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梦回老宅 [打印本页]

作者: 海拔五千    时间: 2010-10-7 11:47
标题: 梦回老宅

                                                     (一)
      自古至今,人类的意志或可以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但这世上,仍有一件事,仅靠人类的意志是无法企及的,那便是选择自己的“出身”!人类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但确实没法儿主宰自己的出身!这当然不是宿命论作祟。父母于人生的基本意义,就如辽阔神州之草原,就如浩荡长江之源头,于是,我便总在记起席慕容写词、德德玛演唱的那首深情奔放的赞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于是,也便生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命题:爹妈是不可选择的!

      天高地阔,莽莽苍苍,神州的草原你能选择?五湖四海,浩浩荡荡,长江的源头你能选择?芸芸众生,茫茫渺渺,你之出身又如何能选择?

      要命的是“出身”一词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已然演变成了“阶级成份”之等义语,故而,始于娘胎里的“出身”,即注定了一件斩钉截铁且今生今世也不容改变的事实:那便是源自于父母的“阶级成份”!最要命的是,忽一日,“阶级成份”又本质上区别了两个不同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阶级阵营。由“阶级成份”于任何一个生命之不可选择性,以及两个阵营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下之不可调和性,曾经染上了腥风血雨味道之不绝于耳的“阶级斗争”的呐喊声,当就不可避免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给多少家庭留下了痛彻肌肤的回忆?又为一个特别的年代,作出了多少沉重而不堪回首的历史注脚?

      看得到,在文化被轻蔑甚至文明遭蹂躏的那些苦痛的日子里,臭名昭著的血统论,完全颠覆了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类情怀,在那些日子里荡然无存!尚未离开母体的生命,即已经深深地烙上了被时代刻意定义的或红或黑的烙印,那是何曾还有公理的时代?“出身”俨然成为了“红五类”身上耀眼的光环;与此同时,“出身”也成为了“黑五类”身上莫名的“桎梏”。“出身”等价于“阶级成份”的那种事实上的愚昧观点,一度已经渗入到了民族的骨子中。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我是不是在言重?然而,在我那些苍苍茫茫的记忆中,确实感受到了一段被愚昧充斥的苦痛时日,感受到了社会价值观之倾覆和道德价值观之骤然失重。应该说,无孔不入的新旧意识形态,都在给文化那东西贴上形形色色的时代标签。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即查祖宗三代之“血统论”,属于典型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标签。而祖上所遗之“端木记”招牌,在血统论的定义之下,无疑是属于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标签!在谈出身色变的年代,“端木记”留给了其子孙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

      父亲出身于“端木记”,其儿孙是名正言顺之“端木记”的后裔,故而我之出身当然也是“端木记”。真是一个精彩的“三段论”!唯不同的是,1949年以后的标签赋予了“端木记”的一个新解:手工业资本家。形式逻辑上的三段论,于数学中之“传递性”的演绎中,确实滴水不漏,但是,这样的推理,游戏般地简单用于某个政治标签上,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在对资产阶级和五类分子进行口诛笔伐的那阵日子里,形形色色的资本家“成份”的拥有者连同“地富反坏右”帽子的顶戴者,被一应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在话下!“端木记”家族真实地经历了说“成份”色变的日子,也见证了“血统论”在喧嚣过后又不断冷寂的历史归宿,当然,也看到了日渐文明开放的社会为“成份论”净身之庄严历史一刻。


                                             往事随风,如烟、如尘;
                                             去日渐远,犹近、犹新。
                                             而今又梦,
                                             儿女情长如故;
                                             岁月唱晚,
                                             船歌涛声依然……

                                                    (二)
      据祖母生前说,祖上传下的那块“端木记”的招牌,是由篆体书就。其烫金熨色的字底,在黑色铮亮的匾身衬托下,熠熠生辉。只是于我落地前,那块匾额便在茫茫尘世中消逝得没踪没影儿了。不过,打上了“端木记”的烙印,阅尽了人间风尘的那幢昔日老宅,却仍然留在了我童年里的依稀记忆中。

