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关于此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唐代有一个名士,名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弃旧纳新的想法,并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他妻子看到了,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副下联,以“禾稻”对“老藕”,不仅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写道:“老婆一片婆心。”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便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
“丈夫”的由来
原来,在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所以,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妻子”的由来
“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看来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妻”的别称很多。古代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称为“内子”,泛指妻妾为“内人”。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旧时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为“拙内”、“贱内”。而在官职较高的阶层中对妻子的称呼却反映出等级制度来。如诸侯之妻称“小君”,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诰命夫人。
“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的说法源于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在登基前夜,担心自己的胡子太短而让众臣瞧不起(在古代,胡须的长短被认为是男子才学和胆识的重要标志)而无法入眠。怎么办呢?身边的娘娘计上心来,她剪下自己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短胡子成长胡子。
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踌躇满志地接受众臣朝拜,好不威风!众臣见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无不惊叹“乃真命天子也”!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皇帝自然对娘娘关爱有加,这便是“结发夫妻”的由来。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