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胡焕庸线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1-8-4 16:49
标题:
胡焕庸线
本帖最后由 冷笑 于 2011-8-4 20:25 编辑
打开一幅中国地图,先在黑龙江找到瑷珲(现已改名黑河),再在云南找到腾冲,然后用尺子逼住这两点,在两地之间画一条直线,等墨迹干了以后,将这幅地图挂到你的墙上,你就有了一幅带有胡焕庸线的中国地图。
193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在中国地图上首创性的画出的这样一条直线,立即震惊世界,这条直线既具有当时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刻而久远、并关乎到现在以至于将来的历史意义。其生命力何其长!
那么,其意义到底何在?
这条线正好与中国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叠,且线东大部分为平原、丘陵,线西为崇山峻岭;线东半壁占地36%却供养了96%的中国人口,而线西半壁占地64%仅供养了中国的4%的人口。农业靠雨水,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成功的从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经济,但是出口在东部、最有经济头脑的人也在东部,中国经济重心依然还在东部,所以,不论是政府鼓励西部多生孩子,还是向西部移民,这人为刻意的安排怎么也比不上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大手更有效率,它将西部剩余劳动力牢牢地吸引到了东部。到2000年人口普查,东、西部人口比例依然岿然不动,为:94.2:5.8。这意味着,中国人口中12亿人生活在300万平方公里的东部,这一现象,有一点严酷!
这个比例还会不会变动?中国资源和环境都很脆弱的东部,是否能够减少人口从而得到部分舒缓?随着国家安全战略和能源战略逐步西移,再过十年,这一人口比例是否能够有所改观?谁能知道呢?
胡焕庸线还有一种叫法,叫作腾冲——瑷珲线。两种叫法我都习惯,在不同的场合我愿意用不同的叫法。叫胡焕庸线是体现了我对于胡焕庸先生的敬意,而腾冲、瑷珲还有一层历史情怀在里面,这里体现出中华民族在近代发展中的屈辱和艰辛,然后从艰辛走到初见曙光。只有明白了这种屈辱和艰辛,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现代的时日,才能加倍努力建造美好的将来。
瑷珲是因为《瑷珲条约》而出的名。《瑷珲条约》是1858年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皇俄国所签。开始,清朝政府并未承认,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予以承认。由于该条约,中国一次性的割让给俄国60万平方公里,从此中国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黑龙江也变得很富裕了,而那60万平方公里却还是人烟稀少,尚未开发。假想一下,如果那60万平方公里还在中国人手中,可以肯定,那里也会是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色。
世道变迁,不可预料!无论祖宗留下的基业是什么样,我们后代都只能欣然接受,这份基业建好还是建坏,却全在我们自己!
腾冲更是一个叫人浮想联翩的地方。当年孙立人将军和廖耀湘将军在缅甸西部战场打的日本人丢盔卸甲、尸横遍野的时候,蒋介石命令卫立煌将军开辟东部战场,东西合璧,以图给日本人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在腾冲,卫立煌遇到了日本人最顽强的抵抗,日本人在最艰难的时刻显示出来的残忍和不屈令人毛骨悚然。在没有食物可吃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还不投降,他们吃他们死去的战友!在这样的顽敌面前,中国战士浴血奋战,在付出相当伤亡的情况下才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仅在腾冲战役中,中国将士死亡人数就达9000人,同期,日本人的伤亡是3000人。拿下腾冲以后,中国军人见证了日本军队蒸煮自己战友的场面,案板上有肢解的日本军人的胳臂和腿,锅里有正在蒸煮的人肉,旁边绳子上挂有准备晾干的人肉,他们就是这样吃掉自己战友的人肉干。面对这样此情此景,中国战士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毛发倒立,日本军人真是一只可怕的队伍!据后来去过当时战场遗址的人说,直到现在,战场原址还是阴风习习,怪声阵阵,令人不寒而栗。
腾冲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使得世人相信,再坚固的防线都能被攻破,这就是美国在上甘岭战役时所依凭的历史规律。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改写了这一历史宿命,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成功的坚守了上甘岭,在总结这场战役的胜利因素时,我军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后方补给的充分和及时。最可笑,面对朝鲜战争的一场平局,奥巴马却说最终胜利者是美国。看来,美国在经济危机以后,长期挣扎在痛苦的不能自拔当中,确是失去了冷静和方寸。
奇怪的是,还是这批将军:孙立人、廖耀湘、卫立煌,在强大的日本人面前是那样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而一到了东北战场,却被林彪打的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
感慨历史还是为了回到现实中来,唯此才能获得定力。无论你管这条线叫做胡焕庸线还是腾冲——瑷珲线,叫什么都行。这条线的作用就在于,不管它将会变得更加清晰,还是更加模糊,它对于中国人将来的生存状态,一定会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值得我们长久关注。
作者:
红泪
时间:
2011-8-4 18:12
作者:
宜笑
时间:
2011-8-5 09:12
学习了,冷静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作者:
宜笑
时间:
2011-8-5 09:13
天睛大哥的文字风格,与余秋雨的文字风格极类似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1-8-5 19:24
天睛大哥的文字风格,与余秋雨的文字风格极类似
宜笑 发表于 2011-8-5 09:13
呵呵,不要这样说,我最多不过形似,神似很少人能够达到。
作者:
朱七七
时间:
2011-8-6 15:53
铿镪有力,掷地有声!读完后,热血澎湃。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1-8-6 17:00
铿镪有力,掷地有声!读完后,热血澎湃。
朱七七 发表于 2011-8-6 15:53
谢谢七七,构思这篇的时候我也是心潮澎湃。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