      老宅临街,三级大理石砌成的石阶盘踞而坐,两扇雄浑的古铜色枣木大门终日紧闭,大门上方镶嵌着龙凤之类的瑞兽和“端木宅”三个端丽的石雕颜体字,但我记不得老宅门前的两座灵兽是麒麟还是石狮?这便是我儿时印象中的端木府第的门脸。

      宅内,坐北朝南有三进二厢一堂,东西各分两进三厢两堂,东厢房的里间辟有一方书斋,那儿似乎是端木家的圣地,孩儿辈是绝少能够随便进出的。其实,到我识得“人之初,性本善”几个字时,我也只见到所谓的“书斋”里面存留了少许泛黄的、零零落落的刊行本,唯一一部齐整的线装四册成套的《古文观止》石印本,据说是祖父生前的挚爱。

      至文革,当满大街都被“不破不立”的标语覆盖得密密实实之时,当满世界都在“破四旧”的鼓噪声中几无宁日之时,当一副扑克牌都无藏身之处之时,你除了惶惶然,凄凄然,还能如何?那些从旧日子里带来的所谓“宝贝”们,当然是一应性命不保的。风声鹤唳中,书房中的藏书都被毁于一炬,那部《古文观止》也自然寿终正寝,于冥冥中驾着几缕烟云,随祖父而去了。

      原来,一辈子谨小慎微的父亲,终于在一个午后,趁着家人都在歇息之际,一人静静地走进了那间常年只有祖父遗像相伴的书房。我想象得出,那一刻的父亲,决不止于炼狱般的苦痛。当家人冲进书房时,只看见父亲木然地呆立在房中间,两手紧紧地把祖父的遗像拥在胸前。满屋的灰烬在飘零,又徐徐落下,落在了父亲的头上,落在了祖父的遗像上,落在了冲进书房里的每一个人的身上。

      家人的眼睛霎那间模糊了,书房也霎那间模糊了!只有缭绕的烟雾,只有散落的灰烬,只有被死寂弥漫的那间书房里令人窒息的空气!那一刻我什么也不懂,只是死死抱着母亲的腿,失魂落魄般地仰视着母亲,任凭母亲的眼泪缓缓流下、落下,滴在我的身上和脸上。后来我想过,那间被烈火燃烧也被眼泪浸透的屋子还能不能称为端木家的书房呢?真的不知道!不过,我敢肯定,端木家族里那点读书人的血统,还是真真实实地留下了,就留在了那间曾空旷也安静而且被炼狱洗礼过的书房中。

                                                 微风起,窗前摇曳婆娑影;
                                                 小雨后,檐底仄涩青青苔。
                                                 一幢老宅,
                                                 装几代春秋又几多冷暖?
                                                 一段日子,
                                                 留几丈竹篱又几朵牵牛?

                                                       (三)
      整个端木家的院宅,八方四面,或红木参顶,或水杉盈门。古色古香,温馨而静谧。厢壁窗格中,镂别致清丽、吉祥古朴的花草鱼虫的纹饰;厅堂门楣上,镶错落有致、阴篆阳刻的春夏秋冬的木雕。270度的房廊环抱一个不谓硕大,但也三十尺见方、长满藓苔的前庭。贯通院落南北的是一段被岁月磨得透亮的青石板铺就的小径。前庭东西两侧各有一棵高矮相错、常年都在无声无息中散发着清香的樟树。西南角落的厢房屋脊处,总会有几株与世无争的瓦楞草,从瓦缝中小心翼翼地钻出来,并在无声无息中悄然生长。至今,习惯了冷寂的那些草叶儿,似乎还在我的眼前迎风轻轻摇曳。我甚至觉得,从那些低垂的神态中,我读出了草儿们正在为我低声地倾诉着什么……

      后院不大,院里除了放置些月季、菊花之类的盆花盆草和搁置一些不常用的家什以外,再就是那一棵有些年头的老桑树,在院中终年守望着它头上的那块片儿大的寂寞的空间。后院里常年安安静静,一到秋日,院落里或紫或红,或朱或橙的桑椹,便洒落遍处。就觉得,那棵不知天上人间是何年的桑树,似乎总在悄然生出几分尘世里的落落寞寞。

