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曾说:“我认识郁达夫时才虚岁二十。” 那时的王映霞居杭州四大美人之首,坊间流传一句话“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
与郁达夫的相识,不知道应该说是她的幸,还是不幸。
1926年,在上海尚贤坊孙百刚家,郁达夫见到20岁的王映霞。他的心,被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扰乱,掀起一片波澜。
那天,回到家,郁达夫在日记中写道:“遇见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南风大,天气却温和,月明风暧,我真想煞了霞君。”
自此以后,郁达夫经常找各种理由,邀请王映霞去餐厅吃饭、看新上映的好莱坞影片,他的热情兀自燃烧。
面对郁达夫的追求,王映霞心里很是矛盾。她是仰慕他的才华的,然而,十二岁的年龄差距,是一个很难跨越的心理障碍,更为重要的是,郁达夫在乡下已有家室,高傲的她,自然不会屈身做妾室。她的身边,并不缺乏条件优秀的追求者。
考虑到现实境况,王映霞一直迟疑不决。郁达夫开始不断的给王映霞写情书,借此表露自己的心迹,有时,甚至一天两封。
他在书信中承诺:“一切照你吩咐做去此心耿耿,天日可表。对你只有感谢和愉悦,若有变更,神人共击。”
终于,在郁达夫的情书轰炸下,王映霞动摇了。一首“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令他俘获了伊人的芳心。
王映霞回信,说:“我也爱你,之死靡他……”
1927年6月,杭州西子湖畔,在朋友的见证下,王映霞和这个中年浪漫文人携手步入婚姻生活。
婚后,两个人在上海度过了一段温馨融洽的日子。出身名门的王映霞,放下大**************的身段,学习洗衣、烧饭,努力扮演好妻子的角色。郁达夫患有肺痨,为了照顾好丈夫,她每天都会炖各种补品,帮他调养身体。而郁达夫用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取名“日记九种”,刊登在报纸上,向世人宣告婚姻的美满与甜蜜。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5年平稳的感情,迎来子女的相继出生。表面和和美美的生活,掩盖了平静岁月中潜伏的暗涌。
1933年,郁达夫携家人来到杭州,打算在这里定居。他们在这里租住了一间房子,欢喜的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在杭州,郁达夫每天读书、写作,闲暇时,和妻子漫步于西湖,看荷花随风摇曳,湖边丝丝垂柳倒映在水面上,夕阳将两个人的影子,拉长,变短……夫妻二人一度有着“富春江上神仙侣”的美誉。
第二年,郁达夫在西湖边上买地,着手打造自己的住宅。这所房子,一直建了一年多,几乎用尽郁达夫全部的稿费与积蓄。
竣工之后,郁达夫为房子取名“风雨茅庐”,然而,这所房子,却没有为两个人遮挡住日后的风风雨雨。
岁月静好,不是王映霞想要的生活。她原本是习惯于活在大家的注视和赞美之下,为了爱情,她暂时回归于琐碎的生活。当感情变淡之后,她还是要做自己的。一如郁达夫所言:“王映霞奉行名媛做派,布衣暖菜根香,本非她的理想人生。”
杭州是王映霞的家乡,搬到新家以后,有很多旧相识时有往来。她把孩子交给母亲和姨娘来照顾,自己出外应酬。王映霞,本就艳名在外,慕名而来者不断,“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成为“风雨茅庐”的真实写照。“风雨茅庐”成为一个风光潋滟的社交场所。
疏于交际应酬的郁达夫,逐渐心生不满。为了避免不快,郁达夫经常借故在外逗留很晚才回到家中。
1936年,郁达夫前往福州,主持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出了王映霞和许绍棣的绯闻。
郁达夫从外地回来,在家中发现,许绍棣写给自己妻子的三封情书。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王映霞索性离家出走。气急败坏的郁达夫,第二天,在报纸上刊登“警告逃妻”启事,将王映霞出轨和离家出走的事情,公之于众。王映霞也不甘示弱,在报纸上发表相关文章,否认这一事件。一时间,此事闹得满城风雨,令二人颜面扫地。
一直到朋友出面劝说,念及家庭和多年的感情,郁达夫在报上登出“道歉启事”,王映霞私下写了一篇《悔过书》,二人才勉强和好。这件事对婚姻的造成裂痕,却无从修补。吵闹和猜疑成为了家常便饭,两个人再也无法回到曾经互敬互爱的日子。
为了使婚姻维系下去,郁达夫接受新加坡一家报社的邀请,带王映霞到新加坡工作,远离杭州的风风雨雨。
然而,郁达夫为婚姻所做的努力,并没有成功。身在异国的王映霞日日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情绪反复无常,经常借一点小事和郁达夫吵架。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恼怒的郁达夫在报上刊登《毁家诗纪》19首,向世人道出了王映霞红杏出墙的原委。
12年的婚姻,最终在新加波惨淡散场。
1940年,王映霞从新加坡回国,分别在三家报纸上刊登《王映霞离婚启事》:“郁达夫年来思想行动,浪漫腐化,不堪同居,业已在星洲五条件协议离婚,脱离夫妻关系。儿子三人,统归郁君教养,此后生活行动,各不相涉,除各执有协议离婚书外,特此奉告海内外诸朋友,恕不一一。王映霞启。”
昔日西子湖畔的神仙眷侣,终成一对怨偶。
这之后,两个人各自辗转。郁达夫对她旧情难忘,曾想过重归于好,一句“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借子女之口,道出了对王映霞的思念。然而,王映霞去意已决。
1945年,郁达夫在印尼半岛的苏门答腊,被日军杀害,终年49岁。生前,曾迎娶一名华侨女子何丽有。
王映霞也于1942年嫁给一位富有商人,她晚年在自传中说:“如果没有前一个他,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我的后半生也许仍飘泊不定。”
时光荏苒,他和她的故事已落下帷幕。原来,爱到荼靡,竟也是如此苍凉。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