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论
他们要说话,无奈言辞简单
或澎湃。用一个瓶盖塞住,对待他们就像诗人
阻止逻辑,使更多的思想膨化
读之,微笑是我用得最多的手段
像句号一样,荣辱不惊
省略号,它们会慈祥地为语言隐瞒
这些脚踏实地的点与滴,留下的空蒙
像一个人回到起点的脚印,曲与直
是或非,都被它宁静地概括
而停顿中的悟否,在于你
回味幽幽,它和破折号感情最深
之间的灵犀与理解力常令我瞠目结舌
有时我也会像小括号一样,偏于小姿情绪
夹在它俩中间,或遁其后
多余得像一名第三者,尴尬而羞,又欲罢不能
许是这世界的问号多得像细胞
多数人都以反问句或疑问句式活着
并滥用同父异母的感叹号
攥紧拳头,一锤定音或掷地有声
注意,双引号是个小人,它在嘲讽
双引号和冒号在一起,倒是眉来眼去
一匝没一匝的,在情人面前
欲望,也学会撒谎了
无邪的顿号与分号像孩子一样为理想排着队
越来越少的人喜用陈述句,而我偏使狂
是的。一惊一乍在我面前
像个安静的歹徒。像手捧鲜血的坏消息。像邮递员
递过来的欢呼时,我的句号
这世上没有永恒的快乐与痛苦。符号中
我更爱句号的洞悉、透明、静,就像我自己的生活一样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7 10:35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17 12:39 编辑
P.S:
与格格的相知,谈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从传统中变出自已的意像,一般人寓情于自然的风景,而格格的此篇《渐行渐悟》,却将人生寓作一个“半圆”,诗语朴素,却充满柔情,格格身患重疾,却写出如此坚定的诗,使我百读不厌。
渐行渐悟
/兰轩格格
人生半圆,另一半还在水中酝酿
时时被虚构,又被未知的激流冲走
美丽中颤栗着倒挂的彩虹
听说水晶头骨封存着 生与死的秘密
打开它,十三个透明的下巴会唱歌
唱着人生如雪的歌
昙花一现
爱情也不过是花瓣中 一段神经性的白
流云在额头 打一个纪念款
你这土坯,要经过刻刀和窑烧
才有芬芳的花朵与玉质的肌骨
立成青花瓷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7 10:38
本帖最后由 文君 于 2010-8-17 13:46 编辑
在传统与先锋间,一直存在着争议,我贴一个有些争议的诗,个人认为,这是一篇好诗,当时,我邀了几个好友对此诗做一个解读,然后同时发出,我整理出来收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认真一读。
[attach]15700[/attach]
《亮到极度》
作者:竹露
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题记
其实,你知道
我是最后一个轻数露珠的孩子,最终成为露珠
挂在清晨的腮边
每一个夜的轮子上
幸福和痛苦对坐在月亮内部
等待一场最大的寒
我曾占据一朵花,一只鸟歌唱的嘴唇
我的孤独是如何锋利
道路潮湿,一列火车的呐喊潮湿
今夜,一块石头终于面对了刻刀
一匹马徘徊的边缘,水草茂盛
思想向未知的深处逼近,飞翔的灵魂
窃取羽毛的轻
这安静的城池,谁挑起火把在黑暗深处不言不语
与死亡保持着等同的距离,你的食指
是我在另一个世界的一根刺
摘下我,在禅房深处。乱红迷眼
亮到极度
——破碎!
大地惊慌失措
我归于一颗露,你要说:舍得
[attach]15701[/attach]
读诗小记/无盐
作者在诗歌的开篇用一句泰戈尔的印证对立统一,万物循环,生生不息之理的名言:“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作为题记,相信已经能让读者明白作者所想表达的主题中心了。
“其实,你知道/我是最后一个轻数露珠的孩子,最终成为露珠/”。诗歌开篇以一种清澈,柔软的流白式述说表达着作者的美好向往,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种信仰。从“轻数露珠”到“成为露珠”这期间的过程也就是说生命里追求美好的过程,而“最后一个”也正表达着一种坚定,执着。
“每一个夜的轮子上/幸福和痛苦对坐在月亮内部/等待一场最大的寒/”,读到这里,读者仿佛能在脑海里看到作者通过纯粹的语言艺术所描绘的画面。“夜的轮子上”也就是时光的车轮。“幸福与痛苦”在一个“对坐”的表现下初次把内在的意蕴轻轻的提了出来,生活中,幸福和痛苦总是相伴的一对姐妹,人们往往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也深刻体味着痛苦,“等待一场最大的寒”,而等待这一场不知是怎样的“寒”,这一场生活中所未知的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坚韧。这时一个微笑淡定面对生活的作者初具雏形的影象留在读者的脑海里了。
“我曾占据一朵花,一只鸟歌唱的嘴唇/我的孤独是如何锋利/”。一朵花,鸟儿歌唱的唇,这都是一种生命态的光亮,而静态的光亮是作者那锋利孤独的光芒,那光芒却刺穿着这些“曾经占据”的亮。“火车的呐喊”因“道路潮湿”这样的环境而“潮湿”了,这是如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的作者的一种真实的内心感受。
一块好石头终究是要面对雕刻的,不管这雕刻来自自然还是人为,在面对这些的时候“一匹马”也许会因为“水草茂盛”而徘徊在边缘不舍离去,经历这些灵魂的磨难和诱惑,而最终思想还是放下了一切防碍,以“飞翔”的姿态,获得了“灵魂”的幸福。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窃取羽毛的轻”
“这安静的城池,/谁挑起火把在黑暗深处不言不语/”。在人世间这座“安静的城池”生与死都是必然的,谁能在绝望处燃起希望,是未知的,正是这未知才更加显现着残酷,到此时作者已经在把诗歌的思想,内在的意蕴层层的向深处推进着:禅房深处修炼的我没能抵御住“另一个世界的一根刺”虚无,荒诞的,或者是一种情感的诱惑,心神不宁,被禅房外的“乱红迷眼”,“亮到极度”却最终换来的是“破碎”。这也就是紧紧的扣住题记的那句话来写的了,一些情感能给予人幸福,但也能杀伤人。同时也是呼应了作者要“成为露珠”那必定也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内意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是单个平面的存在,如同双刃剑之说。
“大地惊慌失措/我归于一颗露,你要说:舍得/”。这结束之语,用轻灵的而力量的语言表明:不管是面对“惊慌失措”恐惧还是一些不舍的牵挂最后作者还是执着的要“归于一颗露”用一种可贵的平静来升华开篇所提出的向往,信仰。
PS:关于读诗歌,一千个人一千个哈里波特,好与不好都是每个人在心中不同的感觉,你若能在作品中摸到一根触动你心的弦,那你觉得有共鸣感,你就觉得它是好作品,反之你将觉得它枯燥无味。
[attach]15702[/attach]
读诗小记/爱在深秋
诗的题记点明了作者要传达的思想:人在大爱大是大非之前,在金钱与物欲之前,在困难与诱惑之前,要淡然的面对。这是佛教中的“梵”。这是一种矛盾。但这矛盾却又是在对立中统一。
开篇以露珠为切入点,表明作者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并确信最终将会得到。作者认为此过程痛并快乐着,在经过岁月洗礼和困难的考验。“露珠”是作者心中是光明的、圣洁的,安详的,是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的象征。“挂在清晨的腮边/每一个夜的轮子上”象征着岁月;“幸福和痛苦对坐在月亮内部/等待一场最大的寒”在这里“寒”应该是象征折磨、艰辛困难,泛指一种考验。
随后描写在向往和追求的过程中,将面临一场痛苦抉择和生死的考验。我曾经是如此的美丽快乐,而现在孤独在吞噬着我,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坎坷和沉重,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花”“鸟”象征着美丽和快乐,“道路潮湿”隐喻为人生旅途,不是一马平川,充满困惑,迷茫,甚至还有荆棘,苦难等,而这一切是如此的沉重“一列火车的呐喊潮湿”。“一匹马徘徊的边缘,水草茂盛”,水草对马来说就是生命,可现在水草茂盛,马在徘徊,这是一种多大的诱惑?这里“诱惑”也许是来自情欲,也许是来自贪婪的。“徘徊”表明正在痛苦的挣扎中。到底是抵御了这诱惑,还是没能抵御作者没告诉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想是没能抵御,灵魂即将出窍:“思想向未知的深处逼近,飞翔的灵魂/窃取羽毛的轻”,所以“今夜,一块石头终于面对了刻刀”,就是说到了抉择的时候了。俗话说“玉不雕不成器”(如果作者原意是我所想象的,那么把这一句放在此节最后更好。)此节承接首节,是“寒”的具体体现。
接下来在经过痛苦抉择和生死的考验后,心灵的深处依然还怀抱圣洁。正是这圣洁的光芒,燃烧着“乱红迷眼”。“火把”应该是心灵深处圣洁,至于这圣洁也许是良知,也许是信念,也许是理想等。这圣洁的光芒“你的食指”如刺直插禅房深处,把世事的纷繁,杂念和贪念“亮到极度——破碎”。(在此如果我误读作者原意的话,我认为用“燃烧”更好)“乱红迷眼”指的是世事的纷繁,杂念和贪念。
最后,经过惊心动的魄痛苦历练与抉择,经过心灵的洗礼后,我又回归与平静,回归与自然。呼应了开篇。“大地惊慌失措/我归于一颗露,你要说:舍得”
“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通篇作者采用一种先立后破,破而再立的艺术手法,使我们看到一个超然度外的大我的作者艺术形象,启示我们淡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痛苦,诱惑,贪婪。此诗主题思想很深刻。构思非常巧妙,结构很紧凑,思维很跳跃,思域之宽阔,是不错的好诗。构思的奇巧是此诗的一大亮点:一、篇首“其实,你知道”,和结尾“你要说:舍得”这一画外音为诗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二、开篇抛出“露珠”点明作者要写的主题,最后又回到“露珠”,给人一种九曲回肠的感受,结构非常紧凑严密。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题外话:一、尽管此诗是一首好诗,但我还是不太喜欢,因为它太朦胧,意象太多有点杂乱。这使我想起一个诗人说的话来,他说诗人是牧羊人,“诗人都是一个一个的,绝不是一群一群的。”可见写此类诗的人是何等的孤独!这些都是剑走偏锋的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海子之死了。(我没读过海子,但听说过他的死)我在想,为什么此诗不写得通俗一点,哪怕是一点点。难道孤独的站在那光秃秃的枝头挨冻受饿才是卓然不群?才有光芒?才是“露珠”?
二、小忧说,一千个人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没什么不好。重要的是,我们用心去读了,读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三、此文早已基本写好,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所以没放上来。今想想这是小风兄的命题,怎么都该完成的,同时也想让更多的朋友来关注诗,来讨论诗。呵呵。。。就算我误读了作者原意,可我只对小风兄负责!
