都没了!把整个裤袋掏空,只剩不到一百块在手上!
  
  听着母亲的哭诉,两个兄长更是怒火中烧,用近似仇恨的眼光紧盯着父亲。哑妹在惊惶失措的同时,又狐疑不已,满脑子都是对父亲爱怜她保护她的回忆。
  
  当时有人给哑妹说媒,父亲死活不同意,生怕自己这个并不健全的女儿在别人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呵护。来了三四个媒婆,都被父亲狠骂了回去。可两个哥哥都到了要结婚的年龄,相了几门亲,对方父母都嫌这家里还有个未出嫁的哑妹,亲事没着边就给黄了。父母亲这才开始发起愁来:自己年岁渐老,两个儿子如果因为哑妹而娶不到亲,到时候将一腔怨气撒到哑妹身上,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以后保护哑妹?后来村上出了名的菩萨心肠——六婶,给哑妹说了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吧,那男孩因为幼时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有些痴呆,但能自食其力,且其父母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好相处。结婚那天,正是深秋时节,父亲比母亲还哭得伤心。送亲的人都走了好远,他还在村口迎风而立,不时用衣袖揩着老泪。直至后来,从未听说哑妹在婆家受过什么委屈,接着哑妹竟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他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一个这样爱护自己哑女的父亲,怎么会做这种让大家不耻的事,怎么忍心给儿女脸上抹黑呢?哑妹百思不得其解。她看着父亲,父亲沉默。母亲一直饮泣着,哥哥嫂嫂义愤填膺。哑妹说不出话,只能焦急地比比划划,她走到父亲身边,摇着父亲的肩,又对两个哥哥使劲摇头,意思让他们一定听父亲解释。可父亲似乎有些迟钝了,根本无法体会哑妹的心思,只微颤着身体。哑妹蹲下来,想像小时候向父亲撒娇一样,再用头枕着父亲的腿,这才发现父亲竟然连腿也在不停地抖动。
  哑妹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哥哥嫂嫂莫名其妙,被她突来的一阵大哭给搅乱了。
  
  母亲把手里的孩子交给哑妹,战战巍巍走到父亲身边,想扶父亲往屋里走。可父亲似乎心力交瘁,连站起身来也很吃力,如果不是母亲在旁边撑着,可能马上就要倒下去。他老泪纵横,用混沌的眼神盯着两个儿子,只说了一句话:哑妹比你们更像我的崽女…..
  
  
  沸沸扬扬的一件事情,被哑妹的一阵号啕大哭暂时给平息下来。可父亲却病倒了。不到一个星期,当哑妹再赶到父亲身边时,父亲已经奄奄一息。那天下午天气奇冷,秋风扫过之处,哑妹望见落叶铺满了回家的路。当她伸手去摸父亲瘦削的脸,只感觉到一阵湿润。那是父亲的泪。父亲走了,闭上双眼,不无眷恋又不无憾恨,永远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哑妹。母亲从枕下拿出一封信,说是父亲留给哑妹的。信的内容如下:
  
  哑妹,我最舍不得的孩子!为父从河南回来,便已深知时日不多。这双不争气的眼睛,看什么都是模糊的。那天想帮你娘倒倒煎好的中药,却不料全都倒进了水缸,被你娘好生抱怨。思前想后,我决定把你两个老兄想要知道的事实告诉你。
  
  孩子,伍洋是个苦命的娃。为父是在去县医院探望老友的时候,无意中遇见伍洋,才得知她患了恶性子宫瘤。这是个苦命的孩子!她老公死在广东,骨灰才捧回两年,还带着两个女儿,哪有钱去治这要命的病?只好去医院弄点药,实在撑不住时就给止止痛。为父想起她也是人之儿女,就不由得心生怜悯,从那时起就悄悄给点钱,多少可以算是点帮助。可是为父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原计划与村上管理会商议,看看是否能组织给这孩子捐点款什么的。可这孩子个性强,又害怕连累他人,更不想让两个不懂事的女儿遭受别人的闲言碎语,硬是不同意为父的想法。无奈之际,为父本想从这次工程款里拿一点,再从原来为你娘和我自己百年之后准备的一点存款中取一部分,来帮助这孩子先把她的小女儿送去县城作次彻底检查。孩子,你知道吗?那个五岁的娃娃,一年到头都像在感冒,完全没什么抵抗力。为父怀疑她身上有大毛病哪!可是,天不随人愿,到了镇上,钱,存折,都被那帮可恶的流氓给扒走了!
  
