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曾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在社会上生活,必然要经受多种多样的压力和挫折。太史公曰: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如人意者十之一二。他那时侯就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真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只有心理得以不断调节,行为才能不断得以调整。与现实相协调的动态心理平衡才能得以重建,从而与环境相适应。
一老僧和一小僧过河,遇一女子求助。老僧背女子过河。回到庙宇,小僧仍困惑不解,问老僧:“师父!您一直说男女授受不亲,今日怎么背陌生女子?”老僧答:“别人有难相求,力所能及怎能不助?我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到现在还放不下呢?”
生活中放不下成为包袱的因素太多。成就、地位、荣誉、声望、财富,这些看上去似乎是正面的光环如果不能恰如其分的放到适度位置,也会成为沉重的心理包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和一些网友特别是女性好朋友的交流中,常常会发现她们心情没有任何具体原因莫名其妙就感觉心情不好,烦躁不安或者控制不住突然垂泪的情况.这些女性一般多是年轻貌美,气质高雅,文采飞扬,感情丰富细腻,心高气傲,多才多艺的人,恰恰因为其优秀,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可以,往往有房,有车,丰衣足食,多为处于社会中,上,层的白领.为什么她们的心情未必好呢?有时还不如劳苦大众快乐呢?让我们再温习一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著名观点!
生活中的负面因素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容易理解的,同样,生活中大量的光环看似正面因素,但是和负面因素一样,都会成为人的沉重的心理包袱.为"保住既得成果"和"进一步探索攀登"让人终日处于压力之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采取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性,其心理动力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共分为七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识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
对上述七种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以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为前提条件。沙漠中最渴望有水,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最想得到馒头,瞎子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光明,在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难民只盼望安宁,。。。。。。
第一种需要是最基本的缺失需要。为人和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可以消除紧张性和人体的兴奋性。如果缺乏心理内驱力,可以失去进一步行为的动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是意志减退的类型。在现实社会中,也不排除有一些人,基本的生存需要虽然得到了满足,但是感受不到爱和尊重,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心理健康的人则是一个阶梯又一个阶梯地不断攀登!
女性朋友的心烦首先要排除生理因素.女性的生理特点有着特殊的生理周期,周期性的内环境的波动会影响情绪的稳定性.白领女性多愁善感的心理特征加上对生活事件的高度敏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对更高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的需要,造成了易于烦躁,易于焦虑,易于抑郁的心理特征.
""寒衣冷月暗灯光,清寂更深叩矮墙,有心不闻窗外事,无奈夜色透心凉!""不知为什么,我很喜欢这首诗,尽管看过后心里充满了苍凉和凝重!也许,它和我内心里潜抑着的主宰抑郁的那根弦发生了共振现象?我反复审视自己,同时也坦诚和网友商量:善待自己,寻找快乐!我总感觉陶渊明从不愤世疾俗,也无心境悲凉;他的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有诗为证:"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实,人生在世快乐与否关键是自我体验,客观上顺利与挫折总是并行的,所谓曲径通幽才是意境,万事如意只是祝愿;直到尽头自然曲,曲至妙处即成园!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我们把调子调到最低程度来认识: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睡去醒来皆一样;真也是假,假也是真,真真假假何须分?------
让我们把人生当作一道风景,把快乐当作一种心境,在生活的急流中,勇敢地扬起风帆,让生命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山野散人撰写于养心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