[attach]15703[/attach]
读诗小记/咏秋
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从题记上看,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排在我们面前,在想劝解一个人从很深切的错误情爱中解脱不易,需要钢刀利嘴,还要有一颗“狠心肠”,对错误中痴情者斩钉截铁说断!上帝的劝解也不易,爱一个人不牺抱着轮回的痛,才能让今世的灵魂回位,可见劝一个人戒掉情魔有多不易!
“我是最后一个轻数露珠的孩子,最终成为露珠”可见作者是想回归本位,可每一个清晨和日落都还在爱的甜和思念的苦中矛盾对立。“我的孤独是如何锋利”可见作者已然达到孤独的最高境界,已然超脱了朝朝暮暮盼相聚的无奈时光!“今夜,一块石头终于面对了刻刀”作者已然人出了决定。“思想向未知的深处逼近,飞翔的灵魂窃取羽毛的轻”一但顿悟了,灵魂就回位了,明白了一切都是执着在作茧自缚。“你的食指是我在另一个世界的一根刺,摘下我,在禅房深处。”就把心上的赘累一一摘掉。领悟到佛论人生,才能让“乱红迷眼亮到极度一一破碎!”其实我们不要希图来世的天堂,只期待今生今世此时此刻,一定要朝着愉悦和幸福的方向前进。心的轻松,就是上帝口中的天堂,就一个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的地方。“大地惊慌失措我归于一颗露,你要说:舍得”最后一句恰巧说明了一这一点,作者就是那滴“甘露”回归于自然的怀抱,而你,或是作者心中的他,要狠狠地说舍得,只有舍得放弃曾经的执着的错误,才能能把握现在的幸福。
------乱评,不知是不是作者的写意!
[attach]15704[/attach]
读诗小记/兰轩格格
写一首诗,是把一些语言通过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独特的手法整合在一起,凝聚成一个强大的结构力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建筑,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鸟巢等等,具有艺术和思想的和谐统一性。单个的材料随意堆放在一起,是不具备审美价值的,而这价值的体现,必须通过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来系统性的整合和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作品,往往给人以近乎完美的想象和艺术体验,使得人们由外而内的获得心灵的震撼。
诗者开篇以温婉的语句进行切入。“/其实,你知道/我是最后一个轻数露珠的孩子,最终成为露珠/”。阅读这样的句子,我们会得到一种契合心灵的颤音。仿佛是个阅尽沧桑却依然保持童真的女子在你耳边轻声絮语。这流白式的语句,只有深爱且知心的人才能懂。这“最后一个”四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力逾千钧。一是寓示如今红尘的糜烂,二是自己始终把纯洁作为最初的追求。“最终成为露珠”表明诗者思想修炼的结果,在浑浊的染缸内结晶升华,绽放光彩。宛如陆龟蒙笔下的《白莲》:“素蒍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有些悲情的底蕴,却是诗者风采的写照,也为最后的“我归于一颗露,你要说:舍得.”相互呼应。
“每个夜的轮子上/痛苦和幸福对坐在月亮的内部/等待一场最大的寒/。”这几句是全诗中第一次出现的具有深刻思想理念的地方。语句之间的张力,被拉到满弓。只需轻手一放,便可射中读者的心房!夜的轮子就是月亮,这里用轮子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很有动感。每夜从人们的身上碾压过去,青丝白发,皆有痕迹,而诗者却加以沉静的思考。痛苦和幸福对坐在不断滚动的轮子里,相互倾轧,也相互融合。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是人生的真谛!诗者或许对佛教有所信仰,对佛理有所参悟。正如云抱所说的“我仿佛看到一幅太极双鱼图”,相互嬉戏,也相互斗争,溅开水花,淋湿我们的思想,于是诗者的心态趋近于安详,熟知它并掌握它。对于反复无常的外因,有胆量和勇气去“等待一场最大的寒”。这“寒”究竟是什么不测风云,留白给读者去遐想。
我曾占据一朵花,一只鸟歌唱的嘴唇/诗者以轻快的笔调,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回忆自己青春的热烈芳香。但马上笔锋一转,突兀地写出一句“我的孤独是如何锋利”,上下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如大厦之危危倾倒,而己则置身于危楼的顶端。寓示苦难的突然性和必然性,而自己却具有强大的免疫力。所以才在“等待一场最大的寒”之后“一块石头面对了刻刀”,何其坚忍,何其痛苦!这里的“道路潮湿”是指大气候大环境的恶劣,而我象列车一样呐喊呼啸,力量渺小却是尽力的。所以面对“刻刀'也有些无奈的意思。但这是自身灵魂的飞升,璞玉被自然之刀雕刻,最为灵动;人被磨难洗礼,最为高贵。这里的“潮湿”一词,个人以为表达力稍微纤弱了一点,应该用比较坚硬冰冷的词,以取得外部环境复杂恶劣的效果。纵然这样,“一匹马徘徊的边缘”也有“水草茂盛”的诱惑,而诗者的思想却“向未知的深处逼近”,“窃取羽毛的轻”让自己的灵魂高飞。这里深刻的揭示了密布陷阱的人生充满诱惑和艰辛,表达了自己内心矛盾性和挣扎过后最终的得到解脱的轻松。而现实中无不如此,有人选择沉溺,享受空洞的荣华富贵;而有人选择拒绝,享受心灵安详的一隅。正如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ttach]15705[/attach]
读诗小记/小风
评:作者将诗取名叫“亮到极度”,从标题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个阴阳转化的理论,所谓物及必反,亮与暗是一对矛盾,亮到极度必须会转化为暗,“亮”到极度就意味着“暗”将出生。那到底作者将写怎样的亮和暗呢?
“其实,你知道/我是最后一个轻数露珠的孩子,最终成为露珠/挂在清晨的腮边”这是第一句,大家都知道,人都是会死的,最后都将化为露珠,哪怕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死亡的人,也终将化为露珠。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你寿命最长,看着别人先化为露珠,你却在这里数着,但也逃不出化为露珠的命运。而清晨,是新生的代言词,说明这个生死轮回的。也就是说,生命就在时光的空间不断轮回,每天都有死有生!人生只不过是一颗露珠而已。清晨出生,太阳一出来就会消失的。说明了个人生命的缈小。
“每一个夜的轮子上/幸福和痛苦对坐在月亮内部/等待一场最大的寒”,这是第二句,是接第一句来的,上句讲的是人的肉体,是一种有形之气,而这一句讲的是感觉,是一种无形之气,而阴阳是气的总纲,幸福和痛苦这两种感觉是依附在生命的露珠上,如阴阳一样,是对立,但互根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反之也成立,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为对方而生的名词。阴阳学说:“天地分阴阳,阴中分阴阳,阳中也分阴阳!”只要有感觉的生命,就会有幸福和痛苦,它们在生命的车轮上轮回。“夜”是暗的,这是作者的主观思想,他认为感觉不管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暗”的。并且越是往后,越是“寒”!这是结局。这是作者的观点,但他必须要论证这个观点。
“我曾占据一朵花,一只鸟歌唱的嘴唇/我的孤独是如何锋利/道路潮湿,一列火车的呐喊潮湿”,这是第二段的第一句,是为了论证第一段的观点的。人生的道路是潮湿的,呐喊也是潮湿的。何为潮湿,我用泪眼比喻,眼的潮湿,喜的时候和悲的时候都会有泪眼,都会有潮湿。所以有了花开的美丽、鸟的嘴唇,这些是曾经的美好,但拥有这些美好的同时,孤独也是锋利的。所以我们走过的路,是幸福和痛苦相伴的。
“今夜,一块石头终于面对了刻刀/一匹马徘徊的边缘,水草茂盛”,这是第二段的第二句,上一句讲了过去的感觉,那么这一句讲的是现在的感觉,石头面对刻刀,马在水草边徘徊,这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矛盾。石头要想得到美好,必须要面临刀刻的痛苦,马在诱惑面前还想保持着一种清高的美丽,必须忍着饥饿的痛苦。我们该怎么办呢?作者立了一个悬念在这里。
“思想向未知的深处逼近,飞翔的灵魂/窃取羽毛的轻”这是第二段的第三句,猜也可以猜得到,前两句写了过去和现在,那么这句就是未来了。作者在不知怎样决断的时候,想到一个办法。读到这里,我想到“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悟空不知木箱里为何物,变为一只蜜蜂飞进去,来个未卜先知。作者也是用这种方法。向未知的深处飞去,看看还没有经历过的事到底有怎样的结果。“窃”字生动地说明了这点,这是一种私人行为,是一种好奇的心态。而结果是怎样的呢?是“轻”的。就是说,不管怎样的结果都是“轻”的,是如羽毛一样无所谓的。他在这个未知的领域看到了什么呢?这正是我们想知道的。又来了一个悬念。
“这安静的城池,谁挑起火把在黑暗深处不言不语/与死亡保持着等同的距离,你的食指/是我在另一个世界的一根刺/摘下我,在禅房深处。乱红迷眼/亮到极度/——破碎!”这是第三段,整篇都在描写他看到的未来。原来,从生到死是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安静的,黑暗的,只不过有的人用“火把”(光明)照亮了这段距离,并且无言无语,而未来的我,用一根食指(感觉如人的一根指头缈小)摘下我(附在我心中),使我本来无欲望的心(禅房深处)乱红迷眼(有了犹缘)。而当这种欲望膨胀到到极度(点题,原来亮是指欲望),就会破碎。一切都是虚的,只是梦一场。再次说明了物及必反的道理。那么写到这里,作者让大家反思,在人生到死这段距离中,你是让欲望迷眼,还是不言不语地挑起火把,为别人照亮呢?
“大地惊慌失措/我归于一颗露,你要说:舍得”这是结尾一句,作者到未来去却窃取羽毛的轻,必然要回到现实,如电影的切换镱头,一种晃动的感觉,“大地惊慌失措”,这是这种感觉的。让人体会的。意思是说,不管怎样的感觉,我们都会化为露的。因为这是必然。那现在我们应做些什么呢?作者用两个字回答:“舍得”。因为只有舍得刀刻的痛苦才能获取美丽,因为舍去马的清高才能享受水草的美味。(或者舍去诱惑才能有精神的清高)。
作者融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神话(第三段)、记叙文、散文的体材于一体,写出了这篇“亮到极度”。但是有几个人看得懂呢?况且作者在题记上还提示了一句: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这已经说出了中心,因为在于人,医治和伤害,爱和惩罚,幸富和痛苦都是对立而互相依存的。所以我称之为“古董诗”,说它是古董,是因为它的内涵价值连城,说它是古董,是因为它要放在博物馆,要标上“古董”二字人们才能认识它的价值;说它是古董,是因为它放在外面,人们只会把它当垃圾,因为它的外表并不美,要专家拿放大镱仔细研究才能发现它的美。
[attach]15706[/attach]
作者: 文君 时间: 2010-8-17 10:39
来学习诗歌和赏评。
作者: 文君 时间: 2010-8-17 10:39
来学习诗歌和赏评。
作者: 简池 时间: 2010-8-17 10:46
待细品!