      母亲一年四季都把后院收拾得井井有条,惟我对那座后院留下的最深印象,还是春日里的那些暖洋洋的时光。一到和风熙熙的春天,墙角跟处,便长出了枝枝蔓蔓寸儿长的青草。许许绿色争春,朵朵花儿吐艳,那一刻,相映成趣的红花绿草,还有那棵仍在奋力竞发新枝的老桑树,分明是在向人世间展示着些许生命的基本意义。

      记得,恰恰是那年春天,后院里的那棵老迈的桑树突然没有再吐新绿,自然,秋日里的那些挂满枝头、洒满院落的桑椹,也永远地从我的视野中消失了。那一刻我哭了,而且哭得尤伤心。我对哭所存有的记忆,从来都是刻骨铭心的。是为那些硕大的桑叶不再生出温馨的墨绿?还是为那些七彩的桑椹留下了苦涩滋味?在我那般的年纪,我又如何知道为何?

      我只记得,带着一身纵横崎岖、饱经风霜的沧桑态,老迈的桑树静静地走了,远离了尘世,远离了曾和它朝夕相处的端木家。我甚至曾想过,没有了那棵历尽风霜和严寒的老桑树,那座古旧的院宅,还称得上是端木家吗?当家人还来不及从那种无法言喻的伤感中回过神来,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便呼啸着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

      一幢老宅,虽说不上是雕梁画栋,极尽精致;也谓不上是金砖银瓦,四壁生辉,惟那幢老宅里沉淀下来的清雅和宁静态,风干出来的含蓄和几许持重感,犹一种遗梦般的记忆,还是那般顽固地飘零在我的脑际。既难忘与老宅相依、相拥的晨曦、落日,更难忘留在了老宅院落里的那诸多难忘的童顽时光:数着夏日里的星星静静入睡,望着冬天里的雪人缓缓融化,看着秋日里的黄叶徐徐飘落,守着春天里的蚕儿渐渐长大。

      儿歌声声,蟋蟀声声,嬉闹声声,爆竹声声。追逐快乐、追逐天真的那年那月,虽总不太清晰,却仍又那么立体,仍又那么让人骤生肃然。                                
                                                   往事随风,如烟、如尘;
                                                   去日渐远,犹近、犹新。
                                                   而今又梦,
                                                   儿女情长如故;
                                                   岁月唱晚,
                                                   船歌涛声依然…


                                                   微风起,窗前摇曳婆娑影;
                                                   小雨后,檐底仄涩青青苔。
                                                   一幢老宅,

                                             装几代春秋又几多冷暖?

                                             一段日子,
                                                  留几丈竹篱又几朵牵牛?


                                                  老宅人去草犹在?
                                                  旧日尘封花还春?
                                                  每每念及,怆然不已;
                                                  每每想来,去意萦怀……


作者: 江中牡丹    时间: 2010-10-7 20:52
于是,也便生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命题:爹妈是不可选择的!
作者: 江中牡丹    时间: 2010-10-7 21:00
难忘的一幕幕……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述那以前的故事……
作者: 向天啸    时间: 2010-10-7 21:02
惊回首,掌柜在哦,问近好~
作者: 江中牡丹    时间: 2010-10-7 21:32
天啸~好!
作者: 向天啸    时间: 2010-10-7 21:37
今天陪掌柜,检阅论坛,幸何如之~
作者: 蜀道人生    时间: 2010-10-8 19:24
我和青云直上在库尔勒网吧看望大家来啦。祝大家节日快乐!
作者: 江中牡丹    时间: 2010-10-21 22:13
今天陪掌柜,检阅论坛,幸何如之~
向天啸 发表于 2010-10-7 21:37

天啸,偶谢谢你……
常来哟
作者: 江中牡丹    时间: 2010-10-30 12:11
那年那月……
作者: 听风就是雨    时间: 2011-1-7 23:50
海拔五千,你这文章我感觉太枯燥,只好明天晚上再来读你的匾文,读完六星的再去读你发在其他论坛的,你很牛,多了一个忠实的读者,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