  孩子,为父知道你两个哥哥不会原谅我的所作所为,所以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啊!只有现在对你娘对你兄妹三个说声抱歉。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孩子,爹走了,没给你们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也没资格要求你们做什么,只要你们今后无论如何都好好照顾你娘,爹也就心安了。爹走了,你们就只剩这唯一的一个娘了。孩子啊,一定要好好过日子,不要时时为钱而计较。
  
  
  哑妹看信的落款时间,是前天傍晚六点。她伏在父亲身上哭得死去活来。
  
  不到半年,村上传来消息,伍洋死了。两个孩子,被村干部组织辗转送到了衡阳。
  
  哑妹捧着父亲的信,一个人疯跑到那座已长满青草的坟头,再一次哭得天昏地暗,那呜呜咽咽的哭声,在深邃的山谷里来回飘荡,悠悠扬扬,一直传到山下的每户人家……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5 01:45
回复 46# 夜夜秋雨孤灯下


    一米战战兢兢......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5 01:47
回复 45# 夜夜秋雨孤灯下

静候批改字。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5 02:03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一米战战兢兢......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5 01:45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5 02:11
回复 50# 夜夜秋雨孤灯下

看到这个笑脸,我就放心了。这说明没有等得不耐烦。

明天要上班。先去休息。待早上再起来看老师的批复。

感谢 两字太轻,但还是要说。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5 02:15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静候批改字。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5 01:47



    看了两遍。

    修改后的情节顺畅了,作为一篇作品,材料,主题,结构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剩下的是语言的事了。

    很晚了,先睡觉吧。你也琢磨琢磨,我也琢磨琢磨。

    明天我们一起聊关于语言。好不好?
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时间: 2011-11-15 02:51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看到这个笑脸,我就放心了。这说明没有等得不耐烦。

明天要上班。先去休息。待 ...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5 02:11



    哦?你去睡觉,然后明天早上来看?俺不干,俺也睡觉。呵呵。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1-11-15 11:10
回复  天问


    谢过天问老师。
    照这样的思路修改,文字读起来便清晰多了。

唯有,我是南方人 ...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1-14 23:02



    所以我只改了一点便不改了,我也意识到语言风格不同,雨兄也指出这一点。我只提结构的问题,呵呵,语言方面雨兄多帮忙。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1-11-15 11:14
本帖最后由 天问 于 2011-11-15 11:23 编辑

心想:秋天几时这样冷过?-----这句是否去掉。

或者文章先放一放吧。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5 16:50
回复 55# 天问

嗯。先放放。
作者: 素颜的荷    时间: 2011-11-16 10:03
读来令人动容。边行边想,边想边看,这种叙述方式比较独特。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1-11-16 11:19
读来令人动容。边行边想,边想边看,这种叙述方式比较独特。
素颜的荷 发表于 2011-11-16 10:03



    欢迎素颜
作者: 马樱花    时间: 2011-11-16 15:24
文笔舒展,故事新颖。
然题目为《哑女》,我读完后觉得似乎顺伯的份量远远超过了哑女,并且整篇文章几乎都围绕着顺伯的所作作为及家人对他的所感展开,而哑女之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线脉,所以感觉题目取之有些偏频了。
再,虽说故事立意要新,但顺伯这个人物的塑造让我感觉很不自然,他做法违背家常亲情,说法又悖于风俗习惯,虽说是出于爱心,可这个爱让人接受得异常艰难并且觉得排斥。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还在老婆孩子一大帮的眼皮底下行所谓的好人好事,还遮遮掩掩,支支吾吾,作者似乎一直在行曲线救国之事,一直让观众处于云里雾里状态,直到顺伯去逝才用遗言的形式说出所谓的事实真相。作者最后砸下的这个包袱似乎想给人平地惊雷之效果,但实在是有点强加于人的意味,而这种大爱在顺伯这样朴实的小农经济作坊式的村里人里面,我感觉罕有。。一句话,不自然。
以上个见与散文写手们商榷。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1-11-17 05:00
文笔舒展,故事新颖。
然题目为《哑女》,我读完后觉得似乎顺伯的份量远远超过了哑女,并且整篇文章几乎都 ...
马樱花 发表于 2011-11-16 15:24



    寥寥数语,却是一针见血
作者: 一米幸福    时间: 2011-11-17 17:03
回复 59# 马樱花


    嗯。谢谢建议。这篇文字,呵呵 ,伤透了脑筋。只好再酌再改。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