简池{:1_89:}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7 10:50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17 16:59 编辑
P。S:有人说海子是疯子,我依然觉得,海子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的诗,如同一个诗歌技艺的展览馆,让人不忍掩卷。我发几个以前写的读诗小记,因排版太慢,少发几个。有心人可慢慢看看
读诗小记:读《海子诗集》
读海子《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
(海子诗集)
-------------------------------------------------------------------------------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
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灯前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半尺厚的黄土
麦子熟了
用叙述的方法写诗,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海子是怎样叙述的呢?
叙述分顺叙、倒叙、插叙、夹叙夹议,不同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点不用我说,大家比我更了解。叙述必须交待事件的时间、发生、发展、结果。用于诗中,这些同样适用。
看海子是怎样叙述《麦子熟了》这样一个事件的。
时间:那一年
事件发生:两个事件:一是兰州一带的麦子熟了,在回家的路上;一是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回家了,也在回家的路上。如电影的切换镜头一样,花分两朵,各表一枝。这种事件发生的起因。
事件发展过程:两个事件合而为一:三叔背着粮食(麦子),老哥俩一宵无言。麦子就是父亲,父亲就是麦子,这已不重要。诗的语言,真真假假,本来就不分你我。
结果:呼应开头,半尺厚的黄土,麦子熟了。呼应开头。
海子的每一首诗表现方式不一,产生的效果不一。他似乎在展示一个个诗歌的写作手法。此篇在叙述中用了重复的语句加强语气。比如:“在水上。。。还家了”与“坐着。。。回家来了”,相重复。产生了一种令人兴奋的效果。
此篇不难解读,我想说说题外话:
“夜鱼”说诗歌不可细读,这点无可厚非。若把诗比作一只鸟,它时而飞翔天空,时而栖枝轻鸣,它给人以美的感觉。这就是诗意。如果我们看一只鸟飞翔,而想的是它的血管里流的什么颜色的血,这就没有意义了。就如看一个美女,若你看的是骨骼、细胞,哪有美可言。所以“夜鱼”说的一点也没有错。
但是,这里是论坛。并不是欣赏诗,而是论诗,我们读一首诗,觉得它好,就要分析它好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就好象研究鸟的飞行原理,才能有所创新,仅仅停于欣赏,还不如花十几块或在网上下一本名诗集来读,这样赏心悦目得多。
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孤独星”的评论,或者他的话对大家有些刺耳。但句句肺腑之言。海子的诗歌,乐感极强。也就是星君所说的“气势”,他靠什么营造出这种气势呢?需要细细品析。《答复》中只有“问”,《询问》中只有“答”,此篇《麦子熟了》叙述重复。这都是为了造成一种气势。
看多了论坛中敷衍的评论,有时也随和几句。其实,这些都是无用的,如果不用真心换真心,则来论坛只是走马观花而已。我想反问各位朋友,你们写了那么多,发了那么多,有几个是自已满意的呢?有几个评论是自已欣赏的呢?我们又学到了什么?
答复
(海子诗集)
-------------------------------------------------------------------------------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海子的诗,以深奥难懂著称,看我用阴阳学说来解读。
海子是这样问的:
“为什么别人看见麦地,觉得它温暖,美丽?”
(因为麦地能生产粮食,养活人,故一般人看见它都觉得温暖,美丽。)
“为什么我觉得它质问的中心是痛苦的?”
(因为人们夺取了麦地的麦子,这是麦地的孩子,故麦地会痛苦地质问)
“太阳光芒为什么是痛苦的?”
(太阳的光芒是燃烧自已而发生的,故太阳的芒是痛苦的)
海子以三个质问作为起笔,
“麦地,神秘的质问者”这是承笔,三个神秘的质问,以一个拟人的手法轻巧承下。看海子是怎样转折的。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假若我是一个奉献者,则我自身必是痛苦的,如果我以一个奉献者的身份站在麦地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我全部的东西都奉献了,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也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这是转笔,以“痛苦、一无所有、两手空空”为转,以反问为答。实际是回答麦地的质问的。
那么,合笔在哪呢?在标题上,《答复》,这个答复在读者的心里,
解:海子以麦地的痛苦的质问为引:“为什么你们要把温暖和美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如果你们象麦地、太阳一样,不断奉献,那么,你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也并不是两手空空,你们将与麦地和太阳一样永恒。受到后人的赞美。)
评:以反问作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是海子此篇的一大特点。几乎是海子的专利。
题为〈答复〉,文中必有问和答。这是阴阳和谐的原理,而此篇全是问,而没有明确的答,隐藏得深了些,故阴阳失调,阴盛阳衰,因此诗意不够明朗。使人难懂。
重建家园
(海子诗集)
-------------------------------------------------------------------------------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籍心灵"
此篇比较上一篇明朗易懂,但明白此篇真义,必须了解人的生死轮回的概念。“根据物质的永恒性”,物质不会消失,只会转化,人也是一种物质,一个生命结束后,肉体必然转化为其它的物质,这就是重生,也就是海子说的《重建家园》。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海子的起笔是死亡,这就是诗意的语言,他不说“死”字,而说:当你停止思维,停止行动,当然人就死了)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原理,与“死”相对立的当然是“生”。那么,接下一句应该描述“生”)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水是生命之源,这一点无可否认,当你死后,回归水里,为了让你重生,必须进入果园的土地下浇灌,海子写得很形象,把一个浇灌的过程,形容成“屈辱的泪”,因为它要脱离河流,脱离自由的地方,而浸入土地中。而“平静”没有生命的果园,有了水的浇灌后,就会有生机,这就是“生”,并绕了个弯说明的生命的不易)
海子以“生死”作为起笔,不看后面,也应知道是为了说明生命的意义见于哪里的。我来看海子是怎样论述生死的。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生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无须洞察”,是说没有人可以改变的。生命的产生,有幸福也有痛苦,这是一个哲学的对立概念,也就是阴阳互根的原理。这点不须细解,人人都有体验)
海子在论述生死是寻常事后,该以转笔转到中心了。那么,海子想说什么呢?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在死亡〈放弃沉思和智慧〉之前,如果你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麦粒〉,那至少你保持缄默,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压住幽暗的本性〉)
海子在转笔论述了一个反面的人生观,而正确的人生观应是什么呢?我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幸福和痛苦相对而生。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籍心灵"
(以果园的呼唤作为合笔,不用解读也明白了,我们获取正当的劳动所得,心安理得。“炊烟”是生命行为,人生如风吹过,)
询问
(海子诗集)
-------------------------------------------------------------------------------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
诗人, 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你无力偿还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类比”的方法产生“五行学说”,科学家从蝙蝠的飞行方式研究出雷达。同样的方式,海子用恰当的类比写出此篇《询问》。
我认为:我们解读一首诗,不仅是为了明了作者表达的真正的意图,更应学习一些好的表达方式。
“青麦”是麦子的一种生命历程,从麦种开始,以麦粒告终。中间过程就是“青麦”。如同人的生命历程一样。因此:
“在青麦地上跑着”
我认为是暗示一种生命过程。
“雪”的光芒是什么呢?雪以融化自已的方式,滋润“青麦”,这种光芒何其可贵。
“太阳”以燃烧自已的方式产生光芒,给“青麦”以“温暖”,这种光芒何其“善良”。
(注:麦子与油菜一样,都是在冬天生长的。一般在五月左右收割。)
用文字画画作为诗的起笔,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简洁的勾勒,一句一画,这是写诗高手的风格,也体现了诗“简洁明了”的特点。那么,后面的抒情必须围绕这两幅图画。这只有必然,没有偶然。海子的这两幅图简洁而美。我仿佛看见,“一个人在青青的麦地上奔跑”,而承上而下的另一幅图也和上一幅关系密切。“雪落麦地,太阳出来,光芒四射,雪慢慢在融化,浸入麦地”。
“诗人, 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这承上而来的抒情,直接明了!,这中间有一句巧妙的暗示,将物体的寓意轻轻提出。海子不间接说
“青麦”,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而直接说“诗人”,将诗意的“朦”转向直白。并且这个由“朦”转“白”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只有“诗人”才会将情寓于“青麦”。
连续两个“无力偿还”,用排比的手法将情感推进。并且用的是肯定的语气。可见作者的“愤”。愤到什么程度,愤到无需掩饰的地步。因此第二个“无力偿还”则干脆“直白”了。其次,海子自已也是诗人,有些自嘲的味道。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一首诗写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是作者似乎觉得言犹未尽,觉得发泄未够,于是有了第三个“无力偿还”。
无论从情感的发泄,还是音调的处理,由低渐高,必须慢慢低下来。以低音或长音终结。因此,这第三个“无力偿还”,用“朦”的处理方式,使音调渐渐低下来,让人反思。
你无力偿还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读此节,我不由不感叹,海子真是个诗歌天才,你看:同样是类比,他不写“一颗放射光芒的太阳”,而是转为写“星辰”,这和后面的“寂寞燃烧”相得益彰。可见,诗人是动了一定脑筋的。可是,海子为什么要这样转呢?这是我们要深思的。如水不喜欢多说话,只想写一句:
“那些放射光芒的物体,它们多么寂寞啊!”
这句是海子的呼唤,也是我的呼唤。也是一种无奈的呼唤。
“孤独星”说了一句话:“海子的世界很大,也很小”,这实际是一种诗歌的特点。海子在这首《询问》中,以肯定的语句在写,只有“答”,完全没有“询问”。这使我想起那篇《答复》,只有“问”没有“答”。这是此诗的特点。有什么效果,读者自已感受。
海子的世界“大”吗?不大!他只写麦地、青麦、雪、太阳、星辰。
海子的世界“小”吗?不小!你看,他在骂人,他在嘲笑:“你们无力偿还。。。”;他在感慨,他在愤怒:“你头顶燃烧的星辰多么寂寞!”
(注:如果把一首诗全部分析完,要从境、意、韵等多方面分析,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况且本人写作能力有限得很,并且,我只是一个爱读诗之人,并不想从此方面发展。写多了读花朋友的眼睛。喜欢诗的朋友就补充吧!我只是扔块土砖而已!)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7 10:50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19 19:07 编辑
123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7 10:50
。。。。。。
作者: 荷蕾心语 时间: 2010-8-17 10:55
支持。。。
欣赏。。。
作者: 红杏之泪 时间: 2010-8-17 11:11
{:1_90:}。看美女点评!
作者: 文君 时间: 2010-8-17 13:48
读来很受益。谢谢柳叶儿。。。。。。
作者: 简池 时间: 2010-8-17 13:53
认真品S之人!
赞!
简池
作者: 叶落之吻 时间: 2010-8-17 13:56
认真的态度,真诚的心灵
作者: 迷途的绵羊 时间: 2010-8-17 16:03
我来收走了。。回去慢慢品味:lol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7 18:07
问好以上所有朋友,柳叶儿不过是喜欢诗之人,对于回复之类的话,心领就行了。所以请朋友们见谅。喜欢诗的朋友,可以帖自已的写的诗在后面,柳叶儿一定抽时间细细品读,只要不是游戏之作就可以了。好诗可以让我们学到东西,一首平常不过的诗歌里面也一样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都在学习中,以诗为乐,诗写得好与不好,并不重要,有人把诗写在生活中,有人把诗写在纸上。纸上的并不一定真实。其实,我读诗,主要是想读一份真实的情感。愿交六星里的每一个朋友。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7 18:09
谢谢文君给我提供一个平台,让我有和大家相互学习的机会。六星里藏龙卧虎。柳叶儿愿与大家共前进。在诗的海洋中享受人生。
作者: 秋风袭人 时间: 2010-8-18 01:23
太厚太重,是所有庄稼的重量。一次吃不完。这看着精美,想带回家就太难了。下次继续来看来吃来拿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8 07:50
本帖最后由 文君 于 2010-8-18 23:50 编辑
P。S:
在诗歌的领域,有一种纯形而上的作品,它们没有画面,只有单纯的口号式的抒情。比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是一种飘浮的灵魂,没有形体可依。做为一种“道”的传媒,是很适用的。一种东西如果有用,就有资格流传下来。而在这种诗歌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热爱生命》。把它送给六星的朋友。(这种诗虽然象有些评论家说的:有些空洞,因为没有形体可依。但它们实实在在存在过,至少,对我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首诗,一直伴随我整整二十年,今天终于找到它真正的作者,不是汪国真,而是岩光老师,我很激动,和岩光老师聊了很久,为她的委屈流泪。原来我一直崇拜的诗人竟会抄袭别人的投稿!感谢这首诗,感谢这首诗的作者,它鼓舞我的前半生,也将会鼓舞我的另外半生。诗就是人,人就是诗,岩光老师用她的青春诠释了这首诗,我也会用生命去诠释这首诗!
以下是岩光老师给我发的:
[sup]尊敬的汪先生:
您好!
收到这封迟到了20多年年的信,你是否心潮澎湃?或许是更多的紧张吧?你可能没有想到科技发达如此之快,闭塞的乡村也会走上网络的平台,偶尔浏览网友的主页,我发现我的《热爱生命》,问之,答;在初三课本找来的。我诧异了。当年我只是邮寄了,没有收到发表的通知,再问,才知道是您老的大名,也才知道你因此小诗而成为道貌岸然的诗人。可是汪先生,你抄袭我的的诗稿,但你抄袭不了我的风格,虽然有记者对您就这个问题提出疑义,您的回答是,生活安逸了,就写不出来这样的了。你的辩解何等的苍白和可笑,毛泽东的大气磅礴一生未改,鲁迅的尖锐犀利伴他一生,他们的处境改变比你呢?告诉你吧,一个人的风格一生不管是安逸和贫苦,都不会改变的。
说实话,我开始没有想到追究,因为过去这么多年了,我成为了母亲、妻子、老师。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义务要尽,太多的责任要担,这些在我的博客可以看到,但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这首诗又被中央台作成了地震宣传片,而你还在那里欺骗所有热爱这首诗的朋友们.汪先生,你知道么?这首诗首先有她的玄关,可以证明这首诗是女人写的,这是我的聪明还有我的习惯,你可以抄袭这首诗,你却无法走进它的灵魂,因为这首诗是我对另一首诗的解读和延续,她们是姊妹篇,这里面每一个字就是我的一个故事,每一句都是我在绝境中挣扎时心灵的呐喊,你没有这种经历,所以你对她的解读,是对她的侮辱,这首诗里,有我绝境中和好友最爱唱的歌,有我最凄美的爱情,还有我执着的信仰和坚强。
可能你以为我是普通的小教师,不敢和你怎样,可是我是清华学子的后代,有着他们一样的坚韧和刚强,我的祖训是。强而不盛,弯而不折。我一定要找到你,不管你在哪里!也许有人会骂我,但是我想说我们没有那么卑鄙!我的妈妈也是小学教师,她从小就教会我们看淡金钱和名利,用父亲的教训时时提醒,她自己也用她的行为把这种东西,植入我们的血液,而决定了我们的人生,1800元的工资在乡村来说,是天文数字,而退休的母亲依然做零活,挣加工费,还承包了村里几亩地,可能有人以为妈妈很爱钱,错了,她依然很穷,是因为她不停的把钱借给无力偿还的老乡们,从不打借条,她说了人死帐烂,不希望我们对她的钱有奢望,妈妈说,做人就要体会你挣每一分钱的辛苦和快乐,多给你们一分钱,你的人生就多一点空白和遗憾!汪先生,看了我妈妈的话,您有何感想呢?
首先你一个男人,却替一个女人走了另一条路,虽然此时的你很光鲜,可我真的替你感到悲哀,你的人生是如何的苍白啊,你本该有自己的路,你却让它长满了荒草,其实我除了气愤,一点都不遗憾,真的,不是狐狸吃葡萄的感觉,从小我就热爱英语,犹如我的生命,热爱孩子,是我的本能,我用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另一种辉煌和灿烂,我骄傲,我让所有学我英语的孩子爱上英语,让那么多的孩子走出学英语的困境,我很满足,我把那么多的孩子从繁重的英语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坚信英语是用脚丫考试的学科,很可笑,但孩子都用自己的成绩坚信了这句话,而你呢,汪先生,我不会再给你邮寄我的作品,都放在我的博客里了,你想拿就来拿吧,可记得写我的名字哦!最后再送你一句我为自己写的座右铭。
人不在乎财富的多少,最应该活出你应有的风采,世界的博大,不见的它能记住每个人,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为了能让世界记住.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世界需要的是勤劳,智慧,我的朋友们,活着就好好的活着,活出男人的脊梁,女人的骄傲!
[/sup]
作者: 文君 时间: 2010-8-18 08:15
本帖最后由 文君 于 2010-8-18 23:52 编辑
我没想到热爱生命不是汪国真写的, 很惊讶。
我鄙视一切剽窃,篡改的行为。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8 08:23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18 08:26 编辑
22# 文君
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写滴!但不管是谁写滴,此诗影响着我的人生。我读过她所有的诗歌,都是差不多的风格。这点可以证明,有些诗,并不要很深的文学功底,而是要一份来自心底的低呤浅唱。
http://home.51.com/zhaoguiyan2009
作者: 秋风袭人 时间: 2010-8-18 14:22
{:1_89:}不太清楚这些事情,不过原创应该得到尊重
作者: 红杏之泪 时间: 2010-8-18 14:38
真想让你为俺小时候写的诗歌,写点评
作者: 红杏之泪 时间: 2010-8-18 14:39
真想让你为俺小时候写的诗歌,写点评
作者: 红杏之泪 时间: 2010-8-18 14:39
俺在高中就开始写诗歌了,至今还保管着
作者: 红杏之泪 时间: 2010-8-18 14:39
俺在高中就开始写诗歌了,至今还保管着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8 17:12
本帖最后由 文君 于 2010-8-18 23:47 编辑
P。S:
“小忧”是我五一网的朋友圈中,写诗写得最好的一个,她在音乐和哲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她的诗,柔在音乐里,意境优美。 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读她的诗,是一种享受。百读不厌。特贴来三个我最喜欢的。
我死了,请别哭
一种疾病缠身
就像青藤上白色的小花
寒夜里吻在风的刀口
摘下头颅面向空谷唱最后一支歌
我死了,请别哭。
烧响遗留的那纸诗词覆盖草木丛生的路
他年,平凡而走过空谷的诗人
会来带走平凡而孤独的爱人的尸身
爱你是我生命最美的姿态
翻开前世之书
我是你纵马驰过江南轻衫触落的一朵桃花
你仅用一个微笑
便轻易采撷了我一生的深情
穿越时光的回廊
今夜,周身长满听觉的风
趁着内心的兵荒马乱
燃一把烧荒的大火漫过诗歌的身体
再次将生命中恋恋不舍的细节点亮
亲爱,你可看见
那初春里最先绽放的一朵桃花
此时,静静地
站在二月的第二十二个台阶翘首
象一簇小小的火焰
把积攒了几世的爱情亮在微寒的风中
爱你是我生命最美的姿态
我是那条流向你的河
我是那条流向你的河
等着溯源而至的跫音
当细碎的阳光跳跃于头顶
雎鸠关关跃上河洲
啄走流淌在怀里
对一场邂逅思之不得的惆怅
我是那条流向你的河
等着你击水而唱
当天空的暮色撞入思绪
清扬的水声幻化成彼此的呼吸
我将天涯望成咫尺!
我将朴素的纯净包裹俘获的心!
作者: 文君 时间: 2010-8-18 23:59
来读过了。继续。。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9 11:39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19 17:07 编辑
P。S:
贴一个我最欣赏的诗评:供大家参考。
难度写作/莫测2010-07-29 18:48
杂谈“难度写作”(一)
文/莫测
(2010-07-25 11:37:21)
“难度写作”在网络的出现率越来越高了,我的诗学主张也提到难度写作,“难度”的词义相对着“容易、平淡、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参加过不少各种各样的考试,难度在考试中可以是测试题目、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涉及到考试者的能力、通过率或平均得分率。跳水比赛有个名词是“难度系数”,是指跳水动作的具体难度。
诗学的“难度写作”的难度和考试或者跳水的难度有一定的量化指标不同,不过,难度和不难、简单的感觉和印象是可以通过不同文本比较得出来的,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比散文,散文诗的写作难度小,比诗歌写作的难度更小。虽然诗学的时空(历史上,地理)没有硬性的量化标准,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倾向和偏好的,写作难度高低可从写作题材和语言技巧的文本比较中亲自感受的,借用佛学的“闻、思、修”来说明,在诗学上的“闻”就是阅读量,阅读面,“思”一定是用自己的感受去比较、分析,自己亲自解构评论,或者阅读他人的综述、评论、解构、批判等,“修”应该是分段调整,修正自己的诗学认识和比较水平,“难度写作”词语的来源一定和那些是难度写作的文本联系在一起的,对“难度写作”文本的认识,模仿是难度写作的起点。
我们用里尔克的《秋》和
反对写作使用隐喻修辞的于坚的作品《档案馆》做比较分析。
《秋》文/里尔克
落叶了,仿佛从那遥远的空中,
好似天国里的花园都已凋萎,
枯叶摆着手,不情愿地往下落。
在一个个夜里,沉重的地球
也离开了星群,落进了寂寞。
我们大家都在坠落。这只手
也在坠落。瞧:所有人全在坠落。
可是有一位,他用自己的双手
无限温柔地将这一切的坠落把握。
里尔克超常的想象力,如同神启的诗写让诗文本的“秋”本身就是一个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大隐喻,诗歌中语言的“秋”与季节轮回的秋无关了,“可是有一位,他用自己的双手无限温柔地将这一切的坠落把握”——这位神秘人物的“神秘力量”就是爱,是大爱,“当地球离开星群”和一般写作的“落叶离开树木”对比就是明显的“写作难度”异同,大气、高贵、心灵的文本体现了人类的宇宙精神玄思,唐朝的张若虚也面对星空月光玄想过,诗人的作品是面对谁而写?这首秋让我感觉是诗人和神在对话,那神无名无姓,却无时无刻在倾听着……
《零档案》文/于坚
建筑物的五楼 锁和锁后面 密室里 他的那一份
装在文件袋里 它作为一个人的证据 隔着他本人两层楼
他在二楼上班 那一袋 距离他50米过道 30级台阶
与众不同的房间 6面钢筋水泥灌注 3道门 没有窗子
1盏日光灯 4个红色消防瓶 200平方米 一千多把锁
明锁 暗锁 抽屉锁 最大的一把是“永固牌”挂在外面
上楼 往左 上楼 往右 再往左 再往右 开锁 开锁
…………
(以上是摘录长篇累牍的文本中的一部分),《档案馆》平面化的写作没有技术难度,有语言创新的勇气,或者说是语言实验的勇气,但是没有写出诗歌时代精神内涵的难度,这种所谓不要隐喻修辞的写作其实就是一堆客观及物的,带一点点主观次序排列玩弄技巧的变形记叙文,属于纯粹个人意义上的语言实验写作,如果说有难度,就是写得和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人的作品外部不一样,那么多杂沓,琐碎、平庸,零乱不堪的名词堆积在一起,也需要一点点没有人性关怀的智慧做次序安排吧。如果使用了隐喻的《秋》不是难度写作,而《档案馆》就属于口水写作。
难度写作也是孤独写作,“难度写作”不仅限于语言表现形式的技术层面,而是诗人精神和智慧的探寻和建构。是写作者对三个世界的认识、感受、观察和虚构能力,加上自己创作性的、个性化的语言(孤独的语言)和个性化的切入角度(语言形式)构成诗歌写作的难度。
生灵就象玉米,从过去的事情的无穷谷仓中
脱粒而出;从悲惨的遭遇,
从一到七,到八,
从不止一个死亡,而是无数死亡,来到每个人身上。
每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死亡,只是尘土,只是蛆虫,
是郊外泥泞里熄灭了的灯,一个翅膀粗壮的小小死亡,
刺入每一个人,仿佛一支短矛。
以上是摘录聂鲁达巨作《马克丘•毕克丘之巅》的句子,读聂鲁达的巨作《马克丘•毕克丘之巅》或者帕斯的《太阳石》就会明白什么是长诗的写作难度了,读世界上优秀的短诗也能够比较出有写作难度的作品和平庸的,没有精神境界的,而是对语言表面陶醉的作品之间的差别。我们再读读韩东的作品《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我们只要试试把韩东的文本做散文排列,文本的口水与油腔滑调,思想、精神的肤浅就一目了然了,在技巧上也是非常平庸的,文本中对“登高”、“英雄”的反讽,并没有涉及批判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被专制统治愚民的内核。诗要不论述、说教又能散发哲思的磁力是需要高度的智慧。写作难度与诗坛的快餐文化氛围是敌对的;难度写作也是对功利性、工具性、游戏化写作的挑战。孤独的写作不为世俗名利随波逐流,不为平庸的刊物发表而写作;不迎合小圈子、流派肤浅的喧嚣也是一种自我考验;难度写作不在诗歌语言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实验,而是用诗歌去寻道(对普世文明的人文关怀,甚至会殉道)的写作对谁都是有难度的,甚至与统治者,文化管制,平庸的诗歌现场存在紧张的对立关系。我们读读美国诗人莱特(James Wright)的《躺在吊床上》:
在我头上,我看到青铜色的蝴蝶,
在黑色的树干上睡眠,
风中吹动像绿色影子里的树叶。
空荡的的屋子后面,下方的凹地,
牛铃的叮当一声接一声
步入午后的远方。
我的右边,
两棵松树间的一片阳光里,
去年的马粪
闪亮成金色的石头。
黄昏天色变黑时,我往后靠。
一只幼鹰漂浮过去,寻找家。
我已经浪费了一生。
(简政珍译)
平面的、平庸的、非难度的写作经常是无效的,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低级写作,就如:“黄昏天色变黑时,我往后靠。一只幼鹰漂浮过去,寻找家。我已经浪费了一生”的启示一样。难度写作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姿态。其中的难度如禅家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写作难度与诗人的写作抱负成正比,抱负与理想是需要技艺的,技术也是通过长期的闻思修培养出来的,难度写作一定是孤独的,读者可能很少,甚至在未来某个地方出现。难度写作也是不重复的写作,是心怀敬畏的创作性写作;是有明显的个人标签识别的写作。
2010-7-25草稿
杂谈“难度写作”(二)/莫测
一首作品面世,我们在文本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作品有没有写作难度?相对读者对写作难度的理解和认识。有可能一首作品在读过名家作品多的阅读者眼里是很寻常的;而在对名家作品和平庸作品分不清的阅读者眼里可能会感觉是“千古绝唱”。写作难度也可以用我的“非诗理念”做参考判别——我们把写作者文本表意和言外之意与“工具性,功利性,游戏性”做远近关系的比较来辅助分析,轻微的工具性写作是一般人难以避免的,因为语言具有工具性的本质,如果写作的意义不向功利性和游戏性太靠的话,工具性(记录,说明,赠送等)至少还是可以写出一点诗意的,就像前几天我批评池凌云的作品《笛子呈现》中有不必要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工具性痕迹(她的文本对性爱的暗示和痛苦经历的抒情比当下绝大多数下三滥的“下半身”写作是相对有写作难度和有诗意的)。
功利性写作是比较好甄别的,游戏性严重的作品也好判别,对于比较轻微的游戏性(语言的自作聪明)是不好判断的,我们把诗歌作品比喻为道器的结合体,道的难度是隐隐约约在文本中,是作者的思想系统;如果用明显的议论语言,用形而上学的辞令直接论道,文本可能很有道的启蒙意义,但是不一定有诗意,如裴多菲的口号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以抛。”文本中除了干巴巴的不能量化的,非个性化的感触和体验的形容词、抽象的语言符号——“生命,爱情,贵,高,自由”,我们看不到写作者自己设身处地的语言存在的生命环境,用形而上的语言议论形而上的道,比通过意境来移情写作难度小得多,游戏性虽然少些,但是,作品的工具性就难说了,当人沦为集团符号的时候,这种号角和标语很容易陷入二元论明显的立场选择,变成统治者利用的愚民文化工具……莫测认为这首作品离非诗是咫尺之遥,朦胧派有很多相似性的作品,如北岛的《回答》(部分摘录):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文本中的“卑鄙、高尚”既然是作者敢于胆大妄为的定义?那么,大量的问句就是明显的认知的逻辑自相矛盾,至少作品的形而上意义是轻狂的没有由来的;杀妻、杀子自绝于人类的,丧失了人最基本道义的疯子顾城的作品《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也是如出一辙的,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或者直接的论道是属于形而上的假大空意义层面的。他真的思考了黑暗的本质了吗?他真的是找到了消解黑暗的道了吗?他找到的光明是普世的人类光明吗?他如果具有根性的智慧和本性的善良,就不会作出不齿于人类的杀戮行为。所以,写作难度首先要是关系到作者写作的意义是为什么,也就是要对道的理解和追求的难度说起,语言毕竟是文,文以载道——道才是写作的目的,语言充其量是必需的手段。我们通过伊沙和西娃两首背景是在交通工具列车上的作品比较,伊沙《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 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作眉檐
眺望 象个伟人
至少象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难度也是语言表现手法的丰富和成熟,对意义的审视和体悟必需通过适当的语言来表达。用口水和废话做文字游戏肯定没有用象征、隐喻、通感、反讽……这些传统修辞的技巧难度大。我们就是忽略伊沙文本嬉戏的语调和语句,如“象个伟人,象个诗人,在厕所撒尿”,“他正好在厕所,车就过了黄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小聪明的“巧合”寓言设计,并没有讽喻的暗示和批评现实的意义线索,只是带着游戏心理的分行文字而已,他也可以在北京至纽约的飞机上上厕所,太平洋还是那个太平洋,黄河不会因为他上厕所改变物质上是水的通道的现实。这首被炒作成名诗的废话文本说明中国现代诗坛的诗学意义追求的龌龊和堕落,莫测认为这些文字根本算不上是诗文本,因为文本中没有涉及对道追求和感性的的意义符号,没有情感和理性的深度,除了嘻笑、嘲笑、亵渎诗歌神圣的基本体系,甚至连反文化,反崇高的意义都没有,属于白痴文字。
诗歌可以人类向往的光明和温暖(如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品)也可以通过揭示人性和现实的阴暗、丑陋,营造一种悲剧的张力来感染读者,难度写作涉及到写作者的审美心理、信仰,哲学等系统,手段的难度涉及写作者的笔力,同样是在列车上,诗人西娃却看到了一种常人不留意的《缘分》:
作者: 迷途的绵羊 时间: 2010-8-19 14:05
{:1_120:}这帖子价值连城。。值得收藏。。
作者: 醉鹰 时间: 2010-8-19 15:43
踢一脚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9 19:01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19 19:09 编辑
P。S:
接上,可能字太多了,自动删了大部分,现在接上“莫测”君的《难度写作》
火车惊破平原的清晨,窗外
一颗大树 一抹霞光 一轮轮
五彩的花圈 一队白色的人们
又一个人 离开了人群
去到阴性的世界享受活着时
不曾有过的安宁 我的目光
带着羡慕 送走他
与我擦肩而过的一生
难度写作的难度也是诗人面对世界的审视和体悟的深度,西娃通过窗外送葬的画面思考人生必需面对的生、死、别离。语言也是比较口语的,但是,阅读后,会感觉对沉重的生存和肉身有一种释然的解放感。作品的难度体现在写作的目标和意义上,不完全是诗人的主观感觉,写作是诗人自身的角度通过自己的情绪、智力、精神、欲望等对自己也是对读者表示一种生存的警醒,是个人经验对社会场景的纠正、调整、融合中的诗意的醒悟。
自由追求者林贤治先生在他的《60年文学史如何书写》写道:应当承认,我们的传统的包袱过于沉重,而现行的文学机制和相关的文化环境,用政治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还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的。看待一个民族、国家或一时代的文学,自由精神和艺术个性的状况如何,是最主要的观察点。个性与自由是创作的内驱力,直接关系到文学的发生;而这两者,恰恰是我们的作家所匮缺的。伟大的文学不可能脱离政治,不可能失去同社会的联系,同人类命运的联系。真正的作家是富于文化理想和道德责任的;而这两者,又恰恰是我们的作家所匮缺的。因此,要想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就必须把一代作家的自由精神和创造力解放出来。
2010-7-27草稿
杂谈“难度写作”(三)
(2010-07-28 11:27:01)
我们要阅读出诗歌文本的意义是需要一定的诗学知识的,诗学也是学问的一种,诗歌的意义在于作者因为什么而感动的体验,文本的精神价值和积极的情感来自作者追问“世道人心”的诚意和方法,难度写作和作者灵魂有神秘联系,立体的精神境界描叙比点状的、平面的小感受,小体会难度大,这种深厚的感觉是来之不易的,文本中诗艺和感悟体验的有机结合,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大爱、大人格灵魂就是上乘佳作,佳作十分稀有,一个诗人也许一生只能够写出几首比较闻名的佳作,许多诗人也许写一辈子也写不出一首与众不同的,能够让不同地理和时代的诗歌鉴赏家都仰视的佳作,所以,要写出世界级的诗歌佳作对任何写作者都存在难度的。以中国现代诗歌早期的实践者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部分章节)为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现代汉语是引进西方的语法构成的,现代汉语诗歌是现代语言、现代思想以及现代物镜和不可能割舍的民族历史文化的混合体,徐志摩的作品虽然比同时代的作品语调顺畅、清晰;语言精致、节制,比当时的翻译作品更接近传统诗学追求的节奏、韵律,但是,作品的意思是平面化的、个人的小感受和小抒情,写作者只专心个体人生感受的作品比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历史,映射族群的生存命运的作品难度小,难度写作的基础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灵品质、审美理想、胸襟情怀进行的精神产品创造。徐志摩的作品和现在许多作品比较起来属于没有什么难度的写作,他的文本经不起时间冲刷。文学被人受用的是“感动”,是文本中具有能够“感动读者”的语言符号让阅读者不知不觉的互动。鲁迅散文诗《野草》中的句子:“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就比徐志摩的小格局的悲欢离合更感动人,或者说更有意义的能量。我再用九一的作品《摹影。劳力市场》来举例:(题记:我常路经那个劳动力市场,那些失去离开土地的农民在那里等着出售力气。终于有一天,我的鼻子酸了。2010,03,28.)
眼睛在嘴下头说话
鼻子在耳朵上呼吸
嘴在天上啃了一口海市蜃楼
遍地高楼,一个巷子里
站着早晨的忧愁
一辆车停下,躁动了那些眼睛
讨价还价,最便宜的
标志着这一天的行情
一双手,两只脚
自由的身子在这里晃动
蹲下,站起来,默然低头
在地面上,还残留驴马的尿骚
和牲口市场经纪的手势
我们可以还原九一作品现实生活常见的生存环境的阶级差别,学术叫恩格尔系数,作者用“自由的身子”(所谓的解放,所谓的平等宣传)面对剪刀差制度制造的对农民的长期剥削,以及至今存在的身份歧视的中国农民的客观处境,用讽喻的语句——“牲口市场经纪的手势”来暗示作者对不公平现实的正义感和对现实的批判意识,作品对农民的同情并不是用呐喊的方式进行的,是通过沉默的意象构成的冷抒情模式。诗歌中的现实关怀是以感性的抒发社会良心的意象形式表现的,难度写作也是充满怜悯心的对人性偏激现象表示赞同或者否定的立场,诗歌的人文关怀除了讴歌正面的存在,也需要有匡正社会病征的自觉。早期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品经常变成工具性的感伤滥情的陈述文类,没有通过意象去揭示和暗示人生困苦磨难的现实真相。用语言是不能制造出一个粉饰太平的幻觉的理想国,诗歌的“晦涩”语境很多是写作预设的意义多解和意境立体化,以及陌生化修辞的效果造成的,懂与不懂也存在阅读者经验的差异化,“晦涩”绝对不是海子作品中的精神病人式的前言不搭后语的无厘头的迷乱意象和认知逻辑的荒诞,如海子作品《七月的大海》部分章节:
老乡们 谁能在大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我们自己的故乡
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
方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其中的“在大海上见到农民,背叛故乡,幸福职业,痛苦诗篇”之间根本不存在最起码的想象依据,运行的机理,语言的正常脉动,只能解读成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再摘录海子作品《海水没顶》的部分章节:
原始的妈妈
躲避一位农民
把他的柴刀丢在地里
把自己的婴儿溺死井中
田地任其荒芜
灯上我恍惚遇见这个灵魂
跳上大海而去
大海在粮仓上汹涌
似乎我和我的父亲
雪白的头发在燃烧
“……原始的妈妈躲避农民”看似创造性的意象,其实是无厘头的,不知其所以然的幻觉,文本的进行路线是碎片的,语言组织是分裂状态的,没有让正常思维的人能够还原一个基本意义范畴的信息,我们欣赏毕加索特意拆解的“牛”可以通过再创作和想象,通过“牛”的碎片组合成现实存在的“牛”,正常人有几个能够通过海子语言碎片的“父、母、农民、粮食、大海、灵魂……”还原成有哲思、情感、批判等能指和所指的语言意义?海子的信仰体系是混乱的,他好像是信仰一神论的基督教(自杀时随身携带《圣经》),但是,他又鬼迷心窍的修炼所谓能“神通”的气功,还迷信秘密传承的喇嘛教(多神崇拜),我们通过他诗歌文本的基本意象组合就可以感觉作者是处在神志不清的思维状态中,医院的证明和朋友的证言也说明他许多作品是病态下的写作……
病态写作绝对不属于难度写作,诗歌是通过语言技巧表现作者思维和感情的艺术,和绘画通过色彩、形状的视觉物化“语言”不一样,神志不清的画家也许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的艺术(如凡高),但是,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绝对不是写作。抽象语言大多数带有宗教色彩的对表象世界的超验感觉,超现实主义的诗歌语言也是要牵系现实世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更真实的现实”,诗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的语言化的呈现,是诗人透过生活迷雾去“触摸” 道义的立场,是诗人对人类文明价值的诉求,智慧的诗是通过意象巧妙的议论,或者通过沉默的意象有机的变化形式来“发问”、“回答”,用米沃什作品《消息 》(部分摘录)举例:
而我们的网用符号织成,
作用于耳目的神秘符号,爱情的指环。
一种在内心回响的声音,塑造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轻快,颤动而婉转的语言。
我们根据什么才能编织成界限
在内与外,在光明与黑暗之间,
如果不是根据我们自己,我们温暖的呼吸,
以及唇膏,薄纱和棉布,
根据寂静得使世界死亡的心跳?
或许我们对地球文明无话可说。
因为没人真正知道它是什么。
“或许我们对诗歌无话可说,因为没人真正知道它是什么。”——难度写作是作者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悟性,把人类圣贤深度透视过的道用诗歌的形式多视角的表现;难度写作是一种作者“自己为难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的写作态度,许多我们看似不解的藏于事物中的深邃内涵,圣贤和前人都多多少少思考过了;许多我们看似新奇的表达方式,前辈的诗学者可能早以实验过了。写作的意义是作者对道的切实体验感悟,和文本的语言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写过的模式(独立思考的思想是无法模仿别人的语调表达的);难度写作也是对语言技艺的思考,是对诗学历史的纵横了解;难度写作也是一种真诚的文学态度和独立的精神立场,诗是通过沉默的意象凸现的感觉和思想,言外之意是诗擅长表现道的形式,诗歌要表现的道是用诗学语言还原诗人的哲学意识和当下的责任感,关切人类的文明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道德理想。
2010-7-28草稿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19 19:03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19 19:10 编辑
弄了半天,才把后半截弄上去!气死我了。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21 12:42
杂谈“难度写作”(四)
(2010-07-29 19:55:57) 转载
作者/莫测
本人在《杂谈“难度写作”》的一、二、三篇中对所谓的中国当代名诗做了文本的解构,对没有写作难度偏离诗道的作品归类为:写作目的太功利性,语言太工具性和游戏性;批评朦胧派的抽象发问不代表他们有预见和洞察力;批评了废话写作圆滑世故、境界狭窄,词语堆砌和平淡无奇的点状思考,缺少批判力度和精神思索的作品是不可能震撼人心的;我批评了缺少人类关怀、无病呻吟的小情调、小抒情写作;也批评了当今诗坛神话的精神病人海子的幻觉作品……
这些年不少来自专制国家的诗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的思考与表述并没有将诗简化成意识型态化的目的论写作,他们从变幻不定的存在困扰中抽离出诗意的批判方式,从生存的思考引发社会道义的责任和担当;这些苦难诗人肩负诗的艺术使命和历史责任,寻觅时代真实的精神象征。我们读一读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uller)作品《谜》:
男尸像废弃的麻袋
女尸像乞丐的包裹
数不清的尸体撂在大街上
纯粹的尸体即将腐烂
蓝天对一排排的尸体没有一点兴趣
暂时活着的人,软弱的人
远远地观望
血迹已经冲洗
可是
凶手是谁
这是一个永远的谜
过度的抽象理念进入诗歌会损害诗的艺术性,穆勒的作品没有生硬的政治诉求呐喊,也没有情绪化的嚎叫;而是呈现荒诞制度骇然的意象——尸体、尸体、尸体……这是诗人对伪集体主义,实则乌托邦的权利资本主义社会(莫测认为人类没有存在过什么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想必需是全球化基础才可能实现的……)的真实写照和控诉。策兰的“黑牛奶”和赫塔•穆勒“凶手是谁”其实是对同一个问题的发问,这世上冒充救赎者的最终结果是自己反而成为了被救赎者,诗人表现在文本里的隐痛代表了专制国家人民的共同苦难,这种隐忍的写作比那些观察事件的表面现象,没有掺入作者的情怀与对事件(事物)思考的工具性写作,明显是有难度的,我再用自称“……发现、掌握了真理,把写作分为二元的神性和兽性的,诗学高度比喻成喜马拉雅……”所谓第三极的创始人刘诚的作品《美国》为例做诗学解构分析:
……
你是美国人的美国
也是所有遥远地方人的美国
你用二百年,聚集起建设的力量
也聚集起打击的力量
从战场上凯旋的美国
全世界为你举杯痛饮,开怀大笑
……
神说:你须得为自己活着
也为全人类活着
神说:你是欢乐的所在地
也是我和我的伙伴的所在地
神说:你须得是英雄
独裁者因你胆寒,好人因你无畏
在今夜,我宣布放弃一个天堂
却不能承诺放弃美国
我已经省略了文本中不少散文过渡的语句,美国是个名词,一个国家的外在特征也是动态的,变化的,这“跳大神”的神性写作好像把美国给神话了,美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的,美国毕竟是人构成的,虽然新教徒的信仰和民主制度的纠错能力很强,但是,美国不能代表全人类的利益,中国的道家说“祸福相依”,人类历史上就没有绝对的拯救者存在过。文本没有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本质做诗意的形而上思考,而是充满了明显的思维逻辑混乱和天真幼稚的浪漫笔调,有难度写作的哲理诗大多数是用多角度的不偏激的启蒙语调,而不是装神弄鬼的假借神的口吻说教和滥情讴歌……信仰,又作仰信。“信”表示信奉;“仰”表示仰慕。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准则和态度。
写作难度作者对诗歌精神高度的要求,诗性演绎的意义和背后的精神旨归互相映照,无关痛痒的喋喋不休的伪抒情,概念符号的随意堆砌,和带着心灵痛感的有目的预设的严肃写作比较,是没有难度的。自吹自擂的第三极流派创始人刘诚的文本并没有什么神学、神性意义特征和独具一格的诗学建树,应该叫幼稚的二元论伪浪漫主义流派,或者叫当下庸俗诗坛的起哄流派更恰当,虽然我本人反对用诗歌的工具性来表述对诗学的观点,我还是引用史蒂文斯的作品《词语造成的人》作为文本分析:
没有情感的神话,人类的梦幻
死亡的诗歌,我们会是什么?
阉割过的朦胧月亮——生活
由有关生活的计划组成,梦幻
是一片沙漠
我们在那里精心筹划,被梦境撕裂,
被失败的可怖的符咒所撕裂
被失败和梦幻同为一体的恐惧所撕裂。
所有人是同一个诗人
记述着命运的偏执打算。
史蒂文斯的:“所有人是同一个诗人,记述着命运的偏执打算。”说出了诗歌之道的内核,没有写作难度的作品大多数是诗人主体的哲学意识淡薄,意蕴的迷乱失去哲学(神学,或者传统文化体系等)思考的筋骨加上语言的散漫结构,以及语言遣词造句的创造性修辞技术的平泛……构成的。我认为当下没有必要强调现代诗歌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借鉴学习“地球村”存在的普世文明成果,道是全人类共同需求的,诗学的难度写作应该联系历史整体把握,要系统分析世界名作中表现的普世文明理念和诗学技巧;而不是坐井观天的,小圈子现场的自娱自乐,诗学的空间是立体的宏大的。难度写作是诗人从变幻不定的存在困扰中超越小我,探索无穷,而不是不痛不痒的散文式理念议论与个人的情绪宣泄,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不一定是难度写作的优秀诗歌,比如当年销售量最好的诗人汪国真,用他的作品《热爱生命》分析:
我不去想
能否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忠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
文本就像万金油一样通用的小学生造句,作品有一点点白开水的诗意,节奏也朗朗上口,但是从作者的写作的态度和立场去解构,隐藏的功利性、工具性、游戏性写作就是迎合低层次读者的需求,阅读世界诗歌名作多的读者就能够感觉他(包括台湾的诗人席慕容等)的万人迷作品思想背景是单薄的,就像平庸的通俗歌曲的歌词,有一点点语言层面的真诚飘浮着,却没有发乎心灵深处的精神质感,缺少潜入生命本质的情思和痛感。
难度写作的诗不是意识型态的宣传口号和平民打油的文字游戏;难度写作也是严肃写作,是展现人类良知和人文精神的承担,是对诗学的神圣理想——道的敬畏和追求;难度写作诗性语言的效能运用是节制的、约束的,是打乱普通语言的常规性,提炼语言的活性用异想天开的意象、象征和精致圆熟的结构来表现现代人精神思想的多向度(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主张)。
研究尼采哲学出名的周国平先生在自己的博客发表了最新的博文《东西方文化——不是东西》中说道:“人们常常叹息,中国为何产生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等等。据我看,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样的创造者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易夭折。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文化的实用品格。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在这样的民族中最有希望产生出世界级的文化伟人。”
2010-7-29草稿 (未完待续)
《杂谈“难度写作”》系列暂停一段时间,最近要改写自己的长诗,和忙其他的事情。
作者: 红杏之泪 时间: 2010-8-21 16:46
:lol.这个方式好。我支持!力挺!
作者: 妙韵怡然 时间: 2010-8-21 20:19
好诗好评,欣赏学习!
作者: 淡淡一片云 时间: 2010-8-21 21:00
柳叶的诗文赏析是一种精神享受。
作者: 水水 时间: 2010-8-23 08:42
来读诗评。。。:P
作者: 黑马王子 时间: 2010-8-23 16:47
吻侯大家,这几天搬家,断网聊,没有及时参与这样的大餐,谢谢柳叶儿:hug: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8-25 07:33
本帖最后由 柳叶儿 于 2010-8-25 07:37 编辑
让风,再吹我一次
作者/暖雪
让风,再吹我一次
最后一次,然后我随大片落红
隐于溪水
不要找了。我为你开过,为这个国度
开过。谁来痛惜我的那些同伴
痛惜我
那些懵懂的眼睛,都零落了还在相信眼泪
留一个背影给山村,留一屡
芬芳给山泉,留一丝腮红
给炊烟中的晚霞
让风再吹最后一次
长发在风中再飘一次
跌落的刹那,再想你一次
化做淤泥之前,从瘦弱的骨头
把香味一点不剩地,再绽放一次
作者开篇以直抒胸臆的写法切入,表达不舍的情感。
“让风,再吹我一次
最后一次”
紧接着承上而写
“然后我随大片落红
隐于溪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种随波逐流的伤感,浮于字面。
那么,是什么让作者有如此忧伤而不舍的情怀呢?作者后面对这些直抒的情意有了补叙,在补叙中有一丝的伤感,同时挟有一丝丝的不满。
“不要找了,我为你开过,为这个国度
开过。谁来痛惜我的那些同伴
痛惜我”
作者引出了几个疑问,“谁不要找了。”“我又为谁开过”。“作者是个什么职业,为这个国度开过?”之后,又发起了牢骚,“谁来痛惜我的同伴,痛惜我”。
诗到这里,作者是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告别之情呢,如此的不舍,并且,随作者离去还不是一个人,还有同伴。作者必须要再次做出补叙,不然,诗意就晦涩了。
那些懵懂的眼睛,都零落了还在相信眼泪
哦!是为了那些懵懂的眼睛,那些未知世事的孩子,我想,作者一定是个小学教师。面对孩子无知而天真的眼神,她不得不离去,同时又不舍,这该是一个建立了多年的感情。而那些孩子,还在以为眼泪可以将她或她们留下。
补叙完后,作者再次抒情。
“留一个背影给山村,留一屡
芬芳给山泉,留一丝腮红
给炊烟中的晚霞”
在抒情带有补充,原来作者是一个山村的小学教师。她爱上了这个山村,爱上了山村的孩子。爱上了山村的一草一木。但为什么会离开呢?要联系现代的背景。
孩子越来越少,很多学校都解散了。而作者和她的同伴不得不告别所执爱的地方,所付出过真情的山村。尽管她们为这个国度开过,为这些孩子开过,但不得不离开。只留一个背影,一屡芬芳,一丝腮红。
虽然说离就离,感人是最后一段,将情感升华,钓出了读者的眼泪。
离就离吧,让我再为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看这些孩子最后一眼。把自已的所知,毫无保留地给这些孩子。给这个山村。
“让风再吹最后一次
长发在风中再飘一次
跌落的刹那,再想你一次
化做淤泥之前,从瘦弱的骨头
把香味一点不剩地,再绽放一次”
作者一咏三唱,抒情抒得淋漓尽致,细节完整。初读此诗歌时,我流下几滴眼泪。引起共鸣的是因我有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告别,相似的不舍,相似的无可奈何。
在《国风》,高梁君曾对这诗做过评,说此诗抒情过重,但我想说的是,此诗抒情刚好,毫无娇作。只有类似经历的人,才会体会此诗的情感。我不想此诗沉下去,特写此篇读后感,放在新浪。而此篇的音韵极美。一种哽咽的节奏,与文境相伴,诗意幽幽。
作者: 文君 时间: 2010-8-26 20:59
这一首我也喜欢, 赏析也很好, 谢谢柳叶儿。。。
作者: 简池 时间: 2010-8-30 18:02
再次欣赏!
简池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9-1 13:13
《渐行渐悟》
作者/ 兰轩格格
人生半圆,另一半还在水中酝酿
时时被虚构,又被未知的激流冲走
美丽中颤栗着倒挂的彩虹
听说水晶头骨封存着生与死的秘密
打开它,十三个透明的下巴会唱歌
唱着人生如雪的歌
昙花一现
爱情也不过是花瓣中一段神经性的白
流云在额头打一个纪念款
你这土坯,要经过刻刀和窑烧
才有芬芳的花朵与玉质的肌骨
立成青花瓷
起笔:格格以一个圆的意像切入,并且将一个圆分成两半,一半过去,一半未来,这比喻的精巧,无与伦比。
“人生半圆,一半还在水中酝酿”
是啊,人生,没有圆满,经历的永远只是半圆,并且这个圆的大小,可大可小,未来的一半,无法预知。只能在水中酝酿。起笔没有用形容词,也没有明显抒情的句子,但分明可以读出一种苍桑历尽的感觉。语句的凝练,在这里,体现得完美。
承笔:承这个半圆,格格做了一段叙述。
“时时被虚构,又被未知的激流冲走
美丽中颤栗着倒挂的彩虹”
这水里酝酿的未来,不断被人们所幻想,却又不断破灭。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句子,每个人都对未来有所希望,而希望又不断破灭,不断产生,如此循环不休。
用文字画画的功底,没有比这里一句更高明了。“美丽中颤栗着倒挂的彩虹”。我仿佛看见,一条彩虹,横跨水面,水里的倒影七彩夺目。诗的巧妙就在这里,明写一半,水里的一半,而实际写的是整个圆。经历过的人生和未来的人生都是美的。一种对生命的赞美和热爱从简单的语句中呈现。而“颤栗”一词,把对生命的敬爱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一幅静态的画面写活了。可见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同时指出,未来的不可知性。水中酝酿的一半并不是稳定的,它不断颤栗着,随时可能消失。
转笔:这里是对人生的感悟,如何转到真正的诗意上来呢,还得要看作者怎样转回中心诗意。
“听说水晶头骨封存着生与死的秘密
打开它,十三个透明的下巴会唱歌
唱着人生如雪的歌”
一般的转折,如果转得不够自然,则会显得突兀。格格在这里,并不急于转,而是补叙了一段过渡。还是在承笔的基础上慢慢补叙,你看,写了人生,这里接着又写生与死的密秘。
“水晶头骨”,这是一个传说,传说以前有十三个水晶做的头骨,会说话,会唱歌,人类在2012年12月前,如果不找齐十三个水晶头骨,就会有毁灭性的灾难。只有找到它们,让它们一齐歌唱,人类才会得以延续。我们才会唱着“如雪的歌”。
这里的补叙,以个人的人生感悟,上升到人类的生与死,渐渐引出人生的意义,人生:一首“如雪的歌”,雪因洁白而美,人生也因洁白而美。
谈到人生,免不了谈到爱情。格格没有忘记这点,因此再次补叙了一段。
“昙花一现
爱情也不过是花瓣中一段神经性的白”
生命只是昙花一现,而爱情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是“神经性”的,格格以高超的语言技能,总括了多年来人们对爱情的认识。“爱情”到来时,并不受意识控制,如同“发神经”,爱情是不理智的。而且,它不能伴你整个人生,只是“一段”。
此句虽短,却相当凝练。依稀可以读出,格格曾有一段“神经性”的爱情,并且,这段“白”在他的心中打下永久的印记。并且,格格在文中,对爱情的态度相当明确,过去的爱情,就不要再幻想,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就不会因寻找爱情而“越过”了。此中情感千言万语,非我一言二语能说出的。
经过这两段补叙后,作者终于做出了转折。
“流云在额头打一个纪念款
你这土坯,要经过刻刀和窑烧
才有芬芳的花朵与玉质的肌骨
立成青花瓷”
时光匆匆,人生匆匆,我们的人生要怎样做呢?
我问流云,流云不语,只在我的额头打了一个纪念款。
是啊,我们要在人生的路上,留下什么做纪念呢?
哦,要留下“芬芳的花朵与玉质的肌骨”。并且,留下这些,要经过刻刀和窑烧的痛苦。也就是说,要面对所多考验。才能留下芬芳,才能立成“玉质”的青花瓷,永久留传。
格格以一句“立成青花瓷”合至起笔的“人生”,毫无痕迹。并且,全诗连接处丝风不漏。紧凑之极。
我来分析一下此诗结构之谜。
诗歌的形体离不万物构成的原理,相对而生。句与句之间的相对统一。上线命题与下线命题的对立统一。这些,大多以因果关系存在。作用于全诗。浑然一体。如同阴阳离子构成原子,相同的原子构成分子,再构成不同的物质,这样,肉眼可观了。诗的形体也就活生生地呈现了。而诗的“神韵”则存在于“形体”之内。要人们自已用心去感受。故诗中,很多形容感觉和词不能直接用。而要用可观的文字间接描绘。一千句“我爱你”不如送上一支鲜艳的玫瑰。
我将此诗用因果关系写出。
为什么“人生只是半圆”呢?
因为:“一半还在水中酝酿,且时时被虚构,又被未知的激流冲走。”
有了以上的原因,所以有了下一句,“美丽中颤栗着倒挂的彩虹。”
那么,个人的人生如此,整个人类的生命是不是也是半圆呢?
接着,以一个传说回答了人类命运的不可知性,并以爱情的话题切换,转述出人生的意义。之间语句一环连一环,环环不乱。
如水以前有过不同的诗观。后来,认为:“诗不是写给读者的,是诗人对生命的感悟,是诗人对未知领域的叩问,是诗人飞翔的灵魂。”
诗,有时,要用血和泪去写,用一生去写。而那些矫作的诗,一眼可见,读起来索然无味。
格格此诗,是我目前在网络上读到的最好的诗。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9-1 13:15
《止水之围》文/青蓝格格
引:如果,你真的是水……
一共有六层。
第一层,很薄,
那层透明与春天并排。胭脂是你寄附在上面的
星球的蕾丝。
春天是它的花边儿。
第二层被水破的温柔包裹,
与之强行对峙的物质,亦白亦黑,
你通向天空,最初的攀升轨迹从这里开始。
第三层,吸一道等待劈开的谜语。
它首先让肉体惊慌失措,
其次是精神,再次是语言帐蓬的慢慢张开。
回旋的第四层,施展出远离地面的腾空术,
你挥拳头,走近路。承袭一条河流的堤坝,
承袭一册不是史书的书籍——
以此,与背阴的流向结缘
然后,再化开。
第五层禁不住撞击,大喊:“西风缩小
你增大。”
第六层,是你张牙舞爪演绎出来的
这一层,促使你的每一步,都交织着雨水,
交织着以露水打底,以纯净打底,以沧桑打底的
无欲无奢,上善止水。
停顿!迁徙——
哦,你这么一个无辜的孩子!
突然,你明白了什么。一、二、三……
你开始一层一层地剥开,直至
自己将自己
包围……
标题:《止水之围》:止水者,静止的水,围者,包围,围困。什么东西将止水围困呢?水又是什么呢?格格作了一个题引:“如果,你真的是水……”,那么,你就是一个泛指,指所有的人。题意就是:“围困人的东西”。
围困人的东西:一共有六层。哪六层呢?
第一层,很薄,
那层透明与春天并排。胭脂是你寄附在上面的
星球的蕾丝。
春天是它的花边儿。
第一层是说人的生命的产生,“薄”说明生命的轻,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萌发的季节,“胭脂”、“蕾丝”说出生命的美。那么,围困人的第一层就是天与地,是生命产生的源头。没有这第一层,生命无法产生。
(附:夜鱼说此节没有依附体。其实,标题就是依附体,再加一个引就更明显了。水本来就是生命之源。水是流动的,生命也是流动的,是什么将本应流动不息的生命围困成静止呢?或者,是什么将静止的水围困呢?诗人如能把这个问题分析透,就算好诗了。至于表达的方式,各有千秋的。)
(如水评语:格格实际上也是从“形”上来描写的。水的表层很薄。是直接和外界接触的一层,春天是它的花边儿,此“花边儿”用得有些妙,春是四季的开始,也是生命的开始。春是美的。实际也是一种描述的方式,并不是有人说的写得“玄”。我读起来,一点也不玄。此节带有一些朦胧,有点爱情的味道。)
第二层被水破的温柔包裹,
与之强行对峙的物质,亦白亦黑,
你通向天空,最初的攀升轨迹从这里开始。
如果水(生命)第一层是孕育,那第二层就是生产。同样,诗人也是从“形”上出发,以水为依附体,除去水的表层“水破”,就是第二层了。一般事物都是这样,包起来是“黑”,出来后就是白。如果从“形”上类比,有些不恰当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水是透明的。但诗人主要用的是“神”的类比。水破了,第二层就与外界环境接触了,也就是一个新的生命。
诗人的描述,想象力非常丰富。“水破”与生命降生之前的“羊水破”相暗合,“白、黑”与“人之初,性本善或恶”这个争论相暗合。水破之后第二层接触天空,与生命降生后才见天日相暗合。
第三层,吸一道等待劈开的谜语。
它首先让肉体惊慌失措,
其次是精神,再次是语言帐蓬的慢慢张开。
有了上二层,生命就产生了,人之初,什么也不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新的。好象一道待劈开的谜语。先是肉体的一天一天成长,然后有了思维,有了思想。诗人三句话写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此层的“形”很难想象,水的第三层是什么呢?我怕没人知道,但联系上文,从形上分析也可想象,这是一种人为的划分。立足点在“神”上,这也是有人说“格格”的诗走了偏锋的原因。但是。我们能从“形体”去想象“神韵”,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描写“神韵”,来刻画“形体”呢?这是“相反相成”的原理。举一例解释此原理,水可结成冰,反过来,冰也可以化成水。
回旋的第四层,施展出远离地面的腾空术,
你挥拳头,走近路。承袭一条河流的堤坝,
承袭一册不是史书的书籍——
以此,与背阴的流向结缘
然后,再化开。
一层一层铺开,第四层描写得极为生动,将生命行为以水喻出。水的蒸发,好比人长大了,脱离了母亲的庇护。自由搏击人生。你看,它还“挥拳头”(武力);“走近路”(智力);“承袭一条河流的堤坝”(阻力)。“然后承袭。。”(正面人生意义);“以此,与背阴。。。结缘”(负面人生意义)。“然后,再化开”,归于水(结束生命)。
诗人并没有表达任何观点,人长大后,是“善”是“恶”,最后都要结束。
第五层禁不住撞击,大喊:“西风缩小
你增大。”
这一层与上四层不同,是诗的转笔。“禁不住撞击”,是列举法的一种,也是水的内心,受不住生活的撞击,是一种希望一帆风顺的想法。你听:它的内心在呼喊:“让风小一点吧,让我快点长大!”
第六层,是你张牙舞爪演绎出来的
这一层,促使你的每一步,都交织着雨水,
交织着以露水打底,以纯净打底,以沧桑打底的
无欲无奢,上善止水。
第六层同样是列举法,五层列举了一个弱者的形象,六层就是一个强者的形象。看诗人情感在此节有些激动,可能是比较赞成这一种。你看“张牙舞爪”是形容欲望的,人因有了欲望而有了奋斗。为了满足欲,“以露水打底,以纯净打度。。。”这是一种正常劳动所获的,并不是不劳而获的那种。这里,我想起海子的“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格格以一句总结这种人生,“无欲无奢,上善止水”,这个欲是指超过正常的欲。要心如止水,正常劳作。渐接主题。
停顿!迁徙——
哦,你这么一个无辜的孩子!
更好理解了,生命到尽头,不过是停了一下,又要下一回轮转,这个道理不用多说了。生命是好象一个无辜的孩子,天生,地养,搏击,然后轮回。什么都是空空无已。
突然,你明白了什么。一、二、三……
你开始一层一层地剥开,直至
自己将自己
包围……
但是,你突然明白了什么,还是要留恋生命,一次又一次轮回。明白了什么呢?诗人没有说,但有了上六层,生命过程之美,精彩,这个过程难道不叫你向往吗?生命本来就是一层一层打开的,从生到死。再回归,将自已包围,再打开,诗人用了一个省略号,表示生命的轮回不息。
格格此诗,有些另类的描述,但文本中联系紧密,我是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呵呵,人为把水分六层,这种想法妙。
作者: 柳叶儿 时间: 2010-9-1 13:16
发两个旧的,充充数,最近比较忙,很少读诗。问好以上关注的朋友,祝快乐。
作者: 流光 时间: 2010-9-19 00:13
来学习,谢谢柳叶儿!
作者: 文君 时间: 2010-9-21 23:42
